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14必备知识基础练
1.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这种局面带来的结果是()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
2.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3.《续文献通考》记载宋代的书院,”至理宗时尤夥,其得讫于朝,或赐额,或赐御书,及间有设官者应天有明道书院,苏州有鹤山书院,丹阳有丹阳书院……”这反映了当时()A.书院的制度化趋势不断加强B.传统儒学在宋代受到质疑C.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日趋一致D.文化发展相对繁荣
4.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据此可以推断()A.国王兼任中古时期大学校长B.中古时期大学脱离教会控制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D.基督教影响中古时期文化教育
5.18世纪以前的大学里,自然科学只是有钱的爱好者的副业19世纪,自然科学开始逐渐被大学接受,但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在大学中一直没有地位1889年,德国将一些水平较高的技术学校升级为大学,将技术教育纳入大学体制在美国,大学和产业界的交流普遍而顺畅』9世纪70年代以后有了迅速的发展19世纪后期大学体系变化的主要背景是()A.生产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B.自然科学地位变得日益重要C.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6.蔡元培任校长期间的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时之短长拖着长辫、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并坐讨论蔡元培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自由发展C.打破地域限制聘任人才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7.据史料记载,五代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8.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8滁光启评价《几何原本》时说:“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可见,该书的翻译()
①总结了中国的传统科技
②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③批判了清初的社会现实
④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9.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的欧美还不多见,而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还有19世纪末电影院也已在城市普遍出现19世纪中期以来公益设施的建设与推广()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B.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D.传播了先进的学校教育理念
10.《丰湖书藏四约・借书约》明白地说:“今之书藏,乃一府之公物,非一人之私有,与藏书家不同,不借不如不藏,不读不如不借”类似这样的书约在晚清书院中屡见不鲜这种藏书理念()A.丰富了国家藏书功能B.孕育了经世致用思想C.推动书院向近代迈进D.引领了中国教育方向能力素养提升练
11.两汉王朝除国办太学之外,还有“地方官学”,即“郡国学”和“县学”两级,有专门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这表明汉代()A.儒学独尊的确立B.教育规模的发展C.教育体制较完备D.儒学教育盛行
12.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和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北京大学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这说明()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C.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学府D.蔡元培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人才
13.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A.是宗法制的产物B.是一种宗教信仰C.受宗族观念影响D.重视历史和教育
14.宋朝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说:“汉初已有幡纸代简……蔡伦判故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此记载()A.说明了蔡伦对造纸工艺的改进B.证明了蔡伦对“纸”的发明C.否定了蔡伦对造纸技术的贡献D.反映了造纸技术发明艰难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朝,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宋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朝生思维,书院主要分布在南方元官学化是元朝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朝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明初,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明朝中期,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书院盛行讲会’响度,允许不同的学派讲朝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清朝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朝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刊印的书籍,从存世情况来看,其数量远超宋元本,而且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代的翻刻、重刻本;许多清代书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明代发明了便于刊刻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发展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字明代的线装书和宋体字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明朝体”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如意大利学者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学者徐光启的帮助下将《几何原本》翻译为汉文,并刊行于世此明刻本后又流传到意大利,今罗马中央图书馆有藏甚至19世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汉字也是宋体字——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欧洲在
15、16世纪进入印刷时代之后,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特别是《圣经》刺激了大众教育,识字人口大量增加许多出身卑微的人通过阅读和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其时,许多人文主义者聚集在一起,审视、修订大量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手稿经过他们整理的古代经典很快成为印刷商的商品这些印刷书不再是谷登堡《圣经》那样大开本的豪华藏品,而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小开本口袋书,因而得到最广泛阶层的欢迎在16世纪上半叶,无论是医生、律师还是商人、纺织工匠,其藏书量都有所增加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职业作家群体;在传统时代以个人身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书籍刊印业较迅速蓝嘉盛嘉明史》寺参考答案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141.B战国时期仍然处于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更谈不上“维护”,排除A项;由“战国时期……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可知,“文化下移”现象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层面,增强了文化的丰富性,促进了文化的觉醒,B项正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得以安定”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实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与材料中的“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不符,排除D项
2.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尊崇儒术,儒学地位上升,太学规模扩大,故A项正确太学属于官办学校,不能说明私人讲学风气盛行,故B项错误;汉武帝之前就有官立学校,故C项错误;太学属于中央学校,不能说明地方教育系统建立,故D项错误
3.D书院的出现是文化繁荣的重要表现,在宋理宗时期各地书院“尤夥”,这体现了此时文化相对繁荣,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书院内部的发展和制度化,故A项错误;传统儒学受到质疑是在明清之际,故B项错误;材料中书院分布在苏州、丹阳等地区,这些地区不可能都是政治中心,故C项错误
4.D材料中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可推知基督教影响中古时期文化教育,D项正确A、C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5.A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逐渐为大学所接受,这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即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不是背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教育体系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D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
6.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目的是鼓励各种学术观点自由发展,促进学术繁荣,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故A项错误;打破地域限制聘任人才是蔡元培任用人才的方针,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这一方针和学科之间的综合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7.C材料“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书版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选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排除B项;根据材料“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可知,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
8.C《几何原本》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不属于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
①错误;《几何原本》是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的,这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②正确;《几何原本》是数学著作,并非批判社会现实作品,
③错误;材料“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体现的是《几何原本》对于改善理学造成社会死气沉沉的现状具有积极意义,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④正确故选C项
9.A19世纪以来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及电影院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普遍出现,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缓和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学校教育,排除D项
10.C根据材料“今之书藏,乃一府之公物,非一人之私有,与藏书家不同,不借不如不藏,不读不如不借可知,材料强调了晚清书院追求藏书的实用性价值,增强了其公益性功能,有利于书院向近代迈进,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书院藏书的用途问题,未涉及国家藏书的功能,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想在明清之际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和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无关,排除D项
11.C材料“除国办太学之外……郡国学和县学两级”“有专门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土,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反映了汉代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制较完备,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学独尊的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教育规模的发展和儒学教育盛行,故B、D两项错误
12.B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蔡元培比较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故B项正确;A、D两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依据题干材料”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北京大学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可知,当时北京大学还没有成为一流学府,故C项错误
13.D材料“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和“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说明重视历史和教育,故选D项;材料“天下一家”说明不是宗法制,排除A项;材料“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说明不是宗教信仰,排除B项;材料“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说明不是宗族观念,排除C项
14.A材料“汉初已有幡纸”说明汉初已有纸,而“蔡伦到故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说明了蔡伦对造纸工艺的改进,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肯定了蔡伦对造纸技术的贡献,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造纸技术发明的艰难,只反映了造纸技术的进步,D项错误
15.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论述:唐宋以来,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政府日益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唐朝时期,民间书院尚能得到朝廷鼓励;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宣扬儒家忠孝节义,维护封建专制的场所;元朝时期,书院负责人由官府任免,财权也受到官府节制,民间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土,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禁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书院日渐衰落小结: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影响,民间书院发展由盛转衰,日益被官办书院所取代示例二论题:民间书院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论述:在培养目标上,书院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师生之间注重质疑问难,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在学术氛围上,书院倡导并推行“讲会”制度,注重学术研讨,倡导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小结:综上所述,书院的教育实践,与汉代以来太学所形成的官办教育风格迥然不同,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借鉴
16.参考答案1原因: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刊印技术进步;市民阶层等阅读群体的增多;宋元文化的积淀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保存和传承了传统文化;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2新特点:与思想解放运动相生相伴;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影响巨大;文化传播的阶层广泛;书籍市场和职业作家群体出现;资本化的印刷商出现并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