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初探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学习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一些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试图从古诗词教学中的“创设情境、品字赏句、体会意境和触类旁通”等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作一点初浅的阐释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可见,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进行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从而有效的降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难度,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深入开展营造轻松良好的氛围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对古诗词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一点初浅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走进作者文学的一个魅力之处就在于它具有时代的符号,中国的诗词意境清新、富有哲理,是我国璀璨文化中的瑰宝,古诗词的创作包含了作者对人生或者社会的感悟,学习古代诗词不仅仅可以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古人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追求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搜集与古诗词相关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内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学习林升的《题临安邸》,教师介绍这首诗先描写了祖国大好河山及西湖莺歌燕舞的场景,接着,写下“暖风熏得游人醉〃,其中“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又指当时的淫靡之风;游人〃不是指一般的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如果这些内容老师照本宣读,估计学生听后似懂非懂,很快也会忘记因此,教学前我搜集了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教学中利用展示诗人林升生活在北宋靖康元PPT年,当时金人已经攻陷北宋首都汴梁,皇帝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杭州)即位,史称南宋当政者不商讨如何恢复中原大计,而是天天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诗人针对当时黑暗现实而作的,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因而愤懑地喊出“西湖歌舞几时休?”当学生了解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后,对诗中“暖风、游人”这样的双关语理解就更容易、更深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愤恨之情,由此朗读此诗会情感饱满由于古诗短小精悍,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合理补充情节,补充画面会丰富古诗的内涵古代战争的残酷,战士们生活的痛苦,现在的学生很难理解学习《从军行》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从今至古穿越的情景,播放古代战场杀敌的视频,学生很快被画面、音乐吸引住了,那古战场的宏大场景,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学生学习的情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为后面的诗词学习打下很好的认知基础接着,播放一连串的荒无人烟、风沙满天飞的戈壁画面,很好地向学生诠释千年前悲壮、荒凉的边塞生活,从而了解边塞诗的基本内容所以说,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时代相当于找到了打开学习古诗词殿堂大门的钥匙,由此拾阶而上,欣赏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就显得有路可循,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解读诗词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古诗词的底蕴,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二、品字赏句,进入诗情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古诗词以简洁、含蓄、形象的语言为特色,用语言来描绘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深邃的意境,同时表达真挚、细腻的情感.题有题眼,文有文眼,诗有诗眼1如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请学生思考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感)再说说自己对题目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感想、感受、感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凉)那么诗人仅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清凉吗?由此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研究古诗的学习主动性,体会人物的内心当学完此诗,我再次询问“诗人除了感受到秋日的清凉,还感受到什么?学生很快答道“诗人感受到当时朝廷不关心百姓的凄凉,是心凉了听到学生深有感触的回答,我欣慰地点头,学生们抓住诗眼读懂了此诗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我设计提问“从哪些诗句中体会诗人的‘喜,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去细细品味〃接着点拨学生去找“涕泪满衣裳〃、愁何在〃、“漫卷诗书”的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词,以及后面“须纵酒”、“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通过这一连串的细致描写,帮助学生体会诗人那种喜极而泣、欣喜若狂的心情那么怎样让学生理解即从〃、便下写出时间之迅疾、转瞬之间,从巴峡到巫峡,又从襄阳到洛阳呢?此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巴峡到巫峡、襄阳到洛阳的地形图,通过直观地形图,加上学生自己的体会想象,更能真切地体会到诗人杜甫忽闻捷报、急于返乡的喜欲狂〃之情.王松舟老师说“感悟古诗,不是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2在教学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诗句时,点拨学生思考”入〃、“上〃这两字,黄河、华山是静的,“入”、“上”却是动的,这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就是文学上常讲的陌生化那么,如此长的黄河、高耸的华山,是谁让它流入东海、触碰蓝天的呢?谁有这样的力量和能耐?大自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相机出示黄河、华山的图片,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你心动了吗?你受到震撼了吗?由此,学生自然体会到诗人描绘的是祖国壮丽河山,但如此美丽的祖国却遭受外敌的侵略,这样为学习后两句诗作了情感铺垫由此可见,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精华,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可以提升人们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三、声情并茂,体会意境古诗词是具有韵律的一种古代文学,古人在朗诵诗词时是以唱的方式表达出心中的感情,诗词本身的意境是能够陶冶诗人自己的,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在教师详细的讲解后,学生在朗诵诗词时更能够明白诗词的含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重陶〃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教学古诗词时老师要善于营造朗读情境,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背景音乐、图像再现、视频剪辑等手段来营造一个与古诗文相应的特定意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作品的氛围,这样学生能更充分地亲近文本营造朗读情境,要做到境与情和谐,才能激发学生准确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如教学《江南》(汉乐府),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教学要有趣味性,此时出示满池荷叶,水中鱼儿嬉戏荷叶下的动态视频,小孩子的注意力被抓住,随着鱼儿的游动,小朋友的朗读随之进行,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方向东、西、南、北〃,并且读熟了,随后还能结合动作背下此诗呢另外,课堂教学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朗读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灵活变换多种朗读方式如学习《凉州词》指导朗读时配上古筝曲《将军令》,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朗读诗句更有激情当然还可以采用领读、接龙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读等,交错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可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长度,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我们学习古诗文,以多读熟读为基础,能形成和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每篇古诗文都要反复朗读,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达到熟读成诵这样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四、课后延伸,触类旁通叶圣陶老先生说,“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呀〃古诗教学在精读一首诗后,再拓展读其他几首诗,则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如以同样的题材组织学生集中学习相同的作品在教学《村晚》(雷震)诗,这首诗展示了一副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此诗内容简单,学生理解容易,为了增加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也帮助学生拓展古诗阅读量,学完《村晚》,我先提醒学生背诵学过的关于牧童的古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槌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然后再出示两首诗《牧童》(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我鼓励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这两首古诗的意思,再同桌讨论“你看到了怎样的牧童?把你眼中的画面读出来”这样一下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他们认真地去读、去找,发现不同诗人笔下的牧童形象有哪些不一样?在比较与整合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发现牧童所处的自然环境、身边物品及作者寄托的心中理想等有相似与不同之处通过这样拓展学习,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获得雅致的审美情趣,对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理解古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学习古代诗词可以增进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充实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真正体味到诗词的美,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参考文献《听习大大谈传统文化》,年月日光明网
[1]20160131225511⑵温儒敏、陈先云《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月.7⑶温儒敏、陈先云《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月.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