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讲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7组基础过关题组A
一、选择题
1.(2017广东佛山、揭阳联考)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这一条款()A.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B.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C.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D.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2.(2018河南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933年,学者张荫麟指出“甲午一役关系我国国运至巨,宜为治我国近世史者所注重顾关于此役,从中国观点之第一手的纪录,至为窘乏,即使间接之史料亦稀”这反映了()A.历史研究应关注第一手史料B.史料缺乏不利于历史研究C.甲午战争提升我国国际地位D.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情怀
3.(2017晋冀豫联考)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4.(2017广东深圳南山质检)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李鸿章抱怨说“此次办理和议,事极艰窘(各使)自行商议极其秘密,无从揣测,惟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据此判断,与该次议和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有的史学家称中国辛亥革命为英国版的“光荣革命”此观点的提出是基于()A.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旨在推翻清朝统治B.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C.列强以武力威胁向革命政权施加了压力D.清政府和平交权实现了对袁世凯的妥协
6.1912年初,孙中山、黄兴等为筹措南京临时政府运转经费,积极尝试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以获得资金,这一举措遭到立宪派张骞、同盟会元老章太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其理由除国权受损外,更强调此事未交参议院议决,显悖《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这充分说明()A.张骞、章太炎比孙中山更具民主意识B.临时政府是革命派和立宪派妥协的产物C.临时政府在政治上具有不成熟的一面D.临时政府由于内部分歧,最终被迫解散
二、非选择题
7.(2017四川成都高中毕业班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昌起义的爆发着实让传教士感到震惊,但他们很快认识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革命”“结局以惊人的速度来临,说明了满族统治基础的腐朽和中国人民的高尚、有秩序,从来没有一场如此宏大的革命如此迅速、平和地完成”,他们进一步指出“整个世界都惊讶中国能够开始并完成一场理性的革命,其流血之少,在任何东方国家中从未有过”在众多传教士眼中,“伟大的中国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不管转变怎样跌跌撞撞,不管各地的进步是怎样不确定,确信无疑的是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了”——据朱英等著《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记忆与诠释》材料二新中国官方纪念辛亥革命大事记时间I主要领导人讲话I—《人民日报》社论标题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杰出的民主《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一一纪念辛1961年主义者”亥革命五十周年》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胡耀邦“共同纪念这个光荣的节日,尤其《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一一纪念辛1981年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目前时期我们的内外任务……就亥革命七十周年》是:实现四化建设、保卫世界和平、完成统一大业”国家主席杨尚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奋斗的事业,视为《继往开来、振兴中华一一纪念辛亥1991年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十二革命八十周年》年间,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的十多年里,我国的现代化事业获得了巨大进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国人民正朝着现代化建设第三《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2001年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复兴一一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2011年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一一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注1951年和1971年因特殊历史背景,未举行纪念大会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带给传教士的印象,说明“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这一观点的合理性(10分)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举行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特点,分析说明举行这些纪念活动的原因(15分)组能力提升题组B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济南高三期末)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倭允归还,大有利益现在和约已换,三国视为事已了结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著许景澄将此情形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公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A.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B.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C.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D.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
2.(2017广东惠州高三调研)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B.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
3.(2017四川宜宾适应性测试)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等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A.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B.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中国战败C.激化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
4.(2017广东百所学校高三质检)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这说明()A.义和团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B.列强“以华治华”方针失效C.列强最大化维护在华利益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趋于缓和
5.(2017海南单科,10,2分)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革()
6.(2017湖南郴州高三质检)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A.最终成为一纸空文B.明显的限袁倾向C.缺乏明确反帝要求D.强烈的排满色彩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目录B目录A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第一编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开端第二章清帝国的兴盛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第三章(略)第二节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一第二编外患内乱(1800—1864)第三节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第七章广州贸易体系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单口贸易的缘起片战争广州贸易第一节太平天国起义外国人在广州的生活第二节(略)英国改变广州体系的企图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第八章鸦片战争的产生第三编外国帝国主义加剧时期的自强运动(1861—1895)——摘编自李侃第十一章清朝中兴与自强运动《中国近代史》第四编改革与革命(1898—1912)1994年第四版——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卷2002年第六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所指出的不同之处须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答案精解精析组基础过关题组“A
一、选择题
1.B”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表明《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满足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故B项正确
2.D A、B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错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C项错误;张荫麟先生之所以主张关注甲午一役,是因为其“关系我国国运至巨”,虽然第一手、第二手史料缺乏,张先生也要强烈呼吁重视,故D项正确
3.B据题干材料中的“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可知义和团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故选B项A、C、D三项材料无法反映
4.D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议和大臣不是李鸿章而材料涉及“列强”“惟先办祸首一节”,综合考虑应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
5.D“光荣革命”是指英国通过不流血的政变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A项武装起义与“不流血”不符,故错误;B项也是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故错误;C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不能够证明材料观点,故错误;从“和平交权”可知与“光荣革命”的政变性质相符,故D项正确
6.C从材料信息看,孙中山、黄兴等筹措南京临时政府运转经费的做法并未得到参议院议决,因此这一举措受到张骞、章太炎的坚决反对,这说明临时政府并未按照组织原则行事,反映了其在政治上具有不成熟的一面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7.看答案
(1)印象:突然发生;进程迅速;和平完成;影响深远(任答两点即可)合理性: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君主专制统治结束,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进一步成长;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受到冲击,近代意识逐步加强(任答三点即可)⑵特点:长期坚持,除特殊年份外,逢十周年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专题社论;将纪念辛亥革命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自己作为孙中山未竟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任答三点即可)原因:
①是由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
②是辛亥革命与中共事业的共同目标决定的辛亥革命与中共的奋斗目标都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③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通过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可以不断发展与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以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框架下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可以将辛亥革命的精神发扬光大,在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鼓舞民众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勇气,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武昌起义的爆发着实让传教士感到震惊”“结局以惊人的速度来临,说明了满族统治基础的腐朽和中国人民的高尚、有秩序,从来没有一场如此宏大的革命如此迅速、平和地完成”和“‘伟大的中国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可知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是突然发生,进程迅速,和平完成,影响深远;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总体上来说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然后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思考第⑵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1961年”“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11年”可知纪念活动长期坚持,除特殊年份外,逢十周年都要举行纪念活动,据材料二“主要领导人讲话”和“《人民日报》社论标题”可知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专题社论,再结合主要领导人讲话和社论的具体内容可知纪念活动将辛亥革命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自己作为孙中山未竟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第二小问,要注意结合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两个角度作答组能力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A材料的意思是光绪帝还希望三国共同干涉的范围扩大到即将被日本侵占的台湾,故A项正确;材料表明清政府已经将俄国视为共同拒日的可靠盟友,但是并未体现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故B项错误;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与材料无关,且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B“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自1895年算起……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说明了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故B项正确
3.A根据材料东南汉族大员签订“东南互保”协议而不遵皇命,反映中央权力衰微和地方权力增大,故A项正确;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国力衰微导致战败,故B项错误;“汉族东南大员”不能代表整个汉族地主阶级,故C项错误;外交事务属于国家间的交往,东南各省与列强的协议不在外交范围内,故D项错误
4.A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计划,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B项错误;据材料“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可知,列强在华利益并没有实现最大化,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重,故D项错误
5.C材料中“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反映出皇帝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英国式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统而不治”,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故A项错误;材料中议员部分是选举产生,能够参与国家政治经济重大事务的决策,并不是皇帝个人的独裁,故B项错误;材料中皇帝在政治上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出改革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皇帝对资政院的控制,不符合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故D项错误
6.B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是从结果来看,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可知此题强调的是《临时约法》明显的限袁倾向,故B项正确;材料与明确的反帝要求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强烈的排满色彩无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7*答案示例一:目录A强调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性目录B强调鸦片战争的动因源于贸易体系的矛盾原因分析:二者对近代英国侵略中国认识的出发点不同目录A的编写以革命史观和民族主义为主导;目录B则以工业革命后工业文明的扩张为背景来看待这场战争,带有文明史观的倾向示例二:目录A将太平天国运动称为革命和起义目录B将太平天国运动称为内乱原因分析:二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角度不同目录A的编写体现明显的革命史观和阶级斗争观念;目录B则以清政府为叙事主体,把太平天国运动看成是封建国家的内乱■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目录A、目录B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称谓差异,然后从史观角度分析说明原因,也可以从史实和观点角度论述原因,只要观点正确,论证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