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高届高二下月月考语文学科试卷20253考试时间分钟总分分150150
一、现代文阅读(分)35
(一)现代文阅读(分)I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中国创造的科技奇观以超凡的速度和气魄呈现在世人面前如和谐号CRH380A型电力动车组跑出4861千米的时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载人深潜7062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手控交会对接……这些科学知识、科学现象在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中通常以奇观的方式被呈现,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阅读融入读者的科学认知科学奇观,意味着挑战人类既有的感知尺度和感知方式,为日渐平庸化、琐碎化、常态化的感知注入新的美学元素报告文学无疑是建构高科技时代奇观美学的重要媒介总体而言,这种奇观美学既具有严密的科学理性,又极富想象力与艺术气息围绕科技创新主题,近年来的中国报告文学还创造出颇具范式意义的叙述模式,主要表现为面对科技难题,科技工作者克服重重障碍,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攻坚克难显然,创新是驱动情节的动力,而攻克一个个科技难关则组成叙述结构此外,以创新驱动的叙述结构,还包含一条条情感或心灵副线,它们共同展现出中国科技工作者为追求科学、探索真理、实现中国科技跨越式发展而顽强拼搏的心路历程应该说,能否走进科技工作者的心灵世界,是衡量此类报告文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中国天眼——南仁东传》之所以让人动容,是因为王宏甲深入细致地追踪、复原了南仁东不为人知的心灵世界每一项高新科技、每一个伟大工程的背后都隐伏着难以计数的心灵秘史,每个个体的心灵史汇聚成河,便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创新、嬴得尊重的心灵史诗因此,科技创新类报告文学要提炼出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和家国情怀,这是其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8日,林强《创新报国当代报告文学的时代主题》)材料二全媒体时代新闻多形态传播的强势,改变着既有的传播和接受的格局这对原先相对依赖于新闻性题材的报告文学写作必然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早先新闻媒体无法报道的一些材料,可以借助报告文学的形式推出,现在这种报告题材的初始性基本不再具有原先报告文学写作比较多地倚重于题材的重大,现在由于多媒体对其进行多维度、多形态的挖掘,使读者减弱了接受兴趣和期待这些情况促使报告文学在题材摄取方面出现相应的变化作者注意对写作题材从现实和历史两个端面作总体性的双向拓展,同时,在现实题材和历史书写两端又各自进行开疆拓土在现实题材报告方面,既重视对重大题材、时代杰出人物等的写作,又不唯重大是取,也关注对有价值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
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注】
①风世劝勉世人,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有三个部分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盖贤者视民A如家B居C官而不能D忘E其地者F其地之G人H亦不能忘之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可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文中的“三札见招”是说多次写信邀请我B.东道主,文中指负责宴请或招待的人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一句里的“东道主”意思相同C“代为治筐箧”一句中,“治”表示“备办”的意思与《大学之道》“家齐而后国治”一句中的“治”意思不同D.“奉母闲居”中的“奉”指“侍奉”,与《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的“奉”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品官员吕峰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沐阳B.当年袁枚离开沐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D.吕峰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迟明行六十里,峰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籁同驱
(2)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课内《五代史伶官传序》)
14.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案】
10.BFH
11.B
12.C
13.
(1)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峰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两车并排一同前行
(2)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交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14.
①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
②为人当感恩重义,后代会仿效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概是贤能的人视民如家,做官而不能忘了他所管辖过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百姓,也不能忘了他吧“盖贤者视民如家”为主谓句,“如家”为状语后置句,其后B处断开;“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是陈述的对象,“其地之人”是下句主语,前面F处断开;“其地之人”是主语,表强调,其后H处断开故选BFH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有感于吕观察吕峰亭多次写信邀请我B.错误负责宴请或招待的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句意钱接三是当时的负责宴请的人/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C.正确备办;太平,治理的好句意代为备办礼物/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D.正确侍奉;奉上句意侍奉母亲闲居/刘邦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多数事已忘记了”并不是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而是作者袁枚,原文“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故选C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迟明”,天快亮的时候;“候于十字桥”,状语后置,应为“于十字桥候”;“骈璘”,两车并排行驶2“恨”,遗憾;“其”,一定;“无”,不要【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第一段“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可知,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
②由第四段的“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蝎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可知,为人当感恩重义,后代的人定会仿效他参考译文重到沐阳图记袁枚古代的人常常对他从前所管辖的地区再三表达其意大概是贤能的人视民如家,做官而不能忘了他所管辖过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百姓,也不能忘了他吧我治理沐阳两年,乙丑年,调迁到白下现在是戊申年了,有感于吕观察吕峰亭多次写信邀请我,我在十月五日渡过黄河,住宿在钱接三家钱接三是当时的负责宴请的人,他的父亲钱鸣和瘦且两腮长有胡子,钱接三在容貌上很像他的父亲,与他谈起他父亲的事,接三不太清楚我离开沐阳的时候,是钱接三才断奶的原因啊夜深摆置酒席,听到缓缓的车声,这是吕峰亭派遣使从前来迎接我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峰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一顿饭的功夫,望见城墙遮列,知道是沐阳城新的建筑士绅几十人争着前来扶车大多是以前朋友,现在全都老态龙钟拄着手杖了过了第二天,进入县署游览,到父母用膳的地方,姊妹斗草的地方,昔日宴会宾客处理文卷的地方,缓缓行走泪眼婆娑,悲伤泪下,即使是一庖一涵、一井一座,面对它们也不禁生情,也不能自我解说这是什么缘故有张、沈两个官吏前来,年龄都是八十多岁了说起当时判决某个诉讼案件,入帘介绍某个案卷,我完全不回忆起来了重提又突然醒悟,如同整理儿时旧书,如同失物重得县里朱广文擅长诗,吴中翰精通鉴赏,解、陈二人善长绘画与下棋,主人喜欢谈论史鉴,常常到深夜,嘴巴仍然滔滔不绝我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没有片刻的清闲于是忘记了自己是作客,同时忘了自己身体已经又老又衰了过了半月,渐渐下起了冰霜,年将末了,不得已苦苦告辞主人主人仍送至之前相迎的地方,代为备办礼物,整顿好车马,握手问我说“什么时候再见先生?我不能回答,并非不想回答,是不忍回答啊哎!我今年七十三了,忍心欺骗他而说再来吗?忍心伤他的心而说不来吗?然以五十年前的令尹身份,再来旧邦,世上像我这样的人很少了;四品高官,侍奉母亲闲居,仍然能想着五十年前的旧令尹,世上像吕峰亭这样的人更少了离然后合,合然后离,离可以复合,但是老了不能再变少了此次一别,我不能学太上忘情,所以做了两幅图,一幅送给吕峰亭,一幅留给自己保存,传示子孙,使他们知道官员可以重来,可以去想念他们,迎接旧官员如同迎接新官员一样,那主人也是可以去想念的孟子说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提笔写下这件事,可以用它来劝勉世人,又不仅仅为区区朋友聚散之感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新城道中(其二)
①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稀怔
②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③【注】
①神宗熙宁六年
(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
②锌古代乐器,击之而鸣
③耦耕指二人并耕《论语•微子》中“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议论起笔,“悠悠”一词写出了诗人来此地为官的悠闲,“听溪声”是其佐证B.颔联“畏”字形象地概括出了诗人的心理状态,即担心官场中突如其来的党争之祸C.颈联“乱山深处”写出了出巡之地的偏远,“长官清”寄托了诗人对为官清正的向往D.尾联写出了诗人在临近新城沉思之余,急切间却迷了路的情形,同时也暗用了典故
16.诗歌情感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答案】
15.A
16.
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身世悠悠我此行”,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比作眼前行程,表达出对人生的感慨
②表达了诗人对眼下悠然行于山间,欣赏风景的闲适之情“溪边委辔听溪声”则写出诗人对眼下悠然行于山间,欣赏风景的闲适之情
③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散材”“疲马”都是诗人自况,诗人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难以立足,自请外调,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④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计的关心以及对远离争斗生活的惬意与自在“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这两句表现诗人一直关心百姓生计,为降雨而高兴,也暗含对远离争斗生活的惬意与自在
⑤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意“试向桑田问耦耕”写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以此表达出归隐之意【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A.“写出了诗人来此地为官的悠闲”说法错误“身世悠悠”是在慨叹自己的为官经历,心情并不轻松故选A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漫漫人生旅途就同我脚下悠悠的路,马行溪边,放下缰绳缓缓走着,听那潺潺溪水声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上,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是这样崎岖而漫长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阴风惨雨,也有雨过天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诗人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着潺潺的山溪缓缓前行表达了诗人欣赏风景的闲适之情“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旅锌”,那朝廷上的党争,即便是难用之材也怕搜林之斧,疲惫的战马希望听到收兵的号令“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作者是因为在激烈的新、旧党争中,在朝廷无法立脚,才请求外调到杭州任地方官的“散材”,是作者自喻为无用之才“搜林斧”,喻指新、旧党争的党祸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即便是无用之材,也畏见那搜林的利斧作者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感到厌倦,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下够了的细雨,带给茶农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我的清官好友他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前几日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为官清正的友人新城县令晁端友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计的关心以及对远离争斗生活的惬意与自在“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末两句写诗人向田园中农夫问路的情形,同时也暗用《论语•微子》的典故两位隐士长沮、桀溺祸耦而耕,孔子命子路向他们问路,二人回答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诗人以此喻归隐之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分)
6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两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悲壮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答案】
①.于是废先王之道
②.焚百家之言
③.大漠穷秋塞草腓
④.孤城落日斗兵稀
⑤.出师未捷身先死
⑥.长使英雄泪满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废、焚、腓、襟
三、语言文字运用(分)20
(一)语言文字运用(分)I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次教师节前,路上遇到中文系漆教授,他问我“贵系过节发啥了?”我说“发了个通知”彼此(A),哈哈一笑,完成了一次切口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切口,似乎十年前并没有这样的对答
①,主要是指“贵系”的用法要知道,我和漆教授都是中文系的,按照传统的要求,“贵系”只能用于对其他系的尊称比如,我可以问我们的邻居——历史系的罗教授“贵系过节发啥了?”这种用法对则对矣,
②但如果我问罗教授
③”哈哈,趣味就又回来了在语言运用中有一个暗中遵循的合作原则如果我们严格遵守合作原则,就是常规的沟通如果在特定的交际情形下,故意对合作原则有所违反,则有可能产生(B)的修辞效果举个例子,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下的著名句子“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中学生都学过,这里面用到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反语”就是(C),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旦为逵反工合作愿则延熊产生更强慰的表达数叁关键之处的要点就在“故意”上鲁迅先生写下这样的句子时,假定了言说对象(读者)跟他对于“屠戮妇婴”“惩创学生”这一事实的共同认知以及共同的负面价值判断,但字面上的褒义词“武功”“伟绩”与之构成了矛盾冲突,在冲突对比之下,其卑劣的负面价值就更为凸显,而且多了一种讽刺的意味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
18.A.心领神会B.意在言外C.正话反说
19.之所以违反了合作原则还能产生更强烈的表达效果,要点就在“故意±o
20.
①这里的新
②但感觉少了点儿趣味
③贵校过节发啥了【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A.语境是彼此能领悟其意味,故此处可填“心领神会”心领神会是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B.语境形容语言运用中的修辞效果,故此处可填“意在言外”,意在言外言辞的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C.语境是阐释“反语”,是从修辞角度来说的,故此处可填“正话反说”,正话反说指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因果倒置,前句表结果,后句表原因,将“因为”改为“之所以”二是重复赘余,“关键之处”和“要点”重复,删掉一处【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
①处,此处承接“这是一个新的切口”,后文阐释“新的”的内容,故此处可填“这里的新”第
②处,此处和“对则对矣”为转折关系,对应后文“趣味就又回来了”,故此处可填“但感觉少了点儿趣味”第
③处,此处和“我和漆教授都是中文系的”的问法“贵系过节发啥了?”产生趣味的原因一致,应问同校不同系的历史系罗教授“贵校过节发啥了,故此处可填“贵校过节发啥了”
(二)语言文字运用分)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八月,葡萄“着色”O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结实、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带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安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了,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唯里唯当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葡萄装上车,走了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一一我一一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曹禺《雷雨》)B.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鲁迅《阿Q正传》)C.一吃到咸味,我不由得想起山上同志们那些黄瘦的脸色一一山上缺盐缺得凶呢(王愿坚《党费》)D.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一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朱自清《荷塘月色》)
22.写果农要给葡萄喷波尔多液,作家反复用了三个“我们,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
21.C
22.
①强调自己融入果农之中;
②突出对这项劳动及其意义的认同和自豪【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的能力文中的破折号表示对为何要让小伙子蹦跳的解释,破折号表解释说明A.表说话断断续续B.表转折C表解释说明D.表意思的转换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材料第二段说“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著色但是喷波尔多液是果农的劳动,却不用“他们”指称果农,而是用“我们”,这值得品味;这里的“我们”指作者和果农,他想告诉读者,自己就是一名果农,而且自己和果农们喷波尔多液的这项劳动是很光荣、很有意义的,因为“葡萄是吃的”,喷波尔多液是保护它,突出对这项劳动及其意义的认同和自豪
四、写作(分)
60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苦难萌发新生,新生承续苦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苦难是幸福的敲门砖,没有先辈们面对衰微民族力图改变的信念,没有它们躬身入局不惜舍身以求变局的执着奋斗,难以想象当下的幸福生活将从何处求索幸福与苦难永远不止是一个历史话题,新的时代,新的际遇,青年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追寻我们的幸福呢?请结合材料,围绕“幸福与苦难”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铭记苦难历史,擘画幸福未来“每一寸土都有人奔赴,每一寸天都以生死来守护;每一寸心都将人间正道浇铸,留下一页不朽千古J悲伤的中华民族历经千苦万难,用勤劳的汗水,勇敢的前行,不息的奋斗,才走向今天的华灯璀璨我们唯有铭记苦难历史,擘画幸福未来,躬身入局,才不负先辈!叩问历史,长津湖一天一个冻土豆真实发生在最残酷最艰苦的战争前线;感怀当下,革命后辈用冰箱中的冻土豆缅怀先人,感受生活的美好每一分的岁月静好,都是无数人在负重前行忘记苦难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磨损胸中万古刀,忆往昔,先辈们无畏艰难,甘受苦难,以血汗来担负,浇铸人间正道远方如昨,那些故事依然还记得,烽烟之下千万里数不清的长路谁曾跋涉;九州辽阔,那些丰碑永远都矗立在烟火平常的山川之中从甲午海战的屈辱中走来,穿过八国联军侵华的烽火,冒着侵华日军的疯狂,趟过解放战争的洪流,扛起建国初期的重担,先辈们与子同袍,与子同裳,心怀天下,打完所有的仗,只希望后世子孙无仗可打,安享盛世!爬雪山、过草原,寒冷和饥饿,怎么能抵得上心中如火的信仰!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五洲震荡风雷激,思今朝,青年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乐在幸福中,挺立起世界脊梁写苍天只写一角日与月悠长,画大地只画一隅山与河无恙观万古上下五千年天地共仰,唯炎黄心坦荡一身到四方如今的中国,生活便利,高铁、移动支付,出门一部轻松搞定;科技蒸蒸日上,袁隆平院士的海水稻捍卫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无数航天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梦想,气动力奠基人顾诵芬院士们付出青春和血汗构筑起一道又一道的安全防护国家给了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国民把最深的爱给了国家,双向奔赴中,我们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一肩担尽古今愁,展未来,以苦难提醒幸福,铭记苦难历史,幸福生活才能能加长久!如果今天,我们一味地只是怕吃苦,怕让孩子吃苦,那当真正的危机到来时,危机又会给孩子留下几分余地?哲人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们有强大的大汉王朝,繁华的大唐盛世,经济雄厚的大宋王朝……我们也有屈辱的历史,吃不饱,穿不暖的痛苦回忆当中国走向复兴时,我们更应当居安思危,铭记苦难历史,时刻提醒自己,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呵护,更要捍卫当前的幸福,这样方能擘画幸福未来《我和我的父辈》中深情唱到“你是,岁月长河,星火燃起的天空;你是,我之所来,也是我心之所归”“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愿你所愿的笑颜”透过苦难,我们看到先辈的隼路蓝缕;保持幸福,让后辈看到我们的接续奋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试题材料首先阐述了苦难与新生之间相生相续的关系,并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辈经历艰苦斗争才为我们迎来今日幸福生活的客观现实由此可见,苦难与幸福并不是完全对立割裂的存在,可以这么说,苦难萌发新生,更孕育着幸福而对于我们当今社会,对于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来说,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这是革命先烈用苦难换来的,用苦难拼来的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所以我们要忆苦思甜,传承发扬抗美援朝精神,不忘苦难,珍惜幸福题目要求围绕“幸福与苦难”写一篇文章先辈们用苦难和牺牲赢得尊严与幸福,才能使我们有现在的幸福生活,这应是行文的主题,考生要围绕中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历史和当下现实展开行文,说明当下的我们切身体验革命先烈们的苦难,是为了懂得是先辈们的付出让我们获得了幸福和安全,由此,我们才能读懂苦难从哪里来,幸福从哪里来,更懂得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然后,再可结合自己当下的一些生活经历,具体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忆苦思甜,不沉溺于当下的幸福,而是不惧苦难,适当吃苦,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幸福生活立意
1.忆苦思甜,味更甜
2.苦难是幸福的源泉
3.不忘苦难,珍惜幸福的日常生活题材的叙写前者如徐剑的《东方哈达——中国青藏铁路全景实录》、何建明的《浦东史诗》、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陈启文的《袁隆平的世界》、王宏甲的《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等作品,分别记写青藏铁路建设、浦东开发开放、汶川大地震和袁隆平、南仁东等重大事件及典型人物,有的作品以史诗之笔书写史诗性的伟大创造,以宏大叙事的方式,讲述展示中华力量、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故事,其时代新“史记”的价值不言而喻后者如陈庆港的《十四家中国农民生存报告(2000—2010)》,以小见大地反映现实中国另外的真实存在,展现了更具广泛性、典型性的基层大多数人的生存景象和精神世界在题材向现实生活作多向拓展的同时,报告文学作者还致力从历史的回溯中挖掘材料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参评报告文学的作品有233部(篇),其中《西长城》《围困长春》《守望初心》《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长征叙述史》《此岸,彼岸》《抗战老兵口述历史》《一个戴灰帽子的人》《大写西域》等皆是历史类题材作品,其占比也比较大这些作品对历史的涉面是多向的,有的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有的虽是存留在历史皱褶里的微尘,却是可以洞见社会巨大存在的化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首先是因为历史题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现实是历史的流向,历史是现实的背景读者的精神心理往往存在于历史与现实的勾连之中其次是因为全媒体更多关注当下发生的五花八门的新闻,对沉寂的具有某种弱新闻性的历史题材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正是在这里,丰富的沉入时间地平线以下的人与事等,才成为报告文学不竭的写作资源库藏然而,关于报告文学历史书写的可能性,学界和评论界也存有质疑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创作极难或几乎不可能实现“非虚构”的叙述要求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特别是场面或细节的描写,在完全失去了采访当事人的情况下,要实现既是“报告”又是“文学”的具体生动的“非虚构”叙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有不少史志类作品很明显存在着“穿越”和“演义”,与“非虚构”的原则相去甚远但这又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能采访到当事人,当然更能达成写作的真实性,但这也并不能保证充分的真实性真实性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报告文学的写作是一种需要作者诚实的写作,在主观上不能故意虚构历史写作在实现“非虚构”方面更具难度,这就需要作者更多地采用田野调查、知识考古、文献研读等方式,逼近写作对象,尽可能历史地还原历史存在本身,不能因为片面求取文学性而伤害其根本的历史性我们也不能依据普适的文学性标准,来要求报告文学,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摘编自《文学评论》2020年第1期,丁晓原《论“全媒体”时代的中国报告文学转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高科技时代的奇观美学主要借助报告文学得以展现,它具有严密的科学理性,因此极富想象力与艺术气息B.中国当代报告文学对科学知识与科学现象以奇观的方式加以呈现,是我国读者的科学认知形成的重要途径C.若一篇科技创新类报告文学表现出科学家在探索创造过程中、的内心历程,那么这就是一篇成功的科技创新类报告文学作品D.受全媒体时代影响,报告文学题材摄取既从现实和历史两个端面作双向拓展,又在其两端各自进行再拓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国报告文学叙述模式的范式意义,可见报告文学创作对“创新报国”的时代主题的响应B.若要撰写以钟南山院士对抗新冠肺炎疫情为题材的报告文学,应突出其敢为人先、坚持原则的职业精神C.报告文学作品对中国高新科技背后的心路展示得越成功,中华民族追求创新与赢得尊重的心灵史诗就越瑰丽D.作者采用田野调查、知识考古、文献研读等方式诚实写作,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便能达到“非虚构”的要求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当下报告文学在选材方面出现变化原因的一项是()A.所依赖的新闻性题材的初始性被其他媒体抢占B.创作中“非虚构”的叙述要求几乎很难实现C.多媒体对重大题材进行多维度、多形态的挖掘D.全媒体对沉寂的历史题材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4.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当下中国报告文学在现实与历史两个端面上选材的共同点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是如何阐释“全媒体”时代中国报告文学转型的【答案】l.D
2.D
3.B
6.
①兼具大题材与小角度的结合
②都关注对中华力量、时代精神的展示
7.
①先指出在“全媒体”时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题材摄取出现相应变化
②再从现实题材与历史题材两个角度,分别阐述其选材的特点
③最后对历史题材报告文学存在的“非虚构”叙述要求的争议进行探讨,并提出理性的认识态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强加因果原文“总体而言,这种奇观美学既具有严密的科学理性,又极富想象力与艺术气息”,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B.无中生有原文”这些科学知识、科学现象在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中通常以奇观的方式被呈现,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阅读融入读者的科学认知”,“是我国读者的科学认知形成的重要途径”于文无据C.逻辑错误原文“应该说,能否走进科技工作者的心灵世界,是衡量此类报告文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选项“若……那么这就是”充分条件不成立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逻辑错误原文“历史写作在实现非虚构方面更具难度,这就需要作者更多地采用田野调查、知识考古、文献研读等方式,逼近写作对象,尽可能历史地还原历史存在本身,不能因为片面求取文学性而伤害其根本的历史性”,选项”……便能达到……”充分条件不成立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依据原文“关于报告文学历史书写的可能性,学界和评论界也存有质疑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创作极难或几乎不可能实现‘非虚构的叙述要求”,这是报告文学历史书写的学术讨论,和当下报告文学在选材方面出现变化的原因无关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依据原文”在现实题材报告方面,既重视重大题材、时代杰出人物等的写作,又不唯重大是取,也关注有价值的日常生活题材的叙写”“这些作品对历史的涉面是多向的,有的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有的则是存留在历史皱褶里的微尘,但却是可以洞见社会巨大存在的化石”,兼具大题材与小角度的结合
②依据原文“有的作品以史诗之笔书写史诗性的伟大创造,以宏大叙事的方式,讲述展示中华力量、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故事,其时代新史记的价值不言而喻”以小见大地反映现实中国另外的真实存在,展现了更具广泛性、典型性的基层大,多数人的生存景象和精神世界”“这些作品对历史的涉面是多向的,有的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有的则是存留在历史皱褶里的微尘,但却是可以洞见社会巨大存在的化石”,都关注对中华力量、时代精神的展示【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依据原文“全媒体时代新闻多形态传播的强势,改变着既有的传播和接受的格局这样对原先相对依赖于新闻性题材的报告文学写作必然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先说在“全媒体”时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题材摄取出现相应变化
②依据原文“在现实题材报告方面,既重视重大题材、时代杰出人物等的写作,又不唯重大是取,也关注有价值的日常生活题材的叙写”“在题材向现实生活做多向拓展的同时,报告文学作者还致力于从历史的回潮中挖掘材料”,再从现实题材与历史题材两个角度,分别阐述选材的特点
③依据原文“历史写作在实现非虚构方面更具难度,这就需要作者更多地采用田野调查、知识考古、文献研读等方式,逼近写作对象,尽可能历史地还原历史存在本身,不能因为片面求取文学性而伤害其根本的历史性我们也不能依据普适的文学性标准,来要求报告文学,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最后对历史题材报告文学存在的“非虚构”叙述要求的争议进行探讨,并提出理性的认识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分)II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破路孙犁黄昏时候,李佩钟站在十字路口,送走那些出征的战士他们是第一次去作战,一个紧跟一个,急急她走着,举手向女县长告别将军高庆山在最后拉着一匹马,沉静地走着李佩钟望着他走尽了东大街,走出了东城门,才转身回到了县政府夜晚,她一个人在这大院落里,在南窗台点起一支红蜡烛她好像听见了寒风里夜晚行军的脚步,看见霜雪在他们的面前飞搅想到骑在马上的将军也不会想到爱情,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她一个人在夜晚工作在这样的夜晚,有的母亲正在拍哄着怀里的孩子;有的妻子,正把头靠近她的丈夫想到这些,很长时间,李佩钟心里不能安定,拿起笔来又放下她听着院里的一棵老槐树发出的冬天的风的响声,她把想念引到那走在征途上的人们,她必定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眼望着蜡烛的火苗,女人的青春的一种苦恼,时时刻刻在心里腾起,她努力把它克服,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她在一张从学校带出来的图画纸上,设计着农民破路的图样她用修得尖尖的铅笔,细心地描画,好像一个女学生在宿舍里抱着竹绷子做绣工现在是严冬腊月,冰雪封冻着平原,从她们这一代青年起,今后经历的冬天,都要是残酷战斗的季节她想,不过几天,农民们就要抱着火热的心肠,背着大镐铁铲,破路拆城,用一切力量,阻止进犯的敌人这是历史的工程,她竟是一个设计人在工作里,她忘记自己的痛苦,充满了高尚的希望隔着五尺砖墙,县政府的东邻,是一个小印刷厂半夜里,那架人摇的机器,正在哗哗地响动,工人们印刷着动员会编的抗日小报纸李佩钟想等她把图样设计好,再加上一个说明,可以在小报上登载机器的响声停止了,接着是工人们的嘈杂不久,那个印刷厂的负责人,细高个子秃头顶的老崔,跳墙跑到她的屋里来“你们出了什么事?”李佩钟停下工作转身问,“半夜三更跑来做什么?“李同志,你这里该安一个岗,”秃头老崔说,“这么大院子,一个人就不害怕?”“一忙,什么也就忘了”李佩钟笑着说“我是来问问你,有这么一件东西没有?”秃头老崔用手比划着,“我们那机器上有一块呢子,老朽的不能用了,没有它机器就不能转动,报就出不来,宣传工作就完不成任务,这是抗战工作的重大损失!找这么一小块呢子,要在北京天津,像烂纸一样,到处可以捡到,可是在这个小小的县城,其比讨换金刚钻还费劲,有钱哪里去买?我想了半天,满城里就许你有这个东西,因为你上过洋学!”“什么呢子?”他说了那么多,李佩钟并没有听明白“就是做衣服用的那个毛呢!秃头老崔说“毛呢衣服可以不可以?”李佩钟说着站起来,从床底下扯出一个包袱打开,抖出一件大红的毛呢外擎来“真算我走运!秃头老崔拍着巴掌说,“画眉张变戏法,假神仙倒搬运,也来不了这么快!太好了只是这不可惜了吗?这是十成新的衣裳呀!就算是你大方,我也下不得手把它割成碎块,去裹那油黑的滚子呀!你再找块别的吧,最好是布头布尾!”“别的没有,就只这件”李佩钟笑着说,“你就是这么婆婆妈妈的,既是用着它,就算没糟蹋,有什么可惜的?再说,放着我也不穿,还不是叫虫儿咬了?快拿去吧,别假张支了!”她把衣服扔在秃头老崔的怀里秃头老崔赶紧接住,还翻过来翻过去用手摸着,赞叹地说“真是抗日高于一切,这身衣裳,拿到北京,也能换五袋洋面!”李佩钟说“这个时候,你还是面儿面儿的,别叫面儿糊涂了你的心这是我结婚那年做的,结过婚不顺当,也就没穿过,抗战了,大家全是粗布棉衣,谁还穿这个!我是拿来夜晚压风的”“那我回头给你送一条棉被来秃头老崔说,“用不了这么多,有一个袖子也就够了,太可惜!”“你扯去一个袖子,我留着它还做什么用?全拿去吧,你放着使个长远!”李佩钟说着,就又去画她的图样“你这样热心,我也就不能再说什么了”秃头老崔怀抱着大衣恭敬地说,“我要代表我们工厂,代表抗日小报广大的读者群众,向你致谢因为李同志的模范行为,我们的机器就又转动起来了”秃头老崔走了以后,李佩钟的图样画成了,她计划在全县纵横的车行大道两旁,每隔五尺,创一个壕坑,五尺宽,三尺深她想,这样就可以使敌人的汽车寸步难行她放下铅笔,细心地看着自己的工作成绩,蜡烛烧过了一半,火苗跳动她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下,身上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睁开眼睛,从窗纸的小破口,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流星斜过天空坠落了,像泻下了一摊水银,照着全院明亮(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注】李佩钟念过师范,后为封建家庭所迫,嫁给了地主的儿子田耀武,她内心极痛苦,于是就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投身革命,从地主的儿媳妇、乡绅的女儿成长为革命的中坚力量选文中她主要抓抗日动员会工作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佩钟送走出征的战士后,想象出征士兵夜晚行军的情形,想到将军高庆山,想到别人家的温馨,内心感到苦恼B.现在是冰雪封冻的严冬腊月,她们这一代青年今后的冬天”都要是残酷战斗的季节”,这暗示了抗日斗争工作的艰巨C.想到自己是破路拆城这一历史工程的设计人,李佩钟“忘记自己的痛苦”,这说明她已经完全摆脱了情感上的纠结D.秃头老崔向李佩钟讨要一小块毛呢,却拿到了整件大衣,老崔对毛呢大衣的喜爱和赞叹,以侧面体现了李佩钟的大局观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破路”为题,并以此为线索,围绕这一中心事件讲述故事,情节紧凑,形象鲜明
8.“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李佩钟克服苦恼的决心C“贡献毛呢大衣”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话完成;对话语言充满了个性色彩,富于乡土气息D.文中没有描写前线的硝烟战场,而是通过后方抗战的生活片段来体现当时的社会现实
8.孙犁的《风云初记》富有鲜明的“诗化小说”特色,请结合选文最后一段简要赏析其诗意美
9.有人评价说“女性形象一直是孙犁小说的描写重点,作者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中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请结合小说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
6.C
7.A
8.
①蜡烛跳动的火苗,渲染了一种温馨宁静的气氛,营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画面美
②“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运用心理细节描写,展现出蕴藏在人物心灵的微动的诗/易、O
③“像泻下了一摊水银”,运用生动形象比喻,描绘暗夜中明亮的流星斜划过天空的景象,以景作结,含蓄蕴藉,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9.
①李佩钟是小说塑造的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她是一个竭力摆脱旧意识羁绊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女干部,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小说对她描写细致入微,既写出了她情感世界的矛盾与纠结,又写出了她对敌斗争的刚毅与坚决
③李佩钟是千万抗日战士中的一个,同时也是风云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小说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特别关注她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灵,表现人物的性格,书写出战争年代的风云变幻以及战争年代百姓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说明她已经完全摆脱了情感上的纠结”错误,言过其实,她只是暂时摆脱了情感上的烦恼故选Co【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围绕这一中心事件讲述故事”错误,李佩钟设计“破路计划”只是贯穿了小说的始终,但并不是小说的中心事件故选Ao【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原文“蜡烛烧过了一半,火苗跳动”,形容蜡烛的火苗跳动着,在夜晚营造出了温馨宁静的气氛,读者可以依据这句话想象出诗意的画面,即一烛火,一个人,一个温暖的屋子,表达了青年女干部青春诗意的美由原文“她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下,身上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运用了通感心理描绘,表达了人物舒适惬意的内心世界,展现出蕴藏在人物心灵的微动的诗意由原文“睁开眼睛,从窗纸的小破口,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流星斜过天空坠落了,像泻下了一摊水银,照着全院明亮”,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屋外世界的诗意美,暗含美好愿望的流星划过天空,作者以屋外的景物描写,加上主观的认识,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由原文“她好像听见了寒风里夜晚行军的脚步,看见霜雪在他们的面前飞搅想到骑在马上的将军也不会想到爱情,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她一个人在夜晚工作在这样的夜晚,有的母亲正在拍哄着怀里的孩子;有的妻子,正把头靠近她的丈夫想到这些,很长时间,李佩钟心里不能安定,拿起笔来又放下她听着院里的一棵老槐树发出的冬天的风的响声,她把想念引到那走在征途上的人们,她必定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和注释“李佩钟念过师范,后为封建家庭所迫,嫁给了地主的儿子田耀武,她内心极痛苦,于是就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投身革命,从地主的儿媳妇、乡绅的女儿成长为革命的中坚力量选文中她主要抓抗日动员会工作”等内容可知,李佩钟是小说塑造的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她是一个竭力摆脱旧意识羁绊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女干部,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由原文“眼望着蜡烛的火苗,女人的青春的一种苦恼,时时刻刻在心里腾起,她努力把它克服,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她用修得尖尖的铅笔,细心地描画”“这是历史的工程,她竟是一个设计人在工作里,她忘记自己的痛苦,充满了高尚的希望”“你就是这么婆婆妈妈的,既是用着它,就算没糟蹋,有什么可惜的?再说,放着我也不穿,还不是叫虫儿咬了?快拿去吧,别假张支了”“她想,这样就可以使敌人的汽车寸步难行”等内容可知,小说对她的描写细致入微,既写出了她情感世界的矛盾与纠结,又写出了她对敌斗争的刚毅与坚决由原文“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她把衣服扔在秃头老崔的怀里”“因为李同志的模范行为,我们的机器就又转动起来了”“她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下,身上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睁开眼睛,从窗纸的小破口,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流星斜过天空坠落了,像泻下了一摊水银,照着全院明亮”等内容可知,李佩钟是千万抗日战士中的一个,同时也是风云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小说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特别关注她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灵,表现人物的性格,书写出战争年代的风云变幻以及战争年代百姓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二、古代诗文阅读(分)35(-)文言文阅读(分)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重到沐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沐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峰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癖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沐时,渠裁断乳故也•••夜阑置酒,闻车声哼哼,则峰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峰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朋同矍食倾,望见百雉遮世,知沐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温、一井医,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荆毕,提手问日“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相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