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浙江强基联盟年月联考20245高一语文试题卷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必修下册第一至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儒商”,又名“儒贾”“贾儒”,其释义一般理解为具有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底蕴,关爱亲友、孤弱,热心乡里和社会公益之事,能做到儒行与贾业的统一和良性互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工商业者儒家商业经营伦理在价值层面主要包含“诚信”“责任”“求实”“明理”“勤奋”等单元有学者认为,“儒商精神”的精神特质是确立具有儒家精神气质的商业职业意识,参引儒家的价值观念,建构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具体如“仁政管理原则”“诚信待人原则”“和气生财原则”“勤俭戒侈原则”,并以此塑造儒家化的商人人格形象另有观点认为,“儒商精神”的思想内涵主要可从“富而好礼,贵而不骄”的自身修养、“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致富原则、“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经商之道以及“博施于民,济众扶危”的社会责任等方面体现因此,“儒商精神”在价值属性上往往带有正向的社会意义,而其内容在时代变化中虽呈现出不同侧重,但始终围绕“礼让互尊”“诚实信用”“重义守德”的精神基底,并最终达至“圣者尽伦”的人生目标“义利之辩”是人类哲学史上的重要论题,诸如“贵义贱利论”“义利并重论”“以义生利论”无论何种思考,其背后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实质上都归结为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善恶的标准儒家强调“仁者人也……义者宜也”,“义”在儒学中被视为一般的道德性原则中国传统商业伦理往往将“义”放置于优先位置,或并与“利”处于同等位阶而西方经济学理论同样对经济伦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学科性讨论,如李斯特认为,生产力的更大组成相当一部分在于个人的智力和社会条件,而道德自身所具备的经济价值预期有效影响生产的诸多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也强调资本的道德性与精神生产力在内涵上高度耦合,道德、科学、法等要素理应归于生产的特殊形式,并受配于生产的一般规律近代以来,西方经济伦理在工具理性基础上尽可能论证“道德资本”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实际上这种思维符合儒家讲求“以义生利”的经营理念子日“礼以行义,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日“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军终败,遂至咸阳汉元年,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之国,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张良还行烧栈道良归至韩时汉王还定三秦,良乃遗项羽书日“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反书遣羽日“齐与赵欲并灭楚”项羽以故北击齐,良乃间行归汉王良多病,未尝特将兵,尝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日“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日“臣始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封良为留侯(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张良》)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对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秦兵尚A强B未可C轻D臣闻其将E屠者F子G贾竖H易动以利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的用法相同B.殆,指大概、或许,与《论语•为政下》“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的词义不相同C.固,指安稳、稳住,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固”的词义不相同D.三秦,在文中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后演变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的合称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刺秦的缘由在于国恨国家破亡后,张良散尽家产寻求刺客以求刺秦,在博浪沙行刺失败,从而激怒秦皇B.张良权术之要在于攻心为了迷惑项羽,使其放松对刘邦的戒备,劝谏刘邦以火烧栈道的方式表示无背叛之意C.张良善于谋划势力之间的制衡给项羽写信,以散布齐国和赵国将要造反的谣言,诱导项羽北向发兵攻打齐国D.张良深谙进退之道得遇明主时候能够戎马相随,运筹帷幄以计天下,受封受赏时却强调幸运使然,婉拒高爵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亦聚少年百余人,遇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
14.“君臣相宜”体现和谐的君臣关系,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相宜”的理解【答案】
10.BDG
11.A
12.C
13.1张良也组织起一百多年轻人,遇见沛公刘邦正率领着几千人,在下邳以西扩张势力,于是张良便归属了他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14.
①君信于臣刘邦对张良的才华十分赞赏,能够接纳张良正确的建议,体现对其高度的信任
②臣忠于君张良以刘邦为天赐明主,倾尽才能为其出谋划策,屡建奇功,体现其忠心忠诚【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尚强”引出议论对象的特征,进而马上提出策略,故应在“强”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臣”前停顿,强调叙述主体,故应在“轻”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屠者子”,意为屠户儿子,作宾语,故应在“子”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故选BDG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用法相同”错误“认为……好/亲善,与……交好”;句意刘邦认为这些计策很好/向来和留侯张良交好B.正确“大概、或许/疑惑”;句意沛公大概是上天所赐/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C正确“安稳、稳住/本来”;句意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D.正确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造反的谣言”理解有误,文中“齐反书”说明已成事实,并非谣言故选C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少年”,年轻人;“少年百余人”,定语后置,一百多年轻人;“略地下邳西”,状语后置,在下邳以西扩张势力2“独”,只是;“畔”同“叛”,背叛,反叛;“因”,趁机;“懈”,懈怠【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军终败,遂至咸阳”“汉王之国,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张良还行烧栈道”“汉四年,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可知,刘邦对张良的才华十分赞赏,能够接纳张良正确的建议,体现对其高度的信任由原文“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晓下军,良说曰‘……”“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可知,张良以刘邦为天赐明主,倾尽才能为其出谋划策,屡建奇功,体现其忠心忠诚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秦国灭了韩国,张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他找得一个大力士,并准备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来等待时机,待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后来,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组织起一百多年轻人,遇见沛公刘邦正率领着几千人,在下邳以西扩张势力,于是张良便归属了他张良多次将《太公兵法》讲给刘邦听,刘邦认为这些计策很好,还常常使用其中的计策然而张良又常给其他人讲,他们却不明白张良说“沛公大概是上天所赐”于是便决定追随他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崂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挂多张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向北到了蓝田,打了两次仗,秦军最终战败,于是到了咸阳汉元年,沛公被封为汉王,封地是巴蜀汉王要到他的封地去,张良要回到韩国张良因此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于是派张良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张良回到韩国当时汉王回来平定了三秦地区,张良于是送给项羽书信说“汉王失职,想要得到关中地区,如按照约定,那么得到关中就会停止战斗,不敢再向东扩张了”又把齐国造反的书信送给项羽说“齐国与赵国想要一起消灭楚国”项羽因此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喜雨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
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
②更无瓶【注】
①畴,泛指田野
②甑,盛物的瓦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落笔,直承“喜”字,以“溪流动地”的听觉描写来回应“惬情”,寓情于景,意境和谐B.颔联意境大展,视域开阔以“风”和“云”起句,勾勒出辽阔田野的生机和高耸山峦的翠碧C.尾联笔法荡开,今昔对比过去愁在少粮和少酒,如今联想粮食丰收缺少盛放容器,似愁实乐D.全诗虚实相生,构思巧妙前两联实写雨后的景象,生动而鲜活,后两联虚笔想象,由景转情
16.结合全诗内容赏析第六句中“立鹭自惊”的艺术效果【答案】
15.D
16.
①作者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鹭以人的情态,使白鹭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了诗歌灵动性
②关联前一句中“行人相语”以形成视听结合,使雨后的形象被表现得更加立体鲜活
③照应题目,不写雨而有雨,雨后树枝积水易断,白鹭立其上而惊飞,使全诗结构更加严谨
④作者借“白鹭惊飞”的描写,寓情于景,借景趣来写情趣,暗含春雨带来的欣喜【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后两联虚笔想象”理解有误颈联仍是实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表现行人和白鹭在雨后的行为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作者用“自惊”描写白鹭,赋予其人的情态,为拟人手法,使白鹭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增强了诗歌灵动性
②颈联写行人隔河而语,溪水流动之声,为听觉,溪水流动,立鹭摧枝惊飞,为视觉,视听结合,描绘雨后之景,蕴含喜悦之情,使雨后的形象被表现得更加立体鲜活
③题目是“喜雨”,本句不写雨而有雨,雨后树枝积水易断,白鹭立其上而惊飞,照应了题目,使全诗结构更加严谨
④“白鹭惊飞”,描写风雨中白鹭受惊而展翅飞起的生动画面,寓情于景,启人想象白鹭不知树枝经雨易折而受惊的状态,景趣蕴含情趣,深含喜雨之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姚鼎的《登泰山记》中,描写刚登上山顶时看到冰雪覆盖、雪光耀眼景象的两句是a,,,o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至于礼乐教化则“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地说“,,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答案】
①.苍山负雪
②.明烛天南
③.可使足民
④.以俟君子
⑤.赤也为之小
⑥.孰能为之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苍”“俟”“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爱的反义词不是孤独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爱和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情感,它们
①,不可分离愈是在我们感觉孤独之时,我们便愈是怀有强烈的爱之渴望也许可以说,一个人对孤独的体验与他对爱的体验是成正比的,他的孤独的深度大致决定了他的爱的容量
①反过来说也些伟大的人类思想史和艺术史上灵蹴
②其深不可测的孤独岂不正是源自那博大无际的爱造成的?
③这爱不是有限的人世事物所能满足的
④孤独和爱是互为根源的,
⑤孤独无非是爱寻求接受而不可得,
⑥而爱也无非是对他人之孤独的抚慰和发现在爱与孤独之间并不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现实的人间之爱不可能根除心灵对于ZVySZKZX/XZVZVZ\ZVZSZ^ZV/XZ^/S/SZ^ZV/SZZS/SZ^ZV/SZ^ZS/SZ^ZS/^^ZS/XZ\ZSZS/^ZSZS/^/SZSZ/SZw^.,孤独的体验,而且在我看来,我们也不应该对爱提出这样的要求,因此一旦没有了对孤独的体验,爱便失去了品格和动力在两个不懂得品味孤独之美的人之间,爱必流于琐屑和平庸爱的反义词也不是恨一个心中没有爱的人,他对什么都不在乎,也就不会恨什么之所以
②,是因为有执着的爱,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爱转化为恨的事例更是司空见惯,而这种转化之所以可能,就是因为两者原是同一种激情的不同形态爱是关切,关切就会在乎,在乎就难免挑剔于是生出了无穷的
③当然,一般而言,那种容易陷入恩怨是非的爱的气象未免渺小,其中还混杂了太多的得失计较大爱不求回报,了断浮世恩怨总之,一切入世的爱,都是不能割断与恨的联系的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
18.
(1)如影随形
(2)爱憎分明
(3)恩恩怨怨
19.第
①句,改为人类思想史和艺术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第
②句,改为其深不可测的孤独岂不正是源自那博大无际的爱?第
⑥句,改为而爱也无非是对他人之孤独的发现和抚慰【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结合“爱和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情感”可见两个事物关系密切,紧接着后文“不可分离”,此处可填“如影随形”“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
②结合“一个心中没有爱的人,他对什么都不在乎,也就不会恨什么”,可见没有爱,也就没有恨,紧接着后文“是因为有执着的爱,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可见对爱恨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此处可填“爱憎分明”“爱憎分明”,形容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③结合“爱是关切,关切就会在乎,在乎就难免挑剔”,可见爱会生出恨,爱恨交织在一起,紧接着后文“容易陷入恩怨是非的爱的气象未免渺小,其中还混杂了太多的得失计较”,可见人们因爱生恨,总免不了恩怨是非,此处可填“恩恩怨怨”“恩恩怨怨”,人的感恩之情与仇怨之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语病第
①句“伟大的人类”语序不当,“那些伟大的”应放在“灵魂”前,修饰中心语“灵魂”第
②句“源自那博大无际的爱造成的”句式杂糅,“源自”和“……造成的”句式杂糅,可删去其一第
⑥句“抚慰和发现”语序不当,“抚慰和发现”改为“发现和抚慰”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如果不年不节的,大家吃得都很简单到了节日时,家常便饭就像毛手毛脚的短工——被打发了,节日里自有节日的吃食中秋节是一定要吃月饼的我小的时候虫牙多,记得有两次八月十五吃月饼时,吃得牙痛,大家赏月,我却疼得呜呜直哭爸爸抱起我,让我从月亮里看那个偷吃了长生不老药而飞入月宫的嫦娥,可我那双朦胧的泪眼看到的只是一团白花花的东西在这一天,小孩子们爱唱一首歌谣蛤蟆蛤蟆气鼓一气到八月十五,八月十五杀猪,气得蛤蟆直哭蛤蟆的哭声我没听到,倒是听见了自己牙痛的哭声所以我觉得自己就是歌谣中那只可怜的蛤蟆,因牙痛而不敢碰中秋餐桌上丰盛的菜肴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人们一年的忙活,最终都聚集在除夕的那顿年夜饭了除必须要包饺子之外,家家都要做上一桌的荤菜,少则六个,多则
十二、十八个,看到盘子挨着盘子,碗挨着碗,灯影下大人们脸上的表情就是平和的了我们争着吃饺子,有时会被大人们悄悄包到饺子里的硬币给珞了牙,当我们“当啷”一声将硬币吐到桌子上时,我们就长了一岁
20.文中“不年不节的”与“不过年不过节的时候”意思相同,为什么原文更好?
21.下列各项破折号的使用与原文画线句相同的一项()到了节日时,家常便饭就像毛手毛脚的短工——被打发了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B.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一一这太可怕了!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一一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D.“我正要问你一件事一一”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22.儿童歌谣往往朗朗上口,请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产生这一效果的【答案】
20.
①“不年不节的”表达更简洁,更口语化,与文中“呜呜直哭”“白花花的”“珞了牙”等词语在语体色彩上相统一,生动亲切,更符合语段整体风格特点
②“不年不节的”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能够突出地域文化差异,语段内容为介绍北方人的节日吃食,方言入文更有助于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
21.A
22.
①声韵和谐,四个短句分别以“鼓”“五”“猪”“哭”结尾,句句押韵
②节奏鲜明,每个短句均由六字组成,句内节拍均是两字一顿
③反复、顶针等修辞,增强歌谣韵律感和节奏感,使人印象深刻
④内容通俗易懂,呈现了“蛤蟆气鼓”“杀猪”等生活化场景【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熟语含义及表达效果的能力“不年不节的”的意思是“不过年不过节的时候”,是北方的口语表达简洁,生动从语体色彩上看,文段大量运用口语色彩的词汇,如“呜呜直哭”“白花花的”“珞了牙”等,更贴近真实的日常生活如果用书面语“不过年不过节的时候”,就不和谐,显得突兀从地方色彩上看,“不年不节的”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是北方的方言,语段都是围绕“北方人好吃”展开,介绍北方人的节日吃食,用北方方言介绍北方人的吃食,更有助于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和选项A都是表解释B.表总结C.表话题转换D.表停顿故选Ao【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押韵上看,四个短句末尾的“鼓”“五”“猪”“哭”都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流畅性带来审美愉悦感从节奏上看,节奏感强,六字一短句,句内两字一顿从修辞上看,“蛤蟆蛤蟆气鼓”用了反复的手法,使儿歌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气到八月十五,八月十五杀猪”用了顶针的手法,首尾相连,层层承递,语势贯通,音律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内容上看,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蛤蟆气鼓”“杀猪”等生活场景,引发人的想象,使画面如在眼前从声韵、节奏、修辞、内容角度作答,并具体分析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孔子与学生谈志时,曾皙在旁边鼓瑟,直到孔子与他交流
②烛之武在和秦穆公交谈的过程中共用了八次“君”的称呼
③鸿门宴会上的座位排序很有讲究,方向不同强调主宾有次“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在古代社会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礼文化”,在新时代又需要康续和发展,结合生活情境和时代情境,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对“礼”的解读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知礼而行你我共践时代嬉变,斗转星移,可我华夏五千年文明从未断流,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旌旗飘扬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文明礼仪、道德是非亦如潺潺细流缓缓浸润着我们的心田,可我们是否能用行动践行礼仪呢?揆诸现实,我们的校园中出现了种种不甚文明之状,君可见图书馆内占坐之行为盛行惹人厌?君可见买饭时队伍杂乱蜂拥效率低?君可见升国旗时交头接耳声响不断?君可见洁净校园被垃圾污染……现象虽微,却折射出我们舍弃了文明礼仪来实现一己私欲的过错为此我向大家发出关于“知礼而行,你我共践”的倡议知礼而行,需要谨言语言是人们情感的外化,曾国藩曾言“大处落笔,小处着手,独居守心,群居守口”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到守口呢?首先,我们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孔子曾在子路抒发自己远大的治国之志后,不赞仅笑之,为何?治国以礼,其言不让,老师未允他言而言之,为不礼在升国旗时、图书馆中乃至自习课时说话,恰似如此,为君子所不齿,为不礼其次我们要注重出口之言,俗语有言“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文明礼貌的话说出口,令人如沐春阳之暖,如品清茗之香多讲文明用语,自己的心灵也会受到涤荡知礼而行,还需慎行《荀子》中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古今多少贤人皆以礼闻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大国礼仪,在万隆会议等国际会议上大展风采,让西方列强刮目相待如今我国新时代领路人也在一举一动之间彰显着大国礼仪,为中外民众景仰排队不闯红灯,垃圾入箱……看似小事,却都昭示着泱泱华夏的文明礼仪,请慎行!知礼而行,青年先行张晓风曾言“少年振衣,岂不可作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清流想”青年一代是中国的新生力量,是华夏文明当仁不让的传承者,青年有文明,国家才可谓礼仪之邦当你弯腰捡起垃圾,当你制止一次插队行为,当你等待绿灯,当你……你会发现朗日川青,旧阙洞开,万物明媚可爱“衰草枯杨,青春易过”,莎翁只是感叹,而我们青年要为文明礼仪奉献自己的一份光热,让轻风吹拂我们校园乃至整个中国!《论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我们正因为有了礼仪,有了文明,才得以与万物有分别,礼仪之力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硼,我们心间的清泉不能没有礼仪这轮月辉让我们知礼而行,谨言慎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了三个事件一是曾皙的彬彬有礼,在老师孔子与其他人谈志时,他一直在一旁鼓瑟体现的是风俗教化的“以礼待之”二是烛之武的谦谦有礼,在和秦穆公的交谈中,多次用“君”称呼对方体现的是国与国相交时的“以礼待之”三是鸿门宴会上的座位排序,座位面向不同的方向,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方向不同主宾有别的礼仪任务导引部分要求结合古代的“礼文化”在新时代的俄续和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当代学生对“礼”的认识和思考教材内的“礼文化”表现为“礼乐教化”“外交礼节”“主宾礼节”,皆属于传统文化范畴,强调了“礼”在传统文化中“是什么”的问题“新时代又需要”中“需要”中康续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成长所需、社会所需和时代所需,强调了“为什么”的问题同时,需要表达自身成长中“礼”的影响,需要表达“我”与“社会”接触过程中“礼”的必要,需要表达国家层面上“礼”的价值等,强调“怎么做”的问题,适宜作为结论内容写作时,可引用“不学礼,无以立”,引出观点,自古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备受推崇,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需要通过学礼行礼,立起大国形象主体部分可以采用递进式结构,分别论述学礼立身,礼是一种个人美德,它既内化为思想品质,又展现在言谈举止中,提升个人文明修养,加强品德建设;行礼育人,礼在教化育人的过程中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必须以德修身,践行核心价值观,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传递给青少年;以礼强国,国家强大不仅依靠经济的蓬勃发展,更需要用礼唤醒的文化自信,唯有以礼强国,以文化自信铸就民族之魂,体现有礼有节的“大国形象”最后总结全文,学礼行礼,以礼强国,我们肩负着这个使命,也必将凝聚起这份磅礴的精神力量立意
1.以礼观我,以礼观世
2.向内自省,向外烛照
3.君子德邦,无礼不成
4.礼仪,新时代的必然诉求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朱子语类》有云“义以生利,因义成利”由此可见,“以义生利”的义利观念深深融贯于传统儒学思想体系,并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影响下呈现为企业伦理的道德逻辑和价值趋势新时代“儒商精神”所讲求的“义”主要指向反映为商业伦理视域下的经济理性,旨在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企业义务,持续性优化企业文化与形象,最终达到经济资源上的最佳配置;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为商人群体的主体觉悟意识,借由企业道德行为规范、合规制度等形式确保企业经营的正当性、合法性事实上,新时代“儒商精神”即中国传统商业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相结合的精神产物,儒商“以义制利”“义以生利”的重义原则与商品经济的重利法则在相互改造的基础上应用整合,用以规范和引导商人群体正确对待“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促进商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摘自陈寿灿《解析新时代“儒商精神”价值内涵》,有删改)材料二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先生辞世后,全网掀起了纪念高潮宗老是中国优秀商业文化的捍卫者、践行者,犹如防线上的悍将,将军一去,大树飘零!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大多数哀悼者并没有见过宗老,更不用说有什么现实的交情了人们缅怀宗庆后,是对他长期以来严守食品安全底线、造福社会高贵品质的高度赞许,也对当下商业精神产生隐忧这种隐忧,让我们看到社会对商业“务本”精神的期许宗庆后领导下的娃哈哈,把健康食品奉献给国人,出自良知,货真价实,这是企业家务本的重要体现食品就是用来吃的,不要损害它的本质价值,搞什么添加,搞什么概念,搞什么伪科学——诸如此类,房子就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车子是代步的,不是用来攀比和炫耀的;工作是让人更幸福的,不是“5+2”“白+黑”玩命的,不是来透支生命的……那些本质以外的、人为附加的、吹嘘的、玩概念的、容易造成焦虑的东西,都是对“务本”的严重背叛时下的诸多商业乱象,都与“务本”背道而驰这种隐忧,也说明“信”字仍然占据传统商业的道德制高点人无信不立,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就强调“信”冯友兰先生在其《新世训》“存敬诚”篇中说“从社会的观点看,“信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在中国的道德哲学中,信’是五常之一所谓常者,即谓永久不变的道德也一个社会之能以成立,全靠其中的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娃哈哈品牌“信”字当头,陪伴了几代人,影响不减,人们缅怀宗庆后先生,也是对传统商业信义的缅怀宗庆后先生的辞世,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传统商业精神的期盼,同时也让人感到传统商业精神的回归,任重道远(摘自李青友《怀念宗庆后,是对中国传统商业精神的隐忧》,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商”往往是具有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底蕴,热心社会公益,能做到儒行与贾业的统一和良性互动的工商业者B.“儒商精神”始终围绕“礼让互尊”“诚实信用”“重义守德”的精神基底,在价值属性上往往带有正向的社会意义C.“义”在儒学中被视为一般的道德性原则,中国传统商业伦理将“义”放置于“利”之上,使之处于优先位置D.西方经济伦理在工具理性基础上尽可能论证“道德资本”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这种思维与儒家“以义生利”的经营理念相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学者认为,确立具有儒家精神气质的商业职业意识,参引儒家的价值观念,建构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就是所谓的“儒商精神”的精神特质B.“义利之辩”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往往都归结为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善恶的标准C.时下许多商业乱象与商业“务本”精神背道而驰,而宗庆后却秉承了商业“务本”精神,把健康食品奉献给国人,体现了真正的儒商本色D.“信”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中的五常之一,人们对时下商业精神产生隐忧,说明“信”字仍然占据传统商业的道德制高点
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中提出的“义以生利,因义成利”观点的一项是()A.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改变资金募集方向,开拓市场份额B.企业出现形象危机时,果断进行危机公关,重塑企业形象C.宗庆后一生拥有节俭的美德,时常在废纸的后面书写通知、指示等D.诚信务本,保持企业好形象,赢得大批客户,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
4.新儒商代表宗庆后的理念和行为,体现了新时代“儒商精神”所讲求的“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5.企业发展可能会出现危机,如何才能使企业基业长青?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1.C
2.A
3.D
4.
①严守食品安全底线,把健康食品奉献给国人,遵守企业道德行为规范,主动承担企业义务;
②保证食品的质量,产品货真价实,坚持务本精神,造福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③企业文化“信”字当头,持续陪伴几代消费者,以义制利,达到经济资源上的最佳配置
5.
①“富而好礼,贵而不骄”的自身修养;
②“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致富原则;
③“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企业信用;
④“博施于民,济众扶危”的社会责任;
⑤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中国传统商业伦理将义放置于利之上,使之处于优先位置”错根据材料一第3段“中国传统商业伦理往往将义放置于优先位置,或并与‘利’处于同等位阶”可知,还有“义”“利”处于同等位置的情况故选C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相关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A.“确立具有具有儒家精神气质的商业职业意识……就是所谓的‘儒商精神’的精神特质”错误根据材料一第2段“‘儒商精神’的精神特质是确立具有儒家精神气质的商业职业意识,参引儒家的价值观念,建构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并以此塑造儒家化的商人人格形象”可知,选项概括不全面,“儒商精神”的特质还应包括塑造商人人格形象故选A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义以生利,因义成利”体现出“义”和“利”关系,即“因义生利”A.不能用参与投资、改变资金募集方向的方式获得“利”,没有体现“义”B.不能进行危机公关,重塑企业形象是解决企业危机的手段,没有体现“义”C.不能宗庆后生活节俭是美德,体现了“义”,但是并没有体现出“因义生利”D.能以诚信之“义”为基础,使企业获得大批客户、拥有稳定份额的“利”,体现出“因义生利”的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从材料一中筛选出“新时代儒商精神所追求的义”的具体要求,然后对照材料二中宗庆后的理念和行为,分条概括“宗庆后的什么理念或行为”体现了“新时代儒商精神所追求的义’的哪一方面”结合材料一第4段“新时代‘儒商精神所讲求义……旨在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企业义务,持续性优化企业文化与形象,最终达到经济资源上的最佳配置……借由企业道德行为规范、合规制度等形式确保企业经营的正当性、合法性……儒商’以义制利义以生利’的重义原则与商品经济的重利法则在相互改造的基础上应用整合,用以规范和引导商人群体正确对待‘义与利的辩证关系”可提炼概括出“义”的具体要求
①遵守企业道德行为规范,主动承担企业义务;
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社会;
③正确对待“义”和“利”的关系,坚持以义生利结合材料二“人们缅怀宗庆后,是对他长期以来严守食品安全底线、造福社会高贵品质的高度赞许”“宗庆后领导下的娃哈哈,把健康食品奉献给国人,出自良知,货真价实,这是企业家务本的重要体现食品就是用来吃的,不要损害它的本质价值,搞什么添加,搞什么概念,搞什么伪科学”“娃哈哈品牌信字当头,陪伴了几代人,影响不减”可提炼概括出宗庆后的理念和行为
①宗庆后严守食品安全底线,把健康食品奉献给国人;
②产品货真价实,保持食品的质量,坚持务本精神;
③宗庆后坚持“信”字当头,持续陪伴几代消费者然后将上述要求和宗庆后的理念行为一一对应起来作答即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探究文本问题并提出见解的能力使企业基业长青的做法可以从材料中谈到的儒商经营理论、儒商精神的思想内涵、宗庆后的理念行为等内容思考结合“儒家商业经营伦理在价值层面主要包含‘诚信责任求实明理勤奋’等单元”“‘儒商精神’的思想内涵主要可从‘富而好礼,贵而不骄’的自身修养、‘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致富原则、’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经商之道以及‘博施于民,济众扶危’的社会责任等方面体现”可知,儒商经营理论和“儒商精神”的思想内涵都注重诚信、责任、自身修养、重义、博施等品质,这也是使企业基业长青可以采取的办法,据此作答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饥饿艺术家卡夫卡饥饿表演近几十年来明显地被冷落了早些时候,大家饶有兴致地自发举办这类大型表演,收入也还不错可是今天,这些都已毫无可能那时的情形同现在相比确实大相径庭除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观众,还有被大伙推举出来的固定的监督人员守在那儿他们总是三人一班,日夜盯着饥饿艺术家,防止他用什么秘密手段偷吃东西其实,这不过是安慰大伙的一种形式而已,因为行家都晓得,饥饿艺术家在饥饿表演期间是绝对不吃东西的,即使有人强迫他吃,他也会无动于衷他的艺术的荣誉不允许他这么做当然,不是每个看守都能理解这一点的有些值夜班的看守就很马虎,他们坐在远离饥饿艺术家的某个角落里埋头玩牌,故意给他一个进食的机会,他们总认为,饥饿艺术家绝对有妙招搞点存货填填肚子碰到这样的看守,饥饿艺术家真是苦不堪言,这帮人使他情绪低落,给他的饥饿表演带来很多困难有时,他不顾虚弱,尽量在他们做看守时大声唱歌,以便向这帮人表明,他们的怀疑对自己是多么不公道但这无济于事这些看守更是佩服他人灵艺高,竟在唱歌时也能吃东西诸如此类种种猜疑,饥饿艺术家似乎也难于摆脱任何一位看守也做不到夜以继日、丝毫不间断地守在饥饿艺术家身边,因此无人目睹过他是否确实持续不断地挨饿只有饥饿艺术家自己心里最清楚,只有他才算得上是对自己的饥饿表演最为满意的观众但是由于另一种原因,他又从未满意过或许他干瘦如柴的躯体根本就不是由于饥饿所造成的,而是对自己不满所致的其实他自己明白,饥饿表演极为简单,是世上最容易做的事,这一点恐怕连行家也不清楚对此,饥饿艺术家直言不讳,但人们死活就是不信善意的说法还好,说他谦虚,可大部分人认为他自吹自擂,更有甚者说他是个骗子所有这一切,饥饿艺术家都得忍受着演出经理规定每轮表演最高期限为四十天,期限过后,他绝不让饥饿艺术家再继续挨饿,即使在世界大城市里也是如此经理这样做不无道理,因为根据以往经验,全城人的兴趣会通过四十天里越来越火的广告充分被激发出来,而四十天后,观众就会感到疲倦,看表演的人数随之锐减在第四十天,笼子的门被打开,笼子四周插满鲜花,半圆形露天剧场里人海如潮,观众兴高采烈,乐队奏着乐曲两个医生走进笼子为饥饿艺术家做必要的检测,检测结果通过高音喇叭传遍剧场随后,两位女士走上前来,她们乐滋滋的,庆幸自己能被选中去搀扶饥饿艺术家离开笼子走下前面的台阶台阶前的小桌子上早已摆好了精心准备好的病号饭为什么刚到四十天就停止表演呢他本来能长期地、无休止地饿下去为什么恰恰要在他表演最紧要的关头停下来呢他还没有真正精彩地表演过一回哩!经理双手卡住饥饿艺术家的细腰,有些过分小心翼翼,他的动作神情使人联想到,他手中不是一个活人,而是一件极易破碎的物品他提议为观众干杯,据说此举是由饥饿艺术家给经理耳语出的点子,乐队憋足了劲演奏随后大家各自散去,没有人对眼前发生的一切不感到满意,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饥饿艺术家自己,他总是不满有一天,这个曾受大家喜欢的饥饿艺术家发现自己被那些热闹上瘾的观众忘却了,他们纷纷涌向其他演出场所演出经理领着他又一次跋涉了半个欧洲,他们想看看,是否能在某个地方重新找回逝去的狂热和兴趣,然而他们一无所获最终,他告别了经理——这位人生旅途上无与伦比的伙伴,受聘于一家庞大的马戏团有一天,一只笼子引起了一位看管人的注意,他问为什么把一个好端端的笼子闲置着不用,对此无人知晓直到其中一位看见了记数的小牌子,他才猛然想起饥饿艺术家人们用棍子拨开腐草,在里边找到了他“你还一直不吃东西”看管人问道,“你究竟什么时候才算完呢”“诸位,请多多原谅“饥饿艺术家有气无力地低声细语,只有看管人才能听清他说的话,因为他把耳朵贴在栅栏上“当然,当然“看管人一边点头,一边把手指向额头,以此来暗示其他人,说明饥饿艺术家的身体状况非常危险,“我们当然会原谅你”“我一直在想着,你们能赞赏我的饥饿表演饥饿艺术家说“我们确实也挺赞赏的”看管人热情地说“可是你们不应该赘赏”饥饿艺术家说“那么我们就不赘赏,”看管人说,“为什么我们不应该赘赏呢?”“因为我只能忍饥挨饿,我也没有其他办法”饥饿艺术家说着,小脑袋微微抬起,嘴唇像要吻看管人似的,直贴在他的耳根,生怕漏掉一个字,“因为我找不到适合我胃口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我不会招人参观,惹人显眼,并像你,像大伙一样,吃得饱饱的”这是饥饿艺术家最后的几句话,然而,从他那瞳孔已经放大的眼睛里还流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他还要继续饿下去(有删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艺术家的饥饿有多重含义,既指其由于不进食而造成的身体饥饿,也指其因为一直对自己不满而产生的精神饥饿B.有些值夜班的看守故意坐在远离饥饿艺术家的某个角落里埋头玩牌,但结果却弄巧成拙,他们并不能真正地理解饥饿艺术家C.经理在表演四十天后绝不允许艺术家继续挨饿,在表演结束仪式上对艺术家小心翼翼,说明他确实是艺术家无与伦比的挚友D.饥饿艺术家是一位具有高洁情操和不懈追求的艺术殉道者的形象,他至死不渝,直到死亡的最后时刻,眼里还有坚定的信念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家认为“饥饿表演极为简单,是世上最容易做的事”,这一叙述激起阅读期待,设置了悬念并为后文揭示原因埋下伏笔
8.小说中饥饿表演结束仪式的隆重热闹和饥饿艺术家临终前的落寞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人们对饥饿艺术家命运的思考C.饥饿艺术家希望延长表演时间,追求更高境界,但作者最后运用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其原因是“找不到适合胃口的食物”D.小说用一个虚构的故事表现出某种现实的真相,荒诞的色彩与残酷的真实之间形成反差,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8.结合具体内容,概括饥饿艺术家和《变形记》中格里高尔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之处
9.《饥饿艺术家》这个荒诞故事极具真实感,请从叙述的角度简要分析【答案】
6.C
7.C
8.
①他们都是最终被抛弃的小人物格里高尔被家人抛弃,饥饿艺术家被经理和观众抛弃
②他们都是不被周围人理解的孤独的个体格里高尔在房间里孤独死去,饥饿艺术家一生承受着各种误解和猜疑
③他们都在冷漠的关系中被异化格里高尔被异化为赚钱养活家人的机器,饥饿艺术家被异化为消遣娱乐的工具
9.
①人物心理细腻作者采用全知视角展开叙述,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展现给读者,表现人物的心理真实
②情节发展符合生活常理作者采用顺叙的方式,展现了饥饿表演由盛转衰的过程,情节发展合情合理,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③叙述口吻自然平淡作者运用平淡的叙述语气,叙述饥饿艺术家的人生惨剧,诚如发生在身边的极其平常、司空见惯的事情,给人真实感【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C“他确实是艺术家无与伦比的挚友”错误经理在表演四十天后绝不允许艺术家继续挨饿,是因为四十天后,观众就会感到疲倦,看表演的人数随之锐减在表演结束仪式上他的动作神情使人联想到的是他手中不是一个活人,而是一件物品这些都说明经理并不理解饥饿艺术家,只是把他作为赚钱的工具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运用讽刺的手法”错误小说中“食欲”和“饥饿”分别象征着物质主义和理想主义艺术家所说的“食物”不仅仅是满足生命需要的食物,更是满足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精神食粮作者这里没有使用讽刺的手法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把握能力《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饥饿艺术家》中这个曾受大家喜欢的饥饿艺术家被那些热闹上瘾的观众忘却了,他们纷纷涌向其他演出场所,并且这位经理也受聘于一家庞大的马戏团,饥饿艺术家被经理和观众抛弃所以,他们都是最终被抛弃的小人物《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去世之后,一家人如释重负,说明格里高尔并不被家人理解,最终孤独地死去《饥饿艺术家》中值夜班的看守认为饥饿艺术家绝对有妙招搞点存货填填肚子,饥饿艺术家免不了种种猜疑,饥饿艺术家一生承受着各种误解和猜疑所以,他们都是不被周围人理解的孤独的个体《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格里高尔被异化为赚钱养活家人的机器《饥饿艺术家》中饥饿艺术家最初有熙熙攘攘的观众,并且还有被大伙推举出来的固定的监督人员守在饥饿艺术家那里,每轮表演最高期限为四十天,因为全城人的兴趣会通过四十天里越来越火的广告充分被激发出来,而四十天后,观众就会感到疲倦,看表演的人数随之锐减,可见,饥饿艺术家被异化为消遣娱乐的工具所以,他们都在冷漠的关系中被异化【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从叙述视角老看,本文采用了全知视角来叙述饥饿艺术家的故事,文章多处写到饥饿艺术家的心理,如“碰到这样的看守,饥饿艺术家真是苦不堪言,这帮人使他情绪低落……他们的怀疑对自己是多么不公道”“为什么刚到四十天就停止表演呢他本来能长期地、无休止地饿下去为什么恰恰要在他表演最紧要的关头停下来呢他还没有真正精彩地表演过一回哩!”,这些描写,深入了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展现给读者,表现人物的心理真实从叙述顺序来看,本文先写到早些时候,大家饶有兴趣地自发举办饥饿表演,除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观众,还有被大伙推举出来的固定的监督人员守在那儿,在第四十天,笼子的门被打开,笼子四周插满鲜花,半圆形露天剧场里人海如潮,观众兴高采烈,乐队奏着乐曲然后写到有一天,这个曾受大家喜欢的饥饿艺术家发现自己被那些热闹上瘾的观众忘却了,他们纷纷涌向其他演出场所,直到有一天一只笼子引起了一位看管人的注意,人们才猛然想起这位饥饿艺术家,所以作者采用顺叙的方式,展现了饥饿表演由盛转衰的过程,情节发展合情合理,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从叙述语气来看,文章在叙述饥饿艺术家的故事的时候,并没有采用夸张的语言,而是运用平淡的叙述语气来讲述饥饿艺术家的人生惨剧,就如同发生在身边的极其平常、司空见惯的事情,给人真实感所以,叙述口吻自然平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使力士操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良乃更姓名,亡匿下邳后,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遇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日“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晚下军,良说日“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