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中南民族大学学生毕业调研报告调研题目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看法和态度调研报告作者姓名___________冰冰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学号________作12110231_______________所学专业___________工商管理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属系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看法和态度调研报告冰冰摘要同性恋行为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支柱具有包容性强、对新生事物敏感等特点,以大学生为对象从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对同性恋现象进行研究有利于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本文首先对同性恋研究背景做了基本简述,其次通过文献法、小组座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和因子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结论关键字同性恋;认知程度;接受度;看法
一、前言(-)研究背景同性恋作为一种对性取向,是指在心理、性爱、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对象主要以同性为主的人群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均由来已久,据统计,同性恋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随着人们接收讯息的便捷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性恋现象犹如冰山一角逐渐显现,为人所知同性恋这一特殊群体能否在社会上以他们认为正常的方式生活,并不仅仅取决于他们自身及精神病学家对同性恋问题的看法,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的认可程度态度是指对人、客体或观念的积极或消极评价,可以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映出来曾研究表明,对于同性恋的态度,高学历者显得较为宽容和理解,认识也趋于理性大学生群体具有容易高知识、能接受新鲜事物、对情感敏感度高且对事物更宽容的特点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可以看出青少年对同性恋行为的接受程度和整体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社会主流思想,且对进一步展开同性恋引导教育和消除偏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婚恋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爱观,对帮助大学生顺利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是社会中思想最活跃、最有个性的群体之一,他们对同性恋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今及以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除此之外,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有利于了解整个社会对同性恋人群的认知和态度,为同性恋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相关性健康教育打下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三)研究方法文献参考法L现有的研究都离不开前人的研究基础,在使用或改进相关的理论或方法时,首先应该清楚的了解他们的研究现状、透彻的把握这些方法的实质内涵及相关的逻辑关系,以使其更好的匹配相关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在发放问卷之前首先系统地搜集了有关于同性恋成因和不同阶层对同性恋看法的各类文献,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所有研究都是基于这些理论基础进行的,比如文章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整体构架就是基于态度的整体构成理论来做的深度访谈法
2.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同性恋的看法和形成该看法的原因,本研究随机均匀地抽取了十六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其中男生8人,女生8人,大一至大四分别四人访谈形式为小组座谈,由笔者主持并记录.问卷调查法3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用于作为本次调查的调节变量;第二部分为对男女同性恋的态度的测量量表;第三部分以态度的不同层面为理论基础,设计了关于同性恋看法和形成看法的原因的李克特量表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6份,回收率为
93.3%,其中男性占46%,女性54%,男女分布比较均匀经过分析,问卷信度和效度较好,具有统计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行为的态度分析
(一)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情况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者都听说过同性恋或看过同性恋相关的报道,并不存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
59.4%是听周围人谈起,
33.2%是通过各种媒体,
7.4%是通过讲座或课堂
25.1%的人认为同性恋是由人类先天基因决定,受后天影响不大;
44.7%的人认为同性恋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与先天基因没有任何关系;还有
30.2%的人认为同性恋行为和先天基因与后天生活环境都有很大关系能正确理解同性恋含义的人占
41.5%,不太明白是同性恋的人占
27.0%,认为容易对同性产生好感、喜欢与同性亲近的就是同性恋的人占
31.5%对同性恋了解程度如表1所示另外,有
89.3的同学希望进一步了解同性恋相关知识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不太了解不了解3%19%42%31%5%%比例表1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了解程度70%左右的同学认为在接触的人中没有同性恋而约1/3的大学生认为身边有同性恋,甚至有17%的学生还与同性恋有过接触,见图lo从性别上看,认为身边有同性恋的女生的比例高达40%,明显多于男生,其中约有一半的人甚至有与他们接触,也明显高于男生此外,认为身边有同性恋的比例和有与同性恋接触的比例城市的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学生,文科学生明显高于理工科学生有无接触过同性恋者口没有■有但没接触过□接触过图1身边同性恋者情况研究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同性恋了解不深,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同性恋没有正确的认识,且没有正规可信的了解渠道,道听途说和自我感知程度较高
(二)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分析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
1.调查发现,在态度上,认为没有必要干涉别人的生活方式的占
56.0%,认为同性恋违背常理占
7.0%,认为异性恋才是自然的占
36.0%
83.2%的同学认为同性恋不愿意公开他们的身份,
16.8%的同学认为同性恋愿意公开他们的o身份表2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是朋友还是家人的接受态度,可接受率分别为
31.7%、
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接受勉强接受不接受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84173身边朋友是同性恋2939153家人是同性恋94表2接受程度同性恋不被接受的原因分析
2.表3显示,在同性恋不被社会接受认可的原因分析中,笔者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三个因子,统计发现,
69.1%的同学因为心理观念原因不能接受同性恋,
8.2%的同学因为害怕传播疾病不能接受同性恋,
10.6%的同学因为不任何同性恋的性行为方式而不接受同性恋,还有
12.1%的同学因为其他原因不接受同性恋,包括人类习性、家庭组织等,不同性别对同性恋不能接受的原因的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女生合计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心理观念
8429.3%
11439.8%
19869.1%
144.9%
93.3%
238.2%害怕疾病
175.9%
134.7%
3010.6%性行为
186.3%
175.8%35其他
12.1%表3不接受同性恋的原因
(三)同性恋的社会地位及对工作生活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同性恋应受的社会待遇及其对工作和婚姻的影响在社会待遇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同性恋应该受到同等对待,体现在只有
2.3%认为应该受到歧视,并给予舆论攻击,超过80%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者应与常人一样生活或应该受到尊重和特别的关注、保护,其中认为同性恋应受到尊重和特别关注的女生占
26.9%,明显高于男生,见图2在同性恋对找工作的影响方面,有约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会对工作的选择有所影响;另有1/4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不会影响其找工作,但存在明显的性别、生源地和专业的差异,女性、城市和文科的大学生认为不影响其找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农村和理工科的大学生对于同性恋者的求爱、求婚,
76.6%的人持拒绝态度,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但关于在中国是否应该推行同性恋婚姻合法条例方面,持同意和反对的各占一半在认为应该推行同性恋婚姻合法条例的人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和生源地差异女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持同口系歹U1意态度的明显高于男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图2对待同性恋者的综合态度
四、总结与讨论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群体,探讨了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的态度和看法,主要得出结论
1.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的态度比较宽容,总体上能够合理接纳,不怎么排斥;多数大学生能够对其接纳或以中性态度对待,持排斥态度者所占比例较小
2.在对同性恋行为的接受方面,男女之间的有显著差异,相比之下男大学生接受度更低
3.大学生对同性恋行为并没有很完整的认识,了解渠道多是非正式沟通渠道,且很少真正接触到同性恋者,身边同性恋者也比较少,但并不是没有
4.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比独生子女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更消极来自农村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关注度较低,接受度也比来自城市和乡镇大学生消极
5.文科大学生和理科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文科大学生在情感上比理科大学生更能接纳同性恋
6.有无恋爱经历对同性恋的接受度有一定影响,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接受度更高
7.总体而言,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上面,大学生普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开放性的选择,应该给予同性恋者同等的权利和保护,女大学生更倾向于给同性恋者提供更好的权利和保护以使他们免在风口浪尖总之,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越来越理智、客观和宽容对同性恋的态度已从以前的“病态”、“反感”逐渐转变为今天的“宽容”、“正常的情感选择”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宽容与认同虽然可以理解为受社会前进、时代进步和思想多元化的影响,但同时调查也表明同性恋这个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群体,大多生存处境艰难,仍遭受社会歧视高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也是大学生接受性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高校要建立全方位关怀型校园文化,可以采取专业课程、讲座、研讨会、研究小组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同性恋教育,以助其建立科学的性观念,客观认识同性恋群体,促进同性恋群体与非同性恋群体的和谐相处,促进校园和谐发展,进而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进程参考文献
[1]傅晓龙,苏宁穆其尔,刘安琪,范恒瑞,叶兴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调查及实质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2,01:22-28+
51.
[2]梁斌,亢旭东.成都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2012,02:211-
212.
[3]陆雪痕.大学生同性恋取向及对同性恋认知态度调查[J].学理论,2014,30:70-
71.
[4]陶梦馨.淮北市某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03:461-
463.
[5]田雨馨,塔若琪,陈祥展.大学生关于同性恋群体态度的实证研究[J].学理论,2015,08:30-33+
49.
[6]郭瑞芳.大学生同性恋形成原因的质性研究[D],聊城大学,
2014.
[7]樊素敏.大学生对同性恋问题的认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8]唐传英,孙振祥.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及其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启示一一基于北京市12所高校36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134-
136.
[9]沈晓峰,李凤.大学生性别角色群体对同性恋态度的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4,03:112-
115.
[10]何氏秋海Ha ThiThu Hai.越南大学生对同性恋认知的调查[D].西南大学,
2015.
[11]杨平平.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一一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J].科学中国人,2014,06:120T
21.
[12]庾泳,肖水源,向莹.同性恋态度量表的构建及其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2:174-
176.
[13]庾泳,肖水源,王希,孙铮.长沙市两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3:369—
371.
[14]李鹤展,杨楚东.国内关于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8:28-
29.
[15]刘粢.性别角色对大学生同性恋态度、爱情态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0:1589-
1592.
[16]胡均.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同性恋性观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D].中南大学,
2012.
[17]唐传英,孙振祥,高佳.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调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5:
170.
[18]姜婷婷.调节定向与行为策略的匹配对降低同性恋内隐偏见的影响[D].苏州大学,
2013.致谢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在湖南警察学院度过了整个大学时光,这段时间我成长很多很多面对将要来临的毕业,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父母、我的老师、我的同学和我的朋友们,是他们悉心的关怀和真诚的帮助伴随我走过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时光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对我的辛勤哺育,他们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创造了一个温馨、幸福的生活环境,给予了我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衷心感谢他们为我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其次,衷心感谢母校我院全体老师谢谢你们在我大学期间教给我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们对我的教育和培养,将使我终身受用,我定会永记于心,无论以后的我走向何处,我都会找出时间回来看看您们然后,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有了你们,才有我这精彩的大学生活,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了你们的帮助,正是你们在背后默默的支持让我度过重重难关,顺利完成了学业最后,我要感谢所有评阅老师,是你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指导我的论文,让我的作品更加完美,谢谢你们!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参阅了国内先行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此一并向有关学者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深深的谢意指导教师的评语拟定成绩为:指导教师签名2016年5月17日成绩评定经调研报告评议小组认真评议,确定该调研报告的成绩等级为:评议小组负责人签名:2016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