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B.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C.冶铁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I),冶铁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二、非选择题
7.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缗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材料二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⑴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10分)⑵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9分)组能力提升题组B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德州模拟)《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材料旨在说明()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
2.(2016海南单科,6,2分)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3.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并有元朝赵孟撅题诗云“田家苦作余,轧轧操车鸣母子勤纺织,不羡罗绮荣”下列对此评述,正确的是()A.体现了宋元时期纺织业的发展状况B.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多样化C.民营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
4.(2016课标1,25,4分)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5.(2015课标1,26,4分)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6.(2018广东肇庆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明初规定”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1391年,进一步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主要说明明初官营手工业()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
7.(2017云南昆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历代人口数量估计时间人口数时间人口数西周、春秋中后期2000万唐代安史之乱前8000万五代十国时期一战国中期3200万3000万西汉初年1500万两宋时期10000万西汉末年6000万元朝6000万东汉初年3000万明朝中期16000万东汉后期6000万清朝初年9000万魏晋南北朝后期3000万清乾隆年间20000万摘编自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等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的特点,并选择其中一个人口增长时期,分析其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12分)答案精解精析组基础过关题组“A
一、选择题
1.C据材料可知“农村家庭投资结构”中的投资均是与农耕密切相关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2.D“边际之地”的开发是由于人口增长太快,在农业科技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我国古代人口并不是持续增长的,而且人口增长不是开发“边际之地”的根源,只是重要的直接原因,所以A项错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才是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C项错误B项中“经济发展停滞”说法错误故选D项
3.B材料中没有体现“男耕女织”的生产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中种植五谷、树桑、种菜及养家畜等,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故B项正确;精耕细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因地制宜的特点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
4.D材料不能体现耕牛缺少,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就取得重大突破,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落后封闭,导致农具更新速度滞后,古代先进的科技成果很难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故D项正确
5.C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南方地区的经济实力上升,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北方地区尤其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
6.D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以家庭使用为主,从“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可知是私营手工业,故B项错误;“机械化生产”表述有误,故C项错误;从“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可知冶铁业繁荣,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7卮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繁多;走向世界影响: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2特点: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不能原因: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分析,可从历史悠久、器物种类繁多、工艺先进、“远飘世界各地”几个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第⑵问,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时期制瓷业的特点,主要有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等;中国经济结构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为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组能力提升题组“B
一、选择题
1.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王景是东汉时期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得出材料重在强调采用犁耕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时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A由“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看出贾思勰反对粗放式的滥种,要求把每一块土地达到最理想的产出,故A项正确B、C、D三项题干无法体现
3.D结合“田家苦作余,轧轧操车鸣母子勤纺织,不羡罗绮荣”可知该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故D项正确
4.D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农事图体现的正是汉代大地主的田庄上多人共同劳作的情形,故D项符合题意个体农户劳动力有限,不会出现农事图中多人共同劳作的情形,A项错误;农事图体现的是多人共同劳作,无法说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项错误;汉代不存在土地公有制,C项错误
5.A从材料信息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其实质是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选A项B、C两项与史实不符;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仅是个例,不能体现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排除D项
6.D明初官营手工业并未形成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状况,与小农经济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C项材料未体现油材料中“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和“量其劳力,日给钞贯”可知,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有所改变,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行雇募制,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答案特点:人口数量周期性大起大落,总体呈上升趋势示例一:两宋时期原因:国家局部统一,政治相对稳定;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作物品种增加;宗法观念影响(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清乾隆年间原因: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极大地增加了粮食产量;人头税的废除刺激了人口的增加;政府鼓励;“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观念的影响;医学的发展(言之成理即可)森解析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信息从西周、春秋中后期的2000万人到清乾隆年间的20000万人,不难得出人口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表格中人口数的升降幅度,不难得出人口数量周期性大起大落第二小问,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人口增长较明显的时期有两宋时期、清朝乾隆年间等可以从政治(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政府政策)、经济(农业、商业的发展情况)、思想(宗法观念)等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