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急诊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急诊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总结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接诊的578例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心理特点,并依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行针对性的护理策略结果578例院前急救患者心理特点以惊慌、恐惊,急躁、易怒,悲观、无望3种心理为主结论针对不同类型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当进行有较大作用【关键词】院前急救;患者;心理;护理近年来,随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受到广泛重视而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他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区分,有其独特的表现,医护人员更需充分了解并驾驭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刚好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笔者对2010年1月2010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578例院前急救患〜者进行分析,总结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达到加强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更加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削减医疗纠纷、提高救治效果的目的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收集本科室2009年6月2010年1月接诊的急救患者578例〜其中男345例,女233例,年龄1162岁,平均(
36.
514.〜9岁;病因分类车祸伤253人
43.7%,慢性疾病急性发作140人
24.2%,醉酒78人
13.4%,打架斗殴致伤68人
11.7%人,服药自杀20人
3.5%,自然灾难致伤19人⑶3%o
1.2方法调查方法由经过心理学学问培训的专职人员和急诊高年资护士通过临床视察,依据患者较典型的语言和行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型1惊慌、恐惊型典型表现为心情激烈,言语慌乱、语无伦次、坐立担忧甚至有颤抖、蜷缩身体、试图躲藏等特殊行为2急躁、易怒型典型表现为心情激烈,难以安静,高声吵闹,拒绝遵守指示,行动富攻击性,极易激怒;3悲观、无望型典型的表型为心情低落,懒言少语,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反应低下,持续哭泣等2结果与分析经分类统计显示,车祸伤和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惊慌、恐惊心理为主,醉酒和打架斗殴者以急躁、易怒心理为主,服药自杀者以悲观、无望心理和急躁、易怒两种表现为主,而自然灾难患者以惊慌、恐惊心理和悲观、无望心理表现为主
2.1惊慌、恐惊此种心理最多见于车祸伤和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及家属缘由在于突然遭遇意外、损害或病情急剧恶化,患者及家属均缺乏足够的思想打算再加上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对疾病后果无法预知,对医院环境、抢救设备和各种操作技术生疏,许多患者常表现出精神惊慌、恐惊担忧例如大多数外伤患者对出血、创伤或医疗手术器械会本能地产生恐惊心理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中老年人及晚期重症的患者他们普遍会认为自己病情严峻,特别危急,随时可能死亡.因此精神极度惊慌,求生的欲望自然导致心理恐惊的产生
2.2急躁、易怒此种心理最多见于醉酒和打架斗殴受伤的患者缘由在于这类患者通常有长期的不良心情积累,往往在近期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有应激事务发生,一旦有如饮酒、口角、纠纷等诱发因素,激化冲突即出现爆发此类患者由于病情急、危、重,家属也带有心情,心理上更加难以承受,自制实力下降,易产生急躁心理,就诊时稍有不顺,患者就会怨言许多,脾气急躁,甚至对外实行攻击性看法例如酗酒的患者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往往失去理智,有的还伴有外伤假如医护人员不刚好了解受伤过程和部位就大怒,误认为没有刚好处置,或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看法不好,因而出现急躁行为,甚至有辱骂、殴打医护人员的过激行为严峻者产生抗拒心理,拒绝各种治疗与护理,表现为不与医护人员合作,自行拔除各种导管或者大吵大闹;还有些患者无法理性思索.对正常的收费或医疗程序即感觉烦躁,认为费用高、手续多,或因划价、交费等手续烦琐而积怨在心,在这种状况下,急诊护士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患者的过激言行
2.3悲观、无望此种心理最多见于服药自杀的患者和部分自然灾难受害患者这类患者常表现为表情淡漠、心情极度低落、缄默寡言、对四周的刺激无反应、不愿别人打搅缘由在于轻生的患者通常有长期的慢性疾病或者长时间的心理应激已经对生活失去信念或对疾病失去希望,如因车祸、工伤等致残,因而产生悲观无望心理;还有些年轻患者,富于志向,但当学习、工作、前途、感情、婚姻不如意时,会产生悲观、无望心理,从而发生无望轻生行为而部分经验自然灾难的患者和家属在不行抗力导致的灾难面前受到严峻刺激,如突然失去亲友,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而处于不敢或不情愿接受现实的状态.认为是命运的支配,治了也没有用,觉得没有方法、听天由命,因而失去信念,消极悲观3护理对策不同类型的患者具有特别显明的心理类型特点因此护理人员要依据院前急救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对于惊慌、恐惊心理为主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特殊须要有耐性,条件允许时可以有意识地多和患者交谈,一方面反复对病情、治疗措施进行具体说明;另一方面可以有意选择患者喜爱的话题,引导谈话方向,转移患者在自身疾病上过度集中的留意力我们以往的工作阅历也证明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安抚患者,缓解其惊慌恐惊的心理
3.2对于急躁、易怒心理为主的患者,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区分对待意识尚清晰、尚可理性思索的患者,要实行两手抓的心理工作方式,先使患者的生气心情得到宣泄,使患者觉得得到了理解,从而情愿信任护理工作者而后再奇妙地用温柔的建议方式对患者心情进行引导,促使其思索和反省自身不理智的行为对本人、对家属带来的不利,这样往往很快可使患者冷静下来协作治疗,另一方面在某些状况下针对特定的患者必需实行强硬的看法实际工作中患者来源、成分困难,部分患者心情激烈时还会出现不行理喻的局面而急救工作时间紧急没有条件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患者不协作治疗,耽搁了时机,最终还是患者自身受累这时就须要急诊医护人员敢于担当摸准这类患者的心理,坚决地实行治疗措施
3.3意识已不醒悟、无法理性思索的患者(如醉酒躁狂患者),则应在做好家属或陪伴就诊人员的思想工作后坚决协作医生进行冷静等治疗不必过多地奢侈珍贵的治疗时间对悲观、无望心理为主的患者,要尤其慎重、细心地进行心理护理工作必需先向家属充分了解患者的具体状况,力求做到找准患者的心结,再结合具体状况开展工作如当患者因婚姻问题引起冲突激化时,可以避开干脆谈论夫妻状况,引导其谈论父母、儿女,以这方面的亲情化解患者的轻生念头;以轻松闲聊的方式,对患者偏执的念头进行疏导等总之,只要我们实行忍让、宽容的看法,耐性细致地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开展工作,满意患者的要求,以真诚的看法、细心的护理,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用丰富的专业学问耐性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刚好解决心理问题就能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疾病,主动协作抢救
3.4家属和亲友的协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殊是在病情关键时期,家属看法和支持尤为重要患者往往简单接受家属的看法,因此医护人员应争取家属通力合作,让其向患者做好劝服说明工作,以便使各项检查治疗顺当进行,从而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由于院前急救现场状况困难,时间仓促,加之患者多病情重,家属常表现为惊恐、不知所措、惊慌担忧、不安护士应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应将与患者病情有关的学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患者家属使其能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有关的信息,消退其不必要的顾虑对于有主见的家属,可照实告知其患者的状况以及打算采纳的诊断治疗方案,做到在抢救患者的同时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协调好与患者家属的关系从言谈举止上赐予其适当的劝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让其知道如何协作医务人员保证抢救工作顺当进行护士面对生气、发怒、抑郁、恐慌的患者及其家属时,必需体谅和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方式进行说明和相互沟通,帮助他们稳定心情,取得家属的帮助,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此外,依据笔者的实际工作阅历,在做好家属的具体工作中特殊要留意以下两点1首先是女性家属的特殊性,在遭遇心理应激时,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心理障碍因此,急诊护士对女性患者家属更应宽容,理解家属焦虑反应的各种心理表现,充分表现出人文关怀,实行怜悯的立场加以合理的引导,让女性家属有哭泣和倾诉的机会,则有助于缓解家属的惊慌和焦虑,削减医疗纠纷的发生2留意与患者配偶的沟通,与患者的密切程度越高的家属,越想了解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越爱对医护人员提出问题,对外界事物以及语言刺激的承受实力都特别弱,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对患者配偶的影响都很大,发生潜在医疗纠纷的比率高,故急诊护士应时刻留意自己的言行言语要亲切,用词要慎重,看法要恳切,耐性说明家属担忧和苦恼的问题,减轻家属的焦虑程度,消退医疗纠纷的隐患提高护士的急救业务水平这是全部护理策略的动身点和基础扎实过硬的护理技术、娴熟流畅的接诊治疗流程、优秀的工作作风、恰到好处的细微环节处置,无需语言就能向患者和家属呈现出高素养、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内涵,仔细、镇静、冷静、有条不紊的工作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心理感染力,患者和家属自然而然就会跟随护理工作的节奏,心情渐渐放松、安静,觉得来对了、可以松口气了,这就是最好的心理护理效果为此,首先护士要留意提高自身的整体素养和学问内涵必需娴熟驾驭现代急救设备的运用方法如呼吸机、心肺复苏机、除颤仪、多功能心电监测等,娴熟驾驭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预案以及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如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洗胃术等其次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不同形式的学习班.如函授、远程教化及各种学术沟通等,培育护士精确的推断力、敏锐的视察力和良好的沟通实力4小结急诊科危重患者多,意外事务发生率较高,对急救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院前急救是在条件极其有限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来抢救生命、减轻苦痛的艺术这就要求急救人员必需严格要求自己,用良好的形象、亲切的语言,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实行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削减医疗纠纷,提高抢救效果,从而保证抢救工作顺当进行【参考文献】[1]刘新民,朱金福.医学心理学国].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1347.[2]洪炜.医学心理学[M].第2版.北京医科高校出版社,
20011347.[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