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2.1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L课时教师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我们的地球模型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
3.授课时间第3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教学内容
1.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理特征
2.探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理解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3.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地球模型,加深对地球结构的认识
4.结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关联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意识,使其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球模型,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对地球自转与公转现象的探究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制作地球模型,加深对地球运动和地理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地球的结构和地理特征的认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大洲
1、大洋的分布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对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的影响-制作简易地球模型,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地球运动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例如,学生需掌握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的现象,以及地球公转带来季节变化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尤其是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度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制作地球模型时,对地球各部分比例和位置的准确把握-将地球运动理论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如解释特定地区的昼夜长度变化例如,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为什么夏至时北半球白天最长,而南半球则是冬天教师需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四、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地球仪-制作地球模型的材料(如黏土、泡沫球、颜料等)-投影仪或智能白板
2.软件资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地球自转与公转动态演示软件
3.课程平台-学校多媒体教学平台
4.信息化资源-电子教案-动态PPT课件-地理科普视频
5.教学手段-探究式教学-分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互动问答与讨论-视频演示与动画模拟
6.辅助教具-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图卡-地球自转和公转模型教具
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L确保地球仪、制作地球模型的材料、投影仪等教学资源齐全并调试到位
2.准备电子教案、动态PPT课件、地理科普视频等信息化资源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向同学们展示地球仪,提问“大家认识这个物体吗?它代表了什么?”
2.学生回答后,总结“地球仪是我们了解地球的一个重要工具,今天我们将通过它来学习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让学生翻开教材,阅读“我们的地球模型”部分,同时观察地球仪
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讨论地球的结构、大洲|、大洋的分布等
三、课堂讲解与互动(15分钟)
1.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通过动态演示软件展示地球运动过程
2.提问“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3.学生回答问题,进行互动讨论,总结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四、实践活动(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制作地球模型的材料
2.指导学生按照比例和位置制作地球模型,强调难点内容,如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度
3.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地球运动和地理现象的理解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
1.各小组展示制作的地球模型,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教师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3.总结课堂所学,强调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地球运动知识教学过程注意事项
1.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针对学生的疑问,通过实例和演示等方式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探究和表达的能力
4.在实践活动环节,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其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图书资源推荐学生阅读与地球科学相关的图书,如《地理的故事》、《地球的秘密》等,以加深对地球结构和运动知识的理解-视频资源鼓励学生观看探索地球的科学纪录片,如《地球脉动》、《宇宙之旅》等,通过视觉影像资料直观感受地球的奥妙-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或地理展览,实地观察地球模型和地质标本,增强学习的现实感和体验感-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或家庭网络资源,查找与地球科学相关的科普文章和图片,丰富知识视野
2.拓展建议-鼓励学生绘制地球结构图,标注出主要的大洲I、大洋和重要地理特征,通过绘画加深记忆和理解-让学生收集不同地区的昼夜长度和季节变化数据,分析地球运动对这些现象的影响,并撰写简单的分析报告-组织一次“模拟联合国”活动,让学生代表不同国家,讨论地球运动对各国气候和农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小组研究项目,选择一个与地球科学相关的主题,如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球气候变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展示-建议学生关注国家地理频道或科学杂志的更新,定期阅读最新科研成果,了解地球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在教学资源拓展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球的结构、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及其对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的影响
2.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强调制作地球模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难点突破
3.强调地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地理素养
二、当堂检测(10分钟)
1.选择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2)以下哪个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潮汐现象D.地球磁场变化
2.简答题
(1)请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2)制作地球模型时,如何准确地表示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度?
3.应用题
(1)假设你所在的城市位于北纬30,请描述夏至时该城市的昼夜长度变化
(2)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解释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冬季相对较暖和,而北方地区冬季较为寒冷检测建议
1.教师在学生答题过程中,观察其解题思路和方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其合作学习的能力
4.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课后作业
1.请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并解释它们对地球上的生活产生的影响答案示例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从西向东旋转,一个周期为24小时,它导致了昼夜更替的现象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个周期为365天,它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度的变化这些运动影响了我们的作息时间、农业生产、气候条件等
2.绘制一幅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标出重要的地理角度(如赤道、北极、南极、倾斜角度等)答案示例图中应包含地球、太阳、标出赤道、南北极、地球自转轴和倾斜角度(约
23.5),并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3.解释为什么在夏至时,北半球的白天比南半球的白天长答案不例因为在夏至时,北半球更接近太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导致北半球的昼夜长度差异较大,白天较长
4.请列出至少三种地球运动对地球上生物生活的影响答案示例-昼夜更替影响生物的作息规律-季节变化影响生物的繁殖和迁徙-气候变化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
5.设计一个小实验或观察活动,验证地球自转对昼夜更替的影响答案示例实验名称模拟昼夜更替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计时器实验步骤-将手电筒对准地球仪,模拟太阳光-转动地球仪,观察不同区域接受光线的情况-记录不同时间点地球仪上“白天”和“黑夜”的区域变化-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地球自转对昼夜更替的影响补充说明-作业1和作业3旨在考察学生对地球运动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作业2要求学生通过绘图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空间认识-作业4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地球运动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作业5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验证理论知识,增强其对地球运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