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十二)题型解读考查内高考试题命题立意分析解读容以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汉代儒掘和成果为背景材料,考查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多2017•天津卷,12学探讨和论证事物的能力次轮流考查本单元主干知识,特别是考查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试题以朱熹的思想为背景既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又着重考查宋明理2017•江苏卷,4材料,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学的能力查史学素养,试题难度较大在备以儒家思想演变为背考时,应熟练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主2016•全国卷I,汉代儒景材料,考查文明传承,考流思想演变的主干知识,运用重要24学查运用知识和阐释事物的历史概念解决问题能力2019Tl XINGJIE DU©©©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命题角度,角度一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时期原因形成及春秋要求恢复周礼,强调秩序和仁义初步发战国展完善(新儒大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西汉学)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进一步发展宋明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理学)明末批判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人性,企图清初(进步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答案
(1)原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
(2)努力重新解释儒家经典,使理学普及化、通俗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任答两点即可)条件印刷技术的提高(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3)材料三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明显的不足新文化运动出于反对专制、宣扬民主的现实需要来批判传统文化,而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自然受到资产阶级激进派批判,但他们忽视了传统文化自身的核心价值与合理思想,不利于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抨击封建礼教,固然有利于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它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失之偏颇
4.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主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摘编自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结——李贽的民本思想初探》材料三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摘编自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解析1依据材料一归纳针对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的状况,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而提出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政治、对外交流等方面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政治上,“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市民阶级壮大,要求取得政治上的地位;对外交流方面,“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李贽的思想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3从材料三中归纳概括即可4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从思想文化传承、发展、国际性、交流性等方面回答答案1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2进步之处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3继承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4认识儒家思想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思想文化具有国际性和交流性
5.2018•黑龙江哈三中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仲舒由于承借了最具繁衍性的阴阳家思想,而创出一套天人哲学的大系统,使他能在与各家的竞争中得到胜利,也使他成为前汉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的思想家但是,先秦儒家的真精神,以及思想最具创意的部分,由于无法和专制体制相整合,也断送在他的手中这个真精神就是人文或人本主义,这个最具创意的部分,就是心性之学,这是儒学的大本大源,也是儒家最具特色的部分材料二董仲舒思想主张简介部分角主张度人性与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教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化君《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民《春秋》之大义也关系以上材料均出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提炼材料一中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叙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观点董仲舒的儒学体系丧失了传统儒学的人文和心性之学,逐渐变为维护专制体制的工具说明教化论是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化建立人性的根据,孔孟强调的自觉、自发、自信的教化精神,在与现实专制的整合中,完全被扼杀为了迎合专制君主,打破了孔孟时代君臣关系相对,君主权威受到挑战的观点认为民众必须绝对服从君主思想1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满足统治演变规者维护统治的需要律2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角度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
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精神追求,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爱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6儒家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4.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该抛弃,对这些落后的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心、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⑴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解析
(1)第一小问应注意“不仅……而且……”提到的两方面内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简述即可
(2)依据材料“明道”“救济”“致用”可知治学目的为经世致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意义
(3)第一小问,结合孔子、顾炎武所处时代及其思想主张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强调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孔夫子不徼爱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i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都欲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I——毛泽东综合上述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
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史料解释
①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一一一二二二二〜I----------
1.——素养12继承与发展中的史学研究方法1史学研究的步骤及原则
①步骤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
②原则历史主义原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研究历史;都要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都要批判继承地对待历史遗产2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如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
②历史比较法将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现象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获取结论
③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④阶级分析法或者历史结构分析法运用历史发展的结构或阶级立场角度研究历史
⑤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例题】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解析】据题干可知,谣谶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作预言来传唱的歌谣,说明其从根本上讲是唯心的,并不科学,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故选D项谣谶并不能预示历史发展的走向,故A项错误;历史的发展是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谣谶并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故B项错误;谣谶与历史上某些现象的吻合只是偶然现象,并不是必然的,故C项错误【答案】D素养提升/1明确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具有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过去性、具体性、阶段特征性、因果性、借鉴性、综合性的特点2明确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
①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如站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立场上;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上;等等
②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③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④时代的局限性等3注意史学研究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多种史观分析思考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4注意史学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公正性
5.孔子的文化贡献“四书”“五经”的文化传承1整理西周文献
①《诗》——即《诗经》,这是一部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的总集,原有3000篇之多,经孔子删订以后,保留了305篇,通称300篇这部诗歌选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各地的乐调,共十五国风雅,周人的官话称为雅言,是西周王畿的诗颂,即宗庙祭祀的乐歌孔子很重视《诗经》,他总是启发学生们去读诗,将读诗与做人联系起来
②《书》—即《尚书》,指春秋以前的官方政治历史资料汇编,相传有百篇,今传28篇孔子认为,学生们研习《书》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体会先王是如何治国理政的
③《礼》——又称《士礼》,后称《仪礼》,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孔子对周礼有很深的研究,很有感情,心向往之,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和实践
④《乐》——指《乐经》,是音乐方面的典籍孔子重视音乐,认为这也是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要求完善
⑤《周易》——这是一部以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占卜之书,其中也含有人生经验和哲学思想成书于商周之际孔子研究《易》,用力甚勤,爱不忍释
⑥《春秋》——相传孔子是依据鲁国史官的记载整理而成,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因《乐经》失传,故称《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这是儒家的基本经典孔子对“五经”的研究和整理,是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2)述而不作
①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追记写成《论语》
②后世的曾子、子思、孟子的著作《大学》《中庸》《孟子》分别发挥了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政治伦理这就是被后世学者尊奉为儒家经典的“四书”
6.阴阳五行说其创始人是战国中后期的思想家邹衍这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学说,用金、木、水、火、土“五德”相克相生原理(称为“天道”)去解释说明王朝的兴衰更替(称为“人道”)邹衍认为,王朝更替的次序是土德(黄帝)一木德(夏禹)一金德(商汤)一火德(周文王)一水德(秦)一土德……每个王朝代表一“德”,一个王朝衰落后,会被另一“德”的王朝所代替
7.理学与理
(1)理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天命之学,故称为理学,又名为道学理学是融合释、道二教部分教义与传统儒学的新思想体系,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哲学化阶段的儒学就是“理学”,程朱理学从哲学范畴看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从哲学范畴看是主观唯心主义
(2)理是世界万物的木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
8.西学东渐、东学西渐
(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一制度一思想
(2)东学西渐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中国的东学西渐很少被人谈起,一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课时达标
(三十五)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总之,孔子作为封建社会文化的奠基人来看,一方面总结了殷代末年箕子等和周人特别是文武周公等的“德治”思想(敬德保民),来巩固统治和防止贵族内部腐化,所以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同时,又因为孔子生当春秋末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扩大,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正在激化,旧的生产关系已难以维持下去,“礼崩乐坏”上层建筑也摇摇欲坠……从前谭嗣同说过“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原也”——摘编自苏渊雷《读史举要》材料二普通批评宋儒的人,大都把宋朝国势的衰弱,和宋明之亡于异族归罪于宋明儒学,说宋儒只知道“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甚至于说宋学盛行时期,就是民族衰亡时期宋明理学,好像是不祥之物似的在我们看来,这都是只就表面立论,似是而非的说法宋朝之受制于异族,似乎主要的应该向军事和政治方面去求解释开国时的大政方针有了错误,致国势积弱不振,到了中期和南宋以后,以格物穷理为职志的道学家出来,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没有政权,更没有兵权,而且他所专门研究的问题,也只是宇宙、人生、文化、心性方面的根本问题,对于军事、政治、财政并没有直接关系把由开国时国策错误所引起的危机,大政治家如范仲淹、王安石尚无法挽救的危机,强要程伊川、朱晦庵这些道学家负责,恐怕走错了门道了吧——摘编自贺麟《文化与人生》材料三归根结底,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形成,从横的方面说,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从纵的方面来说,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摘编自苏渊雷《读史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来源谭嗣同所言“秦学”“荀学”分别是指什么?他的观点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宋朝国势积弱不振具体原因有哪些?宋明理学在发展儒学方面提出了哪些新的思想主张?
(3)请以材料三中的观点归纳明清之际儒学的时代特征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一方面总结了殷代末年箕子等和周人特别是文武周公等的‘德治思想(敬德保民)”“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正在激化,旧的生产关系已难以维持下去”“‘礼崩乐坏上层建筑也摇摇欲坠”结合所学,分析概括时代背景及思想来源第二小问根据“秦政也,皆大盗也”“荀学也,皆乡原也”分别指出其含义第三小问结合时代特征,分析影响
(2)第一小问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深刻教训,地缘政治角度分析原因;第二小问从宋明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的角度归纳思想主张
(3)从儒家思想呈现出新特点的背景、内容、影响三方面说明时代特征答案
(1)背景春秋时期,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处于大变革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与宗法制崩溃,奴隶社会走向瓦解;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生产力进步,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出现;思想文化上周礼崩溃,教育和学术下移;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等来源宗法思想或者周礼“德治”思想“秦学”是指君主专制制度;“荀学”指儒学思想或者荀子思想影响在维新变法时期,否定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2)原因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影响,宋初削弱武将的兵权;宋的统治中心在中原,不便于控制北方异族;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造成国家财政危机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提出“心即理也”是世界的本原;“发明本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等
(3)特征明清之际的儒学产生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的背景下,具有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追求个性解放等的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或反映了传统儒学向近代社会转型承古萌新的特点)
2.君主与民众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人有各自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历史上有关君主与民众关系的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韩愈认为,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君主,“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命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者也”按照这样的分工原则,君主的职分是治人,臣下是用于治人的工具,民众则要治于人因此,每一等级都要恪守自己的等级,各守其职,各尽其责“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命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则诛”——摘编自刘泽华、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有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指普天下的民众,下同)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可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瑕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摘编自谭嗣同《仁学》
(1)根据材料一,韩愈对于君民关系持什么观点?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
(2)根据材料
二、三和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谭嗣同关于君民关系认识的异同点解析
(1)第一小问从“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君主”“按照这样的分工原则,君主的职分是治人,臣下是用于治人的工具,民众则要治于人”“各守其职,各尽其责”“民不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则诛,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结合韩愈的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评价
(2)从“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民不能相治,亦不瑕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和“君末也,民本也“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可知相同点从“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结合所学归纳不同点答案
(1)观点君权至上,民必须服从君主;君和民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各阶层必须尽其职守;论证了君主盘剥人民的合理性评价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体现了君主专制下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2)同君主不是天生的,其出现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君主应民众的需求而出现;反对君主专制;君主应为民谋公利异黄宗羲出于传统思想,强调君主个人的道德自觉;谭嗣同受西方近代思想影响,认为君主是人民的选择,民可废君,具有民主思想3,儒学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时代不同,对它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迥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汉书・儒林传》材料二朱熹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己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册)材料三今天,回头从总体上看20世纪初的这场新文化活动,便很容易发现其明显的不足之处
(1)他们多是从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角度批判和清算传统文化的,缺乏学术和思想的探研与深思……
(3)他们态度激烈,太情绪化,容易矫枉过正,在批判中往往失之过度,失之公允——韩星《儒学与中国文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获得正统地位,然后依据材料一“武帝立五经博士……劝以官禄”回答
(2)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二“朱熹著《四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二小问可以从北宋时期经济发展、教育状况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等方面来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3)观点可以从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来论证其存在明显的不足;可以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论证其不利于正确认识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