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2019大一轮高考历史(人数版)单元检测14近现代中单元滚动检测
(十四)近现代中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含答案(注1—4题为第十三单元内容,第5—14题为第十四单元内容)(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8,日照模拟)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诸神在形象上“神兽合一”“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形象则是神人同形,有人类的七情六欲这样的差异源于()A.主流价值观念不同B.经济发展模式差异C.文化艺术传统不一D.政治运作模式相悖解析选A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多神崇拜,神是凌驾于人之上的绝对权威,而古希腊的宗教则是人神“同形共性”,这是中西方主流价值观念不同在宗教领域中的重要表现,故A项正确;古代的中国和希腊,都是农耕经济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故B项错误;诸神崇拜形式的不同与文化艺术传统的差异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项错误;同样,政治模式的差异也并不能影响诸神的形象,故D项错误
2.(2018•玉林模拟)古希腊时期,一批所谓“哲人”到处演讲和发表许多奇怪的辩论,传递了许多“负能量”,造成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他们师徒的共同之处在于()A.着力培养公民的独立人格
8.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结合起来C.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D.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解析选C材料讲的不是对独立人格的培养而是强调公民的国家意识,故A项错误;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结合起来,不是三位共同之处,故B项错误;材料中三位哲人在当时看到希腊盛行的诡辩学派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流弊,他们提出教育理论及主张,想方设法补救,体现他们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考查三人共同主张,而不是作用,故D项错误
3.(2018•蚌埠模拟)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47〜1455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教皇收买学者阻挠人文主义的传播B.教皇迎合文艺复兴的历史潮流C.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D.罗马教会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解析选B根据材料,教皇奖励古希腊作品翻译,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447〜1455年”,教皇奖励古希腊文化的传播,顺应了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教皇的奖励,表明这类人才尚属少数,非普遍接受,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非罗马教会,故D项错,口i天o
4.(2018•厦门模拟)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这表明他们()A.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B.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C.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D.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解析选D浪漫主义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中“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批判经院哲学“不等于反对上帝,故B项错误;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加速了启蒙运动与材料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对盲从”反映了理性主义,故D项正确
5.(2018・包头模拟)晚清梁廷相在《夷氛闻记》中对林则徐的抗英活动称赞有加,但在书的结尾却说,“天朝全盛之日,即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反求胜夷之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这反映出()A.传统夷夏观念是近代化的障碍
8.“师夷长技”不能顺应时代潮流C.华夷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D.学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解析选A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晚清文人虽然称赘林则徐的抗英活动,但对其主张学习西方的观点却是大.加鞭挞,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思想界还尚未冲破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这也是近代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巨大障碍,故A项正确
6.(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祟洋虚无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解析选D“中体西用”主张学习利用西学,而非贬低西学价值,故A项错误;清政府“中体西用”的思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主张学习利用西学,没有批判祟洋,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敌入侵,维护中学的地位,体现出“民族性”,故D项正确
7.(2018•潍坊模拟谆R嵩奏《条议海防事宜》“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自治也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据此可知,郭嵩森意在强调()A.实行地方自治B.反对仅学西方技术C.重视发展海防D.大力发展民用工业解析选B材料没有涉及实行地方自治,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知郭嵩素认为学习西方技术是舍本逐末,要使中国富强,不能仅学西方的造船制器,关键是要先从政治教化上进行改革,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得知C项不是他的主旨,故错误;据材料郭嵩素冲破洋务派“中体西用”的理论体系,洋务运动时期已发展民用工业,故D项错误
8.(2018・泉州模拟)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A.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B.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C.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D.主张推翻君主制度解析选A梁启超通过比较“仁政”与“自由”,得出“仁政”已经完全过时的结论,体现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反思和批判,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于1898年已经失败,与材料时间“1902年”不符,故B项错误;对“仁政”的反思批判不能表明梁启超从根本上否定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梁启超主张用“自由”取代“仁政”,是出于对“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的反思批判,并未明确提出推翻君主制度,故D项错误
9.(2018・临沂模拟)“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废除八股文一律改试策论各级考试仍定为三场,历史政治、时务、四书五经;以后一切考试,取士均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不凭楷法(写字)好坏为取舍标准该规定说明()A.大清王朝已不适应时代需要B.经世致用思想在清末时出现C.维新派在文教方面除旧布新D.洋务派尝试教育方面的改革解析选C材料“百日维新”清政府的改革措施,表明大清王朝一定程度也在适应时代需要,故A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在鸦片战争之后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维新派废除八股文一律改试策论”,在文教方面体现出除旧布新的特点,故C项正确;该规定是维新派尝试教育方面的改革,故D项错误
10.(
2018.哈师大附中模拟)1923年1月,《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开列书目者有78位,每人推荐10本书统计结果,按得票数计算前五位的分别是《史记》、《资治通鉴》、《孟子》、《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著)这表明()A.教育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共识B.新文化运动儒学批判不彻底C.民主与科学思想不符合中国需要D.国人对国学的认知趋向客观解析选D题目中并未提到教育救国,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出现对西方文化全面肯定和对东方文化全面否定的弊端,1923年国人重新审视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正确的,故B项错误;对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可以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借鉴、吸收,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
11.(
2018.黄冈模拟)1912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国家社会主义……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据此推断孙中山()A.发展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B.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改造中国D.认为铁路交通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解析选A材料中所述即为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确切点说是孙中山对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发展,通过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途径来实现民生主义,故A项正确;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故B项错误;孙中山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改造中国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C项错误;铁路交通为国家富强的根本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2.(2018・合肥模拟)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题不断变革从“中体西用”至U“全盘西化”,再到20世纪30年代的“充分西化”,40年代则演变为“现代化”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A.并不适合中国国情B.与救亡图存相结合C.逐渐趋向于理性化D.由器物深入到制度解析选C变化过程中,有的适合国情,故A项错误;都与救亡图存相关,不是变化,故B项错误;从内容看,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在逐渐立足国情,避免“全盘西化”,趋向理性化,故C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的“充分西化”,已经深入到文化层面,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苏州模拟)(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接受康有为的学说开始,梁启超的理想便是改革封建王朝,使之变成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1899年至1903年间的激进,与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清政府的顽固保守,梁转而接受了孙中山的激进方案1905年他的政治态度复归保守,重新鼓吹起改良与立宪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关键时刻,梁却又拒绝诱惑、不怕威胁,坚决维护民主共和——杜先菊《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材料三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号召,他认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现中带着必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必须解决的问题”——姚中国《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1)材料一中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指的是什么?概括梁启超政治思想多变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挽救民族危机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为践行“社会进化”思想进行的政治努力(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并依据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表现(8分)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变”与“不变”可根据梁启超的言论和活动得出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与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得出中国近代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据材料一“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关键时刻”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结合所学分析可得出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第⑵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直接建立共和制度”得出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得出发动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中华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等第
(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1938年”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结论第二小问,结合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建设回答答案
(1)不变希望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变:中国采用何种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4分)原因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中国近代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至少回答两点,4分)
(2)策略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3分)努力发动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中华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等(6分)
(3)背景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深重;马克思主义日益与中国国情相结合(4分)表现创立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民主制度;通过三大改造,成功解决了落后国家如何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难题(4分)
14.(2018•大庆模拟)(12分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认为“若中国之矿物、商务、工务无一振兴,坐视民之穷困而不为之所,虽人不满,奚能不病也……”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引进机器生产,洋务运动开始了这一运动的目的之一是对外要“夺其所恃”以“绝其觊觑”中日甲午战争宣布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部分中国人认识到“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于是戊戌维新开始了科学救国具备了反封建的政治色彩——摘编自朱欣农、炎冰《近代“科学救国”思想的源流和评估》解读材料,以“科学救国”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围绕“科学救国”这一主题,可以从其出现的原因、内容、实践或者作用等角度为论点,然后结合史实加以论述即可,论述时做到史实准确,语言流畅,仅仅围绕论点加以阐述答案示例一从“科学救国”的内容角度“科学救国”的内容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分)鸦片战争后,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实业救国思潮,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向西方学习,提出了“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颁布《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0分)示例二从“科学救国”兴起的原因角度“科学救国”兴起的重要原因是挽救民族危亡,使国家富强(2分)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出现,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中国人民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