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考点强化练
(三十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2018・高考冲刺押题卷)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实价值”这说明()A.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C.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D.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解析选B不同的朝代会根据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采取适合本朝需要的官方思想,这些思想不一定是诸子百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故B项正确;百家思想中有些是符合现实社会需要,往往被统治者推崇,不是百家思想都符合现实社会需要,故C项错误;有的君主会推崇百家思想,像秦始皇就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故D项错误
2.(2018・临沂模拟)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这表明儒家思想()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儒家要求人应该讲情义,主张建立礼乐制度是要求人应该遵守等级名分,故A项错误;宗法制讲究血缘亲情,故B项正确;儒家要求人们认同情感的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情感的作用,故C项错误;入文理性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人的作用,故D项错误
3.(2018•苏州模拟)《论语》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成为后世历代明君推崇的自我节制原则下列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A.“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B.“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C.“知行合一”“止于至善”D.“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解析选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明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的意思是君子从政以端正自身为先,以教育和约束为次之,表明要自我节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的意思是以身作则,自我节制,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意思是知道了就去做,做到最好就停下来,与自我节制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的意思是君子所作的带头示范作用,强调自律,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2018・烟台模拟)孟子评述《春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说明孔子著《春秋》坚持()A.以小见大B.有闻必录C.惩恶劝善D.述而不作解析选C A项与材料“孔子惧”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孔子惧”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可知,《春秋》坚持惩恶劝善的著作原则,故C项正确;材料“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与《春秋》写法无关,故D项错误
5.(2018•湖南考前模拟)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8.孰优孰劣十分明显C.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解析选C孔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其时代背景并没有不同,故A项错误;孔子的“重人”和老子的“崇法”并没有本质上的优劣之分,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而老子则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这很明显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故C项正确;孔子和老子的哲学观,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背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9.《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这能够说明()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10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解析选D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故A项错误;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与题中“不适应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称赘“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这表明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而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三位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D项正确
7.(
2018.汕头模拟)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
8.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解析选A“诫勉君臣”即调节君臣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儒学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故A项正确;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儒家并没有提倡思想自由,而是主张人要有独立思想,故D项错误
8.战国时代,养土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社会风气,如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等都注重大量养土这表明()A.选贤任能成为社会共识B.土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C.世卿世禄受到极大冲击D.重视人才成为社会需求解析选D选贤任能一般指的是选拔官员和武将,材料不涉及选贤任能,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各诸侯国养士,没有说明土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故B项错误;世卿世禄指的是贵族的地位,在材料中没有对其地位的冲击,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因此各诸侯国纷纷招揽人才,以图富国强兵,故D项正确
9.(2018・银川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0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解析选C儒家更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道家更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故B项错误;儒家和墨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法家强调人和法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杂家强调人和国家的和谐,故C项正确;主张“礼”、“法”并用的是儒家,故D项错误
10.(2018・济南模拟)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属于()A.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B.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C.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D.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解析选D据材料“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可知这属于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强调赏罚分明的是法家思想,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11.(2018彳嵬水模拟)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开h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解析选A材料认为法家思想有利于民意、民情、民心凝聚的政治统一,故A项正确;顺乎民情是“先王之道”,法家主张霸道,故B项错误;法家措施旨在统一,保障民众生活只是手段,故C项错误;法家并非否定“先王之道”,故D项错误
12.(
2018.龙岩模拟)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说明这一时期的思想界()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解析选D是否有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不是材料讨论的主旨,故A项错误;儒家和墨家盛行与材料“兼儒墨,合名法不符,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都是为寻求新的治国之道,但与材料“兼儒墨,合名法”、“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不符,故C项错误;从“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可知在思想界出现了融合统一各派学说的趋势,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二子日“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土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解析第⑴问根据儒家对君民关系的思想主张进行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围绕着财富与道德的关系概括孔子的主要观点第⑶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这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第二小问据所学知识,结合思想解放对学术发展的影响回答即可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主要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3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14.2018・芜湖模拟“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据此,根据以下史料,选定孔子思想的一个角度,确定主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判要求史论结合,逻辑顺畅史料“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伏尔泰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毛泽东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论语》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解析根据材料任选主题来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论述,孔子的道德观、法制观是两个最为准确和标准的主题定位(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亦可得分);需要注意的是《论语》只是对孔子思想的阐述,不能作为论述依据,而主要需通过伏尔泰和毛泽东两人来对孔子的道德观或法制观来进行评判;此外,还要注意结论的客观和全面性,即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客观地看待孔子思想的进步和局限性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分析
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评判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分析
①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评判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