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B.今搭搭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C.今搭搭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D.今搭搭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答案:B解析7卷搭然”修饰后面的句子,故其后不能断开;“守一节推一行”并列成分中间要断开;“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的意思是“即使达到粉身碎骨的程度,也还不能改变初衷”,“毁碎灭沉是同义复用,中间不能断开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内有操守,外能与物推移,即使处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也不会陷于失败的境地B.田子方用丝绸赎回了病弱的老马,表现了他的怜悯之心,老弱的军人因此归附于他C.作者用螳臂当车的故事,表现了齐庄公对“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行为的否定D.文王葬死人之骸、勾践自罚等事例说明,圣人慎重对待身边的事,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答案:C解析:C项,“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是御者说的话;齐庄公并没有否定螳螂的做法,反而赞赏它的勇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2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3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参考答案1因此看一个人具体的行为,就可以评价他的思想了⑵年轻的时候贪图它的力气,老了就抛弃它,这是仁德的人所不愿做的3那些勇敢的人听到这件事,都知道自己应该为谁效死力了
5.文中讲述的“田子方赎老马”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则故事启示我们要正确地对待“老马”“老人”,尊重少壮时曾经出过大力、立过大功的“罢老”要有感恩之心、尊老之德,这才是仁人之举参考译文通晓事理的人,外在的行为会发生变化而内心思想不会变化外在的行为变化是为了与世人和谐相处,内在思想不变化是用来保全他的身心因此内心有了固定的操守,外部就能够屈伸变化,或长或短,或卷曲或舒展,与外物一起变化,因此即使有一万次举动也不会失败所以人们尊重圣人,是因为他们能像龙一样善于变化现在的人,苦苦地恪守一种节操,推行一种德行,即使达到粉身碎骨的程度,也还不能改变初衷,是因为他们对小的利益看得很清楚,而在大的道理上却被蒙蔽了赵宣孟在桑树荫下救活了饥饿的人,天下称颂他的仁德;楚国的饮非面对江中的恶龙果敢地冲了上去,没有失去他的勇气,天下人称赞他的勇敢因此看一个人具体的行为,就可以评价他的思想了田子方在路上看到一匹老马,叹息着现出志在千里的样子,于是问他的车夫:“这是一匹什么马?”他的车夫回答说:“这原是您家喂养的一匹马年老体衰不中用了,把它拉出来卖了”田子方说:“年轻的时候贪图它的力气,老了就抛弃它,这是仁德的人所不愿做的于是用一束帛把它赎了回来老病军人听到这件事,就知道自己应该归附谁了齐庄公外出打猎,(看到)有一只虫子举起它的脚要击打齐庄公的车轮齐庄公问他的车夫广这是什么虫子’车夫回答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螳螂这种虫子,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不自量力并且轻敌”齐庄公说:“这要是一个人的话,必定是天下最勇敢的人了于是齐庄公掉转车头躲开了它那些勇士听到这件事,都知道自己应该为谁效死力了因此田子方同情一匹老马,而魏国人拥戴他;齐庄公避开一只螳螂,而天下勇士归附他商汤让人把网开三面(祝祷猎物逃生),而四十个诸侯朝拜他;周文王用礼节安葬死人骨骸,而别的民族都来归附于他;周武王把中暑的人安置在树荫之下,左手抱着他,右手给他扇扇子,而天下的人怀念他的恩德;越王勾践一次断案错杀无罪之人,拿起宝剑切开自己的大腿,血流至脚,用来自我惩罚,而战斗的武士有了必死的决心因此,圣人在小的地方的行为,就可以影响到大众喉重地对待身边的事情,就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了
(二)阅读下面这首魏诗,完成67题〜咏怀(其十五)阮籍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
①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
②,嗷嗷
③今自嗤注
①书诗《尚书》与《诗经》
②羡门子:传说中的神仙
③嗷嗷:哭号声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三句写将珠玉隐于粗布衣服之下,表明诗人虽生活富足却从不追求物质享受B.诗人把以德行见称的颜回、闵子骞当作榜样,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品德高尚之人C.诗人登高远望,只见山冈上都是坟墓,不禁感叹历代之人最终都化为了枯骨D.由“昔年十四五”“千秋万岁后”等句,可看出本诗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答案:A解析:A项,“珠玉”非实指,是比喻义第三句的意思是,我所穿的是如此贫贱的粗布衣服,物质生活是贫苦的,可是,我内心怀有珠玉一样美好的理想
7.结合诗歌分析诗人的思想变化参考答案:诗人早年喜欢读儒家的典籍,并以颜回、闵子骞为榜样,可以看出他当时崇尚儒家思想和圣人的德行;当感到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流芳百世后,只好转而开始羡慕神仙,以此安慰自己思想偏向于道家解析:“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指年轻时志在儒家经典“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体现的是道家无功无名的思想转变的原因在“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通过前后对比,可以归纳出答案
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中国历史悠久,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着
①的历史文献要想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离不开考古那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不只是见证历史的珍品,更是滋养中国文化的甘泉在中国文化的研究中,重大的考古发现
②,许多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民族自史前时期起,就是一个勤劳智慧、
③、勇于探索的伟大民族今天,我们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而考古学的发展离不开考古方面的专业人才对考古学者而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是探索发现、求得真知的驱动力他们钻深山、探遗迹,一把手铲、一支毛刷,
④,不改初心他们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里以人文的笔触刻耳支吼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露历史的谜底中国考古因立足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历史的探索而高瞻远瞩,因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而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考古事业的春天里砥砺奋进,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案示例:
①浩如烟海
②层出不穷
③自强不息
④风餐露宿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露历史的谜底,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B.他们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探寻历史的谜底,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C.他们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露历史的谜底,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D.他们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探寻历史的谜底,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答案:D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以下语病:一是不合逻辑,应是先在田野发现遗迹,再用科学手段探索,最后书写文明;二是搭配不当,“揭露……谜底搭配不当D项修改到位
10.下列诗句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答案:C解析: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J那一件件出土的文物……更是滋养中国文化的甘泉”,本体是“文物1喻体是“甘泉”A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桃花以人的神态B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白发有三千丈长,形容愁的程度很深C项」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澄江”比喻成练’,把翠峰”比喻成簇D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运用设问、借代的修辞手法,“何以解忧”是问,唯有杜康”是答「杜康”,用制酒人借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