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榆林市第二中学学年第二学期第一20172018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时间分钟满分分1501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古人认为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如果斩伐林木没有“时禁”的话,是会导致水旱之灾的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山林植被有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C.岭,此处为“五岭”的简称“五岭”地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五个省区的交界处D.“调”指吕祖俭从京官外调,“补外”指京官到外地就职,“赦”意为免除和减轻刑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祖俭喜好读书他曾受学于哥哥吕祖谦,哥哥去世后,他守丧满一年,事兄如父后来他被贬,在谪所还坚持读书,探究事理B.吕祖俭不畏权势任太府丞时,反对当权的韩倔胄意图罢免右相赵汝愚,令韩倔胄愤怒并因此获罪,最终被贬谪到韶州居住C.吕祖俭忠于朝廷他认为,宁宗刚即位时政治清明,后来朱熹、彭龟年、李祥等人因为进谏而被迫相继离开朝堂,将会堵塞言路,于国不利D.吕祖俭能够坚持直行他认为,世事变迁对人有所打击折磨,人却不能丧失一向坚守的本心,面对世事变迁要令意志勇气有所增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于李祥老成笃实,非有偏比,盖众听所共孚者,今又终于斥逐
(2)然坐视群小之为,令子约触群小而蹈祸机,其愧叹深矣
(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n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寒节日寄乡友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齐己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注]齐己,俗名胡德生,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岁岁”运用叠词,写出了诗人年年如此过寒食节的感受,衬托出今年感受的不同,让全诗主旨更鲜明B.“古寺家”点明了诗人的僧侣身份,“寥寥”这一叠词既表现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寂,又抒发了诗人凄冷之感C.“踏青思故里”句写诗人置身野外,看到和自己家乡相同的风景,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表达委婉含蓄D.“垂白”以极简洁之语,写诗人年迈,照应“岁岁”,让诗人的情感更显得沉郁,也让对乡友之情更真挚E.“归恨共无涯”呼应了“岁岁逢寒食”,让诗歌在时间维度上向着未来和历史两个方向延展,大大增强了表现力
15.这首诗在景情上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蜀道难》中“,句,化用五丁开山的传说,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开辟蜀道之艰难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所表达的内容、境界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3),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回顾过去五年,诸多矛盾交织叠加,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国内外很多情■■I I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我国改革发展成就实属来之不易
②2017年外交部的表态回应,巧妙地运用了如“悬崖勒马、别有用心、捕风捉影、过河拆桥”等成语,凸显了外交局面之波诡云谪MB■■0■MM I
③中国人时山水有着崇拜,创作了各种山水画作,优秀的山水杰作总能体现出山高水长、山静水动的特点,蕴涵着自然界的无限奥妙■■■■■■■■■■I
④“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解决好农村陋习,还须谆谆教导,从“风俗”■■■■■■I二字下功夫,逐步引导,精神文明方能与物质文明并步前行
⑤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紧密相连,命运休戚与共,中■■■■■■■■■IMMBI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⑥很多人对朗诵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朗诵者》正好带动全民进行一■■I MBI场佳作赏读之旅,熏陶情感,涵养心灵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③④D.
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实施乡村振兴策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B.大力植树不仅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的作用,还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C.济南森林公园是采取以鲜花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园,踏入森林古树般的景区大门,游客能感悟到各色花簇争奇斗艳的生态魅力D.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在这里,百年古树掩映下的名人故居与现代教学大楼、图书馆完美融合的校园环境,营造出学校独特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外交部发言人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B.赵虎和钱伟是发小,钱伟无意中得罪了孙皓,赵虎对钱伟说这事咱们也有不对的地方,你最好去向孙皓说清楚C.小鹏给邻居李爷爷留言爷爷,获悉您老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奉送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D.老师,生活中您对我精心呵护,无微不至地提供给我成长的沃土现在您退休了,在我心中,您音容宛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蚂蚁这种膜翅目蚊科昆虫,有
1.4万种,数量极大,总重量不逊于人类的总重量多数种类的蚂蚁虽然是肉食者,,关乎许多植物类群的演化过程在热带地区,,可能会惹大麻烦,与蚂蚁结缘最典型的树是金合欢它们只有几米高,开黄色小花,多数的花有香味,,蚂蚁并不白住白吃,它们自觉充当“房东”的卫士
21.下面文段有两处表述有问题,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逻辑严密(5分)新旧动能转换,简单说,就是由资源性产业向技术性产业转变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实现新兴产业规模的显著扩大,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旧动能”,如果实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效率,就一定能转化为“新动能”山东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在海洋,经略好海洋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让海洋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让新旧动能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共同构成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英国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2)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就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中国共产愿交天下朋友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联系,“朋友圈”不断扩大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的讲话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此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降水的作用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还包括定时采伐,以保护山林的再生能力;禁止野焚,以保护山林以及鸟兽昆虫;禁止砍伐幼树,以保护山林的天然更新成书于东汉的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了“自粪”的概念,应与人工施肥不同,是指动植物死亡之后重新返回土壤,为新的生命提供养分这样的认识,类似今天循环经济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劳动者还创造了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的经营形式《农政全书》记载,人们在塘岸上设置羊圈,每天扫羊粪于塘中,以为草鱼的饲料,而草鱼的排泄物又可以饲养鲤鱼《广东新语》《湖雅》等著作也记述了水塘上中下层鱼混养的方式,有的学者指出这是对水体的一种立体开发,对自然资源的一种综合利用总之,我们在总结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宝库的贡贡献,不应当遗忘有关生态保护的思想和礼俗构成,因为这些文化遗产的存在,不仅标志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成就,而且对于增强今天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与借鉴价值(节选自王子今《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初晁错发表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主张用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体现了较开明的生态意识B.汉代魏相提出的顺应阴阳四时的执政主张与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的文句,是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C.古人很早就发现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因而认为山林植被可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D.东汉初期提出了类似今天循环经济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劳动者还创造了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的经营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要从执政观念、山林保护、农业生产等方面阐述了天人和谐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8.文章围绕天人关系,引用了较为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材料典型,很有说服力C.第二段引用晁错、魏相的奏章内容和汉代铜镜铭文内容,旨在阐述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成熟的根源D.“自粪”及分层混养的生产方式是天人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是对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认识的深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依赖不强,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成熟就可能晚些B.在我国的各种文化遗存中,科学的生态保护思想意识都包裹着一层神秘主义的外壳C.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保护的不仅是山林,还有山林中鸟兽昆虫,体现出生态平衡的思想D.当前“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旅行梁实秋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闹饥荒时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多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在旅行中流为饿孽,失掉最后的权益一一寿终正襄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记得小学时郊外踏青,是一桩心跳的事,多早就筹备,起个大早,排成队伍,擎着校旗,鼓乐前导,事后下星期还得作一篇《远足记》,才算功德圆满旅行一次是如此的庄严!旅行果然是一桩乐事吗?出门要带行李,那几十斤重的五花大绑的铺盖卷儿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难关要捆得紧,要见棱见角,与稀松露馅的大包袱要迥异其趣,这已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能胜任的了关卡上偏有好奇人要打开看看,看完之后便很难得再复原“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很多人在打完铺盖卷儿之后就觉得游兴已尽了在某些国度,旅行是不需要携带铺盖的,好像凡是有床的地方就有被褥,有被褥的地方就有随时洗换的被单,一一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原始的交通工具,并不足为旅客之苦我觉得“滑竿”“架子车”都比飞机有趣“御风而行,冷然善也”,那是神仙生涯在尘世旅行,还是以脚能着地为原则我们要看朵朵的白云,但并不想在云隙里站出钻进;我们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并不想把世界缩小成假山石一般玩物似的来欣赏交通工具之原始不是病,病在于舟车之不易得,车夫舟子之不易缠“衣帽自看”固不待言,还要提防青纱帐起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旅行是一种逃避“大隐藏人海”,我们不是大隐,在人海里藏不住岂但人海里安不得身?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成年圈在四合房里,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为什么不带着一把牙刷捆起铺盖出去旅行几天呢?在旅行中,少不了风吹雨打,然后倦飞知还,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样便可以把那不可容忍的家变成为暂时可以容忍的了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哈兹利特主张在旅行时不要伴侣,因为一个不合意的伴侣,当然是累赘但是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太多了嫌闹,没人陪着嫌闷耳边嘈杂怕吵,整天咕嘟着嘴又怕口臭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晓,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大概只有在旷野里我们才容易感觉到人与人是属于一门一类的动物,平常我们太注意人与人的差别了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大脏,知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摘自《雅舍小品》,有删减)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开篇,全文先谈担忧,后面重点谈旅行中夹杂的苦恼以及旅行的乐趣B.第四段提到“滑竿”“飞机”等三种交通工具,作者认为交通工具不能决定旅行之苦乐,双脚着她的旅行更有趣C.作者认为生活中的伴侣不一定是旅行好伴侣,理想的旅行伴侣不能不说话,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D.“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与第一段开头遥相呼应,体现了全文首尾呼应的特点,层次清晰
5.旅行有哪些乐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5分)
6.本文的语言特点很鲜明,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各媒介接触时长对比各媒介接触时长对比(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年4月18日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2016420.
2013156.6157,
22744013885.51■2015/
196917.
0188354.
8462.
2112716.82材料二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
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
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
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材料三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
90.00%,较2015年的
87.1%提高了
2.9个百分点;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
24.15分钟陪孩子读书,较2015年的
23.69分钟略有增加此外,2016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
3.07次,比2015年的
2.98次有所增加近五成(
46.6%)的08周岁儿童家长半年内至少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三成多(
34.8%)的家长会在13个18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年4月18日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材料四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民阅读”第三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曾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倡导全民阅读这6个字的时候,我们都很振奋;但后来就感觉不过瘾了,因为还是在原地踏步我觉得‘倡导二字起码应该变成保障”全民阅读立法”的说法提出后,曾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也产生了很多误读,甚至有人提出“难道还要通过法律去强迫一个人读书?”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倡导阅读立法的全国政协委员郭书林说“为全民阅读立法,不是要强迫人民群众读多少本书,而是规定国家要为全民阅读提供一定保障和必要条件”(摘自2016年3月10日《中国改革报》)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各媒介阅读时长,2015年和2016年最多的是阅读,最少的是电子阅读器阅读
8.在传统阅读媒介中,2016年图书阅读时间最长,与2015年相比增长较大C.2016年与2015年相比,各种媒介阅读时长有增长,也有减少,大部分是增长的D.各媒介阅读时长,2016年比2015年减少最多的是报纸,最少的是电子阅读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材料一显示,阅读时长最多,而报纸、期刊阅读用时少,并且逐年减少,因此我国图书市场空间将来会被进一步压缩B.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以及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发展C.2016年与2015年相比,亲子共度时长增加,家长更多地带领孩子逛书店,体现了我国政府推进全民阅读取得了一定成效D.全民阅读立法能够保护公民的阅读权,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来看,进行全民阅读立法十分重要但目前尚无立法可资借鉴E.以上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9.请结合以上材料,就推进全民阅读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吕祖俭字子约,金华人,祖谦之弟也受业祖谦如诸生监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部法半年不上者为违年祖俭必欲终期丧朝廷从之诏违年者以一年为限自祖俭始终更赴镂,丞相周必大语尚书尤袤招之,祖俭已调衢州法曹而后往见潘时经略广东,欲辟为属,祖俭辞除司农簿,己而乞补外,通判台州宁宗即位,除太府丞时韩傀胄浸用事,正言李沐论右相赵汝愚罢之祖俭奏“汝愚亦不得无过,然未至如言者所云”韩件胄怒曰“吕寺丞乃预我事邪?”会祭酒李祥、博士杨简皆上书讼汝愚,沐皆劾罢之祖俭乃上封事日“陛下初政清明,登用忠良,然曾未逾时,朱熹老儒也,有所论列,则亟使之去;彭龟年旧学也,有所论列,亦亟许之去;至于李祥老成笃实,非有偏比,盖众听所共孚者,今又终于斥逐臣恐自是天下有当言之事,必将相视以为戒,钳口结舌之风一成而未易反,是岂国家之利邪?”又日“今之能言之士,其所难非在于得罪君父,而在忤意权势臣恐事势浸淫,政归幸门,不在公室私忧过计,深虑陛下之势孤,而相与维持宗社者浸寡也”疏既上,束檐待罪有旨吕祖俭朋比罔上,安置韶州祖俭至庐陵,将趋岭,得旨改送吉州遇赦,量移高安二年卒,诏令归葬祖俭之谪也,朱熹与书日”熹以官则高于子约,以上之顾遇恩礼则深于子约,然坐视群小之为,令子约触群小而蹈祸机,其愧叹深矣”在谪所,读书穷理,卖药以自给每出,必草履徒步,为逾岭之备尝言“因世变有所摧折,失其素履者,固不足言矣;因世变而意气有所加者,亦私心也”所为文有《大愚集》(节选自《宋史•吕祖俭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监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部法/半年不上者为违年/祖俭必欲终/期丧朝廷从之/诏违年者以一年为限/自祖俭始/B.监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部法半年不上者为违年/祖俭必欲终期丧/朝廷从之/诏违年者以一年为限/自祖俭始/C.监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部法半年不上者为违年/祖俭必欲终/期丧朝廷从之/诏违年者以一年为限/自祖俭始/D.监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部法/半年不上者为违年/祖俭必欲终期丧/朝廷从之/诏违年者以一年为限/自祖俭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书,最初掌管文书奏章,隋唐时六部以尚书为长官,尚书尤袤当时负责官员的选拔B.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止内容泄漏,用皂囊封缄称为“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