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琵琶行并序》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想象与联想,借助诗歌语言还原场景,体悟诗歌中通过音乐传递出的情感.通过精确而细致的背景材料,借助作者的其他作品,以意逆志,揣度、还原、理解作者的心境2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深入探究白居易与琵琶女产生共鸣的原因教学难点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深入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教学过程导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出本堂课的主问题提出主问题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解决主问题任务一朗读小序部分和诗歌第
三、四五段,找到最能概括诗人和琵琶女惺惺相惜的一句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任务二提炼诗歌中的有关内容,借助课外资料,梳理琵琶女和诗人的人生经历
1.梳理琵琶女的人生经历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溢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元和中曹保有子善才,善才有子纲,皆能琵琶(唐•段安节《琵琶录》)“本长安倡女这点明琵琶女曾经的身份是长安的歌女唐代的歌女属于倡籍,本质上来讲是奴隶、没有人生自由师从“穆、曹二善才”,“善才”指技艺高超的乐师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十三初学擘箜篌,弟子名中被点留(唐•王建《宫词》)年十三当为入教坊籍之年龄界限,“十三初学擘箜篌,弟子名中被点留”普通人还在初学,这位琵琶女在十三岁已经学得琵琶成了,并且属“第一部”,那是教坊中最优秀的一队小序里概括这段往事说是“少小时欢乐事”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一个“每”字写出琵琶女过去技艺、外貌出类拔萃,色艺双绝风光无限,有缠头无数,红遍京城“钿头银篦”有的版本也做“钿头云篦”,然“银篦”更能突显饰物的昂贵,价值越高,用来“击节碎”,就越能表现当时琵琶女生活的奢靡琵琶女的才貌受到外界认可,这是她赢得这样奢靡生活的根本原因紧接着,诗人用“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两句过渡,一笔就结束了琵琶女恣情纵意的生活之所以迅速收笔,一是使行文简洁利落,二则寓意琵琶女这段生活如过眼烟云非常短暂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据陈寅恪先生研究《琵琶行》中人物的行迹,“弟走从军”“与用兵淮蔡有关”“弟”和“阿姨”则是教坊用语前者是琵琶女的同坊姐妹,后者是坊中女头目“颜色故”既指“容颜衰老”,又包含“生活的色彩”开始黯淡无光的意蕴,双重含义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通过梳理琵琶女的人生经历可知,其人生落差着实巨大
2.梳理诗人的人生经历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济阳城诗人本是京官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元和九年,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言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持摭居易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执政奏贬为江表刺史(《旧唐书•白居易传》)诗人彼时才华出众,仕途顺畅,其后被贬济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流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嘶难为听黄芦苦竹、鹃啼猿鸣、山歌村笛、对酒独倾,以索寞的景物表现内心的孤独涪阳的山歌和村笛并不是真的“呕哑嘲咖难为听”,这是诗人此时心理的具体反映“山歌与村笛”其实是贬谪生活的代名词,这反映出他对贬谪生活的本能的反感和拒斥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晚下小池前,澹然临水坐已约终身心,长如今日过(《约心》)草烟低重水花明,从道风光似帝京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答春》)江州尽管在风光上有很多奇特优美之处,但是文化上却比较荒芜,令诗人更加思念京城如此看来“恬然自安”恐怕不是生活的常态,诗人也不是真的心情平静,更多的是在聊且自慰罢了琵琶女的叙述则引发了压抑已久的隐痛,于是“江州司马青衫湿”任务三比较诗人与琵琶女的人生经历,深入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文化内涵结合中晚唐时期的社会背景,了解文学史上这一时期士妓同悲作品大量出现的原因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与琵琶女的才华价值都是需要他人的认同才能够实现;都要适应江州和长安别如天壤的生活情形;都有着深沉的孤独感和渴望归乡的情感共同的遭遇使诗人由琵琶女的境遇想到了自己,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将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社会地位的高下、文化修养的高低、贫富贵贱的差别不会从根本上阻止人与人之间进行情感沟通优秀的歌女,色艺双绝,一旦年老色衰,就会“门前冷落鞍马稀”,过着“穷且老”的孤独生活她们要承受这种盛衰递变的巨大心理差异,这是这一类女性群体的悲剧性命运而中晚唐文士的命运也颇为相同,中唐以后,藩政割据、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成为政治三大毒瘤,他们成为文士悲剧性命运的根源宦官专权逐步趋向恶化、永贞革新的失败、牛李党争长时间持续倾轧,更是造成政治的不稳定,卷入了大多数知名作家,比如刘禹锡、柳宗元的远贬荒州,元镇、白居易也先后被贬通州、江州大和九年的“甘露之变”,掠杀名士无数,更是给诗人心头留下了深重的阴影,这也是士人无法摆脱的困境于是中唐以后产生了大量士妓同悲为主题的作品任务四梳理整堂课的内容,回答主问题诗人之所以和素未谋面的琵琶女产生共鸣,是因为都是精通音律之人,这是通过音乐产生共鸣的先决条件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相似的人生遭际,都有满腹的幽恨暗生,这是相同的情感共鸣点沦落天涯是人世间的悲剧,白居易与琵琶女都是悲剧中的主要角色,琵琶女的感今伤昔与诗人的迁谪失路,如无形的纽带,将不同阶层的两个人联结在一起这也是这首诗跨越时代的先进性所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碰撞打破了地位阶层的界限,在于情感的共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任务五学法小结读诗要以意逆志,用我的心去揣度、还原、理解作者的心有时以意逆志必须借助知人论世,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当然,知人论世不但要寻找精确而细致的背景材料,深入理解;还要借助作者的其他作品,仔细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