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级必备知识基础练A
1.就研究中华农业文明起源问题来说,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A.历史神话传说B.古代文献记载C.考古发掘资料D.民间祭祀遗存
2.右图为著名的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一位学者认为,这幅画作描绘了妇女采集谷物的场景这可以佐证()A.原始人已过上定居的生活B.当时还处于打制石器时代C.采集渔猎时代的群体生活D.农耕畜牧时代的个体生产
3.新石器时代的技术革命,以食物生产取代食物采集,是一种在规模和意义上堪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技术变革这场技术革命在中国古代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特色形成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B.生活方式的不同C.耕作技术的区别D.文化背景的悬殊
4.(
2021.江西期末)在长江下游距今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了丰富的栽培稻遗存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中,距今9000年前的早期文化层内出土了猪骨、陶片和磨光石斧、短柱形石杵等农具这可用来说明,我国()A.最早出现水稻栽培技术B.手工业与农业分工较晚C.农业发展具有独特体系D.原始农业生产起源较早
5.(2021・辽宁期末)我国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提出“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的观点这体现了我国古代()A.食物来源具有多样性B.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C.生产受气候条件限制D.因地制宜的生产特征
6.(2021浙江衢州期末)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①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发展为食物的生产者
②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的文化遗存
④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已经迈入了父系氏族社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7.在古埃及,国家控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巨大的国库和政府的粮仓里装满了征收来的实物税——谷物、牲畜、布匹和各种金属,用来支付国家的开销等据说,所有人的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这体现出古埃及社会中()A.人民深受专制政府剥削
8.国家严格掌控经济生活C.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D.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明
8.(
2021.天津实验中学期末)为纪念谷物女神德墨忒尔,古希腊设立地母节,只有已婚女子才能参加节庆期间,妇女们以德墨忒尔的名义聚集在山丘上,为女神献祭,祈求来年的丰收这则材料反映出古希腊重视()A.农业生产B.母系社会关系的维系c.环境保护D.女性政治权利的保障
9.阿兹特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各家的父亲分得土地,终身耕种,死后交回村社;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由土地所在地的村社农民耕种这表明阿兹特克人()A.家庭的主人掌握一部分土地B.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C.贵族的土地由村社统一管理D.贵族会经常吞并村社的土地
10.有学者指出,从社会发展和分层角度而言,人类的食物结构在原始社会无差别或差别很小,进入阶级社会后,差别出现并逐渐拉大这意在说明()A.阶级压迫加大了贫富差距B.奴隶社会落后于原始社会C.社会发展拉大了不同阶层食物结构的差距D.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食物的能力级能力素养提升练B1L《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相,教民农作工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A.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发展而来的B.神农氏是农耕经济的发明者C人口增长是农耕经济出现的重要原因D.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生活状况
12.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是最早产生农耕文明的地区,且农耕文明产生的地方无不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就自然条件而言,这是因为这些地区()A渚必立于农业发达地区B.都位于地势平坦区域C.都位于人口稠密地区D.都位于大江大河流域
13.(2021•山西太原期中)墨西哥的特瓦坎山谷是最早的植物栽培中心之一,那里的原始农业从公元前7000年左右开始,据估计,2000年后,当地印第安人通过栽培获得的食物不过占其粮食消费总量的10%左右这说明()A.世界农业源于美洲地区B.农业发展历程艰难漫长C.农业难以提升生活质量D.采集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14.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对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论证阶级分化的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15.(
2022.重庆育才中学高二模拟)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B.建筑技术的发展C.生产力的进步D.畜牧水平的提升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很可能男子和妇女都有寻找食物的责任,妇女可能在离宿地不远的地方采集坚果、浆果和植物颗粒,男子大都去猎杀大型动物,这一般是在远离宿地处进行可以看出,男子和妇女都负责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猎杀野兽、采集野生食物无疑导致了一定的生活模式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不断迁移的,因为除了随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枯荣而迁移外,他们没有别的选择摘编自《世界历史》材料二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土地制度的条例有十二条,内容为不同等级的人对于田园房屋买卖的问题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制关系演化为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士她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民众按照法律条文行事,限制了民众的行为,但同时对于国家等级制度的维护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不同等级的不同人员的田园房屋予以不同的处理方法材料三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农夫们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他们通常已模模糊糊地想象出在所有这些神灵的背后有一位造物主——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人类需要不断迁移的原因⑵材料二中《汉谟拉比法典》将土地所有权划分等级的目的是什么⑶根据材料三,分析古代宗教崇拜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
17.2022・辽宁高一模拟悯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农民创造精耕细作农业的过程,也是改变和完善自身的过程精耕细作使一夫一妻家庭变成了生产的基本单位,这个小家庭成为同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物质分配紧密联系的全能的社会实体有了家庭经营,如管子所说:“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农民从事精耕细作农业必须具备天文历法知识和土壤物候知识,必须具备相当复杂的耕、种、收获以及积肥、施肥的知识和技能——摘编自孙达人等《中国农民史论纲》等材料二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人从野生植物中驯化培育了大量的栽培植物,并进一步把它们传播到世界各地,如原产于中国的大豆,至今已恩惠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中国也受到世界农业的恩惠,如原产于西亚的小麦,至今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继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741年至1840年,中国人口从一亿多增至四亿多,而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此而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经济史学家称为“中国奇迹二------摘编自王渝生主编《中国农业与世界的对话》等⑴结合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民在精耕细作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品质⑵结合材料
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第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11.C考古发掘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直接作为研究历史的证据,C项正确;历史神话传说、古代文献记载以及民间祭祀遗存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直接证据,需要和第一手史料相互印证,排除A、B、D三项
2.C定居生活的标志是房屋,图片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图片中未涉及石器及其类型,无法得出属于打制石器时代的结论,故B项错误;该学者认为这幅画作描绘了妇女采集谷物的场景,符合采集渔猎时代的特征,故C项正确;图片中没有体现畜牧,也没有体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故D项错误
3.A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源、地力等一系列的自然条件,这是最基本的,在古代尤其如此,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4.D河姆渡和罗家角遗址中都出现了栽培稻遗存,而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中出土了与农业相关的农具,这说明我国原始农业起源时间较早,D项正确;题干没有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无法得出“最早”的结论,排除A项;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独特体系”无法体现,排除C项
5.D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进行不同的生产活动,故选D项;材料的重点是因地制宜,与食物来源多样性无关,排除A项;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是男耕女织,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的重点是因她制宜发展生产,并未体现生产受气候条件限制,排除C项
6.B根据材料“渔猎采集”到“农业生产”可知,中国古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发展为食物的生产者;根据材料“元谋人”“北京人”“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等信息可知,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根据材料“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可知,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已经迈入了父系氏族社会;由此可知,
①②④正确,故选B项半坡文化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而非长江下游的文化遗存,所以
③错误,故排除A、C、D三项
7.B“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征收实物税等,体现的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掌控,B项正确
8.A纪念谷物女神德墨忒尔,祈求来年的丰收,说明古代希腊重视农业生产,故选A项;祭祀体现的是人与神的联系,不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母系社会关系,排除B项;古希腊的祭祀活动与环境保护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古代希腊重视对女性政治权利的保障,排除D项
9.B从题干表述来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因此阿兹特克的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故B项正确
10.C该学者首先明确研究角度即社会发展和分层然后对比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指出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类的食物结构差别出现并逐渐拉大,目的在于以此说明社会发展拉大了不同阶层食物结构的差距,C项正确;阶级压迫加大了贫富差距与“社会发展和分层角度”不符,A项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B项错误;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食物的能力与该学者的研究角度不符,D项错误
11.C由材料可知,在古代,人们以吃野兽和鸟类的肉为生,到了神农的时候,人口数量增多,于是神农制作农具,教人们劳作,使他们适应农业生活这反映的是人口增长导致通过狩猎方式获得的食物供给不足,从而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出现,C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传说中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白虎通义》是后人的著作,D项“真实”说法不正确,排除
12.D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文明产生的地方自然条件较优越,这是由于它们都位于大江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故D项正确
13.B材料体现的是农业发展的历程艰难漫长,B项正确;农业在世界各地均有起源,并非都起源于美洲,排除A项;C、D两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14.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可证明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B项符合题意;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只能证明早期农业的出现,排除A项;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只能反映当时的城市建造技术,排除C项;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只能证明古城历史的悠久,排除D项
15.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人类居住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进步,本质上是由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的,故C项正确;人工取火的发明、建筑技术的发展、畜牧水平的提升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排除A、B、D三项
16.参考答案1植物生长存在季节性;动物的活动具有流动性;采摘和猎杀都具有不确定性2目的: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奴隶制社会性质⑶原因:想要确保农业丰收、六畜兴旺、家庭健康示例:古埃及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
17.参考答案⑴追求家庭和谐;勤于劳作;具有经验理性;注重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