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2019大一轮高考历史(人数版)单元检测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答案单元滚动检测
(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将点注第1—3题为第五单元内容,第4—14题为第六单元内容(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这部著作明确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愿望”这说明()A.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已成熟B.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做指导C.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否定D.这一思想成为巴黎公社指导思想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尚不是很成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结合所学,该著作为《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运动的思想武器、理论指导,故B项正确;它是在吸收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上有所发展突破,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运动某种程度上是一次偶发性事件,故D项错误
2.(2018・大连测试)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从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蜂拥而出;从贫民窟里,倾泻出受尽了苦难的人们,红色的彼得格勒在危险中!……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城市曾经涌现出这样人山人海的自觉自愿的群众呵!这说明十月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民群众()A.对临时政府统治的不满B.对西方列强武装干涉不满C.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D.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满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参加革命是人民群众自愿的行为,可知人们对当时的临时政府持反对态度,故A项正确;十月革命对抗的不是西方列强,故B项错误;反对沙皇统治是二月革命的任务,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十月革命的爆发,不是对一战的不满,故D项错误
3.(2018・合肥模拟)美国学者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材料旨在强调()A.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较普遍B.世界冲突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C.宗教冲突在当今世界已基本消除D.文化的冲突只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解析选B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是引起世界性冲突的原因,材料强调的是原因,故A项错误;“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表明世界性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不是文明的冲突,故B项正确;“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表明宗教冲突依然存在,故C项错误;“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材料强调的是原因,故D项错误
4.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母亲・女将一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引起巨A.司母辛鼎B.半两钱大轰动下列文物可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解析选A司母辛鼎“辛”是妇好死后的庙号,出土于妇好墓,故A项正确;半两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与商朝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右丞相是古代官职,自汉至金有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从字体判断是小篆(秦朝),时间与商朝不符,故C项错误;双镰铁范是冶铁业发展的产物,出现在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C.“右丞相卬”封泥D.双镰铁范
5.《诗经・周颂・载芟》中记载“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礼记・月令》也有记载“命农计耦耕事”这说明当时农业生产()A.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B.使用耦犁进行耕种C.开展精耕细作的农业D.进行集体耕作解析选D材料是对当时农业生产劳动场面的描述,与土地利用率无关,故A项错误;耦犁出现在汉代,不符合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的耕作技术,不能反映出精耕细作的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千耦”“计耦耕事”反映出当时农业实行集体耕作,故D项正确
6.(
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联考)《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A.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解析选B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可知,文景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出现日益松弛而非强化的迹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可知,商业的兴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有关政府财政收入的阐述,故C项错误;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奠基时期,故D项错误
7.“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B.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解析选C播种与材料中“救汝早岁苦……甘泽高下普”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增加粮食产量,材料“看翠浪舞”表明远远未到收获季节,故B项错误;材料“转此大法轮,救汝早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表明是筒车,筒车能引水上山,对解决岸高水低的灌溉,有着重要意义,“瞬息了千亩”说明效率高,故C项正确;适应了不同她区的灌溉要求与材料“甘泽高下普”不符,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8.(2018•河南八市联考)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史称“宫中条令,为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表明宋代()A.土地买卖缓和了社会矛盾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但改变不了土地买卖强化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的现象,故A项错误;租佃关系是指农民租种地主土地,与材料中的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经济立法活跃,但反映不出宋代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对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可知当时土地买卖现象频繁,私有化程度高,故D项正确
9.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解析选C材料是对东京等城市中商人经营地点的描述,未反映城市规模的大小,故A项错误;材料无关城市治安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宋太宗时开始临街开店,宋仁宗时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店,说明“市坊界限”打破,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故C项正确;材料无关商业税的征收问题,故D项错误
10.(2018桂林模拟)宋代徐州冶铁业计有“三十六冶……冶各百余人”;信州铅山等♦地铜铅矿作坊主人“常雇募集十余万人……得铜铅数千万斤”;韶州铅银锡等矿区“四方之人弃农……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从材料可以看出()A.宋代各地手工业规模明显扩大B.宋代手工业内部分工更加明细C.宋代手工业保持世界先进地位D.宋代手工业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选D A项表述不足于概括整个题目内容,故错误;根据题意,并未涉及手工业内部分工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题目表述中并未出现与世界的比较,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作坊主人常雇募集十余万人”“四方之人弃农……慕利而至者”得出在宋代手工业经济中出现了雇佣关系,故D项正确
11.(
2018.全国百所名校冲刺)读清代中期不同年份记载的垦荒耕地数额(单位亩)表对表中垦荒耕地数变化的原因,分析较为合理的是()时间嘉庆十二年雍正十三年乾隆十八年乾隆二十三年乾隆四十九年垦荒耕地数990585971054967140963540961049A.社会垦荒能力下降B.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重农政策有所改变D.高产农作物的引进解析选D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是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时代,垦荒能力应该加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口增减的数据,故B项错误;古代的农业政策中没有限制垦荒的政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垦荒数量不断减少,根据所学,此时社会经济却在不断发展,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对粮食增长提供了保障,故D项正确
12.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B.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C.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解析选C民族工业是中国近代的产物,故A项错误;清朝国民自大心理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外交流,阻碍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故C项正确;列强侵华的导火索是中西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
2017.江苏卷.21)(25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锚(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11分)
(3)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解析第
(1)问,据材料中“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可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据材料中“桑叶”“棉花”获利丰厚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据材料中“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可知,商人资本雄厚;据材料中“徽州商人”可知,商帮活跃第⑵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信息“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可以概括得出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原因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信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分析得出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据材料信息“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可知,中国的手工业品在海外广受欢迎;同时结合这一时期的国际背景,即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等内容回答第⑶问,“积极作用”结合材料
一、二,从货币的流通手段、商业发展、中外经济交流等方面回答答案
(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8分)
(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4分)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7分)
(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6分)
14.(2018・南通、扬州、泰州模拟)(12分)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明内在结构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临安城郊的市镇“商贾骈集,物货辐萃”,江阴的江夏市“商船倭舶,岁常辐凑”,嘉兴的濮院市“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摘编自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材料二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以至于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改良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其特色产品包头绢“通用于天下”嘉定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丝与棉闯入农村经济生活,就单一地区,蚕、丝或棉布的收益有的甚至成为主业就整个江南地区,经济联系突破行政区划,仅涟市镇沈氏一地主,其采购活动竟达于杭嘉湖苏四府六县——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历史价值初探》材料三明清中叶之后,江南市镇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商人、手工业工匠及脚夫、游民市镇也吸引着邻近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向它聚集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即便是中小型市镇,无不是文人学士丛集,如浙江湖州的南;寻镇,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民谚,入清以后保持着“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摘编自袁行需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南宋时期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市镇兴盛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市镇发展的主要表现及所引发的农村经济变革(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江南市镇所引发的农村社会变革有学者认为,江南市镇的发展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自我调适和转型请依据以上材料阐释学者的观点(4分)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商贾骈集,物货辐萃”得出工商业兴盛,据材料一“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得出呈现出城市化特征;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得出农业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一“商船倭舶,岁常辐凑”结合所学得出海外贸易的兴盛第⑵问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得出出现专业化市镇,据材料二“就整个江南地区,经济联系突破行政区划”得出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据材料二“沈氏一地主,其采购活动竟达于杭嘉湖苏四府六县”得出对外经济联系显著增强;第二小问变革,据材料二“嘉湖地区出现改良田种桑的现象”得出农村商品生产专业化、产业化,据材料二“就单一地区,蚕、丝或棉布的收益有的甚至成为主业”得出农村家庭收益结构变化,主副业倒置第⑶问第一小问变革,据材料三“江南市镇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商人、手工业工匠及脚夫、游民市镇也吸引着邻近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得出农村社会阶层多元化,据材料三“即便是中小型市镇,无不是文人学士丛集”得出文风昌盛,科第兴旺,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阐释,据材料二“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以至于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改良田种桑的现象”得出农村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互相结合,据材料三“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得出工商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结合,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
(1)特点工商业兴盛;呈现出城市化特征(2分)原因农业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2分)
(2)表现出现专业化市镇;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对外经济联系显著增强(2分)变革农村商品生产专业化、产业化;农村家庭收益结构变化,主副业倒置(2分)
(3)变革农村社会阶层多元化;文风昌盛,科第兴旺(2分)阐释农村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互相结合;工商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结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