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常州市联盟学校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2023-2024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2023.12出卷老师审卷老师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共23大题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清人赵翼赞誉崔颖的《黄鹤楼》“楼真千尺迥,地以一诗传”,这一看法已见于南宋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凤凰台著名,以李翰林一诗也凤凰台和黄鹤楼各自凭借李白和崔颖的一首诗而名传后世,这就是宇文所安所说的好文章创造一个地点的现象这个地点可以大到名山和城市,小至一处胜迹,从一座楼台亭阁到一块墓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有关金陵凤凰台的记载始见于唐代,如《法苑珠林》记述东晋升平年间,”有凤凰集此地,因名其处为凤凰台”,南宋马光祖的《重建凤凰台》以淳熙时期保宁寺的壁记为据,也得出了“晋升平已有台”的结论将金陵凤凰台当作名胜来题写是自李白开始的不过,从唐诗可知,金陵凤凰台此时即便存在,也还没有形成一处名胜地标李白以《登金陵凤凰台》向崔景页的《黄鹤楼》致敬并与之竞争,对他来说,凤凰台不过是一个方便的借口或话题而已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至宋代影响渐著,题写凤凰台自此蔚为风气但入宋之后,凤凰台屡遭破坏,长期处于荒废状态建炎中遭兵火荼毒,1170年陆游所见凤凰台已“废为大军甲仗库两宋时期地方官曾多次重建凤凰台祥符年间“尝著亭于斯,斯楼斯亭,威以凤字”;淳熙八年,留守范成大重建,更榜曰凤凰台‘历史上的重建重修往往意味着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因为遗迹所剩无几,不足为凭既然如此,为什么反而是在入宋之后,出现了题写凤凰台的盛况并绵延不绝呢?在胜迹业已消逝或难以确认之际如何继续书写胜迹书写胜迹又意味着什么周宝供的《亭台类序》或许道出了其中奥秘凡山川佳丽处,须起亭台楼阁乃足供游人之玩赏然古迹多埋,倾颓殆半其间可登览者固在所必纪,即有空名而无遗址可问者,亦必存焉,以俟考古者之穷探,更以期后贤之重建云尔这再次证实,题写名胜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后世的诗人来到此地,不只是为了看到凤凰台当下的模样,更是为了将它从记忆中召唤回来在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之后,书写本身变成了对它的补偿与替代消失的胜迹转化为文本,形成文本化的胜迹,在文本中得以存活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或以其他的方式介入后世的胜迹修建与景观重构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摘编自商伟《“地以一诗传”题写胜地的“迹”与“文》)
12.D将国内治理得秩序井然”于文无据,从“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可知贵贱长少都随着齐桓公更加敬重管仲,而非齐桓公故选D
13.
(1)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厨师将五味调和好了进奉给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谁敢强迫他呢?(“炮宰”,古代职掌庖厨的人,1分;“进”,进奉,1分;“强”,勉强、强迫,1分;大意1分)
(2)诸侯只要掌握了像这样的一个关键,就没有人能使他灭亡(“节二关键,1分;“莫”,没有谁(人),1分;“亡”,使动用法,使……灭亡,1分;大意1分)
14.材料一认为齐桓公的成功是君臣合力的结果;材料二则强调国君的作用(善于用人)(评分建议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根据材料一中“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一句,韩非子否定了叔向、师旷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非专君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在文末“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中总结道齐桓公成功的原因在于君臣合力根据材料二中荀子认为“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无人可以灭掉他,接着列举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的诸多事例,证明齐桓公对于掌握治理天下的关键已“尽有之”,他能成就霸业,“非幸也,数也”【参考译文】材料一晋平公问叔向说“从前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走上正道,不知道是靠臣子的力量,还是靠君主的力量?”叔向回答说“管仲善于裁剪,宾胥无善于缝纫,隰朋善于装饰衣边衣服做好了,君主拿起来穿在身上这是臣子的力量,君主出了什么力呢?”师旷俯在琴上笑了晋平公说“太师为何发笑呢?”师旷回答说“我笑叔向对您问题的回答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厨师将五味调和好了进奉给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谁敢强迫他呢?有人说叔向、师旷的回答,都是片面的说法使天下走上了正道,多次会合诸侯,这样美好的大事业,不单单是君主的力量,也不单单是臣子的力量从前宫之奇在虞国,僖负羁在曹,这两个臣子很智慧,说的话都合乎事实,行动都合乎功利,而虞国、曹国都灭亡了,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虽有好的臣子却没有好的君主啊况且蹇叔在虞国时虞国灭亡了,到秦国后秦国却称霸诸侯,这并不是虞叔在虞国时笨,到了秦国就聪明了,而是决定于有没有好的君主叔向说“是臣子的力量”,其实不是这样的从前齐桓公的宫中有两个市场,妇女的住地有二百处,他披散着头发玩弄女人得到管仲,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的君主;失去管仲、得到竖刁后性命不如果认为不是臣子的力量,就不能说因为用了管仲而称霸;如果认为是君主的力量,就不能说因为用了竖刁而产生祸乱所有五霸之所以能够在天下成功扬名,一定是君主和臣子都出了力材料二孔子门下,即使五尺高的童子,言谈中也耻于谈论春秋五霸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春秋五霸的确不值得称道齐桓公,是五霸中最负盛名的,但在以前,为了争夺国家的政权,它杀死了他的哥哥;现在,在家庭内部,姑姑、姐姐,妹妹中没出嫁的有七个,在宫廷之内,他更是纵情作乐、奢侈放纵,齐国收入的一半还不够他消费;对外,他欺骗郑国、袭击莒国,吞并2了三十五个国家他的所作所为是这样的险恶肮脏、骄淫奢侈,这样他怎么能够为孔子的门下得所称道呢?“齐桓公这样,齐国没灭亡反而称霸诸侯,这是为什么呢?”答道“那齐桓公掌握了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谁还能灭掉他呢?他毫不怀疑管仲的才能,坚定不疑地把国家托付给他,这是天下最大的明智安定后忘掉了自己危急时的愤怒,忘记了管仲曾经射了自己一箭,最终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是天下最大的决断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样国内的亲族就没有人敢嫉妒他了;又给他高氏、国氏那样的尊贵地位,这样朝廷上的大臣没有谁敢怨恨他;给他三百社的封地,而富人没有谁敢与他为敌;高贵的、卑贱的、年长的、年轻的,都非常有秩序地随着齐桓公去尊重他;这些都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诸侯只要掌握了像这样的一个关键,就没有人能使他灭亡;何况齐桓公全部掌握了这几个关键,又怎么可能被灭掉呢?他称霸诸侯,是理所当然的啊,不是侥幸得来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啊
15.A强加因果,诗歌的三四句是一个倒叙句,写自己在东都洛阳从官,为不能在家奉养双亲而感到遗憾,体现了忠孝两难全
16.
①开头写早有“白云志”、追随“赤松子”漫游,结尾“鸥鹭忘机”的典故,(1分)鲜明地反映出归隐山林、访仙求道的道家思想(1分)
②中间写不能奉养双亲而憾恨、要为天子献良策是典型的儒家忠孝思想(1分)接着写的建功立业、进官封侯的渴望体现了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1分)
③结尾处“不然”一语勾连前后,(1分)明确表达表达了不能实现政治理想,就归隐江湖、独善其身的“儒道互补”思想(1分)
17.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
(3)示例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评分参考每空1分,共6分,有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18.
①“有为”的定义被重塑了
②而不去漫步更广阔的人生旷野呢?(每空2分,共4分)
19.
(1)主宾不搭配在“自主的”前加“成为;Q)语序不当将“更坚定自己的选择”与“更知道自己的所求”调换顺序(每点2分,共4分)
20.A处”:,(1分)B处(1分)甲文A前是总说王熙凤的“打扮”,引出下文的分述,宜用冒号;“翡翠撒花洋绐裙的裙”处是分说具体着装的收束,宜用句号(标点各1分,理由2分,共4分)
21.丹凤眼、柳叶眉突出王熙凤外表的美丽妩媚,(1分)三角眼和吊梢眉突出王熙凤内心的刁钻狠毒(1分)“丹凤”“柳叶”在前“三角”“吊梢”在后,符合从形到神、从外到内的逻辑顺序(2分)
22.
①比喻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将静处时的黛玉比作照水的娇花,行动时的黛玉比作扶风的弱柳,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黛玉的柔美和娇弱(2分)
②衬托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以比干衬托黛玉,突出黛玉的心思玲珑、聪明多慧;以西子衬托黛玉,突出黛玉的娇弱美丽、惹人怜爱(2分)
23.略材料二就广义的书写而言,胜迹所关联的历史、文学、宗教甚至神话、民俗都至关重要,但最终既体现“文”而又显现为“迹”的,无疑是具有物质性的题刻,尤其是摩崖石刻对于胜迹而言,题刻不仅具有指认的作用,对其塑造也有一定的意义,比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四山摩崖与云峰山刻石泰山上有2500多处题刻,在巫鸿先生看来,它如同一座历史堆积起来的纪念碑,“山脚的碑铭年代相对较晚,越往上年代则越为久远,沿着这些题铭攀登而上,游客们感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踏寻岁月的痕迹,深入历史而岱顶的无字碑,则是沉寂的历史源头明代文士往往通过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出游,来将自己与普通游人区别开来;而乾嘉以后,随着金石成为时尚,寻访碑刻亦成为文人旅游的重点,其时踵出的登岱图及其题诗之中常见碑刻的内容,就是一个显见的例证黄易《铁桥先生登岱观摩崖碑》所描绘的是济宁金石收藏家李东琪观摩《纪泰山铭》的场景,两位游客对着唐玄宗书丹的摩崖指指点点,整个登岱活动,黄易只选取了这一场景作为定格,可知观碑已然成为文人登岱的重头戏一方面,文字的题写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学与书法,参与了风景的塑造,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虽说没有《金刚经》,便没有经石峪(或石经峪)这样的景点,但这丝毫不妨碍泰山仍是四海闻名的胜迹;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摩崖石刻周边所汇集的种种题刻,相当于山水画中的题跋,比如宋人陈国瑞题刻、明人所刻《大学》一章、万恭所题写的《高山流水石壁记》、李邦珍题写的‘经正汪坦所刻《周颂》中的《般》等,这些后起的题刻不惟讨论《金刚经》的字体与年代,也涉及儒、佛二教在这片摩崖上所展开的某种竞争但即便如此,题跋亦不能争夺本幅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摘编自薛龙春《点缀山林摩崖石刻与胜迹的塑造》)[注]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体现了“地以一诗传”的观念,这和宇文所安对文学与名胜关系的认识有相通之处B.材料一指出,到了宋代,题写凤凰台蔚然成风,但此时凤凰台经历多次重建,遗迹所剩无几,早已不是它最初的面貌了C.材料二指出,经石峪上的《金刚经》及周围的其他石刻共同形成了经石峪景点,它们对泰山闻名四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1).材料二指出,题写在胜迹上的碑刻也在塑造着胜迹,往往能给胜迹带来一定的文化底蕴,受到文人喜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字对现实的影响力在题写名胜这一文化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平凡山水能借文人之手得以扬名B.从周宝供的《亭台类序》可以看出,胜迹书写不一定反映了胜迹的历史原貌,但这种书写仍然有价值C.从材料二可知,物质性的题刻较之胜迹所关联的文学、历史等书写方式,更能显示“文”与“迹”的双重内涵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胜迹的流传方式,启发我们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保护好与之相关的题刻、碑文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A.《题凤台山亭子陈献司空》一诗题刻在金陵凤凰台上近两个世纪,它给人们留下了关于凤凰台的深刻记忆B.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的首联中化用沈侄期的“龙池跃龙龙已飞”的句式,来向沈侄期的《龙池篇》致敬C.晚明时期,因崔景页的《黄鹤楼》命名的鹦鹉洲沉入长江,江边泥沙淤积,形成了一个新的洲屿,仍被命名为“鹦鹉洲”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关“兰亭”的语句留给读者关于“兰亭”的历史记忆
4.两则材料分别论述了“题写”“题刻”和名胜古迹的关系,其关系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4分)5为什么说题写名胜古迹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请以苏轼《赤壁赋》为例,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看菜白金科徒弟是半道上捡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见了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①孩子衣衫褴褛,正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木匠停下来细问,敢情这孩子是无家可归的木匠于心不忍,说“跟着我吧,做我徒弟”孩子“扑通”跪在雪地里,磕了个头,就跟他来了木匠是这一带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儿做得扎实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图案,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鱼虫,总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喜欢找木匠做活儿木匠现在在榆树沟一户姓殷的人家做活儿殷家只有母女俩,闺女叫梅,十八岁了,母亲为她招了个上门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亲过日子,就请了木匠教会一个徒弟是需要时日的,这要看徒弟的天资和领悟能力,还要看他的上进心木匠有了徒弟,便带来上工,安排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顺便看看徒弟的天资木匠知道,学艺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来但有些事说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说这吃饭上的事,木匠一个说不及,就出岔子了手艺人上门做活儿,不住宿的,主家要管两顿饭木匠的家离着榆树沟十里挂零,一早一晚打来回就行,用不着住宿再说了,殷家只有母女俩,住下也不合适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饭和晚饭都会上四个菜,这叫开工饭,再往后,午饭就只有两个菜了,但晚饭会保持四个菜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艺人管这叫“看菜’比如说这鱼所有的主家会在晚饭时上一条咸鱼,这条咸鱼手艺人是不会动筷子的如若保存得当,咸鱼好些日子也坏不了,让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来,好凑齐四个菜日子艰难,大家都懂殷家没有男人,也就没人陪木匠吃饭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师徒俩一块儿用饭了木匠好酒
②先呷上一口酒,微闭双目细细品着等到他睁开眼来,要去夹菜的时候,才发现徒弟已经破了鱼身了木匠赶紧制止,赶紧给徒弟说一些饭桌上的规矩,徒弟羞愧难当,可是于事无补了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好看现在,朝上的这面的中间部位已经被徒弟夹走了一块鱼肉,有了一个不大的豁口,已经不是一条完整的鱼了这样的话,这条鱼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动那鱼吃完了饭,木匠用筷子夹起那条鱼,翻个个儿,在盘子里摆好师徒俩走后,殷家母女开始收拾碗筷细心的母亲一眼就看出了那条鱼的端倪
③母亲知道这是木匠在体谅她们母女,木匠这是告诉她这条鱼不需换,以后再端上桌就是于是,这条鱼又被来来回回地端了十多天殷家的活儿做完了这天晚上,师徒俩在殷家吃收工饭拿起筷子,木匠对徒弟说“孩子,今天晚上,别的菜都别动,咱爷俩只吃鱼,把这条鱼吃完”吃完饭,师徒俩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门口在院门口,木匠扔下一句话“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母女俩面面相觑等到去师徒俩吃饭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时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话——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日月如梭一转眼,梅的儿子也十八岁了梅要为儿子娶媳妇,要做家具这时候木匠已经老了,做不动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梅便请了一个新木匠新木匠是个年轻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学的徒,那是见过大世面,见过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梅就说,咱庄户人家,结实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闷吃午饭了这第一顿饭是开工饭,按规矩上了四个菜,梅的男人陪着后生,入了席一开吃,后生就看上那条咸鱼了盘子里摆着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这一说,他的师父就没教过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夹那鱼
④却是怎么也夹不动梅的男人脸上露出许多尴尬来后生明白了,这是一条木头鱼,是人工雕刻的后生的脸腾地红了自此,后生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原载《小小说月刊》2020年9月上)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生活气息浓郁语言平白晓畅,同时又不失生动形象,这与汪曾祺作品的平淡自然、韵味无穷的语言风格类似B.木匠把徒弟带着一起上工,教他技艺和规矩,但木匠不善于教导徒弟,所以徒弟没能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C.见过大世面、洋玩意儿的新木匠来梅家里上工后,经历了由骄傲不屑到郁闷不解,再到尴尬羞愧,最后端正态度的心理变化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视野开阔,自由灵活地展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现了跨度较长的乡村生活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
①综合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了徒弟当时的落魄可怜
8.句子
②展现出木匠的悠然自得、闲适惬意,与后文发现徒弟吃鱼之后的紧张焦急形成对比C.句子
③中的“这条鱼”在文中多次出现,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增强了情节的连贯性D.句子
④聚焦新木匠的动作,单独成段,似电影的特写镜头,展现了“木鱼”的栩栩如生
9.看起来“煞是喜人”的咸鱼却是条“木鱼”,这一结果虽出人意料,但前文多处伏笔又使之合情合理除开头提到木匠尤善雕刻以外,文章还有哪些伏笔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10小说描写了特定时代的乡村风俗和手艺人的人情世故,有评论家称“《看菜》透露出苦涩,但也不乏温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叔向对日“管仲善制割,宾胥无善削缝,隰朋善纯缘
①衣成,君举而服之,亦臣之力也君何力之有?”师旷伏琴而笑之公曰“太师奚笑也?”师旷对曰“臣笑叔向之对君也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或曰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夫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美之大者也,非专君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昔者宫之奇在虞,僖负羁在曹,二臣之智,言中事,发中功,虞、曹俱亡者,何也?此有其臣而无其君者也且蹇叔处干而干亡,处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此有臣与无臣也向日“臣之力也”不然矣昔者桓公宫中二市,妇闾二百,被发而御妇人得管仲,为五伯长,失管仲、得竖刁而身死以为非臣之力也,且不以管仲为霸;以为君之力也,且不以竖刁为乱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也齐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则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闺门之内,般乐奢汰
②,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则诈帮袭莒,并国三十五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曰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淡然
③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傩遂立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幸也,数也(节选自《荀子仲尼篇第七》)•【注】
①纯缘给衣服镶边
②奢汰没有节制地挥霍浪费
③淡然形容安然不疑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安忘A其怒B出C忘其触D遂立E为仲父F是G天下之大H决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偏辞,讨好谄媚的话文中韩非子认为叔向、师旷虽观点不同,但都有讨好晋平公之意B.闾,里巷的门,这里指住处妇闾,即妇女居住的地方,是齐桓公设于宫中的娱乐场所C.竖子,指童子、童仆“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D.幸,侥幸的意思与司马迁《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的“幸”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非子表面写晋平公与叔向、师旷三人的对话,实际上是在宣传自己关于如何治国的思想主张B.韩非子在论证观点时,引用了多个事例虞国、曹国拥有智慧之臣却灭国,蹇叔先事虞后事秦C.在孔子门生看来,齐桓公为了争夺国家政权,做了许多险恶肮脏、放荡奢侈的事情,完全不值得颂扬D.齐桓公重用管仲,给予他很多特权,管仲也将齐国治理得井然有序,贵贱长少都愈加敬重齐桓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4分)
(2)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4分)
14.两则材料都分析了齐桓公成功的原因,请分别简要概括(3分)(-)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答洛阳主人陈子昂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
①游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②主人何发问?旅客非悠悠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③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注]
①赤松赤松子,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
②中州指京城,诗人此时居东都洛阳任麟台正字
③《史记平津侯列传》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初为博士,后拜御史大夫,三升为丞相,封平津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A.诗歌的前四句写自己放弃早年之志到东都洛阳从官是因为要奉养双亲B.诗人在诗中回答主人的质疑自己虽然是客居之人,却绝非庸碌之辈C.最后两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绝不会与势利小人随波浮沉的志向D.陈子昂的诗歌明朗刚健,一扫初唐颓靡之风,本诗是他这一风格代表
16.有学者认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此诗也体现出鲜明的“儒道互补”思想,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间接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两句是O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摹写琵琶的声音,既有表现声音婉转流利的“,也有形容声音浊杂粗重的“”
(3)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通过上下文意的互相交错、渗透、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4分,共20分)(-)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19题〜“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是最近最打动年轻人的一句话中国社会历来有一把刻度严格的标尺,在家庭里、在学校里、在社会的目光里,这把标尺反复比照不同的人生,将它们简单地划分成“有所作为”和“碌碌无为”两种如果按照这样的固定标准,当然看不明白今天反复横跳”的年轻人事实上,丰富的生活选择背后,是年轻人更多元的人生价值和恒定的热情驱动那些被指认为“碌碌无为”的年轻人,正在变得更力口“有所作为”在越来越多遵循自己内心的年轻人那里,
①:“有为青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者,而是因为了解自身而找到热爱,因为热爱而树立目标,并为之全力以赴的行动派抛开那些陈旧的定义,年轻人向内探索、更好地认识自己,也向外生长、积极行动,让自己生命的触角以更从容的方式对接这个世界既然心中的热爱不同,生活的目标不同,又何必在相似的轨道上自我设限,
②于是,自主的、多元的、昂扬的有为青年,就成了这代年轻人的奋斗目标他们不再被外界的唯一标准左右,而更遵从自己的内心、,更坚定自己的选择,也更知道自己的所求,在自己热爱的方向上放光发热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9、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阅读以下两段来自《红楼梦》的文字,完成20~22题(甲)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A】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绢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嘤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福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绐裙【B】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乙)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府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0.请为甲文中【A】图两处加上标点符号,并说明理由(4分)
21.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丹凤”与“三角”,“柳叶”与“吊梢”看似很不和谐;在语序上,“丹凤”“柳叶”在前,“三角”“吊梢”在后,绝非无意为之请说说作者这样调遣词语的好处(4分)
22.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世界上有各种声音,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宏大,有的细小;有的有力,有的无力;有的真诚,有的虚伪……我们要敢于倾听声音,也要善于倾听声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常州市联盟学校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2023-2024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1.(3分)C(“它们对泰山闻名四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当)
2.(3分)D(“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保护好题刻、碑文”不当)
3.(3分)B(没有涉及题写名胜的非对象化的特点以及胜迹书写的意义)
4.(4分)
①相同之处在于两则材料都认为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
②不同之处在于材料一认为题写胜迹能“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能“取胜迹而代之”,材料二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
①题写的名胜古迹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比如《赤壁赋》里的赤壁在苏轼写作时已经改变旧貌(一说地址难以考证)
②题写是对名胜古迹的补偿与替代如《赤壁赋》增加了赤壁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文本书写中内涵更为丰富
③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赤壁赋》在现代不断更新着读者对赤壁的体验与想象(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B“但木匠不善于教导徒弟,所以徒弟没能成才”表述有误,根据文章提到的徒弟观可知,徒弟没能成才可能是没有天分,也可能是上进心不强
7.C“这条鱼”是木匠师徒吃掉的那条鱼,没有贯穿全文,不是文章的线索
8.
①收工饭时,木匠交代徒弟这顿只吃鱼,且要吃完但梅母女去收拾碗筷的时候,看到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
②木匠临走时告诉梅母女“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暗示他留下了个东西
③结尾后生看到的那条鱼与多年前木匠师徒吃的那条鱼一模一样这说明这个鱼很有可能是假的,为结尾部分揭示鱼的身份埋下了伏笔(一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9.苦涩
①文中描绘的可看却不可吃的看菜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它显示了当时的物质条件之艰苦、贫乏
②技艺精湛的木匠悉心教导徒弟,徒弟却没能成才;自幼呆在城里、见过洋玩意儿的新木匠看不上梅用的家具,但技术也不如老木匠这种种现象显示了面对新时代的冲击,传统技艺没有得到传承并日渐遭受冷落温情
①木匠知晓看菜的规矩,在鱼身遭破坏后给鱼翻面来让这道菜继续出现在饭桌上,他体谅农户的艰难,积极主动维护农户的体面和尊严
②木匠对徒弟有爱心,有耐心面对处境艰难的徒弟,主动提出收他为徒同时,他把徒弟带在身边上工,细心教授技艺,徒弟犯错把看菜给吃了之后,他也没有太过苛责,并赶紧给徒弟讲了相应的规矩(共6分,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10.BDF句意:安定后忘掉了自己危急时的愤怒,逃出险境后忘记了对管仲仇恨,最终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是天下最大的决断“安忘其怒”“出忘其跳”结构整齐,句式对称,中间应断开“遂”作为下一句的句首,前面应断开“是”,指示代词,指代“遂立为仲父”这一内容,前面应断开
11.A“偏辞”是一面之辞,片面之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