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导引课《从古诗文中品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一一兼济天下》以《湖心亭看雪》为例教案【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以《湖心亭看雪》为例探究古诗文中品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教学重难点】体会古诗文中品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以《湖心亭看雪》中的张岱之痴为例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
二、探究人物之“痴”
1.在湖心亭看雪一文中,痴字是对张岱性情的最好概括,那么,哪里能读出作者的“痴”?
①“痴”于行作者的湖心亭赏雪之行选择了一个不寻常的天气,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杭州有西湖十八景,“湖心远眺”正是其中之一,“大雪三日”,若要赏雪,湖心亭正是一个好去处也选择了一个极不寻常的时间一一“是日更定矣”西湖作为一个风景胜地,白天游客众多,有一句诗说得特别形象“辛苦西湖水,人还即熟眠”,若要赏景,晚上自然更好不仅如此,作者的行踪也极不寻常一一独往湖心亭看雪,作者不找朋友去,而是自己独自前往,天那么冷还要出去观赏雪景,可见作者对西湖雪景的迷恋
②“痴”于景幽静“人鸟声俱绝”洁白“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浑然一体“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师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③“痴”于情巧遇知音的欣喜“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是对赏雪人的神态、语言与动作的描写,表现出赏雪人的惊喜之情,同时也是作者的心情表现,在此情此景下还能遇见同道中人,作者也是充满了巧遇知音的惊喜“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是勉强,尽力之意,说明作者其实并不是非常想喝酒,但是“知己难逢”,能够在冬夜此景之下相逢,是一种缘分与默契,作者不忍拂却赏雪人的好意,也不愿辜负双方的赏景之情,尽力饮下三大白酒才归也展现出作者心中的愉悦之情痴行一痴景一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2.张宗子是个都会诗人,他所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从这些“痴”中,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思?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生活优裕,久居杭州早年的张岱生性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爱好和审美情趣“少为纨绮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张岱隐居于浙江竦州市境内的四明山,独自完成《石匮书》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的风月繁华故国往事张岱记叙过去的行踪都用明朝纪年他是这样描述隐居生活的“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葭,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他对故国的怀念与追思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但开头时间却用“崇祯五年十二月”,毫不避讳地将明朝年号提出来,表达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在刻画西湖雪景之美之奇时,就已将自己对往事的怀念之情融入其中,景色越美,所遇所闻越清楚,就越发展现作者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并且在湖心亭上遇见“同为天涯人”的赏雪者,金陵是明朝首都,“客此”说明赏雪人与作者一样同为客居他乡的游子,遇见有这相同遭遇的人,更加深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三、小结今天我们走进冬日西湖,领略了张岱的西湖雪景,清冷而美丽,我们也知道了张岱是一位清高不俗的文人雅士,体会了他的故国之思希望课后同学们可以多了解张岱的《陶庵梦忆》,对张岱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课后练习
1.阅读《醉翁亭记》结合文本及拓展资料,探究欧阳修之“乐”,分析“乐”的原因拓展材料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以范仲淹为首的数位大臣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欧阳修因上疏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
2.阅读《岳阳楼记》结合文本及拓展资料,探究其中的“忧乐”情怀
①古仁人的忧乐
②迁客骚人的忧乐
③请结合文本及下列选段分析范仲淹的忧乐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绩经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土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媚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恍然,即彻宴席,厚蜩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