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通州区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2023-2024语文试卷2024年4月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在旧小说上,我们常见的听讼,亦称折狱的程序是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呵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这种程序在现代眼光中,会感觉到没有道理;但是在乡土社会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否则为什么这类记载,《包公案》《施公案》等等能成了传统的畅销书呢?我在上一次杂话中已说明了礼治秩序的性质在这里我可以另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那个人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他的责任是在察看每个球员的动作不越出规则之外一个有Sportsmanship的球员并不会在裁判员的背后,向对方的球员偷偷地打一暗拳如果发生此类事情,不但裁判员可以罚他,而且这个球员,甚至全球队的名誉即受影响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是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20.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的一场戏交织了“现在”与“过去”,结构紧凑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认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8分
21.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年来,北京市持续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o
②对于申请式腾退“留住户如何改善,腾空房如何利用”等难题,北京市提出“共生院”理念
③拿南锣鼓巷四条胡同来说,通过改造提升,达到“下厨不出户、如厕不出院、洗浴在家中、储物有空间、晾晒有设施、院内有绿化”的目标,在保护老城和推动老城复兴的同时,实现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成为胡同院落改造的典范
④居住在四合院的老街坊们享受到了现代生活的便利,群众的胡同生活,有里儿也有面儿
⑤在片区院落更新的同时以小规模、渐进式的方式优化公共空间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⑥目前,全市已完成3000余条背街小巷的更新,通过引导居民深度参与,发挥居民主体作用,让居民共享区域治理成果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①句缺少谓语,在“持续”后面加上“开展”B.
②句中的“对于”应该改为“针对”C.
③句中“保护老城”“推动老城复兴”两处可以互换位置D.
⑥句中缺少主语,应在“通过”前面加上一个主语
(2)填入文中横线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北京以渐进式的“微更新”推动胡同街巷有机更新,以绣花功夫取代大拆大建B.北京以渐进式的“微更新”取代大拆大建,以绣花功夫推动胡同街巷有机更新C.北京以绣花功夫推动胡同街巷有机更新,以渐进式的“微更新”取代大拆大建D.北京以绣花功夫取代大拆大建,以渐进式的“微更新”推动胡同街巷有机更新
(3)不改变原意,修改
④句,使上下文句子结构顺通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2,北京市教委启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向所有大中小学校发起“爱粮节粮,我们先行”的倡议请你撰写一份倡议书,张贴于学校食堂,号召同学们节约粮食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明,有理有据不超过150字
23.按要求完成下题最近,“一不小心拍到了语文课本”的话题刷屏网络不少网友纷纷晒出图片,他们使用“语文课本封面”模板,将身边的美景(或壮丽山河、或名楼高阁、或非遗产品等)与教科书封面的“语文”组合,助力宣传家乡的人水每一幅图片都像极了我们上学时的语文书封面,一场中式美学盛宴拉开帷幕请对这一文化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
24.请以“总有一束光,会照亮我们”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礼让一寸,得礼一尺”这句话出自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其大意为礼貌谦逊地让别人一寸,便会得别人一尺的回敬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6.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形成了是非善恶的共识从不知礼到知礼,体现出人的成长变化请以“知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的体验与感悟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做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一个变动中的社会,所有的规则是不能不变动的环境改变了,相互权利不能不跟着改变事实上并没有两个案子的环境完全相同,所以各人的权利应当怎样厘定,时常成为问题,因之构成诉讼,以获取可以遵守的判例,所谓Test caseo在这种情形里自然不发生道德问题了现代的社会中并不把法律看成一种固定的规则,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也因之,并不能盼望各个在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熟悉这与时俱新的法律,所以不知道法律并不成为“败类”律师也成了现代社会中不可缺的职业(取材于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注释【1】折狱断案【2】Sportsmanship:运动员风范,体育道德【3】Test case:判决同类案件可援用的判例
1.下面是对作者认为乡土社会是“无讼”社会的理由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是用教化来维持礼治秩序,而不是法律B.在乡土社会里,断案主要是由地方长老进行裁定C.在乡土社会里,人们认为打官司是一件很丢人的事D.乡土社会里通行“连坐”惩罚,使人们不敢诉讼
2.对上述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没有法律,也不需要律师,人们按约定俗成的规则生活B.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人们从小学“礼”,注重修身和自我的约束C.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不仅用来明辨是非,也用来保护公民的利益D.在现代都市社会中,法律因时而变,律师成为不可或缺的职业
3.作者以“球赛”为喻,其意图是()A.运用类比,说明乡民经过长期的教育,将外在规则内化为习惯B.说明一旦有人违反规矩,破坏秩序,整个球赛就无法进行下去C.在乡土社会里,解决纠纷的方法是由维护秩序的长老来判罚D.人们发生纠纷后,不主张利用诉讼解决,而是用传统礼俗来解决
4.作者举《包公案》《施公案》成为传统畅销书的例子,是为了说明()A.包公、施公是传统中公正执法的化身B.包公、施公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C.无讼观念,时至今日仍有一定影响力D.包公、施公都是无讼制度的维护者
5.作者认为在乡土社会中“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这一观念形成的原因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日“吾情,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三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栽?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须•••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取材于《孟子•梁惠王上》)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虽不敏敏聪慧*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制规定C.无失其时时时机D.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告诫A.明以教我树之以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8.无恒产而有恒心者*罔民而可为也C.则盍反其本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百亩之田未之有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就会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
8.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一定使他们依靠父母赡养,降低身份养活妻子C.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9.下列对选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是孟子“保民而王”主张的阐释让百姓有自己的产业得以保身养家,然后再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教育B.孟子用层层推理来阐述“要想使百姓服从国君,就要保证让他们能安居乐业”的观点,体现出其论辩严密的特点C.孟子运用排比,形象地写出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起到了既加强说服力,又增加感染力的表达效果D.孟子认为只要重视学校教育,用“仁义”道理教化百姓,为政者就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10.阅读选文的第二段,用文中语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孟子告诫齐宣王推行“王道”的关键在于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他认为百姓,,是因为“无恒产”;只有让百姓拥有了“恒产”,解决了生计问题,再对他们“,,才能实现衣食无忧,守礼知义,天下归心的理想社会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1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①舍之则藏
②暴虎冯河2在我们学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记录了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志向,面对“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①的局面,子路坚信通过自己的治理,达到“比及三年,
②,且知方也”的局面3根据以上语境,简要分析子路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孔子是如何教育子路的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注释【1】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时【2】相媚好相互亲切地交谈【3】媪M)古时对老年妇女的尊称【4】亡赖这里指“顽皮”亡,通“无”
12.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两句,词人用茅屋、小溪、青草等意象,勾画出清新秀丽的环境B.上片
三、四句,描写了吴国一对白发老者喝酒吟诗、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C.词的下片,词人用叙事手法,描写了农家生活艰难,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D.本词题为“村居”,词人通过描写农村和平安适生活来表达归隐的决心
13.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江南乡村的居住环境和一户人家的生活图景B.全词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三个“溪”字,围绕着“小溪”布局画面,展开人物活动C.词人没有发挥豪放词“化用典故”的特点,使得这首词在思想表达方面有所减弱D.本词可谓是一幅江南农村的风俗画,从中足见词人喜爱农村宁静生活的审美情趣
14.这首词最后一句运用白描手法,其中“亡赖”“卧”两个词的使用被称为神来之笔,古今一绝请你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1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文章表现出烛之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及善于利用矛盾瓦解敌人的智慧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蒙冤遭难的窦娥在临刑前立下三桩誓愿,体现出当时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D.《哈姆莱特》是法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揭示了剧中悲剧人物奥菲利娅的内心冲突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杜甫《登岳阳楼》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恢宏壮阔景象的佳句是“,
(2)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画图难足”诗句,从江山、社会两个方面总括金陵形胜之美,流露出赞叹之情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上片中写洞庭湖月下一片空明纯净的诗句“”,与下片中表达襟怀磊落、玉洁冰清的诗句“”,可谓景和情对应绝妙,令人称赞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你——你贵姓?鲁侍萍我姓鲁,周朴园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鲁侍萍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周朴园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鲁侍萍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周朴园(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周朴园(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鲁侍萍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鲁侍萍哦,好地方周朴园你三十年前在无锡吗?鲁侍萍是,老爷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哦周朴园你知道吗?鲁侍萍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周朴园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周朴园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想打听打听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鲁侍萍如若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无锡那边我还有认识的人,虽然许久不通音信,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可以的周朴园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鲁侍萍姓梅的?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一••—你知道吗?鲁侍萍不敢说周朴园哦,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周朴园哦?你说说看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周朴园(苦痛)哦!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周朴园(汗涔涔地)哦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鲁侍萍我姓鲁,老爷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To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吗?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鲁侍萍亲戚?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周朴园怎么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周朴园(惊愕)什么?鲁侍萍她没有死周朴园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鲁侍萍不过她被一个慈善的人救活了周朴园哦,救活啦?鲁侍萍以后无锡的人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晚死了周朴园那么,她呢?鲁侍萍一个人在外乡活着周朴园那个小孩呢?鲁侍萍也活着,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鲁侍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周朴园哦鲁侍萍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周朴园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周朴园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鲁侍萍嗯,就在此地周朴园哦!鲁侍萍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周朴园不,不谢谢你鲁侍萍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周朴园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鲁侍萍大概她是不愿意吧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周朴园嗯,以后她又嫁过两次鲁侍萍嗯,都是很下等的人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吗?周朴园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周朴园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鲁侍萍旧衬衣?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周朴园要哪一件?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周朴园(惊愕)梅花?鲁侍萍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取材于曹禺的《雷雨》)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许久不通音信••音信消息B.忽然地投水死了♦•忽然出乎意料C.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规矩(行为)端庄老实D.老爷问这些闲事于什么••闲事无聊之事
18.根据剧情发展,下面对文中画线部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画线部分的舞台说明,反映出周朴园对老年鲁侍萍的厌恶B.从周朴园一系列的动作、语言,看出他紧张、复杂的心理C.周朴园的几次追问,说明他对侍萍还活着这件事感到意外D.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表现出周朴园想要掩饰自己的虚荣心
19.根据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下面对话中人物是怎样的心理活动请选择其中一位人物分析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你一一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