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8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崛起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学生
4.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志向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文本解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讲述了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和伟大抱负重点理解课文中关键句子和词语的含义,以及周恩来成长背景对其思想的影响-语言技能通过课文学习,重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文化认同通过学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2.教学难点-历史背景周恩来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理解这一背景对周恩来思想形成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抽象概念理解“崛起”的含义,以及周恩来如何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教师引导进行具体化理解-文本分析分析课文中隐含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如课文中对“崛起”一词的多次出现,如何体现周恩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分析的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系统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情境和角色,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软件运用互动教学软件,开展课堂游戏、知识竞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网络资源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周恩来画像和播放相关背景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周恩来的一生和其对中国的影响-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讲授新课(15分钟)-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容,强调周恩来坚定的信念和伟大抱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如“崛起”、“读书”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巩固练习(5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目,如课文理解题、写作题等,让学生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周恩来为何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及其对当代学生的启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提出拓展问题“你们认为,如何才能为中华之崛起做出贡献?“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阅读和研究,拓展知识视野总用时40分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环节,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书籍《周恩来传》、《中华之崛起》等,了解周恩来的一生和其对中国的影响-纪录片《周恩来》、《中华之崛起》等,通过视频资料,了解周恩来和中国的历史背景-文章周恩来演讲稿、日记等,深入了解周恩来的思想观点
2.拓展建议-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进一步深入了解周恩来和中国的历史背景-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周恩来或中华之崛起的短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关于周恩来或中华之崛起的演讲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课后作业
1.写一篇关于周恩来或中华之崛起的短文,要求字数在300-500字左右,内容可以包括周恩来的事迹、理念以及对你产生的启示等
2.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背景和意义,写一篇分析报告,字数在400-600字左右
3.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身边的同学和家长对于“为什么读书”的看法,汇总成一份调查报告,字数在200-300字左右
4.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崛起”的理解,以及如何为实现中华之崛起做出自己的贡献要求字数在200-300字左右
5.选取一篇与中华之崛起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写一篇读后感,字数在300-500字左右要求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示教学反思与改进首先,我觉得导入环节的效果比预期的要好,学生们对周恩来的事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提出问题时,有些学生似乎并没有完全理解问题的含义,导致回答不够深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明确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层含义其次,在讲授新课时,我尽力了把课文的要点讲解得清晰明了但我也发现,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学生们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因此,我打算在未来的教学中,尽量运用生动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例,以便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这个环节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详细地讲解解题步骤,并给予更多的个别辅导在师生互动环节,我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和补充这个环节的氛围我很满意,学生们也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我也意识到,有些学生在这个环节比较内向,不敢公开发言为了让他们也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以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在总结与拓展环节,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如何为中华之崛起做出贡献大部分学生都能发表出有深度见解的观点然而,也有少数学生似乎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具体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并给出一些参考答案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们在课堂上整体表现积极,对于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讲授新课时,学生们能够认真听讲,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为到位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练习,并积极寻求教师的帮助和解答在师生互动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总结与拓展环节,学生们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给出有见地的回答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在讨论中能够较好地协作,共同完成讨论任务学生们在讨论中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补充各小组能够较好地总结讨论成果,并对其进行展示,展示内容清晰明了,能够突出讨论的重点
3.随堂测试学生们在随堂测试中能够认真作答,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完成测试题目,显示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少数学生在某些题目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其的辅导和指导
4.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整体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短文写作,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少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5.教师评价与反馈本次课堂教学整体效果较好,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导入环节和小组讨论环节的效果较为突出,学生们能够主动思考和发表观点然而,在讲授新课时,对于一些复杂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概念的讲解和实例的运用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练习,但部分学生对于解题方法还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个别辅导和指导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过程顺利,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较好,但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板书设计-
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和伟大抱负-
②周恩来成长背景对其思想的影响-
③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如“崛起”、“读书”等
2.词句-
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周恩来“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③周恩来“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3.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利用颜色、字体和图形等元素,将重点知识点、词句等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②设计一些有趣的图案或插图,如周恩来的画像、中国的地图等,使板书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③利用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上台书写重点知识点或词句等,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板书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