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课时达标
(七)
1.蒋廷敲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B)A.寻求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理由B.讨论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解析依据题干中“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知,作者强调了失败后的改革和探索,故B项符合题意
2.林则徐禁烟时特别重视使用“具结”(即写保证书),外商“具结”后,如再走私,即予正法林则徐禁烟时要求外商“具结”的直接目的是(C)A.构建中外商品流通诚信体系
8.从根本上解决鸦片走私现象C.以非刑罚方式管理外商行为D.坚决捍卫清政府的根本利益解析A、B两项说法有误,D项是林则徐禁烟的根本目的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还是一个主权完整和独立的国家,林则徐认为有权根据清朝法律,自主地对侵害本国或其公民利益的人或事进行管理和处置,并排除其他国家和组织的非法干涉,故采取让外商具结悔过的非刑罚处理方式,应选C项
3.《南京条约》本来极为丧权辱国,但清朝统治阶级竟然称之为“万年和约”,天真地以为签了和约就太平无事了这种认识导致的直接危害是(A)A.面对后来列强的侵略应对失当B.清朝部分官员开始睁眼看世界C.鸦片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的奋起D.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进一步加快解析材料中“天真地以为签了和约就太平无事了”,清政府对新的列强侵华战争缺乏准备,导致的直接危害是面对后来列强的侵略应对失当,故A项正确;B项是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客观上的积极影响,而非直接危害,排除;C项是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客观上的积极影响,而非直接危害,排除;D项是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客观上的积极影响,而非直接危害,排除
4.(2018•山西45校联考)19世纪后期,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药材、衣服无不课税,而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药剂、衣服,却享有免税的特权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D)A.领事裁判权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解析“19世纪后期“中国在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丧失了很多主权和权利,领事裁判权使中国丧失了司法独立,而“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药材、衣服无不课税”不属于此项,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体现了西方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与进出口关税无关,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则指被迫开放一些地区让外国来倾销商品,也与出口收税不相关,故C项错误;“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药材、衣服无不课税,而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药剂、衣服,却享有免税的特权”则体现了美国通过关税的方式对中国贸易进行控制,达到倾销的目的,通过对清政府施压,以协定关税的形式来进行,故D项正确
5.(2018,河南八市测评)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这表明(D)A.清朝官员卖国求荣B.地方官员妥善处理华洋矛盾C.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D.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解析卖国求荣是指出卖国家利益谋取个人荣华富贵,材料中的上海道台是出于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而割土地给英国建租界,不属于卖国求荣,故A项错误;上海道台以出卖领土的方式处理华洋矛盾,不是正确妥善的做法,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体现出清政府对洋人分化管理,故C项错误;材料中上海道台用划地给英国的方式息事宁人,反映出其没有认识到这一行为危害严重,是对国家主权的破坏,故D项正确
6.(2018•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鸦片战争后十多年间,以“夷”指外国人,每每可见可闻于朝堂内外,《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国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一变化反映清政府(A)A.外交观念发生改变B.已沦落为洋人的朝廷C.逐步实施平等外交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解析“夷”包含着天朝上国观念,从“每每可见可闻于朝堂内外”到“不得提书夷字”,体现了清朝对外观念逐渐发生改变,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外交观念发生改变,但并不能说明实施了平等外交,故C项错误;这一变化主要是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渐改变,并非向西方学习法律,故D项错误
7.(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他们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并认为如此可以一劳永逸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A.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
8.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希望保全中国国家利益D.事实上主导了中外谈判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部分官员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这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关税自主是国家主权,近代主权意识缺失,故A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已经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题目时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清政府部分官员希望牺牲关税主权换取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没有保全中国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此时是列强主导中外谈判,不是清政府,故D项错误
8.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D)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需求;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反映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无论是商品输出还是资本输出,列强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故选D项9,《新政始基》(1898年)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B)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解析由“1898年“可知,此战应为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与其他条约内容不同的是,《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故选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故A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洋人的傀儡,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意识深入人心,故D项错误
10.“战争重组了新的东亚国际关系,……大清国原始制度被震撼,大中华汉民族为中心的一代有识者,毅然投身角逐乱世的政治舞台”上述材料中的“战争”指(C)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战争重组了新的东亚国际关系,……大清国原始制度被震撼,大中华汉民族为中心的一代有识者,毅然投身角逐乱世的政治舞台”可以判断此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鸦片战争后并没有太多的人认识到政治改革的必要性,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内部的农民起义,对国际关系影响不明显,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改变了亚洲传统的国际关系,日本地位上升,中国地位急剧下降,故C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国内已经进行了政治改革的尝试,故D项错误
11.《甲午中日战争纪要》是1935年由民国政府编写的第一部甲午战争官修著作,书中所附精细作战地图来源于日军1904〜1905年编写的《日清战史》其实,彼时北洋海军有自己的专业测绘人员,也有绘制精美的军事地图,但流传极少,且在战后总结时未见运用,更未公开印刷出版所以此书编辑时作者只能将日图翻为中文,并以中国为视角,整理史料和地图,而那时中国东北已经沦丧于日本之手,第二次中日战争即将全面爆发据此可以说明(C)
①北洋海军全方位向西方学习成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②甲午海战胜败之原因可以从两国战后总结中窥探一二
③民国政府编写此书蕴含着“籍资研究,用以警惕”之意
④日本编写《日清战史》直接目的是为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解析材料突出了中日两国在甲午战争战后总结的差异,没有涉及北洋海军发展状况,故
①错误;由材料可见日本在战后总结更为细致,对战争的充分准备成为日本取胜的原因之一,故
②正确;1935年“第二次中日战争即将全面爆发”,因此民国政府编写此书蕴含着“籍资研究,用以警惕”之意,故
③正确;材料中1904〜1905年编写的《日清战史》只是战后总结,不能推断是为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故
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12.(2018•浙江嘉兴测试)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C)记述出处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月18日口述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卜芝芝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10月1日报道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10月7日报告A.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B.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C.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D.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解析只有李鸿章的奏折提到撞沉舰船,而其他两则材料则没有提到,并且事实上黄海海战中没有日舰沉没,故A项错误;第
一、三则材料认为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而第二则材料则认为是因日舰围攻水密舱进水导致沉没,故B项错误;三则材料都认为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只是对沉没的过程有不同的记载,故C项正确;三则材料均没有提到邓世昌自乱阵型,只有材料二提到致远舰被围攻而沉,故D项错误
13.(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恩格斯1894年11月深刻地指出“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了古老的帝国以致命的打击”然而,这场战争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对“分水岭”一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这场战争(C)A.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B.活生生中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D.彻底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解析由材料中时间“1894年”可知此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A项不能体现材料中“分水岭”的含义,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败于日本,使国人认识到必须要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从而开始了维新变法等制度近代化的道路,B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的沉重打击,使中华民族觉醒,民族意识增强,之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均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故C项正确;甲午战争虽然警醒国人,但依然有些许顽固派,D项表述绝对,故D项错误
14.(这场战争)”是作为欧美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这场战争(D)A.使中日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C.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D.引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解析根据材料“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可知,这里所讲述的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而中日民族矛盾正式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则是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故A项错误;在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与抗争下,近代中国始终没有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是义和团运动而非中日甲午战争,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中清王朝的战败,使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进而引发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不懈探索与抗争,故D项正确
15.威海战役时,日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致丁汝昌的劝降信中云“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便之所致也夫取土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跻夫实效?”日本之辞或有幸灾乐祸之意,但其语也在客观上反映了(C)A.当时清朝军纪松弛B.当时清朝吏治腐败C.当时清朝教育落后D.日本为发动战争蓄谋已久解析根据“取土、考试”等词语可推知,材料反映的是教育落后,未进行教育变革,导致人才不济、民智未开、思想僵化,使甲午战争缺乏制胜的人力因素,故选C项
16.《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的1500哩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该现象发生在(C)A.《南京条约》签订后B.《天津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解析根据材料“从上海到重庆……的长江巡逻”,结合所学,《马关条约》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故C项正确,故A、B、D三项错误立隶两江船政两广海军省总督总督大臣总督北洋南洋福建广东联合舰队舰队舰队舰队舰队
17.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C)A.军队贪污腐败盛行B.洋务派任人唯亲C.军队指挥体系落后D.舰队数量的过多解析材料中的关系表不能体现军队贪污腐败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洋务派用人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国舰队指挥体系分散,各舰队分属于不同政府部门,而日军舰队指挥体系更简单、协调,因此中国战败的原因是由于军队指挥体系的落后,故C项正确;舰队数量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作战,而不是战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
18.(2018•湖北武汉起点调研)“自来图治之原,必以明目达聪为要此次内江外侮,仓猝交乘频年所全力经营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惩前瑟后,能不寒心”以上文字出自一道上谕,这道上谕出现的背景是(C)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太平天国运动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并没有出现“频年所全力经背者,毁于一旦”,清政府实力尚存,故A、D两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出现外侮,但与内江现象无关,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符合“内江外侮”,此时慈禧被迫出逃,感觉“全力经营者,毁于一旦“,途中以光绪帝名义发布这道上谕,故C项正确
19.(2018・江西阶段性检测)沙俄为诱迫清廷承认它侵占东三省合法化,首先表示承认李鸿章代表资格,赞同与清廷议和英、德等国希望索取更多利益,强烈反对与素有亲俄倾向的慈禧政权开议,拒不承认李鸿章的代表资格最后,英德等国转变态度,同意李鸿章代表政府,并约定(C)A.英商进口税宜秉公议定则例B.“他人毋得骚扰”天主教传教者C.惩治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D.缔约各方领土间有“通商航海之自由”解析根据“沙俄为诱迫清廷承认它侵占东三省合法化”“同意李鸿章代表政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00年趁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沙俄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在《辛丑条约》议定前的一幕,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20.(2018•江苏苏州调研)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洋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D)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民主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故B项错误;《天津条约》签订后,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故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