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北京九中高一(下)开学考2024语文
2024.02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所谓“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即总体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以使读者对此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用了“出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深刻印象二人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作者以内视点的方法集中笔墨次第写来,先在林黛玉眼中写贾宝玉,再于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作者着意在对方眼中写出,可谓别出心裁,颇有深意黛玉见宝玉是先视形,再由形筑神,由神知人形包括服饰与容貌等方面,服饰描写一再强调,冠、褂、袄、裤、靴、玉齐全,纯用工笔,显出贵族公子的气派;容貌描写双重用墨,面、色、鬓、眉、目、态具在,昭示其美男子的神韵“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重在写其内心之情,强调他是古今少有的多情种两首《西江月》,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独特思想性格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的不合时宜特征,为统领贾宝玉形象的总纲宝玉见黛玉是先总写,再细描;先观貌,次看神,后写心总写只用八个字“细看形容,与众各别”这是形神兼备的包括气质、风度在内的出类拔萃的整体感觉细描重在借形传神,以“眉目”传情达意“眉”以“似蹙非蹙”状之,现出其多愁善感;“目”以“似喜非喜”状之,写出她敏感多疑而“态”、娇”、“闲静”、“弱”、“病”等词语意在突出她的气质的独特性“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强调其聪明颖悟及病态之美宝玉眼中的这段描写又与前面众人眼中的黛玉形象——“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相互映衬,相互印证凡此可见,“出场定型”的写人方法是颇为允当的,它可以在人物亮相的瞬间一下子使其形象鲜明起来,给读者一个明确深刻的总体印象,使读者容易把握同时,也为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节选自关四平、陈默《谈〈红楼梦》的人物出场艺术》,有删改)材料二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C.始速祸焉速快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分别从“不赂者”和“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B.第三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C.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如用“今日”“明日”夸张地描述了割地赂秦的频繁,表现了秦国的贪婪D.文章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讽刺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2.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答案】8C
9.A
10.B
11.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降低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就又在六国的下面了
12.六国割地赂秦,自己削弱了国力,导致灭亡【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B.句意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C.速招致句意才招致灭亡的祸患D.句意李牧接连打退了它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六国的天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财物赠与秦国用财物赠与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相继灭亡,难道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援助,不能独自保全“六国破灭”为完整的主谓结构,“兵不利”“战不善”是“非”引出的并列宾语,故“六国破灭”与“非”之间应断开,排除BD;“或曰”和后文的曰”引出的是所说的内容,故“或曰”和“曰后面都应停顿,与后文断开,可排除Co故选Ao【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错由原文“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可知燕派刺客是去刺杀秦王,而不是刺杀李牧;由原文“洎牧以谗诛”可知,李牧是因为谗言被诛杀的,是赵国诛杀的李牧故选B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大之天下”;“下”,降低身份;“故事”,旧例;“是”,这【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由“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可知,六国灭亡弊在赂秦,贿赂秦国,削弱了国力,最终导致灭亡参考译文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她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降低身份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三、古诗文默写填空共20分
13.根据原文内容填空根据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完成填空1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3竭诚则胡越为一体,o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所宜深慎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o6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则智者尽其谋,根据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完成填空7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8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o一日之内,一宫之间,9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10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o11使天下之人,o独夫之心,日益骄固12嗟乎!,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1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根据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完成填空14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o15举先王之政,,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o【答案】
①,必固其根本
②.必浚其泉源
③.能克终者盖寡
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⑤.载舟覆舟
⑥,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⑦.择善而从之
⑧.勇者竭其力
⑨.矗不知其儿千万落⑩.风雨凄凄⑪而气候不齐⑫奈何取之尽锚铢⑬多于机上之工女⑭不敢言而敢怒@使六国各爱其人⑯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⑱以致天下怨谤也⑲以兴利除弊⑳不为征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浚”“寡”“覆”“溢”“矗”“凄”“锚铢”“谤”“弊”等
四、《红楼梦》共35分选择题共18分
14.下面是《红楼梦》前二十回中重要故事情节,对这些故事情节发生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②庆元宵元春省亲
③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④冷子兴演说荣国府A.
①③②④B.
①④③②C.
④①③②D.
④②③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
①宝玉梦游幻境,选自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②庆元宵元妃省亲,选自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称才藻”;
③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选自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④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选自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间排序为
④①③②故选C
15.下列对《红楼梦》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分别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B.《红楼梦》前几回具有总纲性质,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见闻,介绍了贾府内部的环境与人物;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引出贾府的外部环境C.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后来宝玉要把这串念珠送给黛玉,黛玉说是“臭男人”的东西,没有要D.《红楼梦》里《枉凝眉》曲子有这样的句子“一个是闿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阖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薛宝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评论能力D.“美玉无瑕指的是薛宝钗”错误,“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故选Do
16.下列人物的基本情况及其与他人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熙凤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贾母的孙媳妇,贾赦与邢夫人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巧姐的母亲B.王夫人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二老爷贾政的妻子,贾元春、贾兰、贾宝玉的母亲,王熙凤的姑母,薛宝钗的姨母C.林黛玉因母亲早逝而寄居贾府;贾母的外孙女,林如海、贾敏之女,贾宝玉的表妹D.薛宝钗出自“丰年好大雪”的薛家,因拥有金锁而与宝玉有“金玉良缘”之说;薛姨妈的女儿,薛蟠的妹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B.“贾兰……的母亲”错误,王夫人是贾兰的祖母,贾兰的母亲是李纨故选B
17.《红楼梦》第三回中,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两次说法前后不一致对其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仔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A.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B.反映了黛玉机警、聪明;新来乍到,处处小心C.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D.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C.黛玉对贾母直言,与亲情无关,听到贾母对其他姐妹的评价后立马改了口风,对宝玉之言更为谨慎,唯恐自己失言故选C
18.下列关于《红楼梦》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大展风采,贾政因此很满意地夸赞了宝玉几句B.薛姨妈命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凤姐和姑娘们,黛玉认为给自己的是别人挑剩下的C.秦可卿死后,尤氏犯旧疾不出,贾珍请凤姐来宁国府协理丧事D.在“毒设相思局”中,王熙凤设计害死了试图调戏自己的贾瑞【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情节的把握能力A.“贾政因此很满意地夸赞了宝玉几句错误,贾政非但没夸宝玉,还骂宝玉为“畜生”“无知的业障”“无知的蠢货”故选Ao
19.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贾府的“四春”按年龄由大到小分别是贾元春、贾惜春、贾迎春、贾探春B.“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是对薛宝钗的外貌描写C“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作者通过刘姥姥这一乡下贫苦老妇人的视角写出了贾府的显赫奢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D.第八回宝玉听从黛玉的劝诫,弃冷酒而饮热酒,被一旁的宝钗奚落“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内容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A.贾府的“四春”按年龄由大到小分别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B.“是对薛宝钗的外貌描写”错误,是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D.“听从黛玉的劝诫,弃冷酒而饮热酒,被一旁的宝钗奚落”错误,是听从宝钗的劝诫,弃冷酒而饮热酒,被一旁的黛玉奚落故选Co填空题共13分
20.填空
(1)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o(人名)
(2)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人名)
(3)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人名)
(4)元妃省亲大观园,择了几处最喜欢的地方赐名其中“有凤来仪”赐名;“红香绿玉”赐名;“衡芷清芬”赐名o后来,分别成为、和的住所迎春住在缀锦楼,探春住在,惜春住在蓼风轩,李纨住在o
(5)大观园中生活惬意悠闲,宝玉偷看《》,恰巧黛玉拿着花锄花帚来葬花,被黛玉撞见后来宝玉被袭人叫去,黛玉竟又听到《》妙词妙曲,不禁心痛落泪【答案】
①.晴雯
②.史湘云
③.袭人
④.潇湘馆
⑤.怡红院
⑥.萌芜苑
⑦.林黛玉
⑧.贾宝玉
⑨.薛宝钗⑩.秋爽斋@稻香村⑫西厢记/会真记⑬牡丹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
(1)“霁月”,明净开朗的境界,旧时称赞人品行高尚、胸怀洒落,就说如光风霁月;雨后新晴叫霁,寓“晴”字“彩云”,喻美好,云呈彩叫雯,寓“雯”字后文“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寿天多因诽谤生”说的是晴雯身为Y鬟心高气傲而短命
(2)“湘江水逝楚云飞”含湘云的名字,暗示史湘云命途多舛,指史湘云
(3)枉自一一指袭人白白地用“温柔和顺”的态度对待宝玉,最后却与宝玉无缘空云似桂如兰一一“似桂如兰”,暗点其名兰桂最香,袭人的名字又因为“花气袭人知昼暖”而来,所以举此,点明这首判词是说袭人的“空云”二字则是对袭人命运的叹息,白白的似桂如兰,这样一位好女子却和宝玉没有走到一起
(4)“有凤来仪”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宝玉所题,后被元春改为潇湘馆它的特征是“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红香绿玉”是《红楼梦》中男主角贾宝玉为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题的匾额,元春省亲时不喜赐名,命改为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后成宝玉的住所“衡芷清芬”在元春元宵省亲,赐名为“衡芜苑”金陵诸钗搬入大观园时,薛宝钗住入了衡芜苑贾探春的住所叫秋爽斋,名字是贾元春所赐秋爽斋的室内装饰和布局体现了贾探春的个性和喜好,反映了她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稻香村,又名浣葛山庄(元春赐名),大观园中的一处建筑,为李纨的居所这个地方较为偏僻清冷,与李纨清心寡欲、槁木死灰的心境相符合
(5)《红楼梦》中有宝黛痴读《西厢》,即最开始宝玉偷看的《西厢记》(《会真记》),后来又听到出自《牡丹亭》中“良辰美景奈何天”等妙词妙曲,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21.请概述“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主要情节【答案】
①贾雨村一到任上,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呈案下
②金陵一霸薛蟠为争夺被拐骗的香菱(贾雨村困难时,帮助他的甄土隐的女儿),纵容家奴打死了冯渊
③贾雨村从门子处见到“护官符”,得悉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害关系
④徇私枉法,胡乱断了此案,并写信报告贾政和王子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相关情节的把握能力“葫芦僧,,里的“葫芦”指的是葫芦庙“葫芦案”里的“葫芦”是糊涂的谐音,意思为糊涂贾雨村黄缘复职后,新补授了应天府,一上任就遇到一起人命案,薛蟠为争夺一个被出卖的女婢而打死了小乡绅之子冯渊,贾雨村本欲严肃处理,却又受了出身于葫芦庙里的小沙弥的门子关于护官符的点拨,为勾结金陵四大家族,胡乱了结了这起案件据此可按
①到任遇命案、
②夺女打死人、
③见到护官符、
④枉法乱断案来概括情节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杳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家的私通,让两个小Y头放风,凤姐、平儿回来,两个小Y头,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只这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性格不同的Y头勾画出来了(节选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需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有删改)材料三不同人物之间性格的对照可以使彼此之间的性格“区别得更加鲜明”,相互起衬托作用,而带有较高审美意义的人物性格的外部对照,应当是《红楼梦》式的对照,对照的双方都应当具备丰富的性格内涵,只有这种对照才是高级的对照方式那么这种高级的性格外部对照方式怎样才能实现呢?这里的关键是必须从外转入内,即依赖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美丑的二重组合,并且,典型性格内部的对照,很少只是单纯的一组对照关系,它往往形成多组对照关系,并形成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在这个对照系统中,“杂多”的性格元素,通过一定的中介,分别形成一组一组的对立统一联系,这就是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这些二重组合单元,在性格内部积极运动,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形成丰富复杂的性格以项羽为例,他的性格就是一个复杂的对照系统钱钟书先生汇集《史记》中其他人物对项羽的评价,找出项羽多种性格元素的两极对照,他说“言语呕呕与喑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猾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项羽丰富复杂性格系统包括善与恶、残暴与仁爱等多种性格的二重组合单元,而由于两极对照中又有心理中介与感情中介的联系,因而形成犁然有当的性格运动在成功的文学作品中,不仅主要人物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次要人物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例如《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具有自己复杂的性格对照系统,而次要人物晴雯、袭人等,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以袭人为例,她既恪守奴才的本分,全心全意地尽奴仆之职,但也流露出对自己“奴才命”的不满她对主子极其温顺,似有逢迎之嫌,但她又同情刘姥姥,惜老爱贫,似无势利之心她对宝玉既有“从”也有“爱”,既有奴仆对主子卑微的恭顺,也有青春少女对恋人真实的痴情袭人性格内里包含着美丑、善恶的对照,这种对照是由很多二重组合单元互相交叉构成的,因此,袭人的性格也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袭人的性格塑造与晴雯的性格塑造,都是非常成功的她们两人形成一种性格对照,让人感到她们的性格虽然清晰,但又不是一览无余,没有人为的对照痕迹这就因为她们自身的性格是丰富的,其内部也有对照,也有联结,也有统一,深层结构中蕴涵着许多一家独有的内容这些内容既确定又不确定,既复杂又深邃这样,她们的性格外部对照,由于自身性格内涵的丰富,而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一部作品的形象体系,尽管作家可采取多种对照手段,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和组合(节选自刘再复《红楼梦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场定型”就是指人物一出场,作者就从总体上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的一种方法,可以使小说中的人物在亮相的瞬间形象鲜明,让读者对人物有一个整体的印象B.对中心人物,作者采取了“出场定型”的方法,如对贾宝玉,从服饰、容貌、内心之情等方面为其“定型”;对林黛玉,先总写她给人们的整体感觉,然后细描其“貌”“神”“心”C.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速写勾勒,更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反复刻画出来的D.在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中,“杂多”的性格元素经过一定中介就可以分别形成不同组别的对立统一联系,即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雪芹塑造人物善于以形写神,如对林黛玉“眉”“心”的描写就写出了她多愁善感、敏感多疑、聪明颖悟的“神”B.材料二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的事例将工笔细描与简笔速写两种塑造人物的方式进行对比阐述,使文章的论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C.材料二论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多种方式,虽然塑造方式不同,但是塑造出的人物性格却很鲜明,甚至无关紧要的人物轮廓也很清晰D.材料三中的人物性格对照原则有性格外部对照和性格内部对照方式两种,作者以袭人和晴雯之间的各有不同、相互映衬,论证了次要人物的塑造成功需要来自外部的对照和比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眼里王熙凤的出场定型B.《红楼梦》中两首《西江月》,概括了宝玉的性格特点,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一个不仅蔑视世俗、不慕功名利禄,还徒有英俊的外貌、不学无术的总体印象C.相较于《红楼梦》式的对照方式,中国戏剧中常用的脸谱化对照方式,是单一化性格之间的外部对照D.《鸿门宴》中项羽的英勇霸气与天真轻信、刘邦的能屈能伸与虚情假意、范增的干练精明与心浮气躁是一种高级的对照方式
4.蒋勋先生评价《红楼梦》时谈到,这些人物都是“正邪两赋”之人,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所以不必苛求,这和材料中的观点不谋而合请从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人物言行事迹,阐述这种《红楼梦》式性格对照【答案】l.C
2.D
3.B
4.示例一林黛玉,一方面她自尊自重,如初进贾府小心谨慎,不敢多行一步路(或她才华横溢,如在诗社中多次大展才华,夺得菊花诗魁首);另一方面她尖酸刻薄、小性多疑,如她取笑刘姥姥是母蝗虫(或奚落宝玉听宝钗的话只喝暖酒;奚落宝玉的金玉之说)示例二王熙凤,一方面她精明能干如协理宁国府时,她按岗定编,把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秩序安然;另一方面她贪婪狠毒,如弄权铁槛寺,坐享三千两,逼死一对青年男女(或借刀杀人,逼死尤二姐;或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速写勾勒”错,材料二第二段是“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第三段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论证了次要人物的塑造成功需要来自外部的对照和比较”错误,材料三第三段“她们两人形成一种性格对照,让人感到她们的性格虽然清晰,但又不是一览无余,没有人为的对照痕迹这就因为她们自身的性格是丰富的,其内部也有对照,也有联结,也有统一,深层结构中蕴涵着许多一家独有的内容……因此,一部作品的形象体系,尽管作家可采取多种对照手段,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和组合”,由此看出,材料以“袭人和晴雯的性格对照”论证了人物性格内部对照和组合的意义,它在一部作品的多种对照手段中具有绝对性意义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还徒有英俊的外貌、不学无术的总体印象”错误,材料一第二段“两首《西江月》,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独特思想性格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的不合时宜特征,为统领贾宝玉形象的总纲”,也就是说,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首先理解《红楼梦》式性格对照的含义,即题干中蒋勋“正邪两赋”的观点,材料中“通过一定的中介,分别形成一组一组的对立统一联系,这就是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这些二重组合单元,在性格内部积极运动,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形成丰富复杂的性格”体现的观点林黛玉的“正”,体现为她的才情过人,如在诗社中展现的才华而她的“邪”,则表现为她的多心、小性、自我、不饶人,如奚落宝玉的金玉之说王熙凤的“正”,当是她“裙钗一二可当家”精明能干的一面,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协理宁国府;而她的“邪”相对更明显,便是精明过度、太过好胜,且又玩弄权势,如弄权铁槛寺,“借刀杀人”
二、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箧;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壶,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遇”子日“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日“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日“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日“夫子何哂由也?”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给文中加点词注音
(1)千乘之国
(2)夫子哂之
(3)浴乎沂•••
(4)风乎舞零
(5)夫子喟然叹日••
6.解释文中画横线词语的词义
(1)且知方也
(2)鼓瑟蜜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为国以礼
7.结合文中的描写,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四子各自的志向、形象特点以及孔子对四子之志的评价与态度,填写下面的表格人志孔子的态度、评形象特点物向价子强
①②路兵冉§
③叹之有国公平易更加西
④惜之谦逊华曾
⑤洒脱从容
⑥皙【答案】
5.乘sh6ng哂shen沂yi®yu喟kul
6.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希同“稀”,稀疏撰才能,这里指为政才能或解释为讲述、解说亦可为治理
7.示例人孔子的态度、评志向形象特点物价子不甚谦逊,坦率鲁强兵哂之路莽冉富国谦逊有礼叹之有公西知礼平易更加谦逊惜之华曾和乐洒脱从容与之皙幸福【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言文中字音能力1乘古代一车四马称为乘sheng;2哂轻嘲之意,读shen o3沂沂水,地名读04零舞雪台,地名,读“yd”o5喟感叹之意,读“kul”【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句意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2希同“稀”,稀疏句意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3撰才能,这里指为政才能/讲述、解说句意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4为治理句意治理国家要讲礼让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信息的能力
①根据子路的“率尔而对”和孔子的评价“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可知子路不甚谦逊,坦率鲁莽
②结合“叹之”“惜之”,再看子路说完后“夫子哂之”,可填“哂之”
③冉有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可知他谦逊有礼
④公西华所言志为“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这是要让百姓“知礼”
⑤曾皙描绘了一幅春季畅游图,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尽情游玩,并“咏而归”,这是太平盛世的景象,是要“和乐、幸福”
⑥曾皙说完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可知其评价为“与之”参考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轻率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国军队加以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时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时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愿意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嘛!”曾点说“在那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朋友,到沂河里接受春水洗礼,登舞零台享受春风扑面,再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看法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嘛而已呀!”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了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了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了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卿大夫呢?”
(二)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日,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