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十四题型解读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分析解读以清代史籍著述的近几年来,高考试题鸦片战争前后
2017.天津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对本单元主干知识考查不多试人们思想的变卷,4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透化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难度适以毛泽东文章内容中在备考时,应熟练掌握维新
2017.天津为背景材料,考查描述思想、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卷,9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的传播等主干知识,同时也要掌握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重大理论等主干知识,注意运以毛泽东选集为背2016•天津用唯物史观等理论分析问题毛泽东思想景材料,考查探讨和论卷,13证问题的能力2019Tl XINGJIE DU近现代中国救国和强国的探索历程命题角度/角度一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
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1“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1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3.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1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2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从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更是从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可提炼出观点,其次就是论证,分为“沉沦”和“上升”两个部分,注意时间限定“1901年到1920年二十年的历史”,先解释“沉沦”和“上升”的含义,而后选取史实加以说明,如“沉沦”是指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并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汇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等“上升”是指中国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影响其表现包括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等答案观点1901〜1920年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由“沉沦”到“上升”的过渡和转折期论证
①“沉沦”是指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并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其表现包括《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汇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等
②“上升”是指中国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影响其表现包括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等
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走向深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辙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初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陈独秀《再在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年2月)材料三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与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维新的进步主张材料一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民主”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看法在当时出现的思想因素3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具有的学术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评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实践解析1第一小问注意从进步角度作答,从材料一中“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材料一中“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可知所指是戊戌思想的局限,结合所学三民主义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审题注意从中外不同角度思考,从材料二中“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得出西方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据“以君主之社稷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得出传统民本主义以维护君主统治为本位;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引文出处的“1919年2月”明确“当时”是何时,再结合所学,从思想角度回答即可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得出贯通中西,据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得出批判继承与引介相结合;第二小问紧扣题干要求,从材料一中“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问题1中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戊戌思想的局限等概括,并结合所学,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线索和特点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主张学习西方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阐述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看法西方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传统民本主义以维护君主统治为本位因素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洗礼;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3特点贯通中西;批判继承与引介相结合评价学习西方不断走向深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走向理性、科学
5.2018•浙江嘉兴测试社会主义逐步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于是近世所谓社会主义者出而代之……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20世纪也明矣”1920年,他又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引起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不满,他们对梁启超发起了论战,如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驳斥梁启超的观点,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经历这次论战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逐步统一,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孙中山则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新传》等材料二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梁启超是将社会主义术语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②从孙中山到邓小平,先进的中国人都探讨过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据周永学《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与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焦点,指出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的活动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
①,请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研究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侧重分析
②,请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并指出其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相同之处解析1第一小问焦点,根据材料一“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等信息得出焦点是逐步进入还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采用暴力革命方式还是改良方式进入社会主义;第二小问活动,结合所学可知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的主要方式是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开设课程、开展论战、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等2第一小问侧重分析
①,原因从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梁启超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等,主要作用在于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第二小问侧重分析
②,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根据“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相同之处在于都主张消灭两极分化,发展社会生产力答案1焦点逐步进入还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采用暴力革命方式还是改良方式进入社会主义活动1918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北京大学等学校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宣传社会主义思想2侧重分析
①原因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思潮进入中国;梁启超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作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侧重分析
②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相同都主张消灭两极分化,发展社会生产力
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角度二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
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
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民主和科学)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发展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的角度三20世纪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三个代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表”重要思想标志同盟会成立性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大会会议核心群众路线、实解放思想、实实事求是、与或民权主义事求是、独立自主事求是时俱进精髓解决民族独立、民主革命道什么是社会建设什么样的民主共和、民众路及社会主义改主义,怎样建设的党,怎样建设问题生存造和建设社会主义党向社会主义过1924年发展社会主义本质发展可持续发展渡时期进一步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新概括指导民主革指导革命和建指导改革开新时期的指导思地位命,推翻专制王放,使中国人民设,使中国人想,引领中朝民站起来富起来国迈向小康社会这四大理论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都与时认识俱进,符合时代潮流;都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2016・天津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日“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农民在造反”“农村变动”的信息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糟得很……糟得很”的信息归纳;第三小问,从“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信息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土地改革”等信息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农民支持解放战争“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回答即可答案
(1)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2)代表农民利益进行土地改革“全力支持”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及新三民主义提出90周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
一、振兴中华而弹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材料二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3为“追求人民的幸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
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解析1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了“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的主张后来在新三民主义中进一步提出“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再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其现实意义2根据材料二信息“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概括经济主张3结合所学知识,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再根据材料三信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分析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伟人都致力于追求国家富强,关注民生,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理想社会等答案1主张平均地权创新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意义要关注民生;要注重公平和正义2主张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3理论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变化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4共同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____________-二一I|素养14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素养解读,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鉴古而知今,读史以明智,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课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承载民族精神、养成合格公民的义务,致力于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育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价值观的判断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评判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主流价值观认识到分辨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历史的重要目的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社会责任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例题】根据现有资料发现,梁启超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最早出现“四大文明古国”之说,把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一起并称四大文明古国当时他提出“四大文明古国”是A.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历史B.表达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C.以亚非文明抵抗西方文明D.倡导维新变法,重现民族辉煌【解析】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并没有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历史,诗中用戏剧性的手法阐述了世界历史、地理、世界局势、中国处境、救国图存、大同理想等,故A项错误;诗中提出“四大文明古国”,通过古今中国的地位落差,表达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以亚非文明抵抗西方文明,故C项错误;由“1900年可知,维新变法已失败,故D项错误【答案】B=3!1家国情怀是学科核心价值观
①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也最活跃的精神资源在近两个世纪驱逐外侮、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它发挥了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今天,在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家国情怀”也有了新的发展2家国情怀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①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②中国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维和生活方式——“家国情怀”,包括“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的儒家信念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观3家国情怀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
①历史不仅是对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上的事件来促进自己情感的提升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够对当时的人和事有比较客观的评价和理解
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西学东渐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晚清民初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这一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角是地主阶级,主要内容是西方的科学技术2第二阶段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这一阶段学习西方的主角是资产阶级,主要内容是西方的政治制度3第三阶段从民初到“五四”时期这一阶段学习西方的主角经历了从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的转变,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无疑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成果
2.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论战,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战,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内部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分裂的开始在这次斗争以后,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同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进行论战,逐步开拓自己前进的道路
3.孙中山思想的概述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把奋斗目标定位在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上孙中山试图在华夏大地上建立和发展的资本主义具有“中国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政治方面实行“五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2经济方面“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出”为防止少数人垄断土地,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并写入同盟会的纲领之中后来在新三民主义中又提出“节制资本”与“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目的是防止资本家垄断国计民生,维护工人、农民等基层民众的利益3文化方面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处,集中外文化之精华孙中山描绘的中国文化发展蓝图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纪年方面,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时采用公元纪年与国际接轨又如,孙中山亲自设计的中山装,其基础形制来自国外服装,但融入了中国服饰的文化元素,仍采用左右对称的服饰、五粒纽扣象征“五权宪法”等4对外关系益增睦谊,和平主义中国近代遭受资本主义列强蹂蹒的苦难历程,使孙中山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形成了痛恨侵略反对奴役的思想,提出了“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大同”的和平主义主张5实现道路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举,“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不仅构想的资本主义具有“中国特色”,而且道路设计也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孙中山“将种族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主张,希望建立一个三民主义的中国H课时达标四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年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不断“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倡导“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他还与徐光启等人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同文指算》《经天该》《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也掺杂了不少宗教神话他还将中国的《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传到了西方世界——摘编自《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等材料二李提摩太1845〜1919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卡马登郡1869年底,25岁的李提摩太牧师如愿地登上了开往中国的轮船1876年至1878年,历时三年华北大旱,李提摩太来到山西立即高效率地投入赈灾工作,他把记录灾区景象的日记和呼吁救济的报告设法送回英国英国人设立了一个救灾捐助基金会,短时间内共募集白银二十万两,约六万英镑1891年后李提摩太投身到广学会注传教士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工作中,宣传中国需要的政治、经济、法律、工业、交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首教官员,次教富绅,三教儒士,四教平民”,“如是十数年后,(中国)内不惧民多不能养,外亦不畏各大国之强,势均力敌,内外两患自消“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都是凭借广学会出版的书籍接受最初的启蒙教育公车上书时,李提摩太正在北京,康有为慕名来访,把引起轰动的上皇帝请愿书拿给李提摩太看李提摩太给远方妻子的信中提到“我吃惊地发现,我曾提出的各项建议几乎都被揉进了请愿书中,并被浓缩在一个绝妙的小小的指南针中无怪乎他来拜访我,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共同点“1902年李提摩太利用庚子赔款建立了山西大学堂——摘编自刘伟波《上帝的使者——李提摩太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在华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晚期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变化并评述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可知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文化;依据“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不断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可知活动艰难;依据“他还与徐光启等人译著了……他还将中国的《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传到了西方世界“可知传教的同时传播了东西方文化第二小问,结合利玛窦的主要活动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变化很大,活动的领域、范围更加广泛,涉及地方赈灾、政治变革、地区教育等;传播西方工业文明知识;受众阶层广泛;活动成果比较显著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进行分析即可答案
(1)特点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文化;传教的同时传播了东西方文化;活动艰难影响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科学技术在华传播;儒家学说西传间接影响了西方启蒙思想;传教活动实际影响有限
(2)变化活动的领域、范围更加广泛,涉及地方赈灾、政治变革、地区教育等;传播西方工业文明知识;受众阶层广泛;活动成果比较显著评述欧美国家逐渐完成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传教士随之而来;中国被迫开放,允许外国传教;中国近代化的客观需求;扩大了西方宗教在中国的影响;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文明转型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产生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一代人、甚至每一个时代,都要对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所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近代中国百年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就是必然的了……即便对同一研究对象,也会因视角不同而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如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就比它的《天朝田亩制度》更有意义、更受重视也得到更高评价;对“洋务运动”,现在人们注重的主要是它冲破重重阻力、引进现代大机器生产“求强求富”的努力和成就相反,对其兴办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等则不多考虑……也就是说,“农民起义”不是这种理论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重新认识百年中国》材料二这些年来,学术界在肯定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相互促进的前提下,着重讨论了五四运动所反映的救亡主题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主题碰撞和同化作用……以金冲及为代表则提出了救亡唤起启蒙的结论,认为在中国每一次救亡运动的高潮,总是能有力地唤起或促进一次伟大启蒙运动的到来——《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时期”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重新认识百年中国的必然性
(3)依据材料二,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史实,指出金冲及的观点并评述解析
(1)从材料一可知,“新时期”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从革命史观转向近代化史观
(2)联系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界恢复了“双百”方针,故而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3)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可知,金冲及认为救亡唤起启蒙;第二小问,评论并叙述,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夹叙夹议新文化运动时期,“救亡”的背景如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启蒙”指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促进思想启蒙五四运动时期,“救亡”的背景如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启蒙”指学生示威游行,反帝反封建,宣传了民主科学思想,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
(1)变化从关注农民起义到关注现代化建设(或从革命史观到近代化史观)
(2)必然性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中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双百”方针使文化思想得以恢复
(3)观点救亡唤起启蒙评述民国初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他们宣传民主与科学,彻底批判儒家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1919年巴黎的外交失败,激起了青年学生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五四运动,他们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同时,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年到1920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更是从“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论证时首先要提出观点,据材料“1901年到1920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