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心理课小小茧房社会心理小小茧房写在前面〃信息茧房〃是经久不衰的一大热点话题,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形象,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活在茧房里面,被无数条像缠丝一样的信息网包围着,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却又很难确定于是去探索了这个词汇,再次翻开了我的亲爱的社会心理学,然后就有了这节课~因为我的学生都是高中阶段,有时候我更想让他们学会去感悟,去思考,去看清,去习得知识和能力,所以这节课更侧重了知识的传递01一则新闻#谁说的是真的?#导入我这里用的是五月份最受关注的一则新闻(因为这个课程是几个月前做的了,因为现实生活的原因,导致了一直没发上来,你也可以选择其他新闻进行替换),给学生呈现一种新闻的三种说法,在呈现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成三组进行观看,当一个小组在看的时候,其他小组需趴下蒙眼,观看过程中保持安静,小组和小组之间不得传递信息(这里就开始制作茧房啦!)一则新闻三组同学观看完毕后,进行讨论环节,要求给出三个问题的答案.选出小组代表复述刚刚所看到的新闻;.你更偏向于哪一方?.原因是什么?1等待学生回答完毕后,进行提问引导和大家的看法一样,社会舆论对于这个新闻也有不23同的派别,那为什么同一个新闻会有不同的社会反应?〃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看到的〃02社会心理社会知觉#人们的知觉是不同的#社会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完整映像的过程那社会知觉是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如人、人际关系、群体以及各种社会结构和社会事件等那为什么说事情是同一件,但我们的社会知觉是不一样的呢?因为社会知觉具有以下几种特性:选择性、相关性、会随着人们的情绪状态不同而不同,同时还会根据人们自己的推理或幻想来完整自己的知觉同时,我们知觉他人的过程也会主动地、有组织地去整合对方传递的信息这个整合过程就会产生区别这里我使用最开始的新闻进行举例(详见课件)比如说人在寻找刺激物意义时总是会受到信息所处背景的影响当女性身份角色处于职场时,穿着打扮是件正常事情;而当女性身份角色处于母亲时,穿着打扮就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网络舆论里很多人攻击那位女性的衣着),还可以利用网络街拍进行举例注重显著性信息就是图像一背景原则,人们总是注重从背景中凸出来的刺激线索(这里配的也有街拍事例)等等让学生开始总结,为什么我们会出现信息茧房一因为网络信息的呈现(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因为我们自身对于信息的选择我们的社会知觉但信息茧房带来的不只是网络暴力如果只把信息茧房的危害停留在网络暴力上,我觉得延伸还是不够,所以再加个延伸一信息茧房带来的只有网络暴力吗?用一则新闻再次引入香港某地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一男性当街捅死两名女性,知情人称疑似感情纠纷提问此时你脑海中的案件起因,过程是什么?还原事件真相该男性和女性并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精神疾病的发作,才导致了惨案的发生但在整个案件过程中,没有一个人伸以援手,在案件发生后,网络上又开始众说纷纭信息茧房不仅会影响到网络舆论,同时也会影响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选择,遇到男性和女性的争执就觉得是情感问题信息茧房的出现还会引发我们常说的刻板印象提问,但信息茧房真的是因为社会信息传输不到位吗?03造茧的究竟是谁?#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茧房其实是我们的选择展示一个微博热搜截图和两个概念伪事件和注意力指向,让学生自己感悟,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有多少信息是伪事件,而自己接收到的信息有多少是自己的选择在课件做到这里的时候,我有很多感触真与假一新闻一定就是真的吗?知情人一定就是见证者吗?见证者就是真实吗?善与恶—善与恶的标准能够以他人言论来评判吗?是与非一我们脑海中的是与非究竟是真相还是我们自己的推测或者联想?就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也是这样,道听途说了谁说了自己的坏话,关系就立刻破裂,道听途说了谁说了别人的坏话,就一传再传,不去辨别真假这节课在讲的过程中,我就延伸到了学生们的人际关系上,道理要切实和他们的生活结合,他们才能有更多感触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如何破茧破茧大行动!破茧的行动总结警惕他人造茧警惕自己造茧制造信息偶遇我们不能一直将自己的生活束缚在蚕茧一样的〃茧房〃之中但打破茧房,首先你就要接受让你不舒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