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心理课I情绪自由情绪自由WEARELOOKING FORYOUBE YOURSELF近期,总有学生咨询时提到〃我感觉他们不喜欢我;我好像不太合群;我也不知道我有什么优点;我怎么做他们都觉得被人家的小孩好;我都不喜欢自己;我什么时候长大啊,我想要自由…〃,每次咨询都会给我带来很多收获,好像这些问题不止会困扰这些孩子们,成年人的世界也没有情绪自由,所以这节课以阿德勒的心理学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就像阿德勒说的〃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一味地追求别人的认同就等于把人生的主导权交给了他人,而我们会一直在别人的阴影里‘自己和自己打架〃只有放弃了〃寻求他人认可〃的执念,学会自我接纳,学会自治,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适用年级高中准备材料视频、学案纸被人讨厌是不是我的错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类似的事儿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做,却招来了对方的讨厌;明明自己已经尽全力讨好他了,却还是遭到对方的排挤;明明只是礼貌地拒绝了同学不合理的要求,却被同学恶语相向无缘无故地被人讨厌,还要饱受内在、外在的双重折磨,这是我们很多人真实的生活写照播放视频那么,如何才能不被别人的讨厌所折磨?为什么原来的好朋友现在会讨厌我呢?是我不够好吗?总体来说,会经常陷入自我怀疑,变得敏感而不自信!
1、误解讨厌有时源于误解当我们对某人或某事的了解不全面或存在偏见时,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做出准确的判断,或者受到了刻板印象的影响
2、价值观冲突当我们遇到与我们持有相悖观点或行为的人时,可能会产生讨厌情绪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认为对方的价值观威胁到了我们自己的信仰和观点
3、嫉妒嫉妒是讨厌情绪的另一个常见来源当我们觉得某人拥有我们想要但无法获得的东西(如地位、财富、关系等)时,会感到嫉妒,并产生讨厌情绪
4、恐惧恐惧也可能导致讨厌情绪当我们害怕某人或某事对我们的安全、地位或幸福产生威胁时,可能会产生讨厌情绪这种情况下,讨厌可以被看作一种防御性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威胁关于情绪的几个真相
1、人脑是负面情绪的大磁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说〃我们每天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比例要大于3:1,才能维持积极情绪的正循环〃也就是说,一个人每天要有超过3/4的情绪都是积极情绪,他才能感到开心幸福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但是做起来真的非常难在我们人类漫长进化的过程中,生存永远是我们的第一个任务相比〃活下来〃,〃活得开心〃显然就变得微不足道了正因为我们要活下来,我们的大脑就需要有一套保护应激系统,就是这套系统让我们对恐惧和不确定的东西格外上心,会难受、会愤怒、会焦躁不安这也就是我们往往对失去比得到更敏感的原因后来,现代心理学也通过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确实会对三种东西格外敏感恐惧、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合称FUD因素(Fear,Uncertainty,Doubt)
2、人脑在同一时段只能主存一种情绪有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儿奇怪,不是经常能看至旷笑中泪〃〃愤怒的悲伤〃〃又焦虑又抑郁〃这些复杂的情绪吗?但是你要知道,这种多元组合情绪,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一瞬间,一般也都是一种情绪向另一种情绪过渡的时候,它们才会短暂〃共生〃精神内耗的底层逻辑
1、什么是精神内耗?就是自己的能量更多地消耗在心理的摩擦上,而不是对外的行动上简单来说,就是心理戏太多,自己消耗自己精神内耗的人常有的表现是,经常被他人影响,间歇性地讨厌自己;内心自卑、自责、脆弱、迷茫、心累,每天哪怕只做一件事儿都会觉得精疲力竭;对生活缺乏热情,宁愿躺着发呆也不做事如果你出现了这些情况,那你很可能正处于精神内耗的状态中播放导演的〃心事〃,学生分享感受(2倍速)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过多地把这些能量耗费到心理摩擦上,就会出现上述情况没有额外的能量去行动,就会感觉到无尽的疲倦长期精神内耗,会摧毁你的所有热情和行动力,这是非常可怕的所有精神内耗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共性比如特别喜欢把想法落到过去或者未来上,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总是高于自己的能力,做事犹豫不决,自我否定,特别在意外界的评价,经常跟别人比较,然后给自己施加很多压力如果用一种典型的行为模式来描述这类人的话,那就是面对问题一一没有信心一一尝试解决(或者逃避退缩)一一失败一一对比他人一一攻击自己属于我的课题分离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秉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被人看轻的时候,多说一个字都是取悦;被人误解的时候,多解释一次都是掩饰与其去争论对错、去愤怒、去难过,不如把事情做得漂亮一点
2、课题分离阿德勒心理学第一次引入了课题分离这个概念阿德勒认为,人的大多数痛苦来自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里最大的问题在于别人对自己的事情妄加干涉或者自己对别人的事情横加干预只要学着把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事情分开,你的苦恼就会少很多别人怎么看待你、评价你,那是别人的课题,与你无关你怎么行动,你怎么活,才是你的课题你不能活在别人的想法里〃那如何断定一件事情是谁的课题呢?——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课题分离并不意味着〃甩锅〃、〃不负责任〃,阿德勒从来没有说过课题分离可以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相反,阿德勒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能力范围内积极地帮助别人教师总结当然,课题分离也不是万能的在不对等的关系中,或者当我们的利益直接或者间接受到伤害时,课题分离就帮不上忙了当你的边界被侵犯了,你只能去想办法沟通课题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是你最好的选择
3、你永远都有选择阿德勒的很多理论里都渗透着〃选择〃这一概念他认为人生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他非常反对宿命论,他认为人生是可以由自己塑造的,而宿命论只是对人生的一种逃避选择相信注定的命运,就等于提前为人生的失败找好理由而这种信念只是虚假的精神支柱生活中有很多人给自己贴标签,然后把这个标签当成借口,比如有人会说,我内向,所以我没办法当着很多人的面讲话〃仔细想想,内向和当众演讲没有什么因果关系,有很多内向的人在讲脱口秀、唱歌、主持方面都是高手,所以说到底,不愿意当众演讲只是你自己的选择,跟内向没有关系用阿德勒的话说,人既是画,又是画家,是画他自己这幅画的画家,想要幸福,就必须明白自己的人生充满选择你的人生,你做主,你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