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春望》教学设计26《春望》集国忧、家愁、人衰之情于一体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濒,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在教学这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教学目标
1、结合写作背景,赏析诗句和分析重点词语
2、掌握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体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思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之美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加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歌的意境
2、问题探索法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
3、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资料补充
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也称杜工部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余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杜甫本人也被看做一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他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2、背景链接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三月,春天又来到了长安城,然而,国家的春天已不复存在,现实使诗人睹物神伤诗人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高度凝练地熔铸在40个字里,这就是有名的《春望》诗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唐玄宗前期奋发有为,开创了开元盛世,后期宠幸杨贵妃,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姐妹三人每年的脂粉钱就上百万唐玄宗还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最终爆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一首五律《春望》,去重温那段兵荒马乱的历史,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Mjian搔s^o浑hUn胜sh©ng簪z^n
2、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调指导朗读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和212式
3、学生个别朗读,全班集体朗读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gn)泪,恨别/鸟/惊心烽(fang)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s台o)/更短,浑欲/不胜/簪匿n)
三、分联赏析,品味诗意
(一)赏析首联
1、本诗的题目是〃春望〃,那么在首联中作者都望到了什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你认为在这四个描写对象中作者着力要体现哪一个事物的特点?为什么?(借景抒情赏析法落实点)国之破〃国〃是指都城,即长安国都,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驻扎地,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开篇即是春望所见,先用〃国〃点明了此城即国都长安,以〃破〃交代了历史背景,以〃春〃标明了节令两句合而观之,便是说望见春天被攻破了的长安城,山河之上草木丛生,榛莽遍地这一联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出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仍在,但是国已政权陷落草木春深,但是城已残破不堪
3、宋代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中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在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
(1)破着一破字一字统全貌,未言一处破败之象,但是满目疮痍之态已赫然纸上,实是触目惊心在青山不言,流水永恒,更衬李唐之倾颓惨境春春回大地,应生机勃勃,草长莺飞深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2)重点赏析〃深J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这深就是《黍离》中的彼黍离离,就是《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桥边红药,就是《乌衣巷》中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贵胄名门的郊游喧闹不见了,市井黎民百姓的劳作平淡不见了,再没有那摩肩接踵、冠盖如云的盛况,再没有那商铺林立、行旅如织的富盛,只见枝繁草盛满眼绿意,墙倒城坏千门闭锁疮痍遍布,满目凄然一个〃深〃字,草木深深,意味深长〃草木深〃实意是说只剩下了山河依旧,虚意是草茂人稀,物是人非背景对比昔日长安城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丽人行》)今日长安城破小结此联对仗工巧,〃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对照强烈,出人意料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为全诗渲染了悲怆的气氛
(二)赏析颔联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历来有两种翻译的版本,谁来试着给大家翻译一下?第一种人溅泪惊心第二种花鸟溅泪惊心(借景抒情赏析法落实点)
2、那么你认为哪一种好呢?第一种,花鸟本为娱人之物,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这里,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见之而泣,闻之而恐,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第二种,以花鸟拟人,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感时恨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倍增其哀乐两说虽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前者触景生情,后者移情于物,都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郁之情
3、这一联中的〃溅〃和〃惊〃两个字用得甚好,请用简洁的语言批注这两个字的妙处,写在老师发的纸上,写好之后撕去背胶粘到前面的纸上溅含悲带愤,感情浓烈惊敏感惊恐,心灵柔软小结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到此所望结束了,诗人后两联由悲痛国事转为想望亲人
(三)赏析颈联和尾联介绍背景杜甫是前年八月为叛军所俘的,被困于长安一冬春,一直思念寄居在州的妻子儿女,因此说〃家书抵万金〃引诗拓展杜甫在写《春望》的前一年(至德元年)秋,在长安就写有《月夜》〃今夜邮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眷眷之怀本诗背景天宝十五载
(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邮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解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1、〃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忧虑,焦急
2、对比诗人的《望岳》和本诗的尾联,想象一下两首诗中的诗人形象有何不同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诗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36),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漫游,《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望岳》中的诗人年富力强,意气风发《春望》中的诗人垂垂老矣,沉郁悲痛
3、诗人写这首诗年仅45岁,却已〃白发〃,而且稀到〃不胜簪〃的地步,这可能吗?是什么使诗人如此是“感时〃,〃恨别〃所致是〃国与家〃共同的打击所致是因为〃艰难苦恨繁霜鬓〃诗的最后两句给我们勾勒了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作者望春,并没有得到到任何快慰,却为〃感时〃、〃恨别〃所困,心情沉郁痛苦尽管诗人这时才四十五岁,但因终日愁情熬煎,频频搔发,头发愈来愈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
4、相比《望岳》,诗人的气度是不是变小了?例如诗中先忧国,再思亲,最后写到自己的衰老从背景上看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年龄上看从裘马轻狂、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历尽沧桑、日渐衰颓的老年〃;从情感上看由壮志凌云的豪情到对国家命运前途忧虑的悲情,从胸怀上看都是广大的胸怀,《望岳》更凌厉自信,《春望》更深沉蕴藉
5、比较《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这两首诗一悲一喜,然而你能否找到他们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的相同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小结家与国紧密相连,个人和民族血脉相融以爱家之心爱国,以忧国之心忧家,心系国家,胸怀天下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爱国方式,这一直是圣哲先贤思考问题的方式家国天下〃的背后,有高尚的情感,更有精神的智慧杜甫在诗中把家愁同国忧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正是〃沉郁顿挫〃的精神实质,也是杜甫伟大之所在
五、教学小结,创新作业杜甫的诗写出了人民的心声,他是怀着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来写这两首诗的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出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师在诗人喜极的时候,可以写出一一生(生齐声答)漫卷诗书喜欲狂师在诗人忧极的时候,可以写出一一生(生齐声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师在诗人怒极的时候,可以写出一一生(生齐声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师在诗人愁极的时候,可以写出一一生(生齐声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师同学,你也能像诗人一样写出这样流芳百世的诗句吗?那你就和我们的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吧!
2、课后希望同学们反复诵《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经典古诗词
3、再次感受杜甫的满腔爱国情怀,教师播放古诗新唱《春望》,请学生吟唱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