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9高一年级月月考历史答案【解析】据材料“距今年一年的文化聚合形势”“中原文化区”“良渚文
1.C50004500化”“大汶口文化晚期”等信息及所学可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南北各地有不同的文化,同时又是一个整体,互相有联系,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项;家国同构出现在西周,排除项;材料体现的C A是文明多元性,不能反映等级森严,排除项;从图片看,早期文明存在着相互联系,不是各自B发展,排除项D【解析】据材料“秦始皇修筑长城……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体现了秦朝强大的组织
2.B动员能力,这种能力的背后,是秦朝通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从而能够有效地组织和调动全国的资源来完成重大工程,故选项;材料要求分析中央强大组织B能力的原因,“思想专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领域的表现,排除项;”修筑通A往各地的驰道”属于中央强大组织的具体表现不是原因,排除项;“制定完备严苛法律”和中央C强大组织能力无法构成因果关系,排除项D【解析】据材料“唐朝三省位置分布图”可知,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设在皇帝寝居临朝的
3.C太极宫东西两侧办公,便于皇帝宣召和政令的草拟、审核,辅助皇帝决策,而尚书省居于皇城中心较远的位置,主要负责执行决策,这种布局是皇权集权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故选项;唐C代三省职能分工体现在,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书,而尚书省则负责执行政令,题干主要是三省位置分布示意图,没有具体涉及三省职权的分工和职能,排除项;材料只是强A调了三省的位置,没有涉及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排除项;中央集权反映的是地方与中央的关B系,题干“三省制”是唐代中央的官制,强化的是君主专制,排除项D【解析】南宋绘画更多地关注村医、舟船、行旅、牧童、耕织、商贩等凡俗场景,这些场
4.C景都是城乡生活和商品经济繁荣的生动写照随着城乡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这为绘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因此,南宋绘画题材的变化反映了城乡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项;题目中仅描述了南宋绘画题材的变化,即从大型人物活动C场景转向更为日常和凡俗的生活场景,这并不能直接说明社会由兴盛走向衰落社会的兴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仅凭绘画题材的变化来判断,排除项;这种转变反映了市民阶层生活的丰A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城乡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只是这一变化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原因,排除项;传统观念的颠覆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涉及到社会、文化、宗教等多个方B面而南宋绘画题材的变化只是其中的一个微小方面,不能仅凭此就断定传统观念的颠覆,排除项D【解析】据材料“西土”“出于西番”等信息可知,李时珍、田艺衡、王象晋都认为玉米
5.A自西域传入中国,且他们记载的内容与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接近,具有一定可信度,据此可得出玉米可能经西域之地传入,故选项;据材料“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传入中国”可知,玉米的原产地A是固定的,并不具有多元性,排除项;材料仅涉及玉米自西传入中国,并未就玉米是否从海上B传入中国进行说明,无从得出其不可信,排除项;材料中的史料都说明玉米自西域传入中国,并C不混乱,排除项D【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认为他们的商品在中国会供不应求,但结果他们却发现外国的
6.B商品在中国不是滞销就是亏本,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这对外来商品有天然的抵制作用,故选项;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淡薄,并未充分觉B醒,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项;“天朝上国”的观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英国商品在中国的销A A售,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排除项;材料强调的英国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经济封C闭性的阻扰,与中国对外开放通商口岸的多少无关,且这是英国人的主观认识,与史实也不符,排除项D【解析】据材料“发生了新开端意义上的变迁”“缔造一个全新的政治体”并结合所学
7.D辛亥革命的史实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项;“消除了”D一词过于绝对,排除项;辛亥革命并未推翻帝国主义,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 B项;辛亥革命的影响只局限于沿海、通商口岸等地区,“普及”一词过于绝对,排除项C【解析】据材料信息,从与会者的观点来看,他们似乎对中国的抗战能力持有相对乐观的
8.C态度,没有充分预计到战争的长期性、残酷性和复杂性这种乐观情绪可能影响了对战争的准备和应对策略,故选项;虽然与会者提到的中国民众众多、有一定规模的常备军和财力巩固等是C事实,但他们对于抗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可能存在的低估,使得这一观点并不能完全反映中国抗战的实际情况,排除项;全面抗战的开始主要是基于日本全面侵华的事实和国民政府的决心,而A非这次座谈会上的观点此外,这次座谈会是在全面抗战已经开始(年月日卢沟桥事变)193777之后召开的,排除项;国共第二次合作在年月已经实现,早于题目中的时间年B19379“193711月”,排除项D【解析】在年期间,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以大规模工业化为中
9.D1953—1957心,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带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从而推动了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故选项;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国家工作重心仍然是经济D建设,特别是工业化建设,并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移,排除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A年底,与材料中年”不符,且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排除1956“1953—1957项;城镇化率的提升更多地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相关,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否建立无关,B排除项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年,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越来越少地参与市
10.C2012——2017场定价,体现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逐渐弱化,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完善,故选项;结合C所学年我国进行改革开放,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开始”表述错误,排除1978项;结合所学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强调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方面有了明显改善,材料强调A政府越来越少地参与市场定价,两者主旨不符,排除项;政府管理职能强调政府在社会经济生B活中所承担的各种职责和功能,例如行政职能、司法职能、经济调节、文化发展、教育培养等多个方面,材料强调政府越来越少地参与市场定价,不代表其“管理职能丧失,排除项D【解析】据材信息可知,古埃及计算土地面积,用图形提供时机的解决办法,这说明古埃
11.D及人的数学服务于农业,即崇尚实用精神,故选项;材料可见古埃及人张连土地,用象形文字D符号表示数字,用图形提供实际的解决办法,这不属于推理证明的范畴,排除项;古埃及人用A象形文字符号表示数字,并不是简明符号,排除项;古埃及人丈量土地计算面积,以图形提供B实际的解决办法,这属于实用思维,并无有关理性思维的内容,排除项C【解析】据材料“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谚语反映
12.D了罗马与长安交通便利、位置重要并且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故选项;长安城的设计和D罗马城市的布局不存在借鉴关系,并且谚语中无法看出长安城具体的设计风格或者理念,无法得出是否与罗马城市存在借鉴,排除项;谚语并不能体现“罗马”与“长安”之间的交通状况,长A安和罗马靠丝绸之路连接,并没有形成密集的交通网络,排除项;谚语只能反映罗马、长安作B为各自帝国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并不能反映东西方之间“交流”的情况,排除项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为新航路开辟时期,传教士手里拿着十字架,心里想的是黄
13.B金,反映了此时欧洲商品经济发展,人民对财富的渴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故选项;材B料强调传教士心中渴望黄金,体现当时社会对财富的追求,教士阶层的腐败堕落强调教士的贪污腐败行为,利用手中的权力剥削压迫民众,追求财富不能说明其腐败堕落,排除项;材料强调A新航路开辟推动西班牙到达美洲占领墨西哥,反映西班牙对美洲地区的统治,未涉及西班牙到达亚洲的情况,排除项;材料强调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当主教时发表言论,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C未涉及墨西哥经济发展现状的表述,排除项D【解析】《哀悼基督》是乔托在世纪的作品,这一时期正处于文艺复兴的早期文艺
14.B14复兴是一场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画作中构图突破了中世纪平面而抽象化的程式,以左下角的基督与圣母为焦点核心,表现了更为真实、具体和富有情感的场景这种表现方式更加注重人的内心情感和真实感受,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项;浪漫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在世纪末到世纪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项;宗教B1819A改革的开始主要指的是世纪马丁•路德等人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项;16C理性主义主要是、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宣扬的核心,同样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项1718D【解析】在工业革命早期的英国,工厂称为,原意为“水车场”,是因为当时的机
15.A“mill”器动力较多来源于水力,远离河流而建立的工厂被称为,说明这类工厂不受水源的限制,“factory”而到世纪末以后,这两个词几乎被无差别地使用,这一变化过程缘于改良蒸汽机的使用和推广,18使得工业动力来自蒸汽,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一变革对工厂的发展至关重要,故选项;A题干所述为工厂的地理位置变化受到工业动力变革的影响,而不是强调工厂制度的普及,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项;生产组织的革新属于生产关系,而题干所述变化主要是受到生产力变B革的影响,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项;贫富分化的加剧是工厂和工业生产发展的结果,而C题干强调的是原因,项逻辑关系不对,排除项D D【解析】据材料“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并结合所学可知,丘吉尔强调绥靖政
16.C策纵容了法西斯主义,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意在强调绥靖政策对二战爆发有重大责任,故选项;C“没有必然性”不合史实,一战刺激了极端民族主义的蔓延,二战的爆发有一定的必然性,排除项;“小国”偷梁换柱,应为英法等“大国”,排除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法西斯”A B不合题意,与材料侧重批评绥靖政策相悖,排除项D【解析】第一幅漫画中“一个破碎的锤子和镰刀”反映的主题是苏联解体,第二幅漫画中
17.B“山姆大叔的‘单边情绪反映了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故选项;由“一个破碎的锤子和镰刀”B可得,当时苏联已经解体,所以美苏争霸已经结束,所以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项;苏联A A解体后,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是多极格局尚未形成,所以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项;C C“一个破碎的锤子和镰刀”是苏联解体的反映,并不能反映多国动荡,所以项与题目主旨不符,D排除项D【解析】在出行中的广泛应用,表明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现代社
18.C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选项;“世界多极化”描述的是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与在出行中C的广泛应用无直接关联,排除项;“文化多样化”确实存在,但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其普A及和应用更多地体现了信息化的发展,而非文化的多样化,排除项;“经济一体化”描述的是经B济领域的发展趋势,虽然信息化对经济一体化有推动作用,但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信息化在出行方式上的体现,而非经济领域,排除项D
①(分)
19.ACF6
②(分)BCE6
③材料信息提供的史证不足(分)3
④(分)BD4
⑤保守性材料
一、二自主性材料
三、四(分)4
⑥不合理(分)以这一史料只能得出五四运动得到某些市民响应的结论;若要得出“五四1运动群众基础广泛”的结论,必须增补其他诸如商人、学生、工人等各阶层的表现方可(分)4
⑦若据材料信息“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推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的结论,逻辑上是没问题的(分)然而结合所学知识,戊2戌变法并未满足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根本需求,是脱离人民群众的由此反推材料信息可疑,不足以为证,皆缘于梁启超夸大其词以博取舆论同情,意图挽救改良危局(分)4
⑧(分)(倾向分,说理分)413倾向美国总统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A倾向美国总统由民选产生,对人民负责,须取得多数人支持B倾向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代表C:
⑨(例举人类灾难的客观进步作用;灾难(分)进步作用()中外各一例,计分)参考22,8例证鸦片战争一一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甲午战争一一客观上催生了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一战”一一促进和平思潮的发展年大危机一一为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提供了契机1929-1933“二战”一一促进和平和民主的时代潮流;科技进步;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