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现宪政理想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性英美宪政的确立,为他国提供了一种政治体制模式宪政要结合各国国情,追求宪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民族的存亡出发思考中国的出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宪政思想生成演变的基调,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的不朽主题(评分标准:一等(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单一;
③论证较充整,表述清楚三等(4七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杂的历史现象,……但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以反智为其最主要的特色相反地,至少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在和其他文化相形之下,还可以说是比较尊重智性的自汉武帝以来,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反智”是中国政治传统最主要特色B.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C.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和扩人统治基础D.按知识标准用人体现传统政治的尊智性
7、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按时令入朝,官位为正三品,但由于辅言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难以娴热,故而该官职在设立不到两年便被废止了当时四人辅官的设立A.体现了明初官僚机构的膨胀B.弥补了丞相废除后的权力空白C.为中枢机构改革提供了借签D.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8、有学者认为“在雅典,民主始终与排他性的社会结构辱齿相依;公民相对于非公民,无异于一个高贵的特权等级”该学者强调的是A.雅典民主仅适用于男性公民B.雅典民主由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所决定C.雅典公民享有特权地位D.雅典民主具有排他性和阶级性
9、“公民自己而不是通过推选代表来制订法律在吸收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每年约集会40次的公民人会上,雅典人就城邦的最大问题进行辩论和投票,如宣战、签约、使用公共基会等最下层的鞋匠和最富有的贵族同样享有在议会表态,投票和任职的权力”这表明A.雅典公民参政热情高B.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雅典民主的广泛性和公正性D.雅典民主制度的成熟和完善
10、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A.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B.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D.法律的权威根植于历史传统
11、18世纪初期,在汉诺威过惯了小朝廷生活的德意志君主乔治一世父子,依据《王位维承法》先后继任了英国国王,他们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已经建立了责任内阁制政府B.限制王权获得了重大进展C.山现君主立宪制发展的良机D.尊重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
12、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1787年宪法,由此可知,这部宪法代表上地投机者高利贷者工商航运者持大量公债者奴隶主人数1424124015A.协请了美国各个阶层间的矛盾B.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C.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D.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
13、“(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A.说明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B.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14、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谈话只是在议会中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A.面临世界人战的威胁B.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C.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D.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
15、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误会,对欧洲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早产儿”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空想性B.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坚定性C.正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D.他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16、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说,它“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其评价反映出巴黎公社发生时A.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未得到广泛传播B.世界无产阶级尚未实现联合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D.马克思没有对公社亲自指导
17、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D.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18、1938年,蒋廷献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19、美国企业家百森
(18751967)就中国近况谈道,”两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文中的“起义”A.希望推翻清政府,建立太平盛世B.带有百目的排外倾向C.使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D.基木上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0、1873年,总理衙门与英、法、俄、美、德五国公使围绕亲递国书的觑礼问题进行谈判,双方辩论往返持续二个月之久,最终达成协议五国公使觐见时不行跪拜之礼,公使们将觐见本国君主的三鞠躬之礼改为五鞠躬据此可知中国A.外交主动融入世界B.外交艰难向近代转型C.近代外交的屈辱性I).奉行传统外交理念
21、“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此语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A.背景B.经过C.性质D.影响
2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意义是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化的主要障碍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
23、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B.中共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C.五四运动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D.革命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24、1929年,中央六届二中全会指出“土地革命彻底的完成固然要在全国工农暴动夺取政权胜利以后,但是如果以为全国工农暴动没有胜利以前便没有农村的土地革命斗争实在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相反的,农民土地革命斗争的发展及建立红军,是推进革命高潮决定全国工农最后暴动胜利的主要条件之一”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提出以全国暴动推动农村土地革命B.强调城市夺权与农村土地革命相互促进C.认识到农村土地革命的重要性D.主张先工农武装割据然后夺取全国政权
2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口口口口,□□□□;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认为“14年抗战”的提法,……意味着九一八”以来可歌可泣的壮烈抗战,被认可被还原;……对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是有力回击,……有利于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完整揭露对于这种看法(“14年抗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强化了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控诉B.体现了对以东北抗联为代表的抗日力量的尊崇C.抨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历史观D.批判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27、1938年4月上旬,日本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木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日本华中方面军夹击武汉后考虑到华北地区八路军频繁出击而导致“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从而放弃了沿平汉线南下参加武汉会战计划这说明A.日军全面侵华初期计划不够周密B.敌后战场由此成为日军进攻重点C.世界战励变动影响了日军侵华方针D.中共抗战给予正面战场战略支持
2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别颁布于
1912、1949年,1954年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291959华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人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30、在即将建立全国性新改权之际,毛泽东做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新中国实行“一边例”的外交政策关于“一边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边倒”意味着中国拒绝与其他资木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在外交战略方面把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这一目标上来C.“一边例”外交政策的确业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在客观上提供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帮助D.采取“一边倒”策略,加深了中西方之间的隔阂
二、材料阅读题(2大题,共40分)
31、(25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技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土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材料三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客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一一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4分)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并简要概述科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12分)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8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西学东渐”给了近代先进分子接触西方宪政思想的历史机遇由生存危机所引发的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思考,是近代先进分子能够超越传统政治思想,实用地接受西方完政思想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近代先进分子以自己理解和体悟的西方宪政思想和体制为借鉴,并结合自己传统文化中有利于融合西方完政思想的资源,为建立超越传统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探索和努力从民族的存亡出发思考中国的出路,是近世以来中国宪政思想生成演变的基调,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老主题,也是一代代中国人永不放弃的价值追求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实用性地接受了西方的宪政体制,却无法使之与中国文化传统融合贯通,始终如而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的宪政之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2018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ABDDD DCDBD1120CCBBD CCDCB2130ADDCB DDDCA
二、非选择题
31、
(1)区别分封制产生诸侯,享有世袭的权利,不受中央管理,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郡县制产生官僚,由中央任命,受中央管理监督,不得世袭(4分)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实现了权力向中央集中,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分)
(2)发展: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拔方式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选拔范围扩大(6分)意义提高官员素质扩大并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维持社会和政治局面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重视文化教育的社会氛围(任意三点6分)
(3)实现: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8分)
32、示例近代中国对宪政的不懈追求1901年后,在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清政府实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并在世界民主宪政潮流的冲击下,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从内容看,《钦定宪法大纲》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开始推进了法制建设;从影响看,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宪政素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和义务,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自由的权利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和后来的《临时约法》提供了一些启示,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的变革1911年,在清政府统治风市飘摇,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该约法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伟大意义,开创了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最终为中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