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教学设计学年浙江省部编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2--2023-2024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一月一日(星期一一)第一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第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教学设计学年浙江省部编版历史与社会八及章节名年级上册12--2023-2024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学年浙江省部编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课〃新文化运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023-2024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帝制被推翻,民主思想逐渐传播,但社12会现实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民众疾苦,国家内忧外患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和新文学,反对独裁专端、教学内容迷信盲从、旧道德和旧文学
2.J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后来的五
3.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虽然提出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思想,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未能真正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5.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时间是辛亥革命后的历史背景下,认识到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1.核心.史料实证通过分析相关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历史影响2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解释,理解其在中国近素养现代史中的地位
3.历史理解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新文化运动,认识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以及其局限性
4.目标.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民主、科学、新道德和新文学等观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5重点重点难点及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1.解决办法难点
2.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把握
1.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民主、科学等观念的深入理解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的认识
2.解决办法
3.通过提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民主、科学等观念
1.通过开展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突破
2.策略
3.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生动展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民主、科学等观念的含义和影响
2.设计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进行思考和总结
3.软硬件资源教室、电脑、投影仪、白板、历史教材、参考书籍、多媒体教学课件
1.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历史课程资源库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图片、音频资料、网络文
2.章等3教学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等
4.1#导入环节(分钟)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变革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1.5历史背景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民众的生活状况是否得到了改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新文化运动讲授新课(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原因通过
2.15展示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代表人物的事迹,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设分析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民主、科学等观念,让学生理解其历史意义针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计巩固练习(分钟)设计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选择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巩固所学知识
3.5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解答疑问课堂提问(分钟)教师针对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5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小组讨论(分钟)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10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强调.课堂小结(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65提醒学生课后加强对新文化运动相关资料的阅读,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设计一份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
7.代表人物等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总计用时分钟教学创新在小组讨论环节,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40度,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例如,学生可以扮演陈独秀、鲁迅等代表人物,阐述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和贡献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推荐阅读材料-《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作者王兆贵)
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作者李泽厚)-《鲁迅与新文化运动》(作者钱理群)-《胡适与新文化运动》(作者周质平)-《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观念》(作者陈独秀)教师可将这些材料提供给学生,作为课后阅读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拓展与延伸.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可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变革2的历程,以及新文化运动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可对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进行研究,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思想观念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学生可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进行深入思考利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1-学生可对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科学等观念进行研究,了解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含义和影响,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拓展内容-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作者李泽厚)这篇
1.文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纪录片,如《新文化运动启示录》,通过视觉影像更直观地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拓展要求-学生应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阅读推荐的文章,并做好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课后
2.出问题,并尝试自行解答拓展-学生可针对纪录片的内容,撰写观后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感悟-教帅可在课后提供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观后感,互相交流学习,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的形式,深入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板书设计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帝制被推翻,民主思想逐渐传播,但社会现实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民众疾苦,国家内忧外患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和新文学,反对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和旧文学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
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⑤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虽然提出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思想,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未能真正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板书设计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使用简洁明了的图形、符号和关键词,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②设计新颖的板书布局,如时间轴、流程图等,使板书具有层次感和动态感@运用色彩、线条和字体变化,增加板书的视觉吸引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④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设计有趣的比喻、卡通形象等,使板书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今天上的这节课,让我再次深刻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在授课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新文化运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让我倍感欣慰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等,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尤其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然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授课过程中,我教学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反思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其次,在课堂提问环节,我应更加注重问题的设计,提高问题的质量和深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在课后拓展环节,我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