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素,排除D项故选C项
9.1902年梁启超撰写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铺陈了对60年后“上海世博会”的设想“那时我国决议在上海开设大博览会……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区,都变作博览会场了”2010年5月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正式开幕,中华民族的百年世博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一过程折射了中国()A.从辛亥革命到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巨变B.从闭关锁国到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转型C.从半殖民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婚变D.从救亡图存到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艰辛历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02年,梁启超通过科幻小说的形式畅想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反映了梁启超在民族危机下对民族独立的向往,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独立,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这体现了近代以来从救亡图存到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艰辛历程,D项正确;1902年尚未爆发辛亥革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闭关锁国对中国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转变,排除C项故选D项
10.有学者研究得出,现代农民阶层的结构由八大群体组成(其中有重叠现象)农业劳动者、农民工、私有私营者,这三类在1999年底分别占乡村从业人员总数的
66.3%、
25.6%、
9.6%此外还有雇工、乡镇企业管理者、乡村管理者、农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群体这一结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国家户籍制度持续放松D.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现代农民阶层的结构由八大群体组成(其中有重叠现象)农业劳动者、农民工、私有私营者,这三类在1999年底分别占乡村从业人员总数的
66.3%、
25.6%、
9.6%此外还有雇工、乡镇企业管理者、乡村管理者、农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群体”及所学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农村就业结构调整,B项正确;材料为现代农民阶层的组成结构,与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无关,排除A项;“国家户籍制度持续放松”属于原因之一,但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C项;这一结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之一,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1.公元前2千纪后,古阿卡德语是阿卡德王国的通用语言,后在两河流域南部和北部演化出巴比伦语和亚述语两种方言,也曾被埃及王庭使用,作为整个中东地区的国际性通用语言阿卡德语成为区域通用语言的主要原因是()A.军事扩张和文化交流B.阿卡德王国的兴盛C.区域贸易和人口迁徙D.区域性市场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西亚公元前24世纪阿卡德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两个王国都使用阿卡德语,推动了阿卡德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周边国家、民族政治交往、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密切,进一步推动了阿卡德语的使用可见军事扩张和文化交流推动阿卡德语使用范围扩大,成为区域通用语言,A项正确;阿卡德语在阿卡德王国灭亡后继续使用,排除B项;一般只有大规模和长期的人口迁移才能给区域文化造成重大影响,人口迁徙不是阿卡德语成为区域通用语言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阿卡德语使用范围的扩大与军事扩张、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区域性市场的发展”主要涉及经济方面,不能完整概括其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2.美国学者罗伯特在《西方文明史》中指出“(庄园)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要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该材料反映了中古时期西欧()A.庄园经济的解体B.自耕农经济产生C.生产关系的进步D.政治上分裂割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据材料“(庄园)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要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可知,农奴虽说是被剥削阶级,但相较于奴隶而言,拥有一定的权力,生产积极性高,体现了庄园与农奴制的状况,即生产关系的进步和发展,C项正确;此时庄园经济并未解体,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农奴的状况,并未提及自耕农的发展,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政治上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
13.有学者提出“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在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被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这一结论表明新航路的开辟()A.第一次使东西方商业活动连接起来B.使各民族间经济社会交往愈加密切C.使各民族逐渐融合为一个统一族群D.使各民族传统的生产方式得以消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由于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分工的发展,使得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消灭得愈来愈彻底,世界也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表明新航路开辟使各民族间经济社会交往愈加密切,B项正确;古代世界,东西方就有商业上的往来,新航路开辟不是第一次使东西方商业活动连接起来,排除A项;融合为一个统一族群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没有使各民族传统的生产方式消灭,排除D项故选B项
14.1566年,英国女王针对下院经常反驳政府的提案这一情况说道有些问题无须下院“招唇鼓舌”,“上帝不会允许你们的自由成为我们的枷锁”女王因此很不愿意召开议会,在位45年仅召开10次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宗教改革引发政治冲突B.新兴力量尚未掌握政权C.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国家重心完全移到下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566年的英国根据材料“上帝不会允许你们的自由成为我们的枷锁”“女王因此很不愿意召开议会”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女王认为下议院限制了她权力的“自由”,导致其不愿意召开议会,说明当时英国的新兴力量(市民阶层)仍不够强大,并未掌握国家政权,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教改革对英国的影响,未涉及政治冲突的信息,排除A项;“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与英国的政治特征不符,排除C项;此时英国的权力重心并未完全下移到下院,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99世纪以来进入英国村庄中的流动农业机械越来越多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帮助邻居耕地时也要求按小时计费年青人都关心的脱粒机和收割机的效益,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这说明()A.科技发展影响社会劳动观念B.工业革命造成农业经济衰落C.工业革命造成农村土地集中D.农业生产劳动收益逐渐下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以来的英国据材料“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并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世纪以来”可知,工业革命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由于农业机械要按时间收费,所以劳动者认真记录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以计算性价比,这说明工业革命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时间观念和效益理念,A项正确;工业革命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工业技术推广影响了社会劳动观念,与农村土地集中无关,排除C项;工业革命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排除D项故选A项
1.209世纪中叶,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还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只是把外国侵略势力当作主要打击对象19世纪末,这种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具有民主、民族性质的奋斗目标,和改造现行制度的设想与方案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民族政党组织的形成B.斗争救国方案的变化C.当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D.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据材料中“一批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具有民主、民族性质的奋斗目标,和改造现行制度的设想与方案可知,这一变化是指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当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19世纪中叶的反抗运动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此时基本没有政党,到了19世纪末各殖民地和半殖民政党才逐渐产生,但此时影响力也相对有限,不是主要原因,加之材料中还有涉及半殖民地地区,排除A项;斗争救国方案的变化是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不属于原因范畴,排除B项;西方启蒙思想对民族民主运动有推动作用,但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7.中国自古就有修史传统,随着历史的发展,史学的编撰与研究都得到很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史书体裁与体例内容以鲁国史为主,但不限于鲁国史的范围,记载《春编年体按照年、月、日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秋》顺序逐条记载史事481)的春秋时期史事国别体按周、鲁、齐、《国内容基本上是春秋时期史事以编年记事的方式叙述晋、关B、楚、吴、越顺序语》对各诸侯国的史事分别叙述——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材料二《史记》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对中国史学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司马迁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答案】
17.重大贡献司马迁创造历史编撰的新体例纪传体通史;创编了大一统观念下的历史;创新了修史原则;史学编撰求真求实
18.成功原因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国家富强、社会安定;儒家思想的正统感召;史官的责任;史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个人的努力与才能【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重大贡献根据材料“《史记》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可知,司马迁创造历史编撰的新体例纪传体通史,创编了大一统观念下的历史;根据材料“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可知,创新了修史原则;根据材料“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可知,史学编撰求真求实【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成功原因根据材料“《史记》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国家富强、社会安定;根据材料“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可知,儒家思想的正统感召;根据材料“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可知,史官的责任;根据材料”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可知,史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个人的努力与才能
1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百年曲折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洋务企业及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就中国而言,自19世纪中叶现代经济开始发展以来,也有明显的双元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早在1920年代雷默C.F.Remer已经指出,他把距离铁路、大河两天行程以内,而便于对外贸易的地区称为外层中国Exter iorChina,把该范围以外的地区称为内层中国Inter iorChina,他认为两个中国宛如两个经济单元——《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1结合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幅历史地图所涉及的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外层中国”的大致范围及经济发展的原因【答案】
18.两次鸦片战争使外国资本主义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侵入中国,中国民族危机产生,同时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内忧外患的背景以及外商企业利润刺激下,中国开明人士发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外资与洋务经济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19.外层中国的大概范围中国交通便利、经贸发达地区,沿海、沿江沿河铁路沿线和南方地区突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中国经济重心在南方,商品经济发达是历史原因;沿江沿海及铁路沿线地区交通便利,利于运输及引进外国先进技术;通商口岸和租借主要分布于沿江沿海地区,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与刺激;沿江沿海地区自然经济最先瓦解,利于近代工业和贸易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内在联系材料一分别呈现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洋务企业及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即结合所学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两次鸦片战争使外国资本主义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侵入中国,中国民族危机产生,同时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内忧外患的背景以及外商企业利润刺激下,中国开明人士发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外资与洋务经济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外层中国的大概范围,根据材料二“这种现象,早在1920年代雷默(C.F.Remer)已经指出,他把距离铁路、大河两天行程以内,而便于对外贸易的地区称为外层中国(ExteriorChina)”并结合所学可知,大致范围是中国交通便利、经贸发达的地区,沿海、沿江(沿河)铁路沿线和南方地区突出第二小问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历史因素、交通因素、殖民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历史因素而言,中国经济重心在南方,商品经济发达;交通因素方面,沿江沿海及铁路沿线地区交通便利,利于运输及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殖民因素方面,通商口岸和租借主要分布于沿江沿海地区,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与刺激以及在资本主义入侵下,沿江沿海地区自然经济最先瓦解,利于近代工业和贸易的发展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7年8月北京政府决定参加协约国,正式对德宣战战后德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家负债累累,割地赔款,在中国失去殖民地租界,由此也扫除了中德关系重建的障碍1921年,德国通过与中国签署单独媾和协约,成为首个放弃在华所有不平等条约的西方大国,中德关系由此开始在平等、友好、互惠的基础上走向正常化,并迎来了一个特殊的“金色二十年代”——摘编自盂虹《一战前后中德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影响》材料二新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之初双边贸易额仅为
2.74亿美元,2021年已达2351亿美元机电设备、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各类生活器具等杂项制品是中国出口德国的主要商品,中国是德国机电设备与运输设备的最大市场截至2021年底,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11836个,实际投入
380.9亿美元2016年,中国在欧盟的投资增长了77%,投资总额超过350亿欧元,其中德国占了31%2019年底,德国对华输出技术累计2516项,合同金额
862.7亿美元中德与时俱进地逐步建立起一系列双边经贸磋商、对话平台和机制在中欧贸易关系不断深化的同时,欧盟针对中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也持续不断,并施加严格的技术壁垒限制德国政府以中国投资影响国家安全为由也修订《外国投资监管条例》,将监管审查的股权比例从25%降至10%,并敦促欧盟构筑了审查机制——摘编自丁纯、陈苹凝《中德经贸关系50年成就、问题与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结束后中德关系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德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答案】
19.变化一战后中德关系由战争走向正常化原因一战后,德国战败实力下降,失去在华势儿范围;德国政府放弃在华不平等条约,主动改善对华关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需要打开外交新局面;德国着力恢复经济,中国需要德国援助(任答4点)
20.特点双方贸易额和投资额逐渐增长;合作范围与合作程度不断扩大加深;经济结构互补;技术交流密切;合作与竞争并行,成果与问题并存(任答4点)原因合作符合各自利益需求与互利互惠原则;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受欧盟和美国的影响(任答4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第一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结束后(中、德)据材料一“1917年8月北京政府决定参加协约国,正式对德宣战”和“1921年,德国通过与中国签署单独媾和协约,成为首个放弃在华所有不平等条约的西方大国,中德关系由此开始在平等、友好、互惠的基础上走向正常化”,可得出中德关系由战争走向正常化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结束后(中、德)据材料一“战后德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家负债累累,割地赔款,在中国失去殖民地租界,由此也扫除了中德关系重建的障碍”,可得出“一战后,德国战败实力下降,失去在华势儿范围”;据材料“1921年,德国通过与中国签署单独媾和协约,成为首个放弃在华所有不平等条约的西方大国”,可得出“德国政府放弃在华不平等条约,主动改善对华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需要打开外交新局面;德国着力恢复经济,中国需要德国援助【小问2详解】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德)据材料二“新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之初双边贸易额仅为
2.74亿美元,2021年已达2351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11836个,实际投入
380.9亿美元2016年,中国在欧盟的投资增长了77%,投资总额超过350亿欧元,其中德国占了3K”,可得出“双方贸易额和投资额逐渐增长”;据材料“机电设备、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各类生活器具等杂项制品是中国出口德国的主要商品,中国是德国机电设备与运输设备的最大市场”和“2019年底,德国对华输出技术累计2516项,合同金额
862.7亿美元”,可得出“中德经济结构互补;技术交流密切”;据材料“在中欧贸易关系不断深化的同时,欧盟针对中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也持续不断,并施加严格的技术壁垒限制”,可得出“合作与竞争并行,成果与问题并存”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德)分析中德经贸关系原因可以从中国、德国国家发展的需求、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受欧盟和美国的影响等角度作答
20.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看法多元材料一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寒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自由散漫的割裂于各个角落的山地居民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原始民主制或者寡头制),大平原的人则要求让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君主制),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从决定作用逐渐下降到影响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影响作用变得越来越小,但其作用将是永远存在的,并且给人类文明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所以说虽然“地理决定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外因论,但并非没有兰毫道理和意义——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确定主题,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探讨评述(要求赞成、反对或提出另外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论题地理环境对早期人类文明有过重大影响论述古希腊地区地理上多山少平原临海多山少平原的地形使之难以形成庞大的农业人口聚居区,且彼此之间难以征服,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临海的环境使之拥有较为良好的交通条件,而发达的海外贸易不仅带动了希腊造船业等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也为希腊人的海外殖民活动提供了便利,使其能够在地中海区域广阔的殖民,最终形成了璀璨的古希腊文明埃及早期文明的发展也深受尼罗河的影响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不仅为古埃及的农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滋养了庞大的人口而形成帝国的基础,其泛滥的周期性规律还帮助埃及人发现了太阳历尼罗河提供的便捷的交通条件不仅促成了埃及的统
一、也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的运输的便利尼罗河边生长的白莎草提供了制造纸张的优质材料,也助推了埃及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总结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受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结论探究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一“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寒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大平原的人则要求让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君主制),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和材料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影响作用变得越来越小,但其作用将是永远存在的,并且给人类文明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可知,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不同的政治文明,可见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具有影响作用,可以此为论题展开阐述,可以古希腊文明、埃及文明等为例结合所学,古希腊地区地理上多山少平原临海,多山少平原的地形使之难以形成庞大的农业人口聚居区,且彼此之间难以征服,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临海的环境使之拥有较为良好的交通条件,而发达的海外贸易不仅带动了希腊造船业等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也为希腊人的海外殖民活动提供了便利,使其能够在地中海区域广阔的殖民,最终形成了璀璨的古希腊文明埃及早期文明的发展也深受尼罗河的影响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不仅为古埃及的农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滋养了庞大的人口而形成帝国的基础,其泛滥的周期性规律还帮助埃及人发现了太阳历尼罗河提供的便捷的交通条件不仅促成了埃及的统
一、也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的运输的便利尼罗河边生长的白莎草提供了制造纸张的优质材料,也助推了埃及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最后进行总结,升华主题,即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受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这说明()A.科技发展影响社会劳动观念B.工业革命造成农业经济衰落C.工业革命造成农村土地集中D.农业生产劳动收益逐渐下降
16.19世纪中叶,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还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只是把外国侵略势力当作主要打击对象19世纪末,这种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具有民主、民族性质的奋斗目标,和改造现行制度的设想与方案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民族政党组织的形成B.斗争救国方案的变化C.当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D.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
17.中国自古就有修史传统,随着历史的发展,史学的编撰与研究都得到很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史书体裁与体例内容以鲁国史为主,但不限于鲁国史的范围,记载《春编年体按照年、月、日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秋》顺序逐条记载史事481)的春秋时期史事国别体按周、鲁、齐、《国内容基本上是春秋时期史事以编年记事的方式叙述晋、关B、楚、吴、越顺序语》对各诸侯国的史事分别叙述——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材料二《史记》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对中国史学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司马迁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
1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百年曲折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洋务企业及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学年上学期东北师大附中(历史)科试卷高三年级第三次2023-2024摸底考试
一、选择题
1.《论语》记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释疑》解读“若不采民诗,则无以观风风乖俗异,则札无所立,礼若不设,则乐无所乐,乐非礼则功无所济故三体相扶,而用有先后也由此可知,孔子思想()A.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B.以继承传统为目标C.有助于恢复西周制度D.兼具文化和政治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力“若不采民诗,则无以观风风乖俗异,则札无所立,礼若不设,则乐无所乐,乐非礼则功无所济故三体相扶,而用有先后也”反映出孔子认为诗、礼、乐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同时又有先后之分,而礼乐是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辅助工具,因此孔子思想中兼具文化和政治功能,D项正确;孔子所处春秋时期,诸侯分裂割据,宗法礼乐瓦解,而孔子强调诗礼乐与当时现实需要不符,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孔子思想以继承传统为目标的历史结论,排除B项;西周制度在春秋时期已经逐渐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
2.学者陈汉玉提出“拓跋人的自觉汉化,从北魏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孝文帝亲政前鲜卑和汉族统治者之间就出现空前融洽的局面……可见,用胡汉矛盾的激烈来解释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没有说服力的”这段材料,学者意在表达孝文帝改革()A.是由阶级矛盾激化引发的B.变革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C儒化加速了封建化进程D.主要贡献是促进民族融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学者陈汉玉认为拓跋人的自觉汉化从北魏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并且在孝文帝亲政前鲜卑和汉族统治者之间就出现了空前融洽的局面,这说明变革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B项正确;据材料“用胡汉矛盾的激烈来解释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没有说服力的”可知,民族矛盾是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之一,并且汉化改革并不能缓和阶级矛盾,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儒化的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但非学者强调的内容,学者强调的是在孝文帝之前就已经进行开始汉化了,排除D项故选B项
3.如图为西汉与隋朝京畿地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朝京畿地区的变化有()
①范围向经济发达地区扩展
②减轻了西部少数民族的威胁
③大运河的开通使其倍受其益
④城市人口出现激增现象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西汉和隋朝(中国)从地图可以看出隋朝京畿地区比西汉京畿地区范围更大,向东扩展,洛阳也在其中,向东扩展的地区经济发达,
①正确;隋朝京畿地区相对于西汉而言,西部地区并没有明显减少,所以并不会减轻了西部少数民族的威胁,
②错误;京杭大运河在隋朝时经过洛阳周边地区,连接了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使洛阳倍受其益,
③正确;材料未提及人口数量变化,不能得出城市人口出现激增,
④错误
①③正确,D项正确,
②④错误,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
4.大安市坐落于吉林省西北地区,此地历史悠久,古代有夫余、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此游猎聚居、繁衍生息据记载辽朝推行四时捺钵制,其中有四代皇帝曾定此地为“春捺钵”的行营此制推行反映辽朝统治的特点是()A.因地制宜B.因俗而治C.胡汉合治D.胡汉分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据材料可知,辽朝推行四时捺钵制,在多民族聚居的大安市设立“春捺钵’的行营,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B项正确;因地制宜是充分地利用大自然,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自然的生活方式,与材料中描述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对多民族聚居地的管理,既没有体现胡汉合治,也没有体现胡汉分治,排除CD项故选B项
5.梁启超所作《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如下,他将春秋以来的“民德”按优劣分为6个等级,认为东汉民德最优下列所述中国古代各朝代民德升降原因,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