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北京市^一学校学年第学段H202320243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教与学诊断2024年4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语文组全体教师
一、默写请按照要求填写诗文原句(1—2小题必答,第3题选六处作答每空1分共10分)
1.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道“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即借此典故表达出了亡国之恨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信认为一个夹在大国之间的国家,在“,”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目标
3.以下句子出自《论语》,请任选其中六个填写
①不愤不启,不怫不发,则不复也
②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字取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提示挂在二层中厅的一幅书法作品)
③子曰“,鲜矣仁”
④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
⑤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⑥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
⑦子曰“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⑧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⑨子曰“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艺”⑩《论语》十二章中“”是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的要求,他认为君子做事要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章,回答45题(9分)经典的意义(节选)杨国荣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的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滨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B.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做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C.要想更好地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D.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释中的偏颇
5.某校高一学生正在开展《论语》阅读活动,请你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和自己的阅读经验,为同学们更好地开展《论语》阅读提供两条建议(6分)
三、文言文阅读按照要求回答6—11题(24分)
6.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越国以鄙远(边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B.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跑)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被)••C.又欲肆其西封(放纵)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D.乃中《经首》之会(合乎)摄乎大国之间(夹处)••
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活用和例句中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2.20)A.欲辟土地,朝秦楚B.常以身翼蔽沛公••C.良庖岁更刀D.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8.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诚哉是言也!(《论语》
13.11)A.构怨于诸侯B.客何为者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D.吾属今为之虏矣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而”和例句中加点字“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敲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论语》
8.21)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劳苦而功高如此・♦C.提刀而立D.舍瑟而作••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句3分,共6分)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②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阅读以下语段,回答第11题(6分)材料一项王即日国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日“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节选)材料二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令尹子西而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令尹子西对曰“臣不知也”召昭美恤问焉,昭恤对日“此欲观吾国之得夫而图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宝之重者”王遂使昭奚恤应之昭奚恤发精兵三百人,陈于西门之内为东面之坛一,为南面之坛四,为西面之坛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请就上位东面”令尹子西南面,太宗子敖次之,叶公子高次之,司马子反次之,昭奚恤自居西面之坛,称曰“客欲观楚国之宝器,楚国之所宝者贤臣也理百姓,实仓縻,使民各得其所,令尹子西在此奉珪璧,使诸侯,解忿悄之难,交两国之欢,使无兵革之忧,太宗子敖在此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不见侵,叶公子高在此理师旅,整兵戎,以当强敌,提袍鼓,以动百万之师,所使皆趋汤火,蹈白刃,出万死,不顾一生之难,司马子反在此若怀霸王之余议,摄治乱之遗风,昭奚恤在此,唯大国之所观”秦使者惧然无以对,昭奚恤遂揖而去秦使者反,言于秦君曰“楚多贤臣,未可谋遂不伐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斯之谓也(《新序•杂事一》刘向)H.(此题语I、语II必做,语m不做)《鸿门宴》中的称呼亦尽显人物风采,分析材料一中两处下划线的句子中范增的称呼“若属”和“吾属”不同,以及该称呼变化背后范增的心理(6分)
11.(此题语m必做,语I、语II不做)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分析昭恤座次安排的用意(6分)
三、诗歌鉴赏按照要求,回答1215题(15分)(以下12—15四道题语I、语n必做,语iii不做)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士斥,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泰州杂诗•其十八杜甫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寒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㈤国,何得许天威【注】外甥开元年间,吐蕃王上表给唐玄宗,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
1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运用了手法,既突出了诗人对亲朋消息的期盼,又突显了(3分)
13.下列选项对《登岳阳楼》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是五言律诗,相比古体诗而言,律诗属近体诗,有五言、七言之分B.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诉吴楚、浮天地此句写景极为壮阔C.尾联以“凭轩”收束全诗,与题目“登楼”相呼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D.本诗意蕴丰厚,抒情沉郁顿挫,写景虚实相生,语言风格雄浑豪放大气
14.下列对《秦州杂诗•其十八》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交代了时令和地点,“秋将尽”和“山高”渲染出秦州边塞的荒凉与孤寂B.额联通过对塞外云彩断续、日光路淡的描绘,暗示了边疆局势的紧张和战事的频繁C.颈联通过烽火常燃、檄文频发的描写,染吐蕃不断侵扰边境带来的紧张气氛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异族的蔑视,小小的“外甥国”,没有能力挑战朝廷的威严
15.校刊要出一期“杜甫诗歌联读”专栏,其中摘选了杜甫《秦州杂诗・其十八》和《登岳阳楼》两首诗,现向你约稿,要求你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两首诗歌尾联情感的异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分析(6分)(以下1215四道题语I必做,语I、语H不做)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环,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快阁黄庭坚痴儿[注]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注]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本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秋,诗人时任太和县令“痴儿”出自《傅咸传》,“(杨)骏弟济与咸善,与成书日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青眼”出自《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作白眼,喜不怪而迤喜弟康闻之,乃贵酒换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12.杜甫的《登岳阳楼》应该写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之《登岳阳楼》中“戎马”“涕泗流”表达出诗人(3分)
13.《登快阁》大量用典,下列选项对典故运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活用晋人杨济致书傅咸“生子痴,了官事”句,诗人以痴儿自比,了却官事,故得闲快阁一游,表现了诗人的孤傲不羁B.额联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谢眺“澄江静如练”及柳宗元“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句,巧妙自然,不露斧凿痕迹C.第五句用到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朱弦”指琴,“佳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诗是说知音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D.第六句巧用阮籍善用青白眼的典故,意思是说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横字在此理解为“横亘”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诗首联都以叙事开篇,黄诗“倚晚睛”为绘景做了铺陈染B.两诗颔联都写了登高所望之景,黄诗空明澄澈,杜诗气势磅礴,C.两诗颈联或用典或叙事,都表达因怀才不遇引发的对现实不满D.两诗在创作上都将景、事、情融于一体,景中含情,事中寓志
15.在学习黄庭坚《登快阁》时,有同学指出这首诗的意旨落在“归”字上但一时又讲不清楚,这时老师让诗歌学养比较深厚的你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归意”是如何体现的请将你的分析有条理的写下来(6分)
四、名著阅读按照要求回答1624题(32分)学校为了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要在高中楼北新修建的玻璃馆中专题展出一期《论语》特请你来带领参访者参观,并担当讲解员希望你准确解答各题,努力闯关,优秀者将被聘为“《论语》小讲师”闯关一目中有“人”
16.对下面四则材料,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Q)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2)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伶》)
(3)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4)子以四教文,行,思,信《论语・述而》A.子贡理解了《诗经》中诗句的道理人有了好的品质,还要致力于更高的精神追求B.子夏探寻出《诗经》中诗句的言外之意人要有美好的品质,礼是建立在美好品质之后的C.孔子认为子贡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联想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道理是举一反三D.孔子的教育观是启发式教育,因人施教,学思行并重,教学相长,重视《诗经》学习
17.从下面四则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1)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2)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4)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A.孔子说,不给他见面礼束修,他也会教询,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有教无类的人B.孔子是对待学习和工作总不厌倦,教导别人特别有耐心,总不疲倦的人C.孔子勤奋、好学,因为他“学如不及”一一做学问好像追逐什么,生怕赶不上D.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闯关二心中有“思”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反映的是其(3分)A.政论思想B.教育思想C.伦理规范D.为人处事的标准
19.《论语》善用对比来强调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懂正义者为君子,求私利者为小人,这是判断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之一
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凡事都会责于自己小人则喜欢推卸责任,凡事都会责之于他人C.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有德行的人本来就容易陷于困窘之境,小人身处逆境会难以坚守而胡作非为D.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孔子倡导人们要积极向上,达于仁义,而不要流于卑下,只考虑个人的利益
20.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7分)
①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②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根据上面材料,分别概括“忧”与“乐”的内涵(具体对象、内容)(2分)
(2)结合上面材料,并联系阅读积累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忧”与“乐”关系的认识(5分)闯关三口中有“词”
21.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三十岁时能够立身,有所成就启示我们把握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B.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看见贤者,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启发我们不断修身向善,积极反思自我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论语・先进》)沂水春风:春风和煦、春日畅游的美好图景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
22.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翻译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使得百姓归于忠厚老实B.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翻译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C.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用礼仪来约束自己,也就能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吧D.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翻译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包容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越多越好
23.下列诗词中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倡导的理想人格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4.《论语》中的语言颇为艺术请从下面几处画线句中选择两处加以分析(4分)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③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④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日“婴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子张》)
五、微写作(1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红楼梦》第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符挞”中写到宝玉遭父亲贾政毒打,伤得很重,众人七手八脚把宝玉送入怕红院内自己床上卧好待众人走后,袭人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正好,孔子也来看他了,两人将围绕“答挞”一事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请以“当宝玉遇见孔夫子”为题,联系著作《红楼梦》与《论语》的相关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依据下面的开头续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微作文,展现两人的对话过程要求符合人物身份与性格,尊重原著特点当宝玉遇见孔夫子(宝钗)说着,去了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zhi)沐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暧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这里宝玉昏昏沉沉,只见蒋玉落走了进来,诉说忠顺王府拿他之事;一时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刚要诉前情,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以上选自《红楼梦》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孔子
六、写作(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表大陆的一部分(外国诗人)
(1)请以“己与人”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请根据材料,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