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陕西省扶贫贴息贷款工作调研报告陕西省扶贫贴息贷款工作调研报告省扶贫办贷款处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国开办司发
(2010)43号《关于开展扶贫贴息贷款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组织市、县(区)有关人员深入基层,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深入项目单位和农户调查等方式,对全省20xx年以来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情况我省是20xx年全国开展项目贷款贴息资金下放到省的试点省份之一,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到20xx年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在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固定贴息水平,灵活补贴方式;逐步探索建立风险防范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总体思路,结合本省实际,制订下发了《陕西省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扶持范围、扶持对象、贴息标准和期限、管理权限、申报程序和贴息方法,特别是对农村中的能人大户、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做了具体规定,使扶贫贴息贷款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2007到2009三年来,累计投放扶贫贴息贷款
53.53亿元,其中项目贷款
15.78亿元,小额到户贷款
37.75亿元扶贫贴息贷款共扶持扶贫龙头企业161个,扶持贫困户
170.82万户、
680.75万人覆盖了全省10个市、77个中省重点贫困县和14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培育了主导产业,壮大了龙头企业,调整了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初步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三赢目标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扶贫贴息贷款是一项直接面向农村和贫困农户,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扶贫贴息贷款工作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省上成立了有扶贫、财政、人行、银监局、有关金融机构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主管副省长为会议召集人,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专题召开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电视电话会、新闻发布会,各市、县也都召开了工作会议,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各市、县也成立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定期研究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加大部门间的协调力度,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各贫困乡镇都有2至3名干部主抓落实形成了各级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奋斗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各级始终把培育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做为信贷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把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村作为扶持的重点到户贴息贷款计划全部安排在贫困县、贫困村,其中80%以上贴息资金集中用于国定贫困县,着力帮助贫困村的贫困户建立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二是把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到户贷款只扶持产业,不能用于看病、建房等,通过小额信贷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积极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培植特色产业,深受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这几年,我们立项扶持的企业全部是国定、省定贫困县的企业,种养业、产业化项目占项目总数的94%通过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有效扶持,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运行程序一是优选金融机构把重原则、讲信用、口碑好,愿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金融机构,作为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主体及承贷机构,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农业银行独家运营的做法,目前,全省已有农行、农发行、邮政银行、农信社等七家金融机构承担了扶贫贷款业务,群众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二是放宽投放标准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由县扶贫办审查把关,到户贷款每个能人大户可放贷10万元,经济合作组织可贷款30万元,其比例不得超过全县到户贷款总额度的20%三是严格考察审核到户贴息贷款投o放由农户申请,村委会签注意见(盖章)、乡镇扶贫办与金融部门考察、审核,上报县扶贫办审批,金融机构按照程序投放贷款,县财政给予贴息项目贷款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县逐级审查上报,省扶贫办审查审批并推荐给金融部门,金融部门按照有关程序放贷,每年底由扶贫、财政、有关金融部门逐级审核确认后,将贴息资金兑付给项目单位四是着重把好〃四关〃
(1)严把扶持对象关扶贫贴息贷款的对象是贫困群众,因此各级各部门始终紧紧围绕贫困农户来开展工作,对享受贴息的贫困户由村组和乡镇层层审核确定,保证贫困农户能够真正享受到扶贫贴息贷款的有效扶持;
(2)严把资金投向关在扶贫贷款贴息工作中,严格按照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使用性质,把贷款贴息资金集中用于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项目上,确保农户发展生产得到有效扶持;
(3)严把贴息兑付关在扶贫贴息贷款范围和对象确认上,坚持扶贫办、财政局对贫困户贷款名单进行严格把关、严格审核,无异议并经过双方签章后,再通过金融部门把贷款贴息直接补贴到户,既确保了贷款农户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又保证了资金安全;
(4)严把考核关省上要求市、县每月上报一次扶贫贴息贷款投放进度情况,并适时进行通报各级政府将扶贫贷款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部门和乡镇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奖优罚劣,确保了扶贫贴息贷款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扶贫贴息贷款的使用效益扶贫贴息贷款的有效投入,促进了全省地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了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通过信贷资金扶持,增加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开发的投入,区域特色产业初步形成渭北旱腰带的苹果、肉牛、奶牛;黄河沿岸的红枣、花椒、核桃;陕北白于山区的洋芋、小杂粮、大棚菜、肉羊;陕南秦巴山区的魔芋、茶叶、蚕桑、中药材、畜牧业等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几年来,安康市紫阳县利用到户贴息贷款新发展茶园8000亩,桑园6000亩,推广名优茶加工机械50套,茶园管理机械106套,新修小蚕共育室50个、蚕室780间,发展养猪大户300户,修建圈舍520间全县农民户均增收800多元
2、提高了贫困农户增产增收信贷扶贫资金的投入,有效的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资金短缺的问题对选准项目的获贷农户,年户均增收都在800元以上,最高达到几千元延安市延长县黑家堡镇中村20xx年贷款38万元用于20户贫困户发展大棚西瓜,户均增收达到400元,七里村镇金盆村贫困户朱三录,当年贷款2万元用于苹果套袋,套袋果园10亩,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达2000元,成为全村果业大户贷企扶户的效果也尤为突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陕西春光油脂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订单农业模式,对农户免费培训I,发放良种补贴,保护价收购,引导农户种植优质油菜,规模达到60万亩,订单农户30万户,每年使订单农民户均增收960多元有力地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
3、改变了贫困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理念通过扶贫到户贷款的实施,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广大贫困农民在思想意识、生产经营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改变,由过去的〃宁守家业不愿背债〃的固步自封观念和“等、靠、要〃思想逐步向自我发展、自主创业、走进市场、规模经营、讲求效益、共同致富的经济价值观和社会效益观上转变,家家抓生产,人人有活干,力争出效益,真正实现了由自然经济向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转变,由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向大生产、大市场的转变,由粗放经营方式向集约经营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意识和效益意识明显增强
四、存在的问题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效地破解了信贷扶贫工作中的诸多难题,得到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赞许和欢迎,扶贫贴息贷款已成为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贴息资金规模偏小,很难满足贫困群众的需求这几年除了国家下达的贴息计划外,我省财政每年平均都要安排5000万元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就这样仍有大部分市、县超投放,出现了贴息资金兑付困难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现行的贴息额度、标准和期限都存在偏低的问题
2、特困户和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存在金融部门是按照企业市场化模式运作,讲求的是经济效益,注重的是资金安全,真正的贫困户和刚起步的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扶持
3、少数市县计划难以落实一方面是资金规模小需求量大,一方面却有计划落实不了的地方,落实困难的往往是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金融部门将款放给了一些大矿业集团,没有额度也没有精力更不愿意给贫困群众放贷,造成计划难以落实,贫困户得不到有效扶持
4、到户贷款在瞄准贫困户上下的功夫还不够个别县(区)只限于开会协调,对贫困户底数不清,把关不严,没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沟通,基层和金融部门报来多少,只要任务完成就行,个别地方还有垒大户的现象
五、几点建议
1、加大信贷扶贫投入力度从调查情况看,无论是国家还是省上安排下达的扶贫贴息贷款计划都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的实际贷款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建议在新一轮扶贫规划中,加大信贷扶贫的投入力度,让更多的贫困户和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真正享受到扶贫政策的有效扶持
2、提高贷款额度和贴息率随着扶贫标准的提高和农户发展产业的需求,建议适当提高扶贫到户贷款标准,原则上贷款额度每户控制在5万元以内,贴息期限可放宽到2至3年,并按基准利率实行全额贴息,切实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后顾之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按5%给予贴息,以减少经营成本,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扶贫效果
3、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目前信贷扶贫考核的主要对象是扶贫部门,而扶贫信贷资金投放的最终决定权在金融机构,扶贫部门关注的是扶贫效果,而金融机构则关注的是资金安全,客观上就形成了〃两张皮〃因此,建议建立完善信贷扶贫考核机制,将涉农的金融机构信贷扶贫工作实效列入同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确保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把信贷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4、设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建议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以县为单位,设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对贫困农户和小企业贷款实施担保,以提高扶贫贷款投放到贫困户的比例
5、适当安排信贷扶贫工作经费信贷扶贫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为确保扶贫到户贴息贷款的顺利进行,建议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以改善工作条件,减轻县乡经费困难压力,调动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第二篇舒城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3500字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舒城县为全面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县人大农工委近日对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大群的带领下,调研组分别到晓天、庐镇、阙店、南港等乡镇,深入整村推进重点扶贫村,实地察看了20xx年底以前建成的和今年正在实施中的道路、桥梁、渠道、堤坝和村级综合服务室等扶贫项目工程,以及茶叶、油茶、苗木花卉、畜禽养殖等农业扶贫开发生产基地,深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并了解培训及就业情况,走访了部分农户,召开了由乡镇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及有关方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乡镇村关于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并征求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成效〃十一五〃期间,县政府及主管部门按照〃一个推进(整村推进)、两个开发(产业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三个深化(深化互助资金试点、深化小额贷款、深化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带领贫困群众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贫困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落后面貌大为改观,贫困人口大幅递减,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县先后四次分别被评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几年来,我县始终将贫困农村的基础设施项目和生产发展类项目作为重点,集中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634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新修和硬化乡村道路404公里,架设桥梁20座,配套涵石罢168个,同时配套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解决了20万群众的行路难和运输难问题;投入536万元,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解决了
4.68万群众的饮用水问题;改造水利设施,新增和改造灌溉面积L5万亩
(二)贫困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依托全县7家〃雨露计划〃定点培训机构,共举办缝纫、电脑、电焊、厨师、家电维修、机械加工等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班120多期,培训贫困劳动力6900余人,转移就业6200余人,其中为北方汽修学校和合肥华夏旅游学校输送贫困学员80余人,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碧桂园免费培训项目自20xx年开展以来,己培训农村退役军人150多人举办农业、林业、水产等实用技术培训班40余次,培训农民
1.8万人次
(三)产业扶贫初具规模利用扶贫贴息贷款加大对扶贫产业化龙头企业投入,累计投入4000万元,壮大做强了圣桂食品、友勇米业和万佛湖渔业等扶贫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投入2480万元,扶持发展了舒茶肉鸡、晓天花卉苗木、城郊蔬菜、柏林白鹅养殖,杭埠、千人桥粮食种植等7个产业化扶贫基地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1万元,培育支持了粮食协会、兰花协会、茶叶协会等1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些企业(基地)通过吸收就业和收购原材料等方式,带动周边2000多贫困户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县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仅20xx年就减少贫困人口12078人,首次突破年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投入360万元,为30个贫困村建起了村级综合服务室和农民文化书屋,拓宽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贫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投入
45.6万元,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
1.97万平米、乡村卫生室
0.14万平米、村民活动室
0.4万平米配套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任务点1578个,让2万多农村群众看上了有线电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效只是阶段性的,也是很不稳固的,今后的工作任务仍很艰巨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县扶贫开发在客观现状、扶贫环境和具体工作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贫困乡村的基础条件依然相对薄弱从基础设施上看,贫困村大多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较多,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条件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从人口素质上看,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调研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
(二)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目前,我县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上级项目支持,县级财政配套很少,贫困乡村筹资更为困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全县各部门支农方面的项目资金较多,但都各自为阵,点多面广,难以发挥整体效益;扶贫贴息小额信贷难以落实到真正的贫困户,越是贫困户,越是难以得到生产发展资金;‘互助资金〃使用的面太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返贫现象比较突出目前我县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另外,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稳,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又重新返贫,据统计,这部分返贫人口达
6.9%,由于整村推进工作重点在基础设施方面,难以顾及这部分贫困户
三、几点建议(-)认真编制规划,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工作新思路在总结“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既定的开发式、开放式、开拓式扶贫方针,按照〃一个推进,两个开发,三个深化〃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明确我县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科学确定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强力实施整村推进,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宏伟目标
(二)加大扶贫投入,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运行效益一是要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二是县财政在收入逐年增长的情况下,逐步加大对扶贫项目的配套资金投入;三是政府应加强协调,整合好各方面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做好整村推进和建设一批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增强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能力;四是金融部门应加大扶贫力度,克服惧贷心理,各级政府要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建立扶贫信贷担保机制,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作用;五是认真总结〃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经验,推广试点先进村的成功做法,加强监管,规范运作,使互助资金放得出、收得回、运行好、见效益〃,并逐步扩大互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数额,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
(三)强化技术培训,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要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充分利用职业中学、民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和县乡农业(林、牧、渔等)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力量,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用工的对接,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开发项目的结合;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确保培训质量,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和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四)规范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大督查指导力度政府对全县各类扶贫项目要统筹规划,做到早计划、早安排、资金及时到位,工程按期施工;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加强对项目工程的质量监管,严防出现〃豆腐渣〃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申报审批的标准施工,施工单位和项目所在乡镇不得擅自超标准、超预算,以免因实施扶贫项目使贫困村重新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五)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到20xx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6万多人,每年还产生一些因灾、因病、因学等原因导致的返贫人口,这部分人群至今生活仍较为贫困因此,除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外,要尽可能把扶贫政策落实到这些贫困户,真正实现扶贫对象全覆盖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各级政府以及民政、教育、卫生、社会慈善机构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给予一定的帮扶,全社会都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要采取多种形式资助这些贫困群体,确保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过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的稳定生活,并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六)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目前,扶贫队伍的现状与所担负的职责不相适应,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老化,职能弱化,经费不足等问题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扶贫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一要增加扶贫机构的编制数,充实、稳定扶贫力量;二要强化扶贫机构的职能,加强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能力;三要加大对扶贫机构的经费保障力度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