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高级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2022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H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
1.据的是()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A.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B.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C.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c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A没有贫富差距,排除项;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B D除项故选项D C西汉初,功臣集团因军功得封列侯汉文帝创立侯国制度,让列侯前往侯国就封,受地方严密监控功臣前
2.往封地居住,逐渐淡出中枢政治舞台这一变革()有效巩固了皇权解决了工国问题A.B.提升了列侯地位埋下了政治隐患C.D.【答案】A【解析】学子的人生光阴摘编自张国安等《中国古代文官选抿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确立的原因1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影响【答案】
(1)原因门阀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阶级的兴起;唐朝治国方针的推动;南北朝已有考试取士的相关措施
(2)影响推动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促进了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朝着相对公正公平方向发展容易导致朋党政治出现;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科学文化发展【解析】【小问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据材料一“门阀士族的衰落”可知,门阀士族的衰落;据材料一“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可知,庶族地主阶级的兴起;据材料一“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可知,唐朝治国方针的推动;据材料一“从南北朝时期的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可知,南北朝已有考试取士的相关措施【小问详解】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二“科举制把考试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敞开入仕大门”可知,推动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据材料二“朝廷得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政府各层级管理部门”“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可知,促进了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据材料二“有利于吏治的清明”,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社会朝着相对公正公平方向发展;据材料二“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可知,容易导致朋党政治出现;据材料二“阻碍了学术的进步”“使学校沦为其附庸”“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等信息,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科学文化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材料黄河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大河文明或农业文明之一其古老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的比较中独树一帜,分外靓丽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样清晰的变革思想,以支撑了长达数百年的变法运动,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后,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选官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古代中国正是在平原流域等地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各种政治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四大发明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摘编自李振宏《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论述中国政治文明自先秦一直变化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一系列变法运动开展特别是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使贵族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转变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后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持续发展中央官制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到宋元的二府制,官僚体制在变革中不断成熟;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由郡县制到行省制,尤其是明清时期采用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办法有效管理边疆,奠定了中国的版图选官制度方面,由世官制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直至科举制,血缘政治、门阀政治逐渐被平民政治所代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整体秩序的长期稳定可见,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历程及特点昭示黄河文明并非保守落后,而是深具求新求变的精神示例二论题秦以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中国文明并非一成不变论述政治方面,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官僚体制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走向成熟和完善经济上,尽管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随着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发展,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坊市制度逐渐被街市所取代,市镇经济和长途贩运贸易逐渐兴起,新的经济因素出现文化上,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文化因时而变,不断发展,既有儒法结合,儒道互补,更有儒释道三教融合,形成沟通天地人的理论体系理学思想,在明清之际,又发展出批判现实的早期启蒙思想由此可见,中国文明在秦朝形成中央集权之后,依然是不断变革求新的,中华文明也因此绵延不绝示例三论题古代中国在平原流域等地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论述古代中国平原流域等等地丰厚的土壤条件,造就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封建经济的繁荣为大一统帝国建立提供经济基础,在治理与巩固庞大帝国的进程中,形成独具一格的政治文明,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官僚体制和地方不断行政管理体制走向成熟和完善与西方封建社会长时期分裂割据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政治优势科举制度形成的文官政治更是为近代西方所借鉴经济上,建立在发达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走向成熟并逐渐外传,为推动欧洲的近代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文化上,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文化趋时更新,形成具有强大解释力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面向世俗、重视道德和强调民本的观念对西方近代思想家都产生重要影响总之,古代中国在平原流域等地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孕育出农耕文明,产生出系列制度建设和发明创造,使古代中国文明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解析】【分析】【详解】示例一论题据材料“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可拟论题为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论述据材料“其古老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的比较中独树一帜,分外靓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样清晰的变革思想,以支撑了长达数百年的变法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治文明自先秦一直变化发展,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主张革新,与时俱进,并开展了一系列变法运动,特别是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使贵族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转变;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样清晰的变革思想,……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并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后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持续发展;据材料“此后,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选官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汉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隋唐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宋元的二府制,官僚体制在变革中不断成熟、发展;而历代各朝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由秦朝的郡县制到元朝的行省制,尤其是明清时期采用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办法有效管理边疆,奠定了中国的版图;选官制度方面,由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到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直至隋唐的科举制,血缘政治、门阀政治逐渐被平民政治所代替,尤其是科举制的实行,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整体秩序的长期稳定综上所述,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历程及特点昭示黄河文明并非保守落后,而是深具求新求变的精神示例二论题据材料“・…・・此后,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选官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可拟论题为秦以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中国文明并非一成不变论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政治方面,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官僚体制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走向成熟和完善;经济上,尽管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随着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发展,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坊市制度逐渐被街市所取代,市镇经济和长途贩运贸易逐渐兴起,新的经济因素出现;文化上,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文化因时而变,不断发展,既有儒法结合,儒道互补,更有儒释道三教融合,形成沟通天地人的理论体系理学思想,在明清之际,又发展出批判现实的早期启蒙思想等方面论述示例三论题据材料“古代中国正是在平原流域等地丰厚土壤条件上,创造了各种政治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四大发明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可拟论题为古代中国在平原流域等地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论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古代中国平原流域等等地丰厚土壤条件,造就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封建经济的繁荣为大一统帝国建立提供经济基础,在治理与巩固庞大帝国的进程中,形成独具一格的政治文明,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官僚体制和地方不断行政管理体制走向成熟和完善;与西方封建社会长时期分裂割据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政治优势;科举制度形成的文官政治更是为近代西方所借鉴;经济上,建立在发达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走向成熟并逐渐外传,为推动欧洲的近代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文化上,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文化趋时更新,形成具有强大解释力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面向世俗、重视道德和强调民本的观念对西方近代思想家都产生重要影响等角度论述【点睛】【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让列侯前往侯国就封,受地方严密监控功臣前往封地居住,逐渐淡出中枢政治舞台”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样做实际是为了瓦解盘踞长安的功臣集团,从而巩固皇权,项正确;汉A武帝时期才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项;据材料“受地方严密监控”“逐渐淡出中枢政治舞台”可知这B一变革不是提升列侯地位,排除项;诸侯国尾大不掉的政治隐患是从一开始的刘邦分封诸侯王导致的,不是C因为汉文帝侯国制度导致的,排除项故选项D A商代外服诸侯的职工如侯一“为王斥侯”、甸一“治田入谷”、男一“任王事”、卫一“为王捍卫”,诸
3.称主要类于服事的“职”称西周时期,在此类称呼的基础上形成“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等由内至外排列层次为王畿、诸夏、夷狄的制度这一发展反映出西周().借助政治地理区划强化统治秩序继承了商遗留的原始部落政治色彩A B.有效拓展诸侯对周王的义务范畴形成了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商周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商代内外服制中,外服诸侯等职位的名称凸显了对商王负有的不同服事义务,西周继承了商代外服制并进一步发展,以政治地理区划方式贯彻和表现尊卑、亲疏、内外、远近等等级制原则,并据此规定诸侯臣服者对天子的不同服事义务,凸显了等级制观念,更利于强化统治秩序,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西周继承原始A部落政治的相关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项;这一发展有助于强化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并没有体现出拓展义B务范畴,排除项;根据五服制度内容可知,各地区并不一定与周有共同的血缘关系,排除项故选项C D A魏晋南北朝时,大批北方流民南移江南虽是主流,但流民“回迁”北归现象也时有发生,“至孝文帝立而崇
4.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土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据此可知,当时的“回迁”()缓解了江南的人口压力催生了孝文帝汉化政策A.B.加剧了北方战乱的发生是南北文化趋同的结果C.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至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土,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土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崇尚儒学,推崇汉化政策,使得南方避难的中原土族又相继北归,说明当时的“回迁”是南北文化趋同的结果,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南方避难土族的D影响,没有体现江南的人口压力,排除项;根据材料“至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土,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土族向A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孝文帝改革对南方避难土族的影响,没有强调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催生因素,排除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南方避难土族的影响,没有体现北B方战乱的发生,排序项故选项C D【点睛】.清末新政中,政府规定十年内禁绝吸食鸦片,由政府成立戒烟所让各级官员在六个月内实现禁吸,并对禁烟5不力的官员革职查办对于普通百姓发放吸食牌照,规定售卖和吸食的限度,关闭烟馆并禁售烟具,加大对私售烟土的打击这些做法()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解了政府的内外困境A.B.推动了鸦片贸易合法化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根据材料“由政府成立戒烟所让各级官员在六个月内实现禁吸”、“关闭烟馆并禁售烟具”并结合所学可知,禁烟运动在百姓戒烟和鸦片交易上取得成果,对当时中国的社会风气产生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意识到了鸦片的危害,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项正确;清末新D政中提倡奖励实业,振兴商务,鼓励私人兴办企业,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项;材料所述做法有助于缓解内部困境,排除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强迫清政府签订A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准许外商在通航口岸销售鸦片,并以“洋药”名目缴税,从此列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项故选项C D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名,劳动英雄
6.19443139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
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
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可知,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效果明显,
①正确;材料强调太行区抗日根据地的机关、部队自己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不涉及根据地规模的扩大,排除
②;根据材料可知,杀敌和劳动都被评为英雄,都为抗战作出了贡献,都受到了尊重,
③正确;材料时间为年,处于国共合作抗战时期,而反“围巢『是1944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
④,综上,项正确,排除项故选项A BCD A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
7.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A.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8.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C.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D.【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益得以恢复后,美国代表发表的感叹”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说明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要求与结果,由此可知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符合题意,而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于其他社会主D义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排除A;B是发生在1979年,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材料只能表明在是否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观点,不能据此断章取义说“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排除故选C D【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下图所示为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8.1965—
197539.00%
145.00%
140.00%
38.50%
135.00%
38.00%
130.00%
37.50%
125.00%
37.00%
120.00%
36.50%
115.00%
36.00%
110.00%内地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沿海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35.50%196519751965-1975年内地与沿海ZDlk总产值增长率对比内地工业产年值占全国工业产值年的比重变化A.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发展B.农轻重的比例已渐趋平衡国家经济重心已转向内地西部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5—197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比重不断上升,内地经济增长率超过沿海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线建设是世纪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206070部分三线建设改变中国的工业布局并且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所以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发展,项正A确;受国情影响,中国此时的农轻重的比例并不平衡,排除项;当时国家的经济重心还在东南沿海地区,排B除项;“西部大开发”提出的时间是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项故选项C1999D A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
9.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A.B.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C.D.【答案】A【解析】【详解】董仲舒对“天的属性进行了多重解释,而且带有神权的色彩,这明显是增加儒家学说的神秘性以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项正确;项是表现,而非目的,排除项;董仲舒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改造,而非A BB利用儒家的仁德,排除项;董仲舒的目的是构建“天人合一”的理念,而非利用“天人合一”的观念进行论C证,排除项故选项D A年初,中国共产党开始在一些地方举办自卫团训练班,并采取两种方式组建自卫团一是通过对旧式民
10.1938众自卫武装组织改造,二是开展群众突击运动组建这些措施()适应了人民战争需要落实了党的群众路线A.B.增强了正面战场军事力量完善了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年的中国根据材1938料可知,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组建了民众自卫团,这有助于调动广大群众投身到抗日战争中,适应了人民战争的需要,项正确;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A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材料未涉及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相关信息,排除项;中国共产党组建自卫团,增强了敌后战场的军事力量,排除项;中国B c共产党实施了“三三制”原则,进一步完善了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选项表述不准确,排除项故选项D A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到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L2013〜
202219.1增速既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也高于同期全球贸易增速这深刻地反映中国正在()
6.4%,实践“求同存异”方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B.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增长,不仅促进了双方的经济繁荣,也体现了中国通过经济合作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项正确;这一方针主要强调在国际事B务中寻求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以促进国际合作,然而,这并没有直接涉及到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增长,排除项;虽然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这并没有直接回应题目中关于贸易增长的A信息,排除项;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但并不是主导者,主导者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C国家,排除项故选项D B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引进的美洲玉米、马铃薯、甘薯等高产作物,在不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
12.的地方大量栽培,粮食产量迅速提高年,清朝人口亿,到年已经超过了亿以上变化说明()1700118003中国历史发展离不开世界新航路开辟打开中国大门A.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交流中国开始进入世界强国之列C.D.【答案】A【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引进并推广了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促使粮食产量和人口增长明显,说明中国历史发展离不开世界,项正确;近代史上打开中国大门的是鸦片战争而非新航路的开辟,排除项;新航路A B开辟有利于世界交流并非材料主旨,排除项;世纪前后的中国逐渐落后而非开始进入世界强国之列,排除C19项故选项DA中国共产党在一次会议中曾指定本干部必读书规定年内看一遍到两遍其中有《共产党宣言》《国
13.123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经典著作这次会议()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A.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中《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书名可知,这一会议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进行国家经济建设的时期召开,因此可以判断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项正确为B A党的二大,排除项;为党的七大,排除项;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项故选项A CC DD B年月,中原局正式发出整党学习指示,规定由分局或区党委直接领导,在半年内完成县委以上、地
14.194810方武装营或大队以上干部整党工作新解放区的整党侧重打通干部对新区政策调整的思想问题,力求团结,并明确要求不处分或者少处分人中原局的该项要求()加快了解放军战略反攻步伐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的需要A.B.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时间为年,结合基础知识,这时候已经进入战略决战阶段,解放军已经1948开辟了许多新的解放区,在这些解放区中需要一大批合格的干部,于是加强党的理论学习,项正确;中原局的B该项要求是解放军战略进攻的结果,而非加快了战略进攻的步伐,排除项;材料没有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A前途,排除项;年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要求,但其很明显与材料无关,排除C1949D项故选项B冀鲁豫区博爱县召开的革命形势和前途教育大会上,县委领导作了报告,特别着重地讲解了蒋美准备卷土
15.重来的和平攻势阴谋,要求党员干部要响应党的号召,打过长江去此次会议意在()分析重庆谈判的政治A.形势配合刘邓大军转入战略反攻B.动员广大干部解放全中国推动辽沈战役取得完全胜利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特别着重地讲解了蒋美准备卷土重来的和平攻势阴谋,耍求党员干部要响应党的号召,打过长江去”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召开于三大战役胜利之后,会议内容要求“党员干部要响应党的号召,打过长江去”,因此,此次会议意在动员广大干部解放全中国,项正确;此次会议发生C于解放战争时期,与重庆谈判无关,排除项;此次会议召开于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刘邓大军转入战略反攻与A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项;此次会议召开于三大战役胜利之后,项不符合材料,排除项故选项B DD C
16.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虬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45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中国已基本实现工业化A.B.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提高到体现的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项正确;
35.5%45%”A受生产力水平影响,当时我国并未实现工业化,排除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左倾”错误导致的,非一五B计划,排除项;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于年底,排除项故选项C1952DA第H卷(非选择题共5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材料一《读史方舆纪要》所录先秦战例大多出自《春秋三传》《史记》《国语》《战国策》等书,因此其中的六百多条战例集中于春秋战国而在春秋变革、战国纷争之中,除楚国及吴、越地域偏南外,其余各国皆在北方若以南北划分,大致北方省份(山东、河南、陕西等)的战例占九成,南方数省则只有十分之一——摘选自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材料二战国时代,在大规模的残酷战争中,全国人民都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如同苏秦所说,一场大战,所有战死者的安葬、医药费用和车马武器的损失,“(天下)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在人民心理都趋向于政治统一且周天子不起作用的当时,人民的愿望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寄托,于是不同学派的学者提出了不同主张墨子就说“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孟子针对当时兼并战争中“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情况,也说“定于一”,而且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荀子认为“天下归之谓王”,就是说,做到天下归心,就能完成统一的“功业”《吕氏春秋》不但提出了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的迫切要求,同时还明确指出了“民之所走(归向)”是在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过程中“不可不察”(《功名》)的问题——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上古时代(上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战例多分布于北方的地理原因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发生的影响2【答案】
(1)地理原因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分封的大国、强国大都集中在北方()影响造成局势动荡和社会经济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思想界出现了旨在实现统一的思想,2为政治统一提供了理论基础;客观上加深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了解;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感的增强;使秦国实力增强,成为统一的主导力量【解析】【小问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大致北方省份(山东、河南、陕西等)战例占九成”和所学可得出,山东、河南、陕西等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均在北方;分封的大国、强国(齐、晋、宋等)大都集中在北方【小问详解】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由材料二“一场大战,所有战死者的安葬、医药费用和车马武器的损失,’(天下)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可知,造成局势动荡和社会经济破坏;由材料二“在大规模的残酷战争中,全国人民都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可知,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由材料二“在人民心理都趋向于政治统一且周天子不起作用的当时,人民的愿望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寄托,于是不同学派的学者提出了不同主张“可知,使思想界出现了旨在实现统一的思想,为政治统一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客观上加深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了解;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感的增强;使秦国实力增强,成为统一的主导力量官员的选拔与考核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材料一随着门阀土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期的考试取土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材料二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谕停罢科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年科举制把考试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敞开入仕大门,朝1300廷得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政府各层级管理部门科举制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