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课时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21.思想
(1)“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历史地位
(2)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主张
(3)孔子*
2.科技文化
(1)商代甲骨文
(2)《诗经》
(3)楚辞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保刖自主学习I通史整合「圈定主千[主干梳理]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思想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1)背景《J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⑶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①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影响(
②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I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先秦诸子思想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影响
(1)政治
①思想核心是“仁”;
②强调统治者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孔子“以德治民”;
③“克己复礼”首创私学,被后人尊
(2)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称为“至圣”
(1)政治
①“仁政”;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孟子民本思想物,使儒学体系更加⑵伦理主张“性本善”完整,战国时期
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反映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
2.史料二为后世的史学专著,从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角度说明贵族政治的衰败
3.史料三为后人的史学评论,主要从思想角度阐述了古代“国家观”观念的形成I运用史料I
1.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答案
(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
(2)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
(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三中古代“国家观”形成的原因答案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制度[史论归纳]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⑴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⑵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⑶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提升核心素养I考法研究考题体验[真题研析]考法1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影响【考题1】(2015•课标全国II,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据题干可知,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迁移古代儒学思想教化、贤明的主张,反映了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表明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选C项答案c【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特点具体解读如下考查素养点拨说明“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二代之美”的认识唯物史观和评价的本质目的“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二代’之美,甚至历史解释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表明儒学者的政治诉求考法2从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古代文字的演变【考题2】(2017•课标全国III,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爵T务嘉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和学术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使用更频繁,但当时的文字繁琐,不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基本上以竹简和丝帛为主,变化不大,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书法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答案A【素养解读】本题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先秦时期文字演变的特点及成因具体解读如下考查素养点拨说明西周与战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空变换及文字的书写不同,反映了字形时空观念的变化史料实证图画史料显示从象形文字到篆体字形的转变[连线历史专彖]【命题素材】古代东西方人类思想文明的异同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解读观点】史料为评论性材料,主要阐述了“轴心时代”古希腊和中国“终极关怀的觉醒”的不同表现⑴古希腊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二2中国孔子提出“仁”“为政以德”,老子提出“道”“无为而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等【命题预测】根据下表中古希腊思想家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材料可知,这些思想家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古希腊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中国孟子养浩然之气;人性本善A.都重视对人类自身的研究B.都强调个人的作用C.都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D.都致力于社会稳定解析解答观察表中材料,从材料中这四位中西先哲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是在强调人的价值或者特点,都是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故选A项;孔子的“礼”并不强调个人的作用而是主张“贵贱有序”,B项错误;古雅典的思想先哲代表的都是以为工商业奴隶主为首的公民的利益,故C项错误;都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不符合普罗塔哥拉和孟子,故D项错误答案A随堂演练落实屋篝胃善篝篇第茎鬻*HBHSHBfflHH经典选题鬻合类体验1m Bfflii[高考题组]
1.(2017•海南单科,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析根据材料“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国治而后天下平”可知,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治理好国家A项强调“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才能“不令而行”,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A项正确;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C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D项体现出忧君爱民思想,均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C、D项错误答案A
2.(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解析据题干可知,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导致“浩然之气”的形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选A项答案A
3.(2015•海南单科,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解析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选B项答案B[模拟题组]
1.(2018•四川南充检测)《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解析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选C项;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决冲突的方式”,故B项错误;注重伦理道德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
2.(2018•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模拟)《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解析据题干《论语》中“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的记载,反映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答案B
3.(2018•广东肇庆检测)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孟子主张()A.君权神授B.以民为本C.天命有常D.天人感应解析根据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子极为重视“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故选B项;主张“君权神授”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的孟子,故A项错误;“天命有常”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观,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同样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故D项错误答案B
4.(2018•四川绵阳检测)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解析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背后其实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具体的道家的治国之策“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其并不是真的就对社会充满了绝望,故C项错误;材料与“小国寡民”的社会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
5.(2017•山东济宁期末)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实行严刑重罚B.君主无为而治C.推行德治仁政D.恢复礼乐秩序解析据题干材料“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意思是严刑重罚是百姓不喜欢的,但却是国家能够得以治理的办法怜爱百姓是百姓喜欢的,却是国家危难的原因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一定违逆世俗而顺应道理,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实行严刑重罚,故选A项答案A
6.(2018•河南百校联盟模拟)战国时期,燕昭王招揽人才,建黄金台,尊郭槐为“师”,结果苏秦、邹衍、屈景等士纷至沓来,振兴了残破的国家由此可见,战国时期()A.社会转型加速B.血缘政治受到冲击C.改革变法兴起D.士人势力掌控政权解析根据材料“燕昭王招揽人才”“振兴了残破的国家”,对周代贵族政治造成了冲击,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变法,故C项错误;士人只有受国王重用,辅佐国王成就大业,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故D项错误答案B课后怖踪检测学练结合举—反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湖北孝感七校期末)王是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也可泛指国君、帝王儒家所提倡的“王道”是指()A.以武力征服天下B.以道德行仁义使天下归顺C.以仁义治天下D.天子的教化解析解读题干,王,顾名思义,就是高高在上的意思“王道”是说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故选C项;儒家主张教化,而不是以武力征服天下,故A项错误;以道德行仁义指治国要以崇尚道德为上策,做事要以仁义为根本,故B项错误;“王道”不是指天子的教化,故D项错误答案C
2.(2018•广东珠海模拂《孟子・尽心上》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A.性本善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D.民贵君轻解析据题干“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说明“不学习却能做事的人,是因为拥有很好的天赋;不思考而能够认知的人,是因为拥有很好的先天的道德意识”,由此可知孟子强调先天的美德,即性本善,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干无关答案A
3.(2018•山西五校高三联考)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韩非子及“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可知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该思想与“一家二贵,事乃无功”思想相吻合,故选A项;“战阵之间,不厌诈伪”是兵家的思想,强调兵不厌诈,故B项错误;“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虽是法家思想但是其强调的是法,故C项错误;”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虽是法家思想但强调的是保守秘密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答案A
4.(2017•湖北武汉调研)春秋时期,有人强调“日困而还,月盈而匡”这一说法体现了()A.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B.阴阳消长的辩证思想C.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D.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解析据题干,太阳落了又升,月亮圆了又缺,体现出辩证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要求顺其自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天和人之间有所感应,故D项错误答案B
5.(2018•云南昆明模拟)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道家主张自然、无为与古代文学追求自然美相一致,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与古代文学创作追求自然美没有关联,故B项错误;墨家思想主要是“兼相爱,交相利”,与古代文学创作的风格不一致,故C项错误;法家思想主要是厉行法治,奖励耕战,与古代文学创作追求自然美不一致,故D项错误答案A
6.(2018•四川自贡调研)不同的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墨子老是追着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聒而不舍”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个人性格差异B.个人职业不同C.个人品德参差D.生活环境差别解析据题干可知,不同的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根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故选D项;性格差异只是表象,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与生活的环境相关,故A项错误;个人职业不会产生与人交谈风格的差异,故B项错误;个人品德的差异他不会造成交谈风格的不同,故C项错误答案D
7.(2018•河南郑州模拂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显露出()A.百家融合的趋势B.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C.专制统治的特征D.“尚同”的治世理想解析为了避免出现“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墨子开出的治世良药叫“尚同”,其作法是,里之万民皆尚同于里长,去己不善言,学里长之善言;去己不善行,学里长之善行;里长之所是,必皆是之;里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尚同”的治世理想符合题意,故选D项答案D
8.(2017•山东烟台诊断)《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解析《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随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春秋》的伦理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明显,故选B项;孔子在当时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故A项错误;《春秋》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功能是保存史料而非维护贵族社会,故C项错误;《春秋》的体例是编年体而非纪传体,故D项错误答案B
9.(2017•福建龙岩质检)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⑴政治
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荀子⑵伦理提出“人之性恶”
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提出开创道家学派“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③对立的双方可以道家相互转化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庄子道家思想得到发展由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的集大成者,迎合了法家韩非子论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
3.选修部分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4)r
①春秋时期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1)背景<—)
②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心.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①政治<b.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lc.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解析从“兼儒墨”可知,在思想界出现了融合统一各派学说的趋势,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D
10.(2017•四川黄金大联考)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解析据材料“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选B项答案B
11.(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是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内容比较庞杂,与孔子的核心思想不符,因此要使其成为儒家经典就必须要删改部分内容,故选D项答案D
12.(2018•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在半坡等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了共50多种整齐划一并有一定规律性的刻画符号类似的符号还有规律地普遍出现在河北、甘肃等地这些符号()A.具有记事、传达信息的特点B.表明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C.是商周甲骨文字的范式D.是原始人类无意义的涂鸦解析据题干材料“50多种整齐划一并有一定规律性的刻画符号”可知是早期人们用来记事、传递信息的媒介,故A项正确;甲骨文的出现是汉字体系成熟的表现,故B项错误;甲骨文已经脱离图画,形成了汉字,故C项错误;原始文字是信息的载体,不是无意义的涂鸦,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山东荷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在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发育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出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这是墨家科技思想被排斥和湮没的又一个原因墨家学说的思想渊源较为深广,他们具有儒家、道家等没有的优势,一开始就与生产实践十分接近,因而从客观上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与科学结下不解之缘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最正确而无片面性的思想如果避开墨家与周易、老庄的分歧不谈,墨家思想恰好将三个方面的积极面融为一体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基础经验、直观、逻辑、人工语言、现实检验,这些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包括的环节——摘编自《墨家科技产生的背景及其湮没原因》等材料二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至少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经历了上世纪初至四十年代,“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开创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入发展并日趋成熟的时期”伴随着研究阶段的深入,当前中国科技史的研究需要从思想源头上来获得解决许多悬而未决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度上获得重大突破的迫切需求所在,科学技术思想史的研究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搞清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技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彻底地解决正如科技史学家胡道静所说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应是科学史研究的核心层J——摘编自吴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⑴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墨家科技思想湮没及现今中国重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原因(16分)⑵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墨家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思想对现今中国科技发展的借鉴意义(9分)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从中国古代对科技的传统政策,结合材料《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特点分析;第二小问,从古、近、现代科技特点及政府科技政策角度思考第⑵问,据材料从墨家科技思想影响及湮没,分析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有重要借鉴作用答案
(1)湮没原因封建统治的“君贵民贱”和“贵道贱器”思想的抑制和扼杀;墨子科技思想超越了时代的认识和接受的程度;墨家科技思想自身的抽象性,使人难以理解;古代传播方式和技术非常有限(8分,答出两点即可)重视原因古代科技博大精深,创造了世界古代科技的辉煌,而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较为落后;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中国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新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一定进步;科技思想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前提条件;政府倡导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8分,答出两点即可)⑵意义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中最正确的思想,进一步了解墨家思想,能为现代中国科技研究提供理论基石和向导;掌握古代科技思想的脉络,才能做到知古通今,深刻认识墨家等古代科技的湮没,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有重要借鉴作用(9分,其他答案逻辑清晰且言之有理亦可)
14.(2018•山东济南模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材料“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甲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论语》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乙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丙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都欲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毛泽东综合上述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12分)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2分)史料解释
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6分)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2分)史料解释
①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6分)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4分)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b.教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人”“成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c.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d.教学内容《诗》《书》《礼》《乐》,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⑶影响〃a.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①对中国<b.古代文化“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c.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a.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
②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b.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考点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⑴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⑵春秋战国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⑶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直”O4战国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⑴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J
①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⑵成就1
②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4.文学〃
①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②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1《诗经》5
③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④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①创始者屈原+
②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2楚辞j易于表达感情、
③代表作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离骚》o[巧学妙思][细微拓展]孟子“仁政”思想与孔子“仁”思想的区别1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2孟子从孔子的“仁”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巧学妙记]数字法记忆“百家争鸣”2皿工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亳阶级没落奴隶主货族、小生产者L雄儒、墨、道、法[易错辨析]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不同1从范围看前者的范围狭窄,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讲究阶级性;后者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2从代表的阶级利益看前者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后者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外“法治二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法家儒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内山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蒜『+仁治二治国时偏重德的作用,实行仁政剂之“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以道家给社会,顺时势和民心道[思维升华]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漫画解史]孔子创办私学注孔子首次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官学垄断局面[图解历史]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图证历史]从甲骨文至篆文的演晚期甲骨金文中的大篆体的上的文字“马”字“马”字“马”变早期甲骨上的图画文字“马”[知识拓展]《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⑵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教材延伸补遗I
1.史论概念——周孔之道周公,名旦,姬姓,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被后世尊为“元圣”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以周公事业的继任者自居,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二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人们常以周孔并称,故有“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的说法
2.史论概念——孔孟之道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仁”,强调“仁者爱人”,引申到政治领域就是“为政以德”;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则是“仁政”,进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正是由于二者核心思想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南宋大儒朱熹在编注儒家经典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称为《四书章句集注》,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孔孟之道”也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代名词
3.史学论点——荀子发展了儒学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不仅继承了儒家传统,更融合了其它学派的哲学传统,建立起自己的儒学思想体系
(1)自然观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人性论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本“恶”,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3)政治思想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4)认识论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I・•・•・・・•・・・・・・・・・・・・・•・・・・・・・・・・・・・・•・・・・・・・・•・•・・・・・•・・•・・・・・・・・・•••・・・・・・・••・・・■・・・・・・.・・••»•・・・・•・••・・・・・•・・••・*■«保堂互动探究研读史料;突破核心主题一以仁孝、民本为核心的儒家治国理念——孔孟之道[史料研读]史料一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史料二“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效,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史料三”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荀子・王霸》I解读史料I
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为政以德”体现了儒家孔子的“德政”治国理念
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据“施仁政于民”“仁者无敌”可知孟子的主张是“仁政”,让农民得到土地,无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德政思想
3.史料三为原始文献资料,反映了人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得百姓,兴天下的观点,典型的体现了民本思想I运用史料I综合三则史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孔子等儒家治国理念的积极性与保守性答案
(1)儒家的“仁”“仁政”“民本”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但其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是无法真正实现的⑵儒家的“礼”等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史论归纳]先秦时期儒家代表思想的比较项目孔子孟子荀子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同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异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统治主题二风格迥异的治国理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史料研读]史料一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史料二“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史料三”时移事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史料四韩非与其他法家人物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I解读史料I
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
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反映了墨家主张兼爱,提出尚贤、尚同的治国理念
3.史料三为原始文献史料,表明韩非主张“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
4.史料四为后人的历史评论,反映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不考虑人民意愿的特点I运用史料I
1.根据史料
一、
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评述史料反映的三种治国主张?答案
(1)道家的治国主张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实现,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
(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但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转型时期是无法适应当时社会变革要求的
(3)法家的治国主张,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