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1)材料
一、二中对“国富”的认识有何不同?亚当•斯密理论的提出有何意义?(10分)⑵依据材料三概括凯恩斯的基本主张为什么说这些主张是缓解经济危机的良方?(9分)⑶三则材料中蕴含的经济思想分别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什么特征?(6分)组能力提升题组B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临沂模拟)“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A.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
2.(2017河北唐山调研)罗斯福执政时期,实行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的措施是整顿金融的关键该措施的影响是()A.促使商品价格逐渐回落B.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D.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3.(2018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关于“新政”,沃尔特•李普曼说“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在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有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维护了美国工人阶级的利益C.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D.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4.(2017广东佛山调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福利国家政策包含如下内容:提供教育、托儿所等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这些政策旨在()A.掠夺高收入阶层B.提高下层人民生产积极性C.发挥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D.提供人们向上进阶的可能
5.(2017河北衡水模拟)“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A.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B.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C.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D.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
6.(2015海南单科,20,2分)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二、非选择题
7.所谓新政,是指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革新的运动比较著名的如中国清朝末年的新政、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这些新政均对当时以及其后的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研究罗斯福新政的书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世纪初的部分书目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阿米蒂•什莱斯的20世纪中期以前《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部分书目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一一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但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事、诉说的《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伯顿M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摘自凤凰网《美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国涌动经济政策反思潮“衰落”情绪笼罩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托马斯仔细阅读材料,指出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关于罗斯福新政主流评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原因(12分)等——摘自胡国成《罗斯福新政研究状况简介》答案精解精析组基础过关题组“A
一、选择题
1.A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进行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以邻为壑的做法导致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
2.C据材料中“重新评价和核定”“调整”“分配”等可知是主张国家对经济干预,故C项正确;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罗斯福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只是调整,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并非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故D项错误
3.A材料中“联邦政府……促进最大量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表明美国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政府有干预经济的职能,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已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并得到法律认可,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法案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美国失业问题严重,故D项错误
4.A表格显示第
一、二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体现出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美国制造业逐渐衰落,故B项错误;表格无法体现C项;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国家对比的信息,故D项错误
5.D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面临石油危机,经济发展停滞,发达国家采取的措施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国家经济发展停滞,政府主张减少财政支出,故B项错误;互联网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故C项错误;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故D项正确
6.C材料涉及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主张国家既要干预,又不能过分干预,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可排除
二、非选择题7摩答案1不同“国富”标准:材料一,货币的多寡;材料二,国民的普遍富裕“国富”实现途径:材料一,对外贸易;材料二,增加生产“国富”的手段:材料一,国家干预;材料二,自由竞争意义:提出劳动价值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理论;推动自由主义形成;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2主张喇激消费;政府出资举办公共工程理由:多消费有利于商品销售,缓解供需矛盾,扩大商品市场,刺激生产的复兴;政府兴办公共工程有利于失业者重新找到工作,使陷入萧条的经济得以运转3特征:材料一中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反映了手工工场时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材料二中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反映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商品输出的要求;材料三中凯恩斯的思想反映了限制资本主义盲目竞争的要求看解析第⑴问,第一小问,将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比较即可得出要点;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经济危机下供过于求,而通过刺激消费,可以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政府出资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运转第⑶问,材料一中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反映了手工工场时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材料二中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反映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商品输出的要求;材料三中凯恩斯的思想反映了限制资本主义盲目竞争的要求组能力提升题组B
一、选择题
1.A”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导致过度、盲目消费,使生产和消费严重脱节,这是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
2.D材料反映的是实行通货膨胀,其结果是物价上涨而不是回落,故A项错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是罗斯福执政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美元贬值导致国际贸易的竞争加剧,故C项错误;“通货膨胀、美元贬值使美国的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美国发展对外贸易,故D项正确
3.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工人阶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罗斯福新政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但不能说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据材料“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在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有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得出新政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正确
4.D国家进行福利制度的建设,提供教育、医疗、托儿所等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并非旨在掠夺高收入阶层,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会降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提高,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发挥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而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福利国家相当于“一张安全网和一个梯子,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此处福利国家即提供了一个梯子,一个向上进阶的可能,故D项正确
5.D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是材料“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反映的内容,故D项正确
6.C根据材料中美法两国工业设备的使用时间及两国农民产出的对比,可知当时美国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法国,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7卮答案变化:2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正面评价占主流,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原因:20世纪中期以前:
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巨大,人们希望尽快摆脱困境,对新政寄予深切希望;
②新政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或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来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
③新政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④新政开创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初期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⑤新政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21世纪初:
①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对以往新政作用的评价产生了怀疑和否定情绪;
③学者希望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教训,为政府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
④新政的历史负面影响显露,相关评价更客观;
⑤历史研究视角的变化;
⑥多元史观的影响■解析通过比较可发现20世纪中期以前对罗斯福新政多从正面评价,21世纪初则更多是对其的负面评价,结合不同时期对历史事件认识的差异,以及21世纪以来史学观点多元化和学者对历史事件评价角度的变化等,客观全面地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