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一单元第课信息特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设计12023-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学年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20242020教师:单位: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3—2024学年闽教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特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定义、特征可识别性、传输性、共享性、存储性、载体依附性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信息意识通过探究信息的特征,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具备初步的信息敏感性;
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新兴技术的探索欲望,培养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信息技术社会责任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培养其在信息活动中遵循道德与法律规范的良好习惯这些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可识别性、传输性、共享性、存储性、载体依附性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特征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例如,通过实例了解信息的共享性如何影响知识的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里程碑和未来发展趋势,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及其对社会的潜在影响
2.教学难点-信息特征的深入理解学生对信息的传输性、共享性等概念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特征的本质和相互作用-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预见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预见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可能是一个挑战,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构建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宏观认识,理解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案例,向学生介绍信息的基本特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讨论组织学生就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影响展开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加深理解-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的特征和作用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实验安排简单的信息技术实验,如网络搜索、信息共享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信息技术的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和信息搜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组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图片,如古代的书信、近代的无线电报、现代的互联网等,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好奇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技术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讲授新课(15分钟)围绕教学重点,讲解以下内容-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微信、电话等,讲解信息的可识别性、传输性、共享性、存储性、载体依附性等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
3.巩固练习(10分钟)-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如“举例说明信息的共享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信息技术发展对生活影响的看法
4.课堂提问(5分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的哪些特征使其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请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以下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生通过信息技术查询患者病历、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等-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信息技术实验,如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体验信息共享等
6.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以下拓展-信息意识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信息技术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技术社会责任讨论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遵循道德与法律规范
7.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信息技术的核心知识和素养目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信息技术对生活影响的短文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师生双边互动,确保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培养核心素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用时45分钟,符合实际学情,紧扣教学重难点,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知识点梳理
1.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指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的知识、消息、指令等-信息载体指传递信息的介质,如纸张、无线电波、网络等
2.信息的基本特征-可识别性信息可以被识别和区分-传输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在不同地点、时间传递-共享性信息可以同时被多个接收者使用-存储性信息可以被保存,以便日后使用-载体依附性信息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载体进行传递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古代以纸张、书信等作为信息载体-近代电报、电话等电信技术的出现,使信息传递速度加快-现代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普及,实现全球信息共享-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进一步改变人类生活
4.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速到高速、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递变得迅速、便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5.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通信、教育、医疗、娱乐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人际交往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6.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遵循道德与法律规范,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避免过度依赖和滥用
7.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具备初步的信息敏感性,认识到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信息技术社会责任在使用信息技术时,遵循道德与法律规范,承担社会责任
七、内容逻辑关系
①信息的特征-重点知识点信息的可识别性、传输性、共享性、存储性、载体依附性-关键词信息、特征、识别、传递、共享、存储、载体-板书设计以表格形式列出各特征的定义和实例,突出每个特征的核心意义
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关键词发展、趋势、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影响-板书设计以时间轴形式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标注每个时期的代表性技术
③信息技术与社会-重点知识点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应用、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信息意识、社会责任-板书设计通过思维导图展示信息技术与个人生活、社会责任的关系,强调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的基本特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掌握了以下知识点-信息的基本特征可识别性、传输性、共享性、存储性、载体依附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再到未来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以及学科核心素养
2.当堂检测为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以下检测1选择题
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信息的基本特征?A.可识别性B.传输性C.独享性D.存储性
2.以下哪项是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A.纸张的出现B.电话的发明C.互联网的普及D.智能手机的诞生2简答题
1.请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请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案例分析给出以下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案例一某同学在使用互联网时,发现有人传播虚假信息,请问该同学应该怎么做?案例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请谈谈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通过以上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