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经济学系《劳动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课程代码ZX102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分2学时36面向对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面向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工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就业失业理论、劳动力市场歧视等方面的知识劳动经济学是从分析劳动中的人的问题中产生出来的一门专门学科,它是一门应用经济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熟悉劳动投入一产出机理;能运用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投入的经济效果及决定这一经济效果的制度因素进行评价,以提出提高经济福利的政策建议;学会历史地分析劳动关系与经济福利的关系,从经济福利的角度,为劳动关系的优化提出改革建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劳动经济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劳动经济学产生、发展以及当代劳动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了解和掌握影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劳动力市场运行以及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及考核方式;通过对传统工资理论的总结,分析新经济形式下工资的新发展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企业及社会面临的实际劳动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实践研究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后续人力资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劳动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劳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3政府转移项目4相对工资比较5流动和培训成本第四节我国失业问题分析
一、劳动供给方面的原因
1、人口数量
2、劳动力素质结构
3、年龄结构
二、劳动力需求方面的原因
1、经济增长
2、经济转型期
3、资本有机构成
4、产业结构变动第八章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教学重点劳动力市场歧视来源教学难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分析第一节歧视的提出与劳动力市场歧视来源
一、劳动力市场歧视定义与理解
1、劳动力市场歧视定义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
2、概念的理解
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来源
1、个人偏见
2、非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力量第二节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
一、歧视现象分类
1、性别歧视
2、年龄歧视
3、户籍歧视
二、我国存在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分析
1、雇主的偏见和统计性歧视
2、传统观念的影响
3、户籍制度与城乡就业壁垒
三、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对策探讨第九章劳动关系教学重点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调整教学难点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集体谈判模型第一节劳动关系概述
一、劳动关系
(一)劳动关系的含义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
(三)劳动法律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第二节劳动关系的调整
一、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形式
(一)集体协商制度
(二)雇员参与企业管理制度
(三)工会参与国家和社会经济决策
(四)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机构
二、集体谈判模型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1].胡学勤.《劳动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杨河清.《劳动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4].麦克南.《当代劳动经济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6].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0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一导论3课时计劳动力供给5课时章劳动力需求5课时一二劳动力市场4课时三3课时劳动力流动四课寸五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时六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工资寸七八企业家与知识员工的薪酬与激励□九就业十十失业合36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第一章导言教学重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劳动力市场教学难点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
一、劳动经济学研究范围经济学科是研究经济活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人的经济活动包容万向、复杂多变,作为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领域,即侧重研究其中人的因素和与人的劳动直接有关的局部领域
二、劳动经济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确切的说是研究雇主和雇员对工资、价格、利润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环境、管理者的个性、伤害风险等)的行为反映(伊兰博格和史密斯的观点)第二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经济学一一“是什么”的问题
(1)稀缺性
(2)人是理性的
二、规范经济学一一“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第三节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力市场的内涵广义上,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关系,3il33lkrrKmKUKmKilrrlIk*nlnnDMnMnnnnz其内容包括劳动契约、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立法、职业培训、职业咨询、职业安全卫生以及特殊群体劳动者的保护等等狭义上,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双向选择、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同时又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组织形式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分析教学重点劳动力;劳动力需求;弹性教学难点企业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交叉弹性第一节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一、劳动力、劳动、劳动力资源的概念
1、劳动力的几种涵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劳动力进行了科学的描述“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J
2、劳动的概念
3、人口和劳动适龄人口
4、劳动力资源
二、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分类
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2、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3、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4、影响劳动力需求因素
(1)技术因素
(2)时间长短的因素
(3)企业目标因素
(4)社会制度安排因素
5、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1)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市场需求
(2)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
三、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四、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第二节企业劳动力需求
一、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1、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假设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3、收入与成本
4、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
5、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6、完全竞争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
二、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1、首先引入等产量曲线工具
2、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三节劳动力需求弹性
一、概念及类型劳动力需求弹性,简单而言,就是考察工资率变化百分之一,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二、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和交叉工资弹性
1、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
2、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三、劳动力需求定律及其运用
1、希克斯一一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2、最低工资法的确立第三章劳动力供给分析教学重点劳动力供给类型;劳动力供给弹性;工作时间决策理论教学难点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第一节劳动力供给及构成要素
一、劳动力供给假设
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
2、市场环境的假设
3、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二、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或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三、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一)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自然因素
1、人口规模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二)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因素
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2、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三)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社会制度因素
1、劳动制度
2、工资制度
四、劳动力供给类型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弹性
一、劳动力供给弹性
1、定义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计算公式为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的比值
2、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类型
二、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1、劳动供给量的变动它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2、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它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移第三节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一、劳动和闲暇
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偏好代表了消费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喜好程度)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无差异曲线就是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
三、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四、均衡的工作时数
五、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六、工作时数与工资率的变动
七、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图形推导
八、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代表了工资率与个人供给市场的劳动时数之间的关系
九、市场劳动供给曲线第四节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
一、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1)家庭等产量线
(2)效用最大化、家庭生产与劳动供给
(3)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
二、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一)非劳动收入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
(二)家庭每个成员的工资率变化对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配置影响
1、为什么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作?
2、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时间一般是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的早期第五节劳动力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一、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
二、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所得税影响劳动供给的分析方式
2、两种税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
3、示例
4、现实中的意义第四章工资原理教学重点工资;工资理论教学难点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谈判工资理论第一节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
一、工资的演变历史
二、工资的本质
三、工资的形式广义工资是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收入,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货币的,或者是非货币的福利收入劳动所得、薪酬、劳动成本都是广义概念的不同形式的表达第二节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
1、员工的劳动和工作努力程度
2、职务高低与权力大小
3、技术和训练水平
4、工作的时间性
5、劳动条件
6、附加福利
7、风俗习惯
8、年龄和工龄
二、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因素
1、生活费用或者物价水平
2、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或者企业的负担能力
3、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水平
4、劳动力市场的供求
5、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
6、产品需求弹性第三节历史上曾经流行的几种工资理论
一、生存工资理论
二、工资基金理论
三、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四、谈判工资理论
五、购买力理论
六、需求和供给
七、经济租金理论第四节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教学重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劳动力市场教学难点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一、亚当・斯密的论述
二、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1、假设所有员工偏好都是相同的
2、假设所有员工都讨厌A工作的某一方面,但讨厌的强度彼此不同
3、假设员工偏好不同,也就是说有些员工并不讨厌A工作第五章人力资本理论教学重点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模型;在职培训教学难点评估人力资本投资的方法;培训计划的设计第一节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一、人力资本的涵义与特征
1、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2、特征
(1)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
(2)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
(3)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
(4)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
(5)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与内容
三、人力资本投资基本模型评估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两种方法
1、净现值法
2、内部收益率法第二节教育投资的分析
一、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1、成本
2、收益
3、模型分析
二、教育投资的分析
1、个人教育投资的评估
2、文凭的信号功能第三节在职培训
一、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1、成本
2、收益
二、在职培训投资的主要模式
1、德国模式
2、日本模式
3、北欧模式
4、自由市场模式
三、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
(一)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的区分
(二)如何设计培训期间和培训过后的工资
1、普通培训
2、特殊培训
四、在职培训的特征第六章劳动就业教学重点劳动就业理论教学难点充分就业;凯恩斯就业理论第一节劳动就业的概念
一、劳动就业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二、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第二节就业理论及影响就业因素
一、就业理论简述
(一)传统西方就业理论
1、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
2、庇古就业理论
(二)凯恩斯就业理论
1、凯恩斯理论的产生背景
2、凯恩斯的就业观点
3、凯恩斯的解决对策
(三)货币学派的就业理论
1、主要内容
2、措施
3、评价四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
二、影响劳动就业的因素
1、人口因素
2、经济因素
3、技术因素
4、制度因素
5、心理因素第七章失业理论教学重点失业的测量;失业的类型教学难点刚性工资理论;失业问题分析第一节失业的测量
一、统计上计算失业的方法
二、对传统失业测量的批评
三、我国关于劳动就业与失业方面的统计第二节失业类型
一、摩擦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
2、摩擦性失业的特征
3、解决措施
二、结构性失业
1、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
2、结构性失业的特点
3、解决措施
三、周期性失业
1、周期性失业产生的原因
2、周期性失业的特点
3、解决对策第三节刚性工资理论刚性工资理论主要解释由经济周期性波动而产生的失业所谓刚性工资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中,货币工资率存在着不能向下浮动的刚性
1、图形解释
2、刚性工资假说1工会和最低工资法2隐含合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