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总成本就是生产成本,也就是总的机会成本
一、专业术语西方经济学关于机会成本的术语是这样的机会成本是厂商利用同样的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其它产品的最大价值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用于购买或者租用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厂商自己拥有并被运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总价格西方经济学对此的说明是,既然借用他人的资本须支付利息、租用他人的土地须支付地租、雇佣他人来管理企业须要支付薪水,那么厂商运用自己的资本、自己的厂房土地、自己来管理企业同样应当得到利息、地租和薪金总成本/生产成本/经济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的总和/总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总成本和显成本、隐成本、机会成本等等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引用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的几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企业的生产成本应当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个部分;企业全部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企业的总成本;显性成本加隐性成本等于总机会成本由此我们得知,生产成本就是总成本,也就是总机会成本以上陈述用等式可表示为生产成本二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生产成本;总成本;总机会成本总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J经济利润企业的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简称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而其中的总成本是指全部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经济学中的利润是指经济利润是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这里的总成本是指机会成本(注也就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经济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总收入是产品的销售所得,它等于产品价格乘以销售量总成本是企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它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总成本=生产成本=经济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生产成本/经济成本/机会成本=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利润-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成本=总收益-会计成本二.分析和批判
1、关于机会成本某西经教材对机会成本的概念说明道,由于肯定量的资源不能够同时被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所以,生产肯定量的某一种产品就意味着不得不放弃肯定量另一种产品的生产还有教材更具体地举例说当一个厂商确定生产一辆汽车时,就意味着厂商不行能再用生产汽车的经济资源生产20辆自行车于是,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0辆自行车假定20辆自行车的价值是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10万的其它商品现在,我们来考虑如何计算利润的问题,或者说考虑厂商如何确定究竟是生产20辆自行车还是生产一辆汽车的问题首先,依据常理,厂商生产产品是图谋利润的,假如没有利润,厂商就不会去生产产品另一方面,假如有多种产品可供选择的话,厂商肯定生产利润最大的那一种产品而不会去生产利润较小的那种产品依据上面的利润概念,利润=总收益一总成本=总收益一生产成本=总收益一机会成本我们将汽车和自行车的例子一般化,用产品A和B代表假设肯定量的要素只能用来生产这两种产品,这和假定只有汽车和自行车两种产品是一样的肯定量要素可以生产产品A的数量是Qa,可以生产产品B的数量是Qb产品A的销售价格是Pa,产品B的销售价格是Pbo依据机会成本的概念,产品A的收益是PaQa,而机会成本就是产品B的收益,即PbQb;而产品B的收益是PbQb,而机会成本就是产品A的收益,即PaQa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得到,产品A的利润是PaQa—PbQb;而产品B的利润是PbQb-PaQa假如PaQa〉PbQb则厂商选择生产A,反之,选择生产B好像一切正常但是,这里我们完全看不到生产要素的价值的因素了假设生产要素的价值是PfQf,而和均小于PfQf怎么办,厂商该生产什么呢?明显,这时出现了两套推断标准,一个是要不要生产的标准,即产品收益是否大于要素价值;另一个则是生产什么的标准,即哪一种产品的收益会大于其机会成本就生产哪一种产品这样看来,要素的价值和机会成本并非一回事儿其实,由于机会成本就是其它产品的收益,比较收益和机会成本的差异就是比较不同产品的收益的差异,所以机会成本的概念完全是多余的,我们只要将厂商所面临的两个推断标准合而为一就可以了,就是“选择收益和生产要素价值差异最大的产品来生产”,明显,这里的生产要素价值不包含所谓的隐成本在内也就是说,收益大于要素价值才是硬道理,越大越好收益大于要素价值的理念,其实就是利润最大化原则但是,这个利润最大化中的“利润”和前面西方经济学给出的利润概念并非一回事下面就探讨这个问题亲密相关的隐成本的问题
2、隐成本并非成本隐成本的最令人迷惑的地方是它冠以“成本”的称谓然而,隐成本并不是成本成本,本质上就是付出但是,隐成本是厂商自己给自己的利息,自己给自己的地租,自己给自己的薪水,这些支付都是自己支付给自己,不涉及到全部权转移问题假如真刚要将之作为一种支付,那么它同时也是一种收入,是厂商的一种收益假如厂商运用他人的资本和土地和管理才能,他人是希望利息地租和薪水越高越好同样,厂商给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水,也应当是越高越好从心理学的角度和理性人的假定来看,厂商没有理由希望给自己支付的利息地租和薪水越少越好假如厂商为了谋求成本的降低而削减隐成本,就意味着厂商为了生产产品将自己对自己的待遇降到最低程度,厂商为何要虐待自己呢?这样一来,就会在厂商一贯坚持的规则之间产生冲突,也就是说,隐成本既是收益的一部分,又是成本的一部分,那么厂商在希望利润最大时所导致的两条方法即“削减成本,增加收益”之间就面临着两难决策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无法在隐成本这个概念上得到体现了,无论是增加还是削减隐成本都说不过去
3、关于“正常利润”和利润最大化原则西方经济学卖弄名词术语是惯有的恶习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不一而足最终也没有说出个是非曲直来当然,或许迷惑恰恰是它的真正目的,否则,西方经济学就没有什么值得卖弄了我们现在来看看正常利润这个概念所谓的“正常利润”,是指对自己所供应的企业管理才能支付的酬劳明显,这个叫做“正常利润”的东东就是自己给自己的薪水,属于前面所谓的隐成本的一个部分因此,依据前面关于利润的概念定义,利润即经济利润不包含正常利润在内正常利润隐成本的一个部分,是要从收益中扣除的一个方面上面说到,隐成本其实不是成本,因为没有丢失全部权的实际支付发生,而是属于一种收益厂商自己给自己发薪水,薪水凹凸当然是自己确定,自己说了算假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厂商不会亏待自己的心理学规律还在起作用,假如厂商还是理性人,厂商势必要让自己的薪水越高越好,因为他自己有这个权力有动机有条件就会有结果但是,这个名为正常利润实为自己给自己的薪水不是可以无限高的,它最大不会超过收益和显成本的差额,再高也得不到,是无为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