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洋务派资产阶级在党的七大上,林则徐、魏源“中学为口萨新思想毛泽东思想被邓小平理确立三个代“师夷长技以制体,西学想夷为三用民”孙新中_山__提__出__J_Dfe啜主义确.立..为..党.的指毛泽东思论形成一表重要思想新三民主义割据导思想____________||||l|-------------I1—___11|1840年1861年鸦片战争洋务运中国*始1895铝1898年1905年1924年1927年1931年193中7年共七19全45面年内T19中46华年人1中94共9卜年中1共97十8年中共19上92五年中共19十97六年大2召00开2年战至爆今发全黑国共两党第熊,翻踪维新奈塔华定合作正大革三打广战事民式共实和现一,届国三命四失大召中大国召半开殖民大地召化开国塔成大立革中命全兴会败开动开始沦为半殖程度大大加深起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通史坐标][备考指南]最新考纲考向归纳五年真题关联考点
1.追求新思想成为时尚2017•全国卷n-29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2.梁启超的“诗界革命”2016•全国丙卷・28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3.康有为抨击儒家经典2015•全国卷H・29康有为的思想维新思想
4.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认识2015•全国卷I40康梁维新思想
5.维新思潮与社会习俗
2014.全国卷H・28康梁维新思想
6.梁启超废八股制2014-全国卷I-29康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五年未考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民族
1.国民党“一大”中的民族主2017•全国卷IH・41主义三民主义义与法国民族主义比较2•民主思想成为社会潮流2014•全国卷n29新三民主义的影响毛泽东思想和新时五年未考期的理论探索从近5年全国卷试题来看,本单元的命题呈现如下特征
1.从考查方式看,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的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多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2015年全国卷I、2017年全国卷III以40题、41题形式命题
2.从材料形式看,以文献材料为主,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考情分析能力
3.从考查知识看,维新思想、三民主义一直是历年新课标高考的重点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毛泽东思想及新时期的理论近五年未曾涉及命题考点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45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森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煮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解析选C”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是郭嵩蕉解职的原因,虽然郭“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故A项错误;“劝其扩大留学范围”,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故B项错误;当时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郭嵩煮“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的确超越了“1876年”的主流思想,故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一位驻外使节的人事调整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B第关◎〔梳理考点:记忆❶
一、近代早期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派别抵抗派洋务派二匕且一清朝闭关自守,愚昧无知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创办近代企业,开设新式学堂活动编译书籍,介绍西方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轻巧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可归纳为“
一、
二、
二、三”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两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两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迪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二、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⑴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①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3主张
②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③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康梁维新思想1代表
①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2影响
①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②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轻巧识记]维新变法思想(西学广泛传播)赤1产灌晅思想资本主义产生、变飞无实践活动鼻住即飞实践:戊维发展,新戌变法(民族危机加深)[答题术语]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3.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4.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
5.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
6.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向西方学习推进到制度层次,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却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第关切对接高考了二^❷
一、对接高考选择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预测一全面认识地主阶级的“中体西用”思想
1.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了当时的国情D.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解析选C材料中“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说明它适合当时的中国,故C项正确预测指导第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采用西方先进科技中体西用思想具有社会进步性,是当时社会发展潮流的体现但是,它一经产生,就遭到了封建保守势力的排斥近几年这个考向很少命题,如果从概念内涵角度命题,解题时需先理解中体和西用的关系及内涵再做具体分析如果从碰撞与交流角度命题解题时需从社会进步性角度分析史检缝接投全面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
1.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他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考向预测二康梁维新思想的主张及特点
5.《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A.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B.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C.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D.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解析选D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反倒引起了“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故D项正确史论链接修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2.成因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必然会失败
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
二、对接高考非选择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康梁维新思想史料一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
①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
②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史料二特发明
③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折》探究问题1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提示体现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变法”的目的和原因提示目的减少变法的阻力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儒家思想处于正统地位,运用它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教你读史
①”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表明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宣传西学
②“透露出叛逆色彩”说明康有为借助儒学否定君主专制
③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等思想史论链接修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
1.继承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二者都主张变法,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2.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康梁维新思想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而且,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归纳拓展]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重,民族资本主二1匕电百乐略加剧义初步发展地主阶级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学习重点先进器物、科技政治制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西学,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实践维新变法洋务运动影响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关◎:精练高考豳册❸全国卷一五年全国卷引领考向「1;一
1.2017・全国卷H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解析选B B对广告宣传“思想日新”“谋卫生”,广告非常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说明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反映了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A错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在材料时间之后C错材料没有体现“改良社会风俗”D错虽然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但不能得出国民是否实现了广告中宣传的文明
2.(2016•全国丙卷・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析选C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甲午战后”不符,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甭吾中华”可以看出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改良思潮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思想,而不是甲午战后,故D项错误
3.(2016•全国丙卷・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解析选D1898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1903年不会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故A项错误;《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只是“团体”等部分新名词,并非全部新名词,与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无关,故B项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技术,故C项错误;团体……观念”等新名词涉及到意识形态,而洋务派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
4.(
2015.全国卷H・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选C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不是为了考据历史,而是为了宣传维新思想,其内容不一定具有真实性,故A项错误;引介西方理论,着眼点太小,不是主旨,故B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动摇了顽固派反对变法改革的根基,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因而不能被顽固派占主体的清政府所容忍,故C项正确;康有为没有否定颠覆孔孟儒学,而是利用儒学为其服务,托古改制,故D项错误
5.(
2014.全国卷1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土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选B由题目中的信息“梁启超……请废八股取土之制……近万名举人……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可知维新派的主张过于激进,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本题应选B项;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并非只有科举一路,故A项中“断送”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梁启超也属于知识分子,故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新、旧学之间的矛盾,故排除D项地方卷——三年地方卷借鉴创新
1.(2017・海南卷・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主权丧失,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清政府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但没有改变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认识,仍然坚持天朝观念,故B项错误;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符合外交国际惯例,故C项正确;I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才意识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掀起洋务运动,与材料中1848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2.(
2017.天津卷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解析选A从材料“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可知清代史籍著述开始注重研究本朝历史,针对社会危机,研究社会现实问题,从材料“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可知清代史籍也开始关注世界了,故A项正确
3.(
2017.海南卷.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解析选B材料科考试题反映出清末教育借鉴西方学校体育、德育、智育,这只是教育内容方面发生变化,不能推断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旨在坚持中国传统教育为本,同时借鉴利用西方教育,反映出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朝廷借科举强调以国学为本,同时倡导借鉴利用西方教育,而不是仅仅回归国学,故C项错误;材料中朝廷仍然坚持中国传统教育为本,西方教育思想还没有成为主流,故D项错误
4.(2017・北京卷・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浜海军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解析选A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谜底的“照相处”说明受到了西方的器物的影响,“浜”受到了西方军事的影响,“商标”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达尔文”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立宪”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因此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化,故A项正确
5.(2016・江苏卷・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解析选B维新变法时期报纸比较多,除了《国闻报》,还有《时务报》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的信息说明维新派目的是传播国外新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清政府对维新派活动是限制的,故C项错误;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从创办的地点到稿件的来源来看,是在北方,但维新思想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的,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项错误
6.(2015・海南卷・13)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解析选D材料中体现了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因此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不属于洋务派,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外洋的主张,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海防模式,故C项错误;魏源之所以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导致的,故D项正确
7.(2015•四川卷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解析选D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可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外之间的交涉事务应该是呈增多的趋势,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总理衙门大臣……交涉事务”等信息,可知其主要描述的对外交涉事务,而不是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立宪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尚有色然以惊者“可知当时的总理衙门大臣对西方事务完全不通,从而说明了当时洋务人才的缺乏,故D项正确
8.(2015・江苏卷・7)1876年,郭嵩煮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