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浙江省培优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2320245考生注意:L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者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③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蹲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醇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蹲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④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予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⑤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就以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在笑声中思考更深层次的社会和人性问题结尾处男客和女客之间的一问一答,充满了幽默与机智男客问女客“你姓甚么?”这种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由于之前的假扮夫妻的情节,变得合理而有趣女客的回答“我……啊……我……”虽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这种犹豫和迟疑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反转,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剧情的巧妙,给观众广阔的想象空间,增加了剧本的艺术魅力
④剧中的情节设计充满了摇摆和波折,如房东太太和男房客之间的冲突,以及巡警的介入,都为剧情增加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兴趣巡警询问女房客姓氏的情节,为剧情增加了不确定性,使观众对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充满好奇男房客将问题巧妙地推给女方,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化解了危机,增加了剧情的戏剧性,也体现了男房客的机智和应变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蟆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节选自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注蝶,同“蠕”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彼固以无能A自处B而不求C上人D人果遂E以彼F为无能G有弗敬H尚之者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小人则与君子相对B.学者,指求学的人,与《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意思相同C.盈,指充实,与《赤壁赋》“盈虚者如彼”中的“盈”意思不同D.善,指长处,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囊括了天地间的大学问B.荀子强调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符合礼仪的行动上,而小人却恰恰相反C.王守仁指出跟随他求学的人,不是以聪明智能机警敏捷为高尚,却是以勤奋学习、志向确定、谦逊有礼为上等之选D.王守仁认为勤学需要先立志,他将两种不同的学生进行正反对比,突出强调“君子应坚定志向”的观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2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
14.在王守仁看来,受同学称赞羡慕的人具备哪些品质?请简要概括【答案】
10.BDG
11.D
12.D
13.1嘴巴和耳朵的距离,相距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足够用来使他的七尺之躯完美呢2他固然可以欺骗人,别人果真就被他欺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吗?
14.谦虚勤奋,取长补短,忠诚信实,和乐平易,表里一致【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会认为他无能吗?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以无能”作“自处”的状语,之间不断开,“自处”为谓语部分,“而”引出下一句,B处断开;“上人”作“求”宾语,D处断开;“人果遂以彼为无能”中“以……为……”是固定结构,之间不断开,“有弗敬尚之者乎”为独立存在的疑问句,G处断开故选BDG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B.正确句意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C正确充实;/圆满句意把空虚当作圆满、充实/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D.错误意思不同名词,长处;/动词,与……交好句意忌妒他人的长处/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故选D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突出强调君子应坚定志向的观点”错误,选文突出强调的是“君子应勤于治学”的观点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二个“耳”,罢了,限制语气词;“曷”,怎么;“足以”,足够用来,“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美2“彼”,他;“欺”,欺骗;“为所”,被动句式;“窃”,暗中【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根据原文“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可知,受同学称赞羡慕的人具备谦虚勤奋,取长补短,忠诚信实,和乐平易,表里一致参考译文材料一所以《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材料二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作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以虚作满,以无装有,忌讳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忌妒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讲大话骗人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特别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人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人吗?他固然可以用这些欺骗人,别人果真就会被他欺骗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人吗?假若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坚定意志努力行动,勤学好问,称赘别人的长处而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乐观和蔼,平易近人,表里如一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非常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人吗?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会认为他无能吗?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各位同学看到这些,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望清秋望不极,迢遗起曾阴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杜甫注
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乱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州
②迢遗,即迢递,遥远貌
15.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与《登高》“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同样表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B.颈联由上联的远景转向近景,风吹叶落,萧瑟悲凉,接着又转为远景,夕阳远山,壮美凄凉的C.首联的“曾阴”、颔联的“隐雾”、颈联的“日初沉”共同渲染了阴沉晦暗的气氛D.尾联诗人写孤鹤晚归,昏鸦占据了树林,喻指君子寡而小人多,君子凄凉零落
16.《唐诗直解》评价此诗“涕泪多端,更有不能忘情者”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怎样写诗人内心的凄凉的【答案】
15.A
16.
①触景生情,从层叠的阴云、雾气缭绕的孤城、风起叶落、日落远山等凄凉的景色描写,可见诗人心中的悲凉、落寞之情
②通过将自己比喻为“鹤”,他人为“昏鸦”,小人和叛军得志,高洁之士被排斥
③独鹤晚归,写诗人有家不能回、当时已无落足之地的悲哀
④国家动荡,时局混乱,昏鸦满营,家破国不安,对国家的极度忧虑【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表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错误,“远水兼天净”句为写景句,是写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此处流水并未暗示时间流逝,而是强调水的澄澈故选A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情感、鉴赏抒情手法的能力从注释看,诗人因时事而内心悲凉,而作者内心更深层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从诗歌内容看,眼前之景“曾阴”“孤城隐雾深”“山迥日初沉”等景象,诗人内心受此触动联想自己遭遇,更添深沉的哀痛之感,表达了对国家的极度忧虑从意象、手法上看,借物喻人,借物咏怀安史叛军攻陷洛阳,诗人有家不能回,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见到孤鹤(作者自喻)晚归,便认为是昏鸦(安史叛军)占据了树林以鹤的高洁与昏鸦形成对比,表达诗人清雅高洁、悲凉落寞却不肯同流合污之志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两句写诗人暮年落魄、老病孤愁、无法借酒消愁的苦闷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姑娘思念爱人的句子“,,巧妙地表达自己思念与渴望贤才的心情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信地认为夹在大国之间的千乘之国,在“,”的情况下,他用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将其治理为军事强国【答案】
①.艰难苦恨繁霜鬓
②.潦倒新停浊酒杯
③.青青子衿
④.悠悠我心
⑤.加之以师旅
⑥.因之以饥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下列字词的写法繁、霜鬓、潦、衿、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按照通常的道德标准,曹操这个人并不完美,其个性极易让人误解、诟病怎么评价曹操?AI是这样回答的他擅长谋略,能屈能伸,既能在战场
①,又能在政治舞台上
②o但正因为他的手段太过狠辣,让人对他
③,难以亲近他的成就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但他的手段和行为也让人感到遗憾这个评价
④,看起来似乎也还公正,但却太过泛泛的确,曹操擅长谋略,但他的谋略并不阴险,他做人处世,比刘备,孙权都要诚恳;他的手段狠辣,却并不卑鄙,青梅煮酒之间,对对手有超越成败的赏爱;和孙权、刘备相比,他的性格更为鲜明,说话也更为坦荡,但又比孙刘更为敏感,生命感受更为广阔深沉……蒋勋说
①“曹操的个性介于霸主和诗人之间,
②他对美来说是非常敏感的
③他既能欣赏到世界的美,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孤独
④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是霸主,霸主是要争夺权力的
⑤让我们最惊讶的是,两个角色竟然毫无冲突地融合在曹操身上”
⑥可以说,曹操在那个时代,存在感最强的就是他
18.请在文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序号并修改【答案】
18.
①指挥若定(纵横驰骋)
②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③敬而远之
④四平八稳(中规中矩)
19.
①“霸主和诗人”改为“诗人和霸主”;
②“对美来说”改为“对美”;
⑥“曹操在那个时代,存在感最强的就是他”改为“在那个时代,曹操存在感最强”【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的能力
①此处用来形容曹操在战场上出类拔萃的指挥能力,可用“指挥若定”(纵横驰骋)指挥若定意思是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像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纵横驰骋横奔直冲,毫无阻挡形容英勇善战,自由驰驱,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笔意恣肆豪放,意到笔随
②此处与上文对应,形容曹操在政治舞台上的超凡能力,可用“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
③“但”一转,强调曹操因为“手段太过狠辣”,让人敬畏,可用“敬而远之”敬而远之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④上文说“他的成就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但他的手段和行为也让人感到遗憾”,再结合下文分析,此空用来形容评价的公平,可用“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四平八稳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有时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中规中矩意思是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法度【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霸主和诗人”语序不当,结合下文分析,应该先说“诗人”;
②“他对美来说”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删掉“来说”,或改为“美对于他来说”;
⑥结构混乱,“曹操在那个时代,存在感最强就是他”句式杂糅,改为“可以说,曹操在那个时代,存在感最强”,或改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存在感最强的就是曹操”,抑或“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曹操的存在感最强”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症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症疗效的成分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症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提,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症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20.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加点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B.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C.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1.选段部分有的地方用“我”,有的地方用“我们”,请分析这里人称转换的用意
22.本文节选根据屠呦呦的演讲和论文编写而成,语言准确严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
20.A
21.“我”出现的更多时是在讲述个人经历和研究的发现阶段,用“我们”的时候大多在研究的创造阶段和说成果贡献的时候,人称的转换可以看出屠呦呦的审慎态度,她的坦荡无私、毫不居功的团队合作精神
22.
①数词的运用使表达更加明确精准,体现了屠呦呦发现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试验
②关联词的使用让逻辑关系更为严密,如“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点明了“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的原因,使得上下句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加严宓LJUO
③精确地引用,增加了文章的科学性与说服力,如对《肘后备急方》的引用【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特定称谓;B.突出强调;C.特殊含义;D.反语讽刺故选Ao[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称作用的能力第一段“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症疗效的成分”、第二段”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症作用的640个……然而进展甚微”和倒数第二段“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中使用了单数的第一人称“我”,“我”指屠呦呦自己,用在讲述个人经历和研究的发现阶段时,强调个人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倒数第三段“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倒数第二段“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和结尾段“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中使用了复数的第一人称“我们”,“我们”指整个研究团队,用在研究的创造阶段和说成果贡献时,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综合以上信息可见人称的转换既体现了屠呦呦表情达意时的审慎态度,符合科学家的行事风格,又展现了她面对举世瞩目的成就时,淡泊名利、坦荡无私、毫不居功自傲的团队合作精神【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风格的能力
①第二段“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症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中,作者列举了具体数字,这些数词的使用使表达更加精确严谨,直接体现了科学家屠呦呦在发现抗疟成分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实验,印证了科学成果基于大量试验的规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②第一段“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症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和倒数第二段“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中,作者使用了“由于”“因此”等表因果的关联词来连接上文的因和下文的果,分别点明了“消灭症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屠呦呦团队“改为低温提取”方法的原因,使得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更加严密,富有条理
③倒数第三段“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作者在引用文献记载信息时剪裁精确得当,引用充分有力,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与说服力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直以来,我们的人生信条都是全力以赴,逆势而行,不断突破;而苏轼在生命最后时刻却留下了“着力即差”四字,意指一件事如果太用力就干不好,适时地顺势而为,效果更佳这话看似平淡,却蕴含着苏轼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体悟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顺势而为,张弛有度《周易》有载“圣人,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圣人,懂得进退,知道适可而止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亦是此理正如苏轼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着力即差”四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苏轼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体悟物极必反,过犹不及,顺势而为方为正道我辈青年立于天地之间,亦应顺应此道,遵循此理,行稳人生之路感时而动,顺势而为,顺应自然方得自在从容丰子恺在《缘缘堂随笔》中写道“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荣枯,盛衰,生灭,有无之理”盛极必衰,起伏不定历史沉浮早已告诉我们,不要过于执着往事与贪念不灭的世俗”世间万物各具常性,懂分寸,知进退,顺其自然方能规避祸患,自在从容正如《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的种树之道,“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应树木的天性,最终成就了“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这一令人羡艳的结果反观“他植者”,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暮抚,去而复顾,过于刻意的努力,结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种树之理如此,发展之路亦然,不刻意、不强求、师法自然,终得理想人生着力即差,动念即乖,过于执着往往事与愿违在心理学界,有一个著名的心理效应,即“瓦伦达效应”说的是一位名为瓦伦达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在多年的演出中,他从来没有出现过意外,直至有一次,他从高空上摔了下来,不幸去世他的妻子回忆,最后这一次表演,很重要,他的精神一直紧绷,总是强调一定要成功,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他从高空上摔下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如果瓦伦达保持平常心,没有执念,那他就有可能跟平常一样,表演成功,而最后的这一结局,令人唏嘘的同时也为我们敲响警钟凡事太过用力就落了下乘,正如跳舞时太过用力,舞姿就难以行云流水;滑冰时太过用力,身体就难以行动自如心念太盛、贪欲太强也会导致事与愿违当然,“着力即差”并不是对努力的否定,更不意味着“躺平”揆诸当下,很多人高举反对内卷、“着力即差”的旗帜安于现状,在舒适圈里故步自封,更有甚者,大肆宣扬躺平摆烂的理念,丝毫没有青年的朝气与活力对此,我们应明晰“着力即差”的深刻内涵,不过分用力,不过于执着,但我们也应时刻谨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砥砺前行,不懈求索,如千千万万为复兴事业挥洒热血的人们一样,把握人生的航向与尺度,将青春镌刻在祖国大地上“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世间万事如此,让我们谨记苏东坡留给我们的最后一笔精神财富,顺势而为,进退有度,不负先贤教诲,不负青春使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关键词为“全力以赴,逆势而行,不断突破”,强调逆流而上的勇敢;第二部分阐述了苏轼“着力即差”的人生态度,“着力即差”意思是说凡事太过用力就落了下乘苏东坡对于人生和死亡的理解“顺势而为,着力即差”并不是对努力的否定,而是表达了一种哲思在生活中或面对问题时,不要过于执着和用力,我们应顺其自然,以更轻松、更自然的方式去实现目标,而非刻意强求某些事物从而警示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过于刻意的努力,也有可能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路径材料中包含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观点深入论证,也可以综合两个观点辩证谈联系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凡事因任自然、顺势而为是一种有效的生活策略接着,可从现实出发,追溯历史,结合三国时魏蜀吴三国的争斗论述顺势而为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再从“怎么做”的角度具体论述我们该如何顺势而为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
⑦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庞、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⑧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虽然那些殿堂、楼门、廊庞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⑨颐和园里的谐趣园,绕池环览整整360周圈,也可以看到这点⑩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800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彷,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⑩T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这样的花窗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承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此空间进入彼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舞台艺术是时空的综合的持续B.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C.从艺术效果上看,形成人民大会堂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几十根柱子完全相同的简单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的种树之道以及“他植者”的种树方法,在对比中论证中心论点立意
1.顺势而为,乘势而起2,张弛有度,顺应时势
3.逆势而行显态度,不断突破创未来重复D.千篇一律的建筑和千变万化的画面让北京故宫达到了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最高的境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舒伯特的“鳄鱼”五重奏主题和变奏,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B.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比音乐、舞台艺术、美术等艺术上还要重要C.颐和园的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如果化“千篇一律”为“千变万化”,那将是无法想象的败笔D.像北京故宫这样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3.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A.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利用树木、船只、瓦陇的共同特征重复排列取得统一性重复,又在不同阶段变换位置,步步引人入胜B.《兼葭》中“兼葭”“白露”“溯涧”“溯游”“在水”等在全诗中反复出现,辅以“苍苍”“萋萋”“采采”“方”“央”“湄”“浚,,”出,等的变化C.福建绳武楼高三层,由12个相似的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的第一层是客厅、厨房和一间卧室;第二层是各户私房;第三层是朝天院,设有通廊可环绕全层D.京剧净丑的脸谱,每个角色又有一个专谱其底色多是根据说唱文学中的描绘或演员自己的想象设计的如关羽的底色是红的,包公的是黑的
4.材料中用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千篇一律”这个观点?请简要概括
5.北京四合院是否具备优秀建筑的必备条件一一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北京四合院建筑群)(北京四合15^结构图)【答案】l.A
2.B
3.D
4.
①舒伯特的“勺尊鱼”五重奏;
②人民大会堂的几十根柱子;
③北京的明清故宫;
④颐和园的长廊
5.具备
①第一幅图里面显示的四合院建筑群每个四合院结构基本相同,连续延展,是重复而每个四合院在细微之处(如门口、厢房、院子里的布景)又有着不同,属于变化
②第二幅图里面一个单独四合院左右对称,一面几乎是另一面的复制,这是重复;而门口、连廊等又有所不同,这是变化
③无论是四合院的个体院落还是四合院的建筑群,都以重复为主,形成了统一整饬之美又辅以小处的变化,达到了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解析】ri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所以舞台艺术是时空的综合的持续”错误根据“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可知,原文说的是“大多是”,选项以偏概全;根据“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可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也是“舞台艺术是时空的综合的持续”的原因之一,选项因果关系不当故选A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比音乐、舞台艺术、美术等艺术上还要重要”错误根据“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知I,材料只是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未说比音乐等其他艺术重要,选项无中生有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入散漫凌乱在“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D.选项主要论述的是京剧净丑脸谱底色的设计,未涉及“持续性”问题故选Do【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千篇一律”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分析文本可知,
②③④段是说作为有持续性艺术创作,音乐、舞蹈都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音乐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音乐的重复是指它的主题,作者举了舒伯特的“蹲鱼”五重奏为例加以说明后文指出作为一种空间持续的艺术,绝大多数建筑都是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有机统一作者列举了人民大会堂、故宫、颐和园的长廊等建筑,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首都人民大会堂通过几十根柱子的简单重复,以及其他构件的依样葫芦,给予建筑统一性和雄伟气概故宫从中华门到天安门是一口气排列下来的千步廊,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是一间间重复的朝房,进入午门后又是一座座大同小异的大殿整个故宫的每一组群建筑,全都是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是一样的千篇一律的重复表现出皇家气象的大气颐和园的长廊目之所及是无尽的重复二十个一连串的“一根”以重复的方式强化了“方”“圆”“八角”“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指出长廊的柱子、梁杨等构件的无尽重复,给游人以特殊感受【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作为一种空间持续的艺术,绝大多数建筑都是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有机统一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在很多方面体现了重复性如北京四合院建筑群中,四合院通常由四栋建筑围绕一个中心庭院组成,这种四面围合的布局在多个四合院中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统一的建筑语言尽管四合院的基本结构相同,但在细微之处,如门口的设计、厢房的装饰、院子的布景等方面,每个四合院都有其独特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四合院主人的个性化需求和审美追求
②观察北京四合院结构图可知,四合院左右对称,总体布局上具有重复性门口作为院落的入口,其设计在保持一定的传统风格基础上,会根据主人的喜好和身份地位有所变化,具有特殊性连廊作为连接四合院内各个房间的通道,其风格和装饰也会有所变化,体现出独特的美学追求和文化特色
③无论是四合院建筑群还是个体院落,其基本的布局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庭院四面建房,形成“口”字形结构,这种布局在多个院落中反复出现,形成了统一的秩序感在四合院的设计中,屋顶、门窗、梁柱等元素在不同的院落中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这种重复性构成了四合院建筑群的基调但在细节上,如门墩、影壁、屋檐、雕刻、彩绘等,每个四合院都有其独特的变化,这些变化丰富了建筑群的视觉效果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压迫(节选)
②〔男客人坐在方桌边,装作生气的样子女客人坐在茶几旁边后门由外推开,走进一个巡警,后面跟了老妈子和房东太太她们看见房里来了一个女人,非常惊讶〕巡警您贵姓?男客(不客气的)我姓吴巡警(把头点了一点)喔府上是男客府上?我没有府上女客(做起受了委屈的太太来)啊,你是拿定主意不要家了,是不是?巡警(注意到插嘴的人,向男客人)这位……贵姓是?男客(答不出,看了女客人一眼女客也正在代他为难他只好继续做起依旧赌气的丈夫来)我不知道像问她自己好了巡警(真的问她自己)您贵姓?女客我?我……也姓吴巡警喔,你也姓吴府上是?女客北京西四牌楼太平胡同关帝庙对面,门牌三百七十五号巡警您是来这边?……女客我是来这边找人的房东(不能再忍耐了)你到这边找什么人?女客(很客气地向她点了点头)我到这边来找我的男人房东找你的男人?谁是你的男人?女客我想你应该知道吧------------你既把房子都租了给他房东怎么!这位先生是你的男人么?女客我不知道你问他好了,看他承认不承认?巡警(糊涂了)怎么?刚才你们不是说这位先生没有家眷,怎么现在他又有了家眷?王妈一看还不知道——先生和太太不过是为了一点小事,闹了一点意见——好了,现在没有你的事了,你赶紧回去打你的牌去吧巡警这样说,那就没有我的事了好了,再见,再见〔巡警走出王妈兴高采烈地拿了茶壶走出房东太太承认了失败,看了她的客人一眼,也只好板了面孔走出〕男客(关上门,想起了一个老早就应该问而还没有问的问题,忽然转过头来)啊,你姓甚么?女客我……啊……我……(有删改)注
①独幕剧《压迫》作于1925年冬天,是丁西林为纪念他的亡友刘叔和而作的,取材于这位朋友生前发生的一件小事1924年冬,叔和想在北京租房住,作者同他开玩笑说“你如果不结婚,你一定租不到房子因为北京租房,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铺保,一是有家眷”后来叔和果然没有租到房子,不久以后病逝这个剧本也就成了作者对亡友的纪念
②省略内容梗概在房东和王妈离开后,又来了一位女租客为了能租到房子,经过协商后男客和女客决定假扮为夫妻
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渐渐感到不快”“渐渐生起气来”“用力将门一关”这些舞台说明将人物心理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清晰地体现了房东太太情绪的进一步变化B.面对警察的询问,男房客急中生智,将自己不知晓的问题借机推给女方回答,整个过程二人完美配合,顺理成章地达成了双方各自的目的C“王妈”这一角色虽着墨不多,但也是主人公之一作为剧中的中立角色,她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整个冲突过程,在其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D.剧本中房东太太是有产阶级的代表,男房客和女房客则是无产阶级的代表题目为“压迫”,结合写作背景,可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一起抗争资产阶级的压迫
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独幕剧,本剧出场人物不多,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单纯且高度集中,结构精巧
8.剧中房东太太和女儿之间,房东太太和男女房客之间冲突典型,他们的矛盾不可调和C.作者采用充满智趣的语言,使整部剧充满独特的韵味,让读者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D.作者以寓庄于谐的特色创作了《压迫》一剧,真实地反映出当时黑暗的社会状况
8.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这部独幕喜剧中的男房客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剧情节的设置十分精巧,意趣横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
6.C
7.B
8.
①接受过先进的教育,拒绝被腐朽的思想理念绑架开幕时的舞台说明“着粗呢洋服、长筒皮靴”,暗示他接受过先进的教育,他与“无家眷不租房”的房东产生争辩,说明他拒绝封建思想
②他是一个执拗坚持的人与房东太太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坚持租房
③机智聪明男客巧妙地将租不租的问题转化成了退不退的问题,与女房客假扮夫妻,成功租房
9.
①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主要矛盾因为房东太太和女儿的观念不一致,所以对于租客的选择难以统一,从而设置悬念,引出剧中的主要矛盾
②中间巧用“反转”(“瞒哄”或者“巧合”)的方式化解矛盾剧中男客和女客正是通过假扮夫妻骗过了房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戏剧的喜剧效果
③结尾匠心独运,充满趣味的一问一答,增强了剧本的幽默感,使全剧有一种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感染力
④整体情节摇摆,一波三折如房东太太和男房客冲突激烈,就引出了第三者巡警的介入来缓和矛盾;又如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增设“变数”,巡警向男房客询问女房客的姓氏,而男房客又巧妙地通过把问题推给女方回答化解了危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但也是主人公之一……她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整个冲突过程”错误“王妈”不是主人公,剧中的主人公是冲突双方,且王妈并非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从对话中可见她热心肠地帮衬房客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他们的矛盾不可调和”错误文本通过男女房客的巧妙设计,将看似不能调和、非要巡警来处理的矛盾迎刃化解作者并未把矛盾双方置于不可调和的死局中,而是通过第三方的出现来消解冲突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①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男房客单身租房的行为挑战了传统的租房条件,即需要有家眷由男房客的着装“着粗呢洋服、长筒皮靴”可以看出,他的打扮与传统的中国服饰不同,这暗示了他应该接受过更为开放和先进的教育;男房客与房东太太之间的争辩,体现了他对传统封建思想的拒绝,对传统观念的不满和挑战他不接受“无家眷不租房”的陈旧观念,拒绝被腐朽的思想理念绑架
②根据“不过平常租房的人,听说房子不能租给他们,他们也就没有话说,不像先生这样的”“既是受了我的定钱,这房子就非租我不可”等可知,男房客在对话中显得相当固执,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使面对房东太太的反对和叫来巡警的威胁,他依然坚持房子已经租给他,不会轻易改变立场
③面对房东太太的质疑,男房客能够迅速应对,如他指出既然收了他的定钱,房子就算租给他了,显示出他善于利用现有的条件为自己争取权益当巡警到来询问时丁男房客能够迅速与后来的女房客达成默契,假扮夫妻以应对房东太太的条件,显示了他的机智和灵活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①通过王妈和男客的对话以及注释,观众了解到当时北京租房市场的一种现象,即房东倾向于将房子租给有家眷的人,这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社会背景王妈和男客的对话,展示了房东太太和女儿在租房问题上的不一致,这种家庭内部的矛盾为剧情增添了复杂性,并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伏笔,为观众揭示了潜在的矛盾
②剧中男客和后来出现的女客通过假扮夫妻的方式,巧妙地应对了房东太太的租房条件,这种出人意料的情节设计,为剧情带来了喜剧性的反转通过这种反转手法,剧本增强了喜剧效果,观众在感受到人物机智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剧情的幽默和诙谐
③结尾处男客和女客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幽默感,这种意味深长的对话不仅为剧情增添了趣味性,也使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