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选自于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以“生命的诗意”为人文主题,属于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本单元精选了魏晋诗歌、唐代诗歌、宋词中的经典,要求学生把握不同时期诗歌的不同诗体特征,理解诗人在不同诗作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生命追求和人生感慨,感受不同流派诗歌的不同风格,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力【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美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乱世中的不同人生态度,鉴赏形象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追求中蕴藏的共同精神内核,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理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吟诵和鉴赏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以及形象美【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人生选择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教学方法】情景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教学流程】【激情导入】庙堂田园诗中意,进退两途皆吾心,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短歌行》《归园田居》,体会乱世中的不同人生选择,感悟生命的诗意【学习情境】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校团委准备举办“赏经典诗文,品诗意人生”读诗分享会,拟推出《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请大家踊跃参加,让“经典咏流传”【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景,在情景中思考,避免单调、枯燥的学习,在情境中更能感受诗情带来的享受,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逐渐进入主题】【任务活动】活动一吟咏诵读,感悟诗意.
1.请同学们跟随配乐,读诗入境
2.请跟随配乐,再次齐读两首诗通过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的情感是否一样?请大家找出这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曹操的“忧”、陶渊明的“归”)【设计意图诗歌的学习离不开诵读在声韵情境中,感知体会两首诗歌的情感通过音乐的选择,让学生清楚知道两首诗歌的感情基调,以音乐情景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活动二品读经典,明技悟情
一、请同学们再次读诗,熟悉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表格中的问题,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归纳发言,解读诗意《短歌行》《归园田居》抓诗眼、忧
①人生苦短
②贤才难得归:追求自由,向往自然悟诗情
③功业未就尘网、羁鸟、池鱼;方宅、品意象、朝露、杜康、明月、乌鹊、树草屋、榆柳、桃李;人村、会诗意枝、高山、大海墟里、狗吠、鸡鸣析手法、比喻、白描、动静结合、远用典、比兴、设问、比喻赏诗味近结合、视听结合知作者、54岁曹操,统一了北方,想29岁做官,时隐时仕;41岁,明诗心要一统天下一一志在千里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热受田园明确
1、抓诗眼,悟诗情忧人生短暂,贤才难得,功业未就归归向田园,厌恶官场,淡泊名利,向往恬淡自由的田园生活
2、品意象,会诗意《短歌行》朝露、酒、杜康-------忧人生短暂明月、乌鹊、树枝一一,忧贤才难得高山、大海--------优功业未就《归园田居》尘网、羁鸟、池鱼一一束缚自由的官场生活宅院、林木、村落、炊烟、柳绿、桃红、鸡鸣、狗吠——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3、析手法,赏诗味《短歌行》设问、比喻、借代、用典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两句用了《诗经郑风子衿》的典故,诗人用女子对心上人的思盼,・・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化用《诗经》中爱情的典故,更真切地表达曹操对贤才的热切期盼化用《子衿》的典故,别具匠心,表现出诗人“忧”的强烈深挚
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运用比喻的修辞,夸张的语气,表达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在他人生短暂的忧思里,包含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向的迫切
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运用了设问的修辞,自问自答,曹操明明知道广聚人才、实现志向才能真正解忧,诗人却偏偏说“唯有杜康”,一个“唯”字,更突出了无奈之中蕴含着深沉的忧思
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来自《诗经•小雅•鹿鸣》,这个典故描绘了天下和乐、君臣宴会的美好景象曹操在写这首诗时,对酒当歌,在慷慨歌声中想象这个欢快宴乐的画面,可是想象越美好越突出了现实中人才难聚的忧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是比兴的手法,小鹿呼唤同伴,同食蒿草,引起嘉宾欢聚、敬慕贤士的情感用这个鹿鸣比兴,非常生动形象,也增加了“忧”的感染力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代指人才,东汉末年群雄纷起,贤才们不知道该投靠谁,他们像无处栖息的鸟,在空中盘旋这个比喻既有对贤才的渴望、也有对贤才的关心、更有对自己能力和人格魅力的信心
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用山、海比兴,形象地表达人才越多越好,不要有人满之患的担心,这里的用典让我们读出了曹操广纳贤才的宽广胸襟曹操用周公吐哺的典故,捉发吐哺,表达礼待贤才的态度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了战乱,建立礼乐制度,使天下大治曹操用周公自比,足以看出他渴望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请同学们再次熟读《短歌行》《归园田居》宅院、林木(近景)(静)村落、炊烟(远景)(静)柳绿、桃红(色彩)(静)鸡鸣、狗吠(声音)(动)一一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以动衬静、白描、远近结合、视听结合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闲适请同学们再次熟读《归园田居》
4、知作者,明诗心通常认为这首诗歌作于赤壁之战以后,由于曹操在军事上的失利,统一事业面临严重的危机曹操当时54岁,年事渐高,面对连年战乱、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难免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招贤纳士,建功立业陶渊明到29岁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公元前405年,41岁的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郡里督邮来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见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辞官归隐,终老田园让我们齐读两首诗歌,感悟诗心【设计意图创设激发学生思考的学习情境,以讨论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在两组诗歌的相互比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深层内涵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4点诗歌鉴赏的方法,形成较为系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理性思辨、语言表达能力】
二、请同学们思考曹操和陶渊明形象有何不同?他们分别面临怎样的时代困境和人生困境?他们又是如何突破的?明确建安风骨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也叫“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魏晋风骨也称魏晋风流,当时的土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一种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其形成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其本质是追求艺术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的人生小结曹操入世,陶渊明出世,不论曹操还是陶渊明,他们其实都是对自己本心的坚守,对自我的坚守,表面上是不同的人生选择,但根本上是同样的人生态度,那就是对本心的坚守他们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曹操积极改变社会,昂扬探索;陶渊明超然回归自然,恬淡自适请同学们诵读两首诗歌,体会诗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品读两首诗歌,理解曹操和陶渊明的生命追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活动三关照生活,分享感悟请同学们根据文本分析,明确处于人生困境时,我们应该从曹操和陶渊明身上受到启发,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释放心灵的途径,而不是走向极端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并妙笔生花莫尔曾说“人生最难的就是选择J同在动荡年代,曹操和陶渊明展现了“进”与“退”、“仕”与“隐”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请你为“读诗分享会”写一则推荐词,表达你对他的选择的态度和看法借助思考点
1.曹操选择“入世”,是一种野心、功利心、个人英雄主义吗?
2.陶渊明选择“出世”,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怯懦的体现吗?
3.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能给他们提供其他的选择吗?
4.面对他们的选择,对新时代的你又有着怎样的启发?明确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设计意图通过文本解读,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理解,在比较中探索共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关注时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教师寄语】渴望和进取,促使曹操建功立业,积极用世;淡泊与超脱,是陶渊明维持人格独立的退路,是心灵的净化,是自信的傲然秉承出世之心,才能不惧坎坷;坚守初心,才能在精神世界乘风破浪乱世之中的他们殊途同归,都归向了自己的内心愿同学们在复杂多元的社会中能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出入自然,自得其乐让我们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希望学生在今天的学习中有所收获,能够为以后的人生困境找到解决的途径,出入自然,遵从内心,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