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秘密★启用前闽中中学校年春高级期中学习质量检测20242022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中国诗歌史上,对于一个理想的诗歌时代,唐代以前大都向往建安,唐代以后则转而醉心于盛唐“盛唐气象”乃是在“建安风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那么盛唐时代与建安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又有什么不同点呢?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了解建安时代乃是一个解放的时代,是从两汉的宫廷势力,从沉闷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于是文学也就有力地从贵族文学中解放出来,一种自由奔驰的浪漫的气质、富于展望的朗爽的形象,就构成建安风骨的精神实质而唐代也正是从六朝门阀的势力下,从佛教的虚无倾向中,从软弱的偏安与长期的分裂局面下解放出来,而表现为文学从华靡的倾向中解放出来,带着更为高涨的胜利心情,更为豪迈的浪漫气质,更为丰富的朗爽的歌声,出现在诗歌史上这一种解放的力量,也就是“建安风骨”真正的优良传统建安是解放的时代,但也是艰苦的时代这艰苦由于这时代是出现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废墟之上的,这艰苦又由于这时代还缺少一种保证这个解放的有效的经验,因为一切都似乎是草创的荒凉高亢的歌声,这是“建安风骨”的基调而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的发展经验的,进展得较为顺利的时代,自然流露出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建安风骨因此是具备在盛唐气象之中的,也是盛唐气象的骨干然而盛唐气象又不止于这个“骨”,它还有丰实的肌肉唐代的宏伟的力量,表现在经济上,表现在文化上,表现在边防上,也就广泛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盛唐气象潜移默化,无往而不存在,因此只能说是一片气象,而非素朴的风骨所能尽了,它乃是建安风骨的更为丰富的展开这就是“盛唐气象”所以在“建安风骨”之后成为古代诗人们普遍向往的造诣论“盛唐气象”最集中的,莫过于严羽的《沧浪诗话》这一部批评名著,其中心命题就是高倡“盛唐也向人们展示了自然山水之中和谐、淳朴的人际关系和原始、平静、自然的生存状态,赞美了心灵的纯净与人性的美好,也隐藏了人世间的悲苦《边城》用素朴的激情和诗意的旋律,表达出“在困难中的微笑”的主题,展现了湘西小城的淳朴世道民风和天然的生活状态两篇文章主题相似【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体裁特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本篇小说具有散文的特点,首先结合材料二找出散文化小说的典型特征“它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散文化小说的人像往往轻轻几笔,神全气足”“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洒洒”然后结合《三三》的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情节上,全无故事,平平静静叙述小说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没有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片段式生活的叙写如小说聚焦杨家堡普通母女的真实生活,写了母女两人的生活状态,爸爸去世之后,母亲接手碾坊,“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三三在母亲的关爱下无忧无虑地成长,比如写她“用包谷秆子作小笼,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到火桶里,剥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时候从碾米人手上得到一个芦管作成的喷呐,就学着打大傩的法师神气,屋前屋后吹着,半天还玩不厌倦”,写她不让人家到水潭钓鱼,母亲教育她等等,平静如水的讲述中没有完整曲折的情节和尖锐的冲突,呈现出情节淡化的特征人物上,不讲究塑造典型人物,很少着意刻画和细致的描写,轻轻几笔,神气全足比如写三三“出来坐在废石槽上洒米头子给鸡吃”“什么鸡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鸡声代为讨情时才止”,小小一件事,刻画出三三的天真可爱;还有母女间的对话,“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总爷家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简单的对话写出三三小女孩的撒娇和母亲的善良总之,《三三》通过叙述者的客观讲述和人物间简淡的对话展现母亲和三三的人物形象结构上,舒放自由,“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洒洒”小说围绕三三母女的生活来写,很多都是日常生活的片段,写得随意而潇洒自然,如写碾坊的劳作生活“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写三三的自娱自乐,用包谷秆子作小笼,煨栗子,为鸡打抱不平,看钓鱼等……看似零碎松散,却并不杂乱无章,读来如随笔般自由和亲切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节选自《离骚》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歆其睛何故深思遹举J]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枇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渔父》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众人A皆醉B何不C哺其糟D而E歌其酸F何故G深思高举H自令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和《鸿门宴》中的“何辞为?”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B.“见”和《屈原列传》中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中的“见”意义和用法不同C“其”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吾其还也,亦去之”的“其”意义和用法不同D.“之”和韩愈《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渔父》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塑造了一位与世推移、随遇而安的渔父形象,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B.本文开篇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八个字形象地刻出屈原政治失意、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C.本文屈原用“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两个浅近形象的借代句,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态度D.本文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给我们树立了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为人生理想毅然赴死,以死明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2)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14.分析两篇文章中的屈原,都同样拥有什么样的品质?【答案】
10.BFH
11.D
12.C
13.1让我的马在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上缓步慢行,在长着椒树的山岗驱马疾行,暂且在那里休息2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形体和容貌憔悴模样像干枯的木头一样
14.品质高洁、气质高雅、坚持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众人皆醉”,结构完整,A处不能断开;“何不”,为什么不,“何故”,常用在句子开头,领起反问内容,其前停顿,G处不能断开,BF处断开“哺其糟”“歌其醵”结构相同,中间用“而”连接,组成并列短语,和“何不”连用,CDE处不能断开“深思高举”与“何不”连接,表意完整,“自令放为”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令自放为”,应另成一句,H处断开故选BFH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均为“语气助词,呢”句意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呢?/告辞什么呢?B.正确动词,看见/介词,被句意渔父见了向他问道/诚信的被怀疑,忠正的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C.正确用于句中,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语气助词,表示祈使语气,还是句意服饰的芳香和佩玉的润泽交织在一起/我还是回去吧,也离开了郑国D.错误代词,代指后面内容/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我听说这样一句话/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故选D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借代句”错误文中是用“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和不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情况作类比,所以,这两句不是借代句,而是类比句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步”,使动用法,使让……缓步前行;“皋”,水边高地;“焉”,兼词,于之,在那里2“游于江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江潭游”;“颜色”,面容、脸色;“形容”,形体和容貌【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由材料一“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可知,屈原裁制荷叶缀缝荷花做衣服,加高帽子加长佩带,让服饰的芳香和佩玉的润泽交织在一起,是表明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减损由“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可知,屈原不会因打击而改变自我,他会坚持爱美好,从正道由材料二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这句话可知,举世混浊、世人皆醉时,屈原不愿同流合污,坚持自我,保持了一份清醒由“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可知,屈原不愿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由此看,两则材料都表现了屈原品质高洁、气质高雅、坚持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参考译文后悔选择道路时不曾看清前途,我久久地伫立想要返回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还未远的时候让我的马在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上缓步慢行,在长着椒树的山岗驱马疾行,暂且在那里休息到朝廷做官不被君王接纳而又遭受指责,那就回来重新整理好我当初的衣服我要把菱荷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确实是美好的加高我的帽子,加长我的佩带服饰的芳香和佩玉的润泽交织在一起,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减损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去游观四面遥远的地方佩戴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浓郁的芳香更加显著人生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美好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被肢解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的心会因为受到惩罚而停止爱美好,从正道?——节选自《离骚》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形体和容貌像干枯的木头一样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于是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渔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暑早苦热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菜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用一“屠”字,把风当作刀,希望清风“杀掉”暑热,却不能成功,表达了诗人对暑热的强烈憎恶B.落日本该下山,诗人却写它犹如生了翅膀,飞上了山,表现了盼望太阳赶快坠落、凉爽快些到来的心理C.颔联由描写转入议论,写人们担心江海枯竭,连上天也非常害怕银河干枯,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忧虑D.颈联宕开一层,诗人因暑热而思冰雪,由热思寒,从而触发了对清凉世界昆仑山和蓬莱岛的联想
16.本诗既有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
15.C
16.浪漫主义
②使用宏大的意象,“江海”“河汉”“昆仑”“蓬莱”等意象宏大,气势磅礴
①具有丰富的想象,诗人看到江海干涸,遥想天上的银河;诗人由热思寒,遥想到寒冷的昆仑山、蓬莱岛现实主义
①关注现实,诗人关注到苦难的现实,天气炎热,土地干旱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否则宁愿与天下人共苦难
②关心民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连上天也害怕银河干枯”错误“天岂不惜河汉干”是诗人对上天的责问“天难道不怕银河也会因此而干枯吗”,并不是说上天也害怕银河干枯故选C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强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使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首联“落日着翅飞上山”一句中,落日本该下山,诗人却写它犹如生了翅膀,飞上了山;颔联“人固己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写诗人看到江海干涸,遥想天上的银河”想象丰富,富浪漫主义色彩;首联“清风无力屠得热”写天气暑热,颈联写“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菜之远常遗寒”,诗人由热思寒,遥想到寒冷的昆仑山、蓬莱岛,富浪漫主义诗句使用宏大的意象,“江海”“河汉”“昆仑”“蓬莱”,气势磅礴,富浪漫主义关注现实首联“清风无力屠得热”写出天气炎热,“人固己惧江海竭”写人们担心江海枯竭,土地干旱;尾联“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意思是我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能忍心独自一个,到那儿去逍遥徜徉?诗人此时想到即使有神山仙岛、清凉世界,但不能与普天下人一起享受,自己决不会独个前往此联充满强烈的现实主义济世拯民的思想,体现他关心民生,希望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否则宁愿与天下人共苦难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两句自问自答,点明了诸葛武侯祠所在的位置
(2)成语有词,“方衲圆凿”;《论语》有语,“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是“,”
(3)《蜀道难》中极言山高可摸天上星斗,人们无可奈何的模样的两句是“【答案】
①.丞相祠堂何处寻
②.锦官城外柏森森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
④.夫孰异道而相安
⑤.扪参历井仰胁息
⑥.以手抚膺坐长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祠”“圜”“扪”“胁”“膺”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数据显示,我国有超
1.4亿人患有糖尿病,1829岁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达2%在我们的印象里,—
①;但如今,这个以糖为名的慢性病,正在“盯上”年轻人“人生唯爱和美食不可辜负”
②,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蔬菜要吃水煮的,饮料要喝无糖的,巧克力越吃越苦……一系列控糖操作,反映出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只不过效果如何,恐怕要打个问号比如,标榜“只要甜不要糖”的无糖饮料一般都含有不少代糖,同样会加重胰腺负担而且日常生活中运动不充分、饮食不规律的现象(A),吸烟、喝酒、熬夜等也是司空见惯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一个问题值得思考除了把手边的奶糖换成黑巧,我们还能为身体健康做点什么?有人曾提出一种名为“500111”的生活方式,即一星期运动五天,晚饭后不吃东西,不喝甜饮料,肥胖人群每顿饭减少一两粮食,一周只外出吃饭一次,一天吃一斤蔬菜这种健康管理方案虽然有值得参考的地方,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每个人身体情况都不相同,对糖分的耐受度也不相同,
(3)o当然,倘若在糖尿病等身体健康问题上(B),反而可能产生过高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这样就(C)了说到底,追求健康、享健康是一件愉悦自己的事,要讲科学,也要讲规律,最终求得一个美好生活的最优解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户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
18.A,屡见不鲜(数见不鲜、比比皆是)B.草木皆兵(提心吊胆、惴惴不安)C.得不偿失(适得其反、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19.
①糖尿病在老年人中常见
②处理好健康与美食的关系(寻求健康与美食的平衡)
③健康管理方案也应因人而异(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健康管理方案、应该有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方案)【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和后文“司空见惯”并列使用,表明日常生活中运动不充分、饮食不规律的现象很常见,可填“屡见不鲜”“数见不鲜”“比比皆是”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数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B.结合结果“产生过高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可知此处指过分担心糖尿病等身体健康问题,可填“草木皆兵”“提心吊胆”“惴惴不安”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提心吊胆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惴惴不安因恐惧担忧而心神不定,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C此处是针对产生过高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的总结,应是指过分担心倒不合适,可填“得不偿失”“适得其反”“舍本逐末”“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意思是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舍本逐末指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因小失大形容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得不偿失【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和后文“以糖为名的慢性病,正在‘盯上‘年轻人”为转折关系,可推至此处对象为老年人,应填“糖尿病在老年人中常见”
②前文不可辜说美食负,后文列举追求健康的一系列做法,则此处问题应是说要平衡二者的关系,应填“处理好健康与美食的关系”或“寻求健康与美食的平衡”
③此处应顺承“健康管理方案”的话题,对应“每个人身体情况都不相同,对糖分的耐受度也不相同”得出结论,即健康方案相应不同,应填“健康管理方案也应因人而异”或“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健康管理方案”“应该有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方案”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三十八度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长,但都变成枯草了尽驱全村的男子用水车踏水先由大河踏进小河,再由小河踏进港汉,再由港汉踏进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时,人们所踏进去的水,不够太阳一日十五小时的蒸发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髯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他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
①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
②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场空欢喜,但每天逃不出苦闷和恐慌原来这些云霓只是挂着给人看看,空空地给人安慰和勉励而已
20.文中第一段连续使用多个句号,富有表现力请分析这些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1.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使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一般,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无糖饮料一般都含有不少代糖,同样会加重胰腺负担2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答案】
20.
①全段共7个句子,每句独立完整,表意简明
②前三句从数字角度写出雨少、太阳大、气温高的特点
③四五两句,从本应蓄水的河塘变得干涸,说明缺水严重
④第六句从颜色角度写土地的干硬、野草的干枯,表明严重缺水
⑤最后一句用夸张手法点明“大热”“大旱”给人们带来的恐慌,非常形象生动
21.第一句运用反复的手法,一方面写出了长者对“泄露天机”者的善意劝阻,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求雨的虔诚、渴切第二句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云霓渐退、渐淡,最终消失的过程,隐含了人们求雨的失落、失望心理
22.1此句中的“一般”,是指大多数情况下,可理解为“通常、往往”2此句中的“一般”,是“一样、一般无二”的意思,表示程度【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标点符号表达效果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第一段运用多个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可以从句子结构的明快、句子内部的特征等角度分析首先“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三十八度之上”,这三个句子,都有数量短语“两个月”“十五小时”“三十八度”,而这些具体的数字恰巧准确地表明此地雨水少、太阳亢热、气温非常高其次“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这两句专门选取了本是蓄水灌溉的保障,然而由于干旱导致了河底向天,池塘变成洼地,再次反衬干旱的严重再次“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一句从野草的颜色、泥土的颜色角度写出了干旱的程度深最后“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一句用“充塞人间”的夸张手法,写出“大热”“大旱”天气,给人们带来的恐慌,非常直观、贴切[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使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中第一句连用两个“喊不得”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老者对高呼“落雨了”的人的劝阻,因为只是预兆要下雨了,害怕他们高呼吓退了雨,这表明了老者求雨的虔诚心态第二句”……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三个小短句构成排比,表现的是云霓被火辣的太阳渐渐”逼退”的过程,也形象地写出了看天、盼雨的人们的失落和失望的心理【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第一句“无糖饮料一般都含有不少代糖,同样会加重胰腺负担”中的“一般”,就是指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时候句中是指无糖饮料并不是所谓的真正“无糖”,通常情况下含有不少代糖,这些代糖对人体的胰腺也是会加重负担的第二句“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硬得同石头一般”中的“一般”,是一样、差不多的意思句中是指由于天气干旱、天热,田土已经发硬、发干像石头一样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自2021年8月24日起,中国文联及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就“饭圈”文化、“顶流”现象以及近期文艺领域出现的一系列违法失德现象,先后进行了十三场以修身守正、立心铸魂为题的座谈交流,表达了对坚决处置违法失德问题、治理粉丝文化乱象等问题的愿望材料二所谓“饭圈”就是粉丝圈的简称,具体来说是指喜欢某个明星或者组合的粉丝群体原本单纯的追星行为,近年来在一些社交媒体的推动下,开始呈现越来越不理性的一面,其背后是一些演艺行业以及资本对于流量的一味追逐而这些“饭圈”群体中,很多都还是未成年人气象”严羽说汉魏是“气象混沌”“不假悟也”,盛唐是“气象浑厚”“透彻之悟”如果“悟”是对于形象的捕逐,那么,汉魏就是还不曾有意去捕逐,而是听其自来的,所以说“不假悟也”;盛唐则是认识到捕逐而且达于深入浅出的造诣,所以是“透彻之悟”汉魏既然还没有致力去捕逐形象,所以形象是淳朴的,又是完整的,因此“难以句摘”;如同还没有开采的矿山;这也就是“气象混沌”而盛唐则由于致力捕逐而获得最直接鲜明的形象,它好像是已经展开来的真金美玉的矿藏,这就不能说是混沌,只能说是浑厚了一种青春的旋律,无限的展望,就是盛唐诗歌普遍的特征盛唐气象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材料二“盛唐气象”是唐诗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自从舒芜、林庚在五十年代提出并探讨这一概念后,“盛唐气象”就进入学术研究视野并引发了热烈持久的争论关于“盛唐气象”的研究,其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历史事实和文学事实,所以有几个基本点是不能不特别注意的一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盛唐的社会、文化呈现出了不同于前代的种种特点“盛唐气象”虽然是用来说明诗歌的,但也有社会的、文化的内容,“盛唐气象”通过诗歌体现的是一个辉煌时代的精神风貌二是盛唐人的价值追求、主体精神,如用世精神与高度自信、高度社会责任感、英雄主义情怀等,也是对“盛唐气象”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盛唐气象”应该是盛唐人的价值追求、主体精神在诗歌中的感性显现三是盛唐人崇尚刚健骨气的审美取向体现在诗歌中,就是雄浑壮美、大气磅礴、酣畅淋漓,所以“盛唐气象”就整体而言,应该是一种壮美的气象,当然也包涵自然清新的优美风格,虽然优美在其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关于“盛唐气象”的研究视野应该更为开阔,所涉及的问题也应该更多,如南北方文化的空前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有何影响?盛唐以后的诗人诗作是如何接受“盛唐气象”的影响的?还有,“盛唐气象”反映的是一个时代艺术与美学的风貌,对“盛唐气象”的研究,综合考察、立体考察更有益于获得科学的结论总之,有关“盛唐气象”的研究虽然历经五十余年,尚待研究的问题还有许多,需要我们以认真科学的态度逐一解决材料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要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时代负责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为此,兴华中学高二
(1)班召开了“如何正确对待饭圈文化”的主题班会,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及自身的体会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追宜追之星,做明德青年亲爱的兴华中学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能与大家当面交流“追星”话题,我深感荣幸我发言的主题为“追宜追之星,做明德青年”在我看来,人类自混沌蒙昧之时,便有了追星逐月之梦想顺时而下,中国历史上不乏风采卓异如星光闪耀之人,于是“追星”现象数不胜数,仅以盛唐为例张籍迷杜甫,火烧杜诗佐以蜂蜜,每天三勺;魏万追慕李白,不远万里,终得诗仙赠诗;葛清最“爱”乐天,脖子以下全部纹上了白诗,而且图文并茂人总会被偶像迷失心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追宜追当追之星,才能走向上向善之路追最亮之星,慕科学之光去年疫情肆虐,国人一度惶恐人们悟得以当仁不让、舍生忘死为使命的无双国士钟南山,危难之际毅然决然带领团队挂帅出征的73岁巾帼英雄李兰娟,以开发研制疫苗为解决疫情之道的陈薇……他们铁肩担道义”,秉持科学理念,才是国人心目中最亮的那颗星亲爱的同学们,相信你们也不会忘记耗尽最美年华研发青蒿素让全球数百万人尽享科学之福的屠呦呦,实验中不惧核辐射危险逆行而战的两弹一星功勋人物邓稼先……毋庸置疑,他们或用科学救人于病痛,或用科学耀国之实力,他们才是真正的国人之星追宜追之星,铸务实之风以身践行“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疫情医护人员张静静,“以小我之身、非凡之勇为行动”的快递小哥汪勇,置身于大漠却始终钟情于敦煌的樊锦诗;一辈子只为一件事,研制“糖丸”攻克脊髓灰质炎疫病的顾方舟;虽踏上死地也义无反顾的凉山救火英雄;为“中华有为”而极限抗压的任正非……他们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是民族复兴的砥柱,是不折不扣的实干之星那场疫情中以身许国、公而忘私、向死而生的普通人与这些人,一起化为那颗颗闪亮、宜追之星,汇聚成灿烂星空,留下一片炫彩璀璨做合情合理之事,追德艺双馨之星有人为“肖战”应援厮杀而辗转反侧;有人因喜欢明星去机场接机,终挤爆机场玻璃;有人不惜消耗心力,也要成为粉丝间的“互撕”主力军;有人自掏腰包,承包“海陆空”为明星制足“排面”这些人以“追星”为荣,还以“追星”为主业可我们是否想过这种追星方式是否合理?他们是不是我们该追的星?追艺术之星,我们也该追如梅兰芳、陈道明这样的德艺双馨之星亲爱的同学们,惑于工巧,纵情于耳目声色之娱只会流于浅薄;泛滥“追星”,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会祸福难料我们应恪守正道走向上向善之路,追宜追当追之星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共有三则,材料一针对“饭圈”文化乱象,文艺界表明了态度;材料二解释了什么是“饭圈”文化以及它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材料三指出了什么才是时代需要的文艺由此看出,三则材料围绕当下的粉丝文化展开,引导年轻人去思考如何对待明星,如何看待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饭圈”文化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治本的程度了,再这样乱象丛生,对整个社会危害太大了,尤其是这个行业对社会有超强的示范能量,容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从根做起,从思想上端正认识作为公众人物,明星艺人比普通公民更多了一份社会责任,更需要自律自重、崇德尚艺,身体力行做好粉丝的表率,用更多优秀的作品去回报社会的关注作为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名利观和价值观构思行文时,首先由材料分析饭圈文化的定义和现状,指出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年轻人影响深远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理性认识饭圈文化辩证分析此现象,阐述饭圈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如粉丝对偶像的支持与鼓励可以激发正能量,促进偶像的成长与进步;饭圈内的团队合作与社交互动也有助于培养年轻人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再分析饭圈文化存在的过度追星、网络暴力、非理性消费等负面现象,对个人成长和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接着提出正确对待饭圈文化的建议,保持理性,避免盲目崇拜和过度消费,认识到偶像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还要关注自我成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我提升和成长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最后总结全文,强调正确对待饭圈文化的重要性倡导年轻人自觉抵制饭圈文化中的不良现象和行为习惯,传播正能量和积极信息,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立意
1.追星当追优秀星
2.拒绝不良“饭圈”文化,提倡健康粉丝文化
3.社会需要向善的文艺范
4.勿随名气乱起舞,看清对错也不迟(摘编自高建新《五十年来“盛唐气象”研究述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盛唐气象”和“建安风骨”都是从政治、宗教、礼教等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形成的浪漫朗爽的精神气质B.“建安风骨”是具备在“盛唐气象”中的,“建安风骨”中荒凉高亢的风格也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C.严羽提出并高倡“盛唐气象”,是基于他的审美品位与趣味,也是他的文学批评成就D.对于“盛唐气象”的研究不应局限于盛唐这个单一历史时期,也不应局限于文学领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盛唐气象”是盛唐时代的精神面貌的反映,因此安史之乱后的诗歌无法体现出“盛唐气象”B.盛唐是比建安更加理想的诗歌盛世,因为“盛唐气象”比“建安风骨”更为丰富、宏大、豪迈C.严羽分析了汉魏和盛唐诗歌在“悟”和“气象”上的不同之处,体现了他高倡“盛唐气象”而轻汉魏诗歌的态度D.“盛唐气象”本是用来说明诗歌的,但也有社会、文化的内容,因此“盛唐气象”进入了社会学、文化学的研究视野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诗句中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B.露从今夜白,月故乡明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我们在研究“盛唐气象”时应该注意哪些基本点【答案】l.D
2.B
3.D
4.
①首先,开篇提出“盛唐气象”这一概念,并指出盛唐气象是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
②其次,比较了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的异同
③再次,介绍了《沧浪诗话》中对汉魏与盛唐诗歌的比较,论证了盛唐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④最后,总结了盛唐气象的艺术特征来收束全文
5.
①研究“盛唐气象”应关注盛唐的时代特征及盛唐诗歌的普遍特征;
②注意盛唐的社会、文化与前代的种种不同特点;
③注意盛唐人的价值追求、主体精神、审美取向;
④在研究“盛唐气象”时应采用更开阔的研究视野,用认真科学的态度去解决研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盛唐气象’和‘建安风骨’都是从政治、宗教、礼教等束缚中解放出来”说法错误,依据“首先就必须了解建安时代乃是一个解放时代,是从两汉的宫廷势力,从沉闷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于是文学也就有力地从贵族文学中解放出来”,可见“从政治、宗教、礼教等束缚中解放出来”是时代的特征,而非文学上的表现B.“建安风骨’中荒凉高亢的风格也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错误,建安风骨的基调是荒凉高亢,这是因为建安是一个艰苦的时代,而盛唐并不是C.“严羽提出并高倡‘盛唐气象”错误,原文说的是“论盛唐气象最集中的,莫过于严羽的《沧浪诗话》这一部批评名著,其中心命题就是高倡‘盛唐气象”,可见“盛唐气象”这一概念并不是严羽提出的,只是论述最集中并大力倡导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A.“因此安史之乱后的诗歌无法体现出盛唐气象”错误,盛唐气象并不是一天就消失的,说安史之乱后就没有盛唐气象不符合客观实际,另外盛唐之后的诗歌也可以反映出盛唐时代的精神面貌C.“体现了他高倡‘盛唐气象而轻汉魏诗歌的态度”错误,严羽是通过分析汉魏与盛唐诗歌在“悟”“气象”上的不同之处,来比较汉魏与盛唐诗歌,并没有轻汉魏诗歌D.“盛唐气象”“进入了社会学、文化学的研究视野”,于文无据,原文只说“‘盛唐气象就进入学术研究视野并引发了热烈持久的争论”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原文“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文学从华靡的倾向中解放出来,带着更为高涨的胜利心情,更为豪迈的浪漫气质,更为丰富的朗爽的歌声,出现在诗歌史上”可见,盛唐气象是一种蓬勃豪迈、爽朗浪漫的气象D.这是一首宫怨诗,这两句写寂寞幽寂的庭院内春天已临近尽头,梨花落满地面而院门紧掩,感情纤弱卑细,不能体现盛唐气象故选Do【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梳理行文脉络的能力文章第一段提出“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的观点,并指出“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第二到四段则分析盛唐气象是从建安风骨而来,并分析了它们二者的异同“建安风骨因此是具备在盛唐气象之中的,也是盛唐气象的骨干然而盛唐气象又不止于这个‘骨”“它乃是建安风骨的更为丰富的展开”第五段重点介绍《沧浪诗话》中二者的比较,建安风骨“气象混沌”“不假悟也”,盛唐是“气象浑厚”“透彻之悟”,指出“盛唐则是认识到捕逐而且达于深入浅出的造诣”“盛唐则由于致力捕逐而获得最直接鲜明的形象,它好像是已经展开来的真金美玉的矿藏”,盛唐诗歌的艺术价值极高最后总结“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收束全文【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主要信息在材料二,材料一中有一点结合材料一中盛唐的时代特征,“唐代也正是从六朝门阀的势力下,从佛教的虚无倾向中,从软弱的偏安与长期的分裂局面下解放也来……出现在诗歌史上”,以及盛唐诗歌的特征,“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的发展经验的进展得较为顺利的时代,自然流露出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盛唐则由于致力捕逐而获得最直接鲜明的形象,它好像是已经展开来的真金美玉的矿藏,这就不能说是混沌,只能说是浑厚了”,可概括出研究“盛唐气象”应关注盛唐的时代特征及盛唐诗歌的普遍特征;结合材料二”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盛唐的社会、文化呈现出了不同于前代的种种特点”,可概括出注意盛唐的社会、文化与前代的种种不同特点;结合材料二“盛唐人的价值追求、主体精神,如用世精神与高度自信、高度社会责任感、英雄主义情怀等,也是对‘盛唐气象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以及“盛唐人崇尚刚健骨气的审美取向”,可概括出注意盛唐人的价值追求、主体精神、审美取向;结合材料二“关于盛唐气象’的研究视野应该更为开阔,所涉及的问题也应该更多”“有关“‘盛唐气象’的研究虽然历经五十余年,尚待研究的问题还有许多,需要我们以认真科学的态度逐一解决”,可概括出在研究“盛唐气象”时应采用更开阔的研究视野,用认真科学的态度去解决研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三三(节选)沈从文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住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榕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一个堡子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闸的板,机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了于是主人一面谈着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蓼筛子,到后头上包了一块白布,拿着个长把的扫帚,追逐着磨盘,跟着打圈儿,扫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凡是到杨家碾坊碾过谷子的,都知道杨家三三妈妈十年前嫁给守碾坊的杨,三三五岁,爸爸就丢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话也不说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地长大了妈妈随着碾槽转,提着小小油瓶,为碾盘的木轴铁心上油,或者很兴奋地坐在屋角拉动架上的筛子时,三三总很安静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热天坐到有风凉处吹风,用包谷秆子作小笼,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到火桶里,剥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时候从碾米人手上得到一个芦管作成的喷呐,就学着打大傩的法师神气,屋前屋后吹着,半天还玩不厌倦这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疏疏的树林里,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因为一个人在屋里玩厌了,就出来坐在废石槽上洒米头子给鸡吃在这时,什么鸡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鸡声代为讨情时才止这磨坊上游有一潭,四面有大树覆荫,六月里阳光照不到水面碾坊主人在这潭中养得有几只白鸭子,水里的鱼也比上下溪里多照一切习惯,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财产的一份水坝既然全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乡公约不许毒鱼下网,所以这小溪里鱼极多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来钓鱼,看到潭边幽静,想蹲一会儿,三三见到了时,总向人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罢”人若顽皮一点,听到这个话等于没听到,仍然拿着长长的竿子,搁到水面上去安闲的吸着烟管,望到这小姑娘发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妈,高声地说“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母亲就从没有照到女儿意思折断过谁的竿子,照例将说“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总爷家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三三照例应当还记得夜间做梦,梦到大鱼从水里跃起来吃鸭子,听到这个话,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只静静地看着,看这不讲规矩的人,究竟钓了多少鱼去她心里记着数目,回头好告给妈妈有时因为鱼太大了一点,上了钓,拉得不合式,撇断了钓竿,三三可乐极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鱼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气,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有时钓鱼的人是熟人,人家来钓鱼时,见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气,就照例不忘记问“三三,许我钓鱼吧”三三便说“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怎么不能钓”同一件事情,对待不同,原来是来人讲礼,三三也讲礼钓鱼的是熟人时,三三常常搬了小小木凳子,坐到旁边看鱼上钩,且告给这人,另一时谁个把钓竿撇断的故事,到后这熟人回到磨坊时,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三三看着母亲用刀剖鱼,掏出白色的鱼肝来,就放到地下用脚去踹,发声如放一枚小爆仗,听来十分欢乐鱼洗好了后,揉了些盐,三三忙取麻线来把鱼穿好,挂到太阳下去晒到有客时,这些干鱼同辣子炒在一个碗里待客母亲如想到折钓竿的话,将说“这是三三的鱼”三三就笑,心想着“怎么不是三三的鱼?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三三如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有删改)文本二小说的散文化(节选)汪曾祺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说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趋势有些作者有意用“日记”“文礼”来作为文集的标题,有些完全不能称为小说的东西,则命之为“小品”鲁迅的《故乡》写得很不集中《社戏》是小说么?但是鲁迅并没有把它收在专收散文的《朝花夕拾》里,而是收在小说集里的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可以说是具有连续性的散文诗萧红的《呼兰河传》全无故事沈从文的《长河》是一部很奇怪的长篇小说它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就像这部小说所写的流水一样这是一部散文化的长篇小力无O散文化小说的作者不大理解,也不大理会典型论要求一个人物像一团海绵一样吸进那样多的社会内容,是很困难的散文化小说的人像往往轻轻几笔,神全气足《世说新语》,堪称范本有些作者好像完全不考虑结构,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洒洒苏东坡所说的“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散文化小说的作者自觉遵循的结构原则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用大量笔墨介绍杨家碾坊及周围环境和碾米过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当地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关系,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B.文中三三看到爸爸去世后,妈妈“成天全身是糠灰”,以孩子眼光反映生活,冲淡了生活的悲剧色彩,营造了“哀而不伤”的审美效果C.三三的母亲在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她围着碾槽转和对待别人来钓鱼等情节,写出了她的勤劳和善良,以及面对生活的乐观与坚强D.“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碾坊主人灰头土脸的样子,展示了儿童视角下的趣味
7.下列对文本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三三生活在封闭自足的环境里,她的生活和磨坊、鱼等相关,她在这种简单而自由的环境中得到快乐
8.文本一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内容,详写了三三对钓鱼者的不同态度,略写她吹喷呐、喂鸡等事,详略得当,轻重合宜C.文本一采用田园牧歌的描写手法来描绘大自然和乡村景象这种描写手法使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而且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D.鲁迅的《故乡》通篇以抒情的笔调渲染童年生活的美丽,展现了“我”回到“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寻梦,又终于绝望而去的心理过程,塑造了闰土这一典型人物,因而它与散文化小说相距甚远
8.有人说文本一与《边城》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9.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请依据文本二的内容,分析文本一体现了散文化小说的哪些特点?【答案】
6.D
7.D
8.
①小说塑造了母亲以及三三的形象,母亲勤劳、善良、乐观;三三天真、活泼、可爱;与《边城》中的祖父、翠翠一样,具有美好、淳朴的心灵
②小说展示了淳朴的民风,乡民们遵守乡里公约,碾坊主人不介意别人在自家水前钓鱼,这与《边城》中重义轻财、乐善好施、互帮互助的纯美民风一样构建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③小说的主题与《边城》一样,赞美了心灵的纯净与人性的美好,也隐藏了人世间的悲苦
9.
①情节上,全无故事,平平静静叙述《三三》聚焦杨家堡普通母女的真实生活,平静如水的讲述中没有完整曲折的情节和尖锐的冲突,呈现出情节淡化的特征
②人物上,不讲究塑造典型人物,很少着意刻画和细致的描写,轻轻几笔,神气全足《三三》通过叙述者的客观讲述和人物间简淡的对话展现母亲和三三的人物形象
③结构上,舒放自由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洒洒本文写碾坊,写碾坊的劳作生活,写三三的自娱自乐,写三三看钓鱼……看似零碎松散,却并不杂乱无章,读来如随笔般自由和亲切【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儿童视角”错误,此处主人公三三还未出场故选Do【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因而它与散文化小说相距甚远”错,根据材料二“鲁迅的《故乡》写得很不集中”,可知,鲁迅《故乡》是散文化小说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风格的能力分析文章的相似之处,可以从人物塑造、社会环境、主题等角度鉴赏人物塑造上,小说塑造了三三以及母亲的形象三三五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靠着碾坊把她养大,“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足见母亲的辛劳;虽然日子辛苦,磨坊外屋却爬满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可见母亲并不消沉,而是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可见她的乐观;三三不让别人钓鱼,母亲说“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可见母亲的善良而三三则天真、活泼、可爱,母亲劳作时,“三三总很安静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用包谷秆子作小笼”,冬天煨栗子吃,学法师的样子吹芦管作成的喷呐,不让人家到她家的水潭里钓鱼等《边城》中的祖父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而翠翠是一个天真无邪、自然善良的少女,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的艺术形象两文中的人物都具有美好、淳朴的心灵社会环境上,小说展示了淳朴的民风,比如“水坝既然全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乡公约不许毒鱼下网,所以这小溪里鱼极多”,乡民们遵守乡里公约;有时有人到水潭来钓鱼,三三不许,但母亲却说“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总爷家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碾坊主人不介意别人在自家水前钓鱼《边城》中的湘西是一个仿佛世外桃源的湘西边境小城这里的人民淳朴善良、勤劳勇敢、重义轻财、乐善好施、互帮互助,风物也趋于自然和美,富有独特的天然气质两文塑造的人文环境具有相似之处主题上,小说以湘西山村偏僻的一角杨家磨坊为背景,描写了古老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人性美和人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