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饶平二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月考()试题202320242语文
2023.12试卷共页,卷面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8150150
一、现代文阅读(分)35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I5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遁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同是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照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个物象,
③,所以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还可以把某一物象作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2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描写了生机勃勃的秋日美景,请依据材料分析诗人是如何对物象“鱼”进行艺术创造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分)
60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风霜砥砺、薪火相传;铸魂育人、弦歌不断”是饶平县第二中学走过百年历程的最好注脚饶平县第二中学将在2024年迎来百年校庆,百载征程中,期许着等待;百年发展中,憧憬着希望每一位饶平二中学子的心中,也充满着等待和希望结合以下古今中外不同名家对“等待”和“希望”的看法,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人类的一切智慧包含在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大仲马《基督山伯爵》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苏轼《贾谊论》可以没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没有等待,哪里还有人生?周国平《等的滋味》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革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摘编自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漂浮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灵历程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述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文,非常令人瞩目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方乏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摘编自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五四”白话文运动的目的是推进小说的变革,“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散文的地位则退居边缘B.“大品”散文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重在表现作者对生命、民族等大命题的理性思辨C.台湾当代散文大多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抒写对现实人生的感悟见解.,饱含诗情和哲理D.台湾杂文承袭并发挥了鲁迅杂文针硬时弊、平和中带着辛辣创作特色,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话”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美文”的胜利,“五四”的文化运动得益最大的也并非是散文的理性思辨B.相对于小说和诗歌的热闹,散文发展则偏于沉稳平静,时代变化和散文家的观念影响着散文的变化C.台湾当代散文上承中国传统散文,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台湾当代散文是中华文学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讲,它与大陆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3.下面散文作品不属于“大品”散文的是()A.余秋雨《文化苦旅》B.郁达夫《故都的秋》C.梁衡《把栏杆拍遍》D.史铁生《我与地坛》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概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
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光已逝,目睹沾满灰尘,结上蛛网的古琴,以及未能完成的著述,孔子意味阑珊,情绪低落B.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内容相同,语气不同,传递的情感丰富,有对子贡晚来埋怨之意,更多是对其到来的期盼和欣喜C.高踞树巅雄鸡唤起了孔子对子路的回忆,他为其命运悲叹,却又为其杀害生灵的行为而痛心D.故乡真是荒凉呵”,“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说明孔子虽身在故乡,内心却是孤独的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樵夫这一形象的设置可以让孔子此时的情感有了具体的抒发对象,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形象相似,情感相通B.上文中“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和《百合花》中新媳妇为通讯员的遗体盖上被子时“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都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心理C.子贡的形象与仲由的形象互为衬托,同时和孔子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孔子对理想的执著坚持D.小说回忆与现实交织,如困于陈蔡、流离楚卫等回忆性片段,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孔子的人生经历,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8.结合文本和你对孔子的了解,分析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泰山”意象的深刻意蕴
9.《仲尼之将丧》是冯至“抒情诗’的历史小说”代表作,孙犁称赞《哦,香雪》“从头到尾都是诗”,请结合这两篇文本,简要分析它们“诗”化的共同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分)35
(一)文言文阅读(本文共小题,分)5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Q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像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屣,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选自黄宗羲《续师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B.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C.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D.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句末的停顿为“句”B.童子,指未成年的男子;童生,特指古代未考中秀才的年轻人C.谢,有感谢、辞别、推辞等义项,此处的“谢”与“敬谢不敏”的“谢”含义相同D.“昌黎”,韩愈的别称,因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其为“韩昌黎”“昌黎先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认为童子之师只是教习句读不算是真正的老师;黄宗羲却认为他们比并无水平却自称老师的人更有真才实学B.《师说》中认择师应不唯身份与地位,只要有“道”即可为师;而《续师说》中却认为只有学识渊博、兼备师德之人才有资格为师C.《续师说》中孙明复以石守道为弟子,而何北山却避师名而不为师作者将二人进行对比,强调拜师一定要尊重老师D.黄宗羲“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不是反对韩愈提倡的“师道”,而是劝勉世人少浮躁,也促进了“师道”的传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
14.两文对“师道之不传”的原因见解不同,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小题,分)2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B.“迢迢”二字极言银河的辽阔,从而更加凸显了相思之苦;“暗度”二字紧扣一个“恨”字,让欢乐的相聚带上了一丝悲愁C.“忍顾鹊桥归路”一句,承上启下,既是“佳期”快乐的延续,又为下文的议论张本,使得本诗构思巧妙,浑然天成D.本词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哀乐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16.宋代欧阳修、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请分别就诗中上下片的议论,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小题,分)
16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猿啼”是古诗文之常见意象,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如杜甫《登高》中的“
(2)牛顿曾说“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劝学》中的“,”两句通过对君子与普通人的比较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3)韩愈《师说》中的“,”两句,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分)20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小题,分)I3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记录了悠悠中华的历史、描绘了大千世界的璀璨,其中蕴藏的美学精神,代表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在中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品格”当今时代倡导科技兴国,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不断拓展包括诗词创作在内的艺术表现对象,成为诗词发展的动力引擎伴随诗歌的悠久传统,科技诗词在诗词的长河中,并且与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医学、化学等O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顾问田麦久认为,“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清代石涛名言),业界要热情拥抱时代、密切关注时代,切准科技发展脉搏、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努力让诗词展示科技发展风貌,为科技发展大合唱唱出响亮音符、营造良好氛围作为新时代前进号角,代表新时代风貌的中华诗词要深入和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和灵魂,引起人民思想的共鸣周文彰认为,中华诗词学会尤其是科创委的工作中需要呈现阳春白雪、诗和远方,也需要呈现人间烟火、柴米油盐比如科技诗词吟诵活动、创作采风活动、研究交流活动、雅集联谊活动、学习培训活动、传播宣传活动等,使诗词真正进入百姓生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一些同志的报告看着很长,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B.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上图书馆》)C.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百合花》)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拿来主义》)
20.以下诗词内容或文本在情境中运用不恰当一项是()A.《声声慢》一一情境作为“古代女性情感表达”课题研究的对象
8.“独立苍茫”一一情境百年党史丰碑人物纪录片标题C.“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一情境高考出征誓师口号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一情境入选“古诗词中酒意象的审美内涵”群文阅读专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小题,分)n2U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物象
①,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②进了诗中才是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或者是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