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二次考试2018文综历史议题i.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土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A.社会功能逐渐减弱B.政治功能趋向增强C.主体呈平民化趋势D.始终坚持儒学主导【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变化的特点是逐渐削弱、民众化转强,政治功能减弱、社会功能转强,排除AB,C项正确始终坚持儒学主导与先秦时期的“典型宗族制”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o
2.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A.清朝经济的衰败B.小农经济的影响C.市镇经济的发展D.坊市制度被打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与商品经济有直接关系,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下降,说明中小城市人口增加,结合所学,明清中小市镇发展迅速,市镇工商业繁荣,带来的的人口的增长故C项正确;A中衰败错误;B与题意相反;D是宋朝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古代城市的发展
3.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了第三模块专门学习英国史——摘编自张卓鸿《〈十人委员会报告》与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术20世纪初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术20世纪初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答案】
(1)原因19世纪晚期工业化进程的冲击;大量移民涌入导致多元文化并存;中学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培养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感的需要
(2)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宣扬美国主流价值观;提升中学历史课程的地位(成为核心课程);突出欧洲史尤其英国史的比重【解析】
(1)从材料中的第一句话就可以得出大量移民涌入导致多元文化并存使得改革急需进行从材料给出的时间一一18801920年,这一时期美国受到19世纪晚期工业化进程的冲击,课本需要进行时代性的跟进,要培养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此外,中学历史课程教育功能和价值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2)我们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次改革的特点首先,从改革的目的来看,体现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从改革的内容来看,宣扬了美国主流价值观、突出欧洲史尤其英国史的比重;最后,从作用来看,提升中学历史课程的地位(成为核心课程)
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20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土耳其党革命,……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1919年9月11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求国家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一一若中国加入一方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并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凸显,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走向——摘编自《一战全史》《中国与大战》等
(1)根据材料,从原因方面,指出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参战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点
(2)有学者说,一战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转折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思潮方面归纳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答案】(
(1)相似民族主义推动不同欧洲国家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霸权的矛盾激化中国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国家的地位和社会精英的推动
(2)影响社会精英对西方制度失望;向欧美学习的政治思潮逐渐被以俄为师取代;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的主张被中西文化互补的观念所替代【解析】试题分析第
(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整体材料阅读无障碍,根据材料概括即可,根据材料“二十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中国之所以参加…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即可概括出相似点和不同点第
(2)问,特别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从社会思潮方面归纳”,不能泛泛而谈偏离方向性规定回答时注意着眼社会思潮,融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十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再结合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相关知识点概括回答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概况及影响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南京条约》签订后,徐继畲已意识到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亟须了解这个极其陌生的外部世界但他在与英美等国的传教士或领事交往时感到中国以往对“外夷”的记载“其说恢调,其文瑰异,考之事实,或不尽然”他查阅了大量中西文献,几经增补,于1848年付梓刊行,定名为《瀛环志略》,该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的概^和各大洲的基本知识、经纬度等但此书“甫经付梓,即腾谤议”,仍沉迷于中国是“世界中心”“天朝上国”迷梦中的朝野士夫,根本无法接受一个新的“世界观”,所以,这本带给人们一个“新世界”的著作,在痛遭诋毁之后,即被遗忘直到近二十年后,中国屡遭重创开始兴办“洋务”之时,人们才重新想起这部尘封已久的作品,此书被多次重刻,成为“洋务”人员的必读书——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一一细说晚清七十年》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赢环志略》及其“命运”的认识【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加重,亟需了解外部世界;徐维畲在同外国传教士交往时开阔了视野,了解到中国以往对外夷记载的不足之处;徐维畲严谨治学的态度与爱国心
(2)认识《瀛环志略》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历史地理著之一,开阔了人民的视野,冲击了传统“天朝上国”的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洋务运动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的《瀛环志略》长期被尘封反映了清政府及人多数土人的腐朽,表明中国当时已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
(1)依据材料“材料《南京条约》签订后,徐继畲已意识到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信息从民族危机加重,亟需了解外部世界以及徐维畲在同外国传教士交往时开阔了视野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该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的概^和各大洲的基本知识、经纬度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开阔了人民的视野,冲击了传统“天朝上国”的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研究这种情况说明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C.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D.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崛起,威胁明朝统治,同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这些形势变化导致学者的学风的转变,故c选项正确;明朝之前儒家学者已经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制度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儒家思想本身就蕴含经世致用的内容,材料无法体现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故D选项错误点睛材料“明代中后期”“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4.《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C.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中国开放五口后,仍未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可见此时中国的中外贸易并不兴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中国传统经济的抵制有关,D项符合题意,正确外国的商品是机器产品,相比于中国产品,质优价廉,A项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B项排除开放的五口都是东南沿海的城市,经济发达,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o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影响【名师点睛】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影响
①自然经济的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②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③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5.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B.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答案】D【解析】从1938年开始,日本以所谓放弃领事裁判权(即治外法权)和交还租界(这两项为当时废约的主要内容)来诱降重庆国民政府,主要对象是领导人蒋介石和汪精卫在诱降汪精卫集团时,日本妄言要“援助中国从东亚的半殖民地地位中逐步解放出来,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它还嘲笑中国没有平等地位,被西方国家“不是当做一个盟国,而是当做一个工具使用,故A项错误;英美的外交不收日本的引领,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故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中国正在遭受外来侵略,国际地位并不高,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38年和1940年可以看出,受抗日战争形势影响,日本为了更好的侵华,改变了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态度,而1940年随着抗战形势的推进,英美为了保障在华利益,改变对中国的态度,故D项正确
6.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上,中央认为苏区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石倾”这表明A.王明“左”倾错误在苏区全面泛滥B.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主观主义错误C.毛泽东的路线并不被共产国际认同D.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31年11月1日至5日……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毛泽东的土地革命路线并不被共产国际认同,故C正确当时王明“左”倾错误没有在苏区全面泛滥,故A排除当时党的苏区工作时正确的,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
7.1977年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文件A.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8.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C.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答案】B【解析】材料“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生产队实行责任制”体现了安徽省《省委六条》既在坚持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又开始尝试突破,故B项正确A和C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公社强调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不选D
8.有学者指出,在雅典只要经多数认可,无论什么都是最终的和公正的,而且没有人能够确定今天有效的法律明天是否有效如此,雅典人可轻而易举就让法律停止保护自由,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古雅典根本不存在着民主政治
9.古雅典政治具有强烈人治色彩C.古雅典法律基本无法贯彻实施D.古雅典民主缺乏基本法制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雅典政治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意在强调“人”是第一位的,即古雅典政治具有强烈人治色彩,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古雅典当然存在着民主政治,并且是西方民主的发源地,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古雅典法律并非基本无法贯彻实施,只是强调“人”才是第一位的,即具有强烈人治色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民主和法制是李生的,古雅典民主并不缺乏基本法制精神,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古雅典毕竟都是奴隶社会,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古雅典政治不可避免带有人治色彩,让法律停止保护自由,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强调了雅典政治并不是真正的法治而是人治10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A.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B.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C.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D.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答案】D【解析】A属于对材料的片面理解,依据材料信息“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似乎更胜一筹”,可知材料想说的是市场不是主要因素,如果强调市场的作用的话,A的观点与材料相反,故排除A;材料主要想探讨的是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而非证明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故排除B;C错在“必要条件”,排除C;依据材料信息“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场只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之一,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兴起,D符合题意
11.“学者与政治家一同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以及古典思想的魅力,他们在世俗舞台上首先表达了这些思想”材料描述的是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把握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古典思想的魅力”“世俗舞台”依据所学,此特征正符合文艺复兴的特点,所以应选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特点
11.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西方社会运动与工人斗争的诉求依次的表现为,在18世纪是“公民权利”,19世纪主要集中在“政治权利”,进入20世纪,主要表现在“社会权利”,“社会权利”的诉求主要表现为A.争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利B.争取与个人自由相关的基本权利C.争取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权利D.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答案】C【解析】据材料“西方社会运动与工人斗争的诉求……进入20世纪,主要表现在‘社会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利属于政治权利,符合19世纪,故A选项错误;与个人自由相关的基本权利属于公民权利,属于18世纪,故B选项错误;争取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权利,属于社会权利,故C选项正确;西方社会运动与工人斗争没有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故D选项错误故选C
12.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个国家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另一个国家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A.德国和苏联B.美国和苏联C.德国和美国D.苏联和中国【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1917年十月革命苏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挑战了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秩序,故A选项正确;20世纪上半期美国没有建立法西斯专政,也没有挑起世界大战,故B选项错误;美国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C选项错误;中国在1949年后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但不符合“20世纪上半期”的时间范围,故D选项错误故选A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代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顷,而轻视疆土划分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朝贡体系自汉末就得到了确认,并在此后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定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摘编自葛兆光《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材料二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而临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明智而务实的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一一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1892年,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他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西南地区从王朝国家的“藩篱”,变成了与内地“唇亡齿寒”的边防要地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些较为清晰的现代民族国家间的边界线,意味着传统的属国或朝贡关系最终裂变——摘编自林开强《清王朝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简析》1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与近代中国两种疆域边界观念的不同,并说明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的积极意义【答案】观念古代中国历代王朝轻视疆域划分,没有清晰稳固的边界;对边疆地区实行封藩邦国的间接管理形式近代中国逐渐接受近代疆域边界观念,明确了领土主权意识;通过外交谈判划分边界;加强边界防卫和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原因古代中国坚持天朝上国观念;中华文明长期居于领先地位近代中国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西学东渐,逐步接受近代化理念,促进外交与国际接轨意义疆域边界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摆脱陈腐的观念束缚,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促进了外交近代化;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析】1第一问据材料“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古代中国疆域观念据材料“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他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即可得出近代中国的边疆观念第二问原因,据材料“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天朝上国,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等;据材料可以得出近代中国主权观念的增强在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和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等2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冲击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和外交的近代化,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
14.阅卖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时间中国外国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19世纪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40——60年代界”;洋务远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19世纪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末20世纪初革命爆发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20世纪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四五十年代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加速发展明”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阐述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列强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依仗其先进的科技,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不断向西方学习,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相继产生;在政治方面,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相继进行民主政治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政府抓住机遇,积极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航天、电子计算机、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要求论题一定要涉及中外两个方面,不可以只提取一个方面的信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以世界成为一个整体这一论题为例,通过材料可知,中国和世界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考生可以从图表中总结归纳相关历史信息然后利用这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从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分析即可请考生在第
45、
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8801920年间,美国平均每10年入境的外来移民达到659万,爱尔兰人的天主教文化、亚裔和非裔的文化、美洲土著的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相互交织1891年,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成立了“十人委员会”,着手进行课程改革,先后于1893年和1899年发布了《十人委员会报告》和《中学历史学习》两份核心文件面对当时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以适应城市化、工业化的社会呼声“十人委员会”以“我们美国人只知道美国的伟大,却不知道其为什么伟大”“(历史教育)是人的各种条件的平衡器一一是社会这部机器平衡的轮子”为由将中学历史课程列入九大核心课程中学历史课程强调“熟悉政治和社会环境,鉴别社会和国家本质,形成公民责任感和义务感”在课程设置中,希腊史、罗马史、英国和法国史成为世界史的主要内容,而英国史不但在第二模块中世纪和现代欧洲历史中出现,还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