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让诵读经典与文明同行摘要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沉浸书香之中,如与圣贤对话,收获的是开启心智的钥匙而诵读这些国学经典,不仅增长我们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提高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增长见识与眼光任何对经典的了解,都会让我们的品德思想,人文精神不断的升华关键词国学经典品德教育核心素养日积月累引言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化的基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永恒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年,教育部也出台了高考改革的最新方2018案语文考试中古文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重,而语文也越来越重视强调传统〃的意义国学经典中包括了我国几千年来文化的有益内容,也能够为我们小学生的生活带来充实感例如《论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百家姓》可以增加他们的识字数量等等我们可以以“诵读”的方式将内容灌输给学生,以达到人文素质培养的目的
一、诵读经典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们记忆好,接受新事物快是学习语言学习和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大量诵读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文不仅易于记忆,还对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和培养良好的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随着高考的改革,古文比例逐渐上升,文言文的阅读题绝大部分都是历史,而且很多时候出自人物传记年全国卷考查的是宋史《来护儿传》年又20152016是宋史《曾公亮传》年又是宋史《谢弘微传》年则有《晋书》《后汉书》20172018这些都是考察查学生们国学的阅读水平此外,高考语文还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预估未来也将持续下去这些例子不难看出要求我们学生平时多练习,从小多积累,勤学善思,日积月累,让我们诵读的经典沉定为一种文化血液,奠定起学生们的文化修养的基础所以,从小诵读经典,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孩子们心胸会更宽广,眼界也会更深远有了这样的文化素养,再去学习比较浅显的应用性知识文化,孩子们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些
二、诵读经典有益人的终身发展近百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西方文化的深入,年轻一代盲目崇洋人们对国学了解越来越少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继承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为了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我们需要对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的精髓加以弘扬和传播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核心精神都凝聚在传世的经典作品之中近年来国学又重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三字经》、《弟子规》、《大学》、《老子》、《论语》、《笠翁对韵》和部分唐诗、宋词、毛泽东诗词及现当代名家名作等编入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也被作为课题单独研究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明华就负责了的国家委员会十二五规划年重大项目《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与语文素质,语文教育,弘扬中华优2011秀传统文化相关研究》开题报告会此外还有《华经典诵读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华经典教育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筑实践与研究》子项目等课题研究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和智慧的精髓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这些经典中有的典籍里包含了计谋,有的是军事的运用,有的是成功的秘诀和一些社会的规律这些在任何年代都适用有的名著文采斐然,可以提高我们的文笔和阅读水平有的名著有励志作用,使我们倍感振奋有的名著是弘扬人类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不朽之作我们现代这个社会太浮躁,特别是我们年轻一代,需要有坚定的正确的信仰引领而诵读经典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精神的力量从经典中,人们还能寻根,帮助我们抵御功利的,现实的一些负面影响让我们的精神更强大在这个过于现实和物质化的社会里要保持心灵的平衡做到不浮躁,不方向就是要有这些精神的东西来支撑我们的信仰这里诵读经典正好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让我们每个人都手捧历史文化的经典,与圣贤为友,与经典为伴通过口诵心想,久熏成习,久习成性,气质得到改变,能够养成宽容、理解、平等、仁爱、互助等良好品格
三、诵读经典为人文素养奠基放眼五四时期,诞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鲁迅、胡适、蔡元培、赵元任、郭沫若、茅盾、沈从文、巴金、钱钟书、老舍、陶行知……他们博通古今,学贯中西,关注民族未来,具有宽厚的文化根基和博大的人文情怀这些伟人们大都接受过严格的传统的私塾教育,在少年时期无不诵读过大量经典著作,从而打下了宽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加上他们许多又都在青年时期远渡重洋,到西方国家也接受了先进文明的熏陶,广读博览了大量西方名著传统文化的扎实根基与西方先进思想的二者融合,造就了三四十年代这样一批大思想家、大学者、大作家、大教育家!而我们的小学阶段是传承国学经典的黄金时期,指导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但可以陶冶情操,扩宽视野,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传承中华文化,塑造民族精神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怀瑾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他还特别指出,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就像唱歌一样,很是愉快如果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古今名著,滚瓜烂熟地背诵下了几百篇汉语言文字的精华篇章,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就好比一个人攀上了群山之巅,他自然就有了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有了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视野,这样不管是语言能力还是语文素养的发展就会水到渠成杨振宁自小就表现出了数学天赋,他的爸爸没有按照我们现在的思路给儿子强化数学,而是聘请了一位文学教授帮助强化文史素养伟大人物是这样,普通学生也是如此小学阶段统编教材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篇目大大增加,册书中一共12编排了篇古诗文,约占总篇目的其中文言文篇,古典名著三篇不仅如12930%14此,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国学经典读物中选取了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目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课的教学为例初读,读正确;品读,想象画面;回读,读出韵味初读时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接下来指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小朋友们,可以听老师诵读,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仿佛看到西湖夏天的荷花和荷叶再顺势进入三四句的学习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天莲叶无穷碧,漾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盛夏时光里莲叶荷花独特的美由此体会作者对,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的由衷赞美再感受西湖风光中,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自然能将这首词读得有滋有味,这些能在一次次有感情有想象有画面感的朗读中进一步步感受,体会诗歌语言的美读着读着,学生就将把这首诗背下来了,达成了背诵、积累诗句的目标显然诵读已成为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之一经典诵读不止是读,还与表达相伴而行在长期的诵读中,古诗名著,文言典故,成语运用,名人名言,哲学道理等在课堂也会崭露头角逐渐的你会发现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常常引用经典典故慢慢的,孩子们也领悟到些许了孝敬,懂得些许感恩,明白了一衣一食来之不易读经典,朗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我相信通过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失和学生的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以润物细无声方式为孩子们个人素养奠定基础
四、经典诵读是德育的切入点德育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又不能喧宾夺主死板的说教,让德育显得枯燥无味孩子们没有兴趣和耐心去仔细的聆听和感受老师所想传达的教育主题思想于是,可以通过诵读这些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和国学经典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在这些经典的例子中加以体会,能够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五、经典诵读能够提升师生的素养俗话说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身教重于言传我们为人师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文化修养得到了有效发展只有自己先成为读书人,才可能引领学生走进经典诵读大千世界让学生明白,经典不分年龄,不分身份,谁都可以学,对谁都是有益的孔子所说的,于善人居,如于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也,经典诵读是一条开满鲜花的通道,是一条充满诗意生活的捷径,是语文课堂里的核心素养,更是德育教育、素质教育之根本让我们一起雅言传诵经典,让经典浸润人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学生,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着学生,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着学生,每位学生都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让浓浓的经典文化萦绕在校园里,愿我们孩子个个都是具有正气、志气、雅气、才气的谦谦君子参考文献[]《让经典的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一一《小学语文教师》年第期1201012]《当代教育科学》一一年第期2201220]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