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届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河北卷】202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考古发现距今约8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图案中,“太阳被描绘为有着硕大的头、外展双手且连着身躯的人格化的神;凤鸟随处可见,大头长喙,伸展着宽大的翅膀,负载着太阳或糠牙兽;怪诞的潦牙兽,或乘于凤鸟的翅膀,或张展双翅凭借高耸的天梯和山峰飞向天界”上述考古发现()A.表明长江流域出现了早期国家B.佐证了母系氏族公社社会风貌C.折射了先民对自然的虔诚崇拜D.凸显万邦时代公共秩序的构建
2.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宽水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首选的流行服饰这种服饰装束风格()A.是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体现B.反映出佛道老庄思想的盛行C.表明儒学统治地位逐步崩塌D.说明名士能够引领时代习俗
3.下表为唐朝中晚期人口分布状况和变化统计表(官方数据)出现表中各地户数统计情况和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户数升降百分比(开元为道别100)开元户元和户关内道
71035228377839.9河南道143646115871011河东道
72336724916033.9河北道
108485618578317.1山南道
49191721471943.69江南道
133498879173659.3湖南道
30066617761259.1剑南道
73914515986021.6答案以及解析L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太阳被描绘为有着硕大的头、外展双手且连着身躯的人格化的神;凤鸟随处可见,大头长喙,伸展着宽大的翅膀,负载着太阳或糠牙兽;怪诞的糠牙兽,或乘于凤鸟的翅膀,或张展双翅凭借高耸的天梯和山峰飞向天界”可知,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描绘了丰富且形象的神秘图案,体现了史前人类的世界观,折射出先民对自然的虔诚崇拜,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史前人类的世界观,不能表明长江流域出现了早期国家,排除A项;距今约8000年虽是母系氏族的社会,但不能看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史前人类的世界观,无法凸显万邦时代公共秩序的构建,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光身”“翩翩”“优雅和飘逸”可知,魏晋时期服饰特点受佛老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民族交流,排除A项C、D两项材料也不能体现
3.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中晚期各地统计户数出现严重下降,甚至出现没有统计数据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唐朝晚期藩镇割据的不断发展,严重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所以政府统计的户数严重下降,D项正确;陇右道和淮南道没有统计数据并非因为没有人口,且藩镇割没有让唐朝人口锐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整体的情况,没有专门涉及南北地区的对比,且材料中南方的统计人口也有急剧减少,排除B项;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标准,有利于人口的增长,排除C项
4.答案C解析武松为了替兄报仇,手刃仇人,虽然属于“斗殴杀人”,但是在案件的终审判决中,武松没有被判死刑,而是“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这说明法律判决受到儒家伦理影响,C项正确;判决被严格执行,武松被刺配而二千里,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人治色彩,排除B项;D项的“开启”错误,排除D项
5.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可知,该表格显示了明代中后期不同时间段每公石米的平均价格从15到17世纪,每公石米的平均价格呈现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每公斤银所能购米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大量白银从美洲流入中国,白银的市场流通量过剩,使得出现物价上涨的状况,A项正确;人口增长可能会导致对粮食需求的增加,但材料并未涉及人口和土地的具体数据,无法得出人地矛盾加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作物种植或粮食产量的数据,排除C项;美洲作物的传入会影响粮食产量,但表格中的数据主要是关于米价和购米数量的,与美洲作物的传入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00年,清政府决定自开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界内土地永租权,取消外国人对界内的行政管理权,外国人只有纳税义务而无权征税”可知,清政府自行开辟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了外国人一系列特权,表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材料表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未涉及传统宗藩关系,排除A项;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就已逐渐放弃闭关自守,排除B项;材料表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未体现中央权力的下移,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晚清地主阶级洋务浪主张中体西用,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不是实行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近代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之争出现在民国时期,故B项错误20世纪初,立宪派主张在保留清朝皇帝的基础上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要求彻底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即实行民主共和,双方展开论战,晚清出现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之争,故C项正确晚清时期没有出现照搬西方式民主与中国式民主之争,故D项错误
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选出的18名政府委员中有7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徐特立立即退出,并递补了一名党外人士,这一做法表明,当时边区政府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体现了团结党外人士共同抗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D项正确;此时边区政府强调各阶级团结抗日,对保持政权无产阶级性质的要求体现并不明显,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工农联合的特点,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当时仍然处于防御状态,排除
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后逐渐开始使用方言,,婆姨瓷实等口语性词汇屡现报端”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报刊从精英话语走向大众话语,铸就中共新闻媒体“党性”与“群众性”双重价值履践的良性互动与协调统一,这有利于开展群众思想教育,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该变化对近代传媒制度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党对媒体的主导地位,而是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媒体的发展变化,排除C项;1924年至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材料并非仅仅涉及该时期,排除D项
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与1979年相比,1985年进口机器等制造业产品比例明显提升,出口初级产品比例有所下降,这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C项正确;A项“完善”与史实不符,当时我国工业体系并没有完善,排除A项;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外贸规模的扩大,排除D项
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可知是为了避免诬告,“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如此应处死”可知是为了避免作伪证,”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如此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可知是为了避免随意改判,通过以上综合可知,法律的制定者在努力使法律和司法实践更加公平和科学,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人和人的地位,无法体现人人平等,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出现在罗马法之前,无法借鉴罗马法司法原则,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司法流程,且正常举证不会导致司法程序复杂繁琐,排除C项
12.答案D解析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制,用土地笼络贵族和教会,使得贵族和教会对国王宣誓效忠,以换取国王的保护,各地贵族和教会定期向国王和宫相述职,这样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当时尚未建立起国王专制,排除A项;查理.马特的做法有助于打击地方封建主的势力,排除B项;查理•马特的做法维护了国家统一,排除C项
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追求全球财富、东方奢侈品、香料等,欧洲探索通往东方的航路,因此其航行具有浓厚的早期殖民色彩,故选C项因为奥斯曼土耳其扩张,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对亚洲胡椒等香料的贸易受阻推动西欧人出海远航,故排除A项;来自海外的财富主要并没有在葡萄牙转化为资本原始积累,故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欧洲殖民者逐渐放弃罪恶的奴隶贸易,转而对非洲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故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材料的变化是农村社会之前是小土地所有者和富裕的租地农场主,变为现在的小土地持有人的状况每况愈下,农村社会形成“地主一租地农场主一农业工人”三层结构这说明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工人,这是工业革命的出现,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是衰退,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不涉及农业工人的生活水平,排除B项;材料形成的是地主一租地农场主一农业工人的三层结构,没有削弱大土地贵族的经济实力,排除D项
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朴素的农民的倾诉”可知,列宁正在了解农民面临的困难情况结合所学可知,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政府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村执行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们的抵制,社会矛盾激化因此,他们会面的主题可能是国家垄断粮食生产回收的余粮收集制,D项正确;沙皇制度在二月革命之后就被推翻,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在列宁执政时期,苏俄是农业国家,“农业机械化的进展”还没有开启,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的防卫工作”体现二战时期的要求,排除C项
16.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要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官价,美国就要保持顺差;而要满足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美国就要保持逆差这是一个悖论由此说明美国主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会走向瓦解,B项正确;“必然动摇”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A项;世界经济发展不一定导致美元贬值,这一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特里芬论述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缺陷,并不是国际市场对美元依赖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
(1)特点结构上以汉族文化为主导,双向发展;方式上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流,兼有移民、战争等交往;内容上以儒家思想为民族的精神支柱;既涉及物质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4分)意义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促进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为元朝进行彻底的统一做铺垫;加快一些民族与地区的封建化进程;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与进步;为元明清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分)
(2)主要内容充分认识国家“大一统”是民族“大一统”的重要前提;民族“大一统”方式多样,以相互交流学习为主;强调德政是维护和巩固民族“大一统”的重要保障(6分)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结构、方式、内容等方面思考结构上,据材料一“契丹人渐渐由原先‘衣皮食肉’变得喜好穿着丝、麻制品辽朝境内的陶瓷制造业兴起,产品风格与造型多样,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极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时已经有渤海人衣汉族服饰情况,在同契丹族接触后,也出现穿着带有契丹族服饰风格的渤海人”可得出以汉族文化为主导,双向发展;方式上,据材料一“不少汉族农业人口流入”“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极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时已经有渤海人衣汉族服饰情况,在同契丹族接触后,也出现穿着带有契丹族服饰风格的渤海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流,兼有移民、战争等交往;内容上,据材料一“契丹人渐渐由原先‘衣皮食肉变得喜好穿着丝、麻制品辽朝境内的陶瓷制造业兴起,产品风格与造型多样,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极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契丹统治者以儒家经典教授诸生,还开科取士圣宗更是将以儒家政治学说为指导的《贞观政要》奉为圭臬辽朝统治者效法汉人制定相关礼仪,逐渐将本民族特有之礼制与汉人礼制相结合”可得出以儒家思想为民族的精神支柱,既涉及物质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第二小问意义,结合第一小问特点,以汉族文化为主导,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流,兼有移民、战争等交往,以儒家思想为民族的精神支柱,既涉及物质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双向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民族交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为元朝统一做铺垫、加快一些民族与地区的封建化进程、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与进步、为元明清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等角度作答
(2)据材料二“没有国家‘大一统,民族之间就会充满矛盾”“各民族只有在统一政权之下,交相做勉,共遵公平正直之王道‘,才能形成新的民族大一统‘意识”可得出充分认识国家“大一统”是民族“大一统”的重要前提;据材料二“交相做勉,共遵荡平正直之王道”可得出民族“大一统”方式多样,以相互交流学习为主;据材料二“畏威与怀德较,则怀德为上”“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为天下君”“德足以君天下,则天锡佑之以为天下君”可得出强调德政是维护和巩固民族“大一统”的重要保障
18.答案
(1)蔡元培的支持;先进人物想要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法国马克思思想较浓厚;北洋政府的封建统治不得人心(6分)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党的理论建设进行探索;为早期党组织建设和队伍扩大做出重要贡献(6分)解析
(1)根据材料“在教育总长蔡元培支持下”可知背景是蔡元培的支持;根据材料”吸引了大批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可知背景是先进人物想要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根据材料”受俄国影响,一战后法国建立了共产党,印发大量马列著作,翻译多种革命报刊书籍”可知背景是法国马克思思想较浓厚;从当时政治角度分析背景是北洋政府的封建统治不得人心
(2)根据材料“受俄国影响,一战后法国建立了共产党,印发大量马列著作,翻译多种革命报刊书籍,吸引了大批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可知作用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党的理论建设进行探索;根据材料“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共产党,几乎是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和“在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中,有一大批是从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起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可知作用是为早期党组织建设和队伍扩大做出重要贡献
19.答案示例井冈山精神和大庆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需要,做出向农村进军的正确抉择,建立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短短几年内,在南方建立起大大小小几十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石油工业基础薄弱在一无经验、二无技术、设备落后,国家又十分困难的背景下,大庆石油人在实践中摸索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将科学理论同当地地质结构相结合,通过石油会战,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主观能动性,终于成功建成了大庆油田,推动了中国石油的基本自给总之,井冈山精神和大庆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体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结合阐述(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本题要求从材料中任两个时期或两个类别各选一种精神,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如选择井冈山精神和大庆精神,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井冈山精神和大庆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土地革命时岭南道285456146139522陇右道无统计数64060上据陇右道无统计数56376下据无统计数淮南道186541据A.政治局势的动荡导致人口锐减B.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人口分布C.赋税制度的变革导致人口减少D.中央集权的弱化影响人口统计
4.《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郭哥大闹授官厅武松斗杀西门庆”,描述武松手刃仇人,为兄报仇的情形按照《宋刑统•斗讼》“斗殴杀人”条载“以刃及故杀人者,斩”“诸斗殴杀人者,绞”然而在案件的终审判决中,武松没有被判死刑,而是“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这一法律案例侧面上反映出宋代()A.法律判决缺乏严格执行B.以法治国具有人治色彩C.儒家伦理影响法律判决D.开启礼法结合治国理念
5.下表反映了明代中后期()15世纪前15世纪后16世纪后17世纪前16世纪前半时期半期半期半期半期期每公石米平均价格(单位
10.
8416.
3520.
1923.
0032.19公分银)每公斤银所能购米(单位
92.
2261.
1649.
5243.
4831.07公石)A.白银的大量流入推高了物价水平B.人口快速增长加剧人地矛盾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造成粮食减产D.美洲作物传入带来粮食增产
6.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1861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1900年,清政府决定自开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界内土地永租权,取消外国人对界内的行政管理权,外国人只有纳税义务而无权征税材料体现了清政府()A.传统宗藩关系的解体B.闭关自守的放弃C.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D.中央权力的下移
7.有学者认为,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之后便产生了民主模式之争,一度出现了矛盾,产生了分歧,造成了分裂,形成了纷争下列属于晚清时期出现的中国“民主模式之争”的是()A.中体西用和中体中用之争B.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之争C.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之争D.照搬西方式民主与中国式民主之争
8.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一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经无记名秘密投票方式从39名候选人中选出18名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占7名,共产党人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以党外人士白文焕递补这一做法()A.旨在保持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B.体现出边区政府的工农基础C.改变了抗日根据地的防御态势D.贯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
9.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报刊常出现如“国际共管”“商埠同盟”“道威斯计戈/之类较艰深晦涩的词汇,且较多关注国际新闻,后逐渐开始使用方言,“婆姨”“瓷实”等口语性词汇屡现报端这一变化()A.推动了近代传媒制度的变革B.有利于开展群众思想教育C.凸显了党对媒体的主导地位D.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需要
10.如表为1979年和1985年我国进出口领域部分产品所占比例情况这一变化()进口机器等制造业产品出口农产品等初级产品所占比所占比例例1979年
71.8%
53.6%1985年
87.4%
51.5%A.得益于工业体系的完善B.促成了国企改革的到来C.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D.体现了外贸规模的扩大
11.“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如此应处死;倘法官审理讼案,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如此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科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这些规定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借鉴了罗马法司法原则C.导致司法程序复杂繁琐D.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12.八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制他以土地作为采邑,分给贵族和教会,接受君主的采邑者,即为国王的附庸,对国王宣誓效忠,以换取国王的保护,各地贵族和教会定期向国王和宫相述职这一制度的实行()A.强化了国王的专制B.提高了封建主实力C.导致国家权力分散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3.1463年,寻找通往东方道路的葡萄牙人抵达今利比里亚的蒙罗维亚一带在这里,葡萄牙人发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胡椒,于是把这里命名为胡椒海岸从胡椒海岸往东,葡萄牙人相继发现了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这次航行()A.源于西欧对非洲胡椒等香料的需求B.促使葡萄牙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具有浓厚的早期殖民色彩D.推动列强对非洲进行全面殖民入侵
14.18世纪初,英国有大量的小土地所有者和富裕的租地农场主,前者约占全国人口的八分之一,后者人数更少一些,两种人的经济地位差不多但是100年后情况发生变化,小土地持有人的状况每况愈下,农村社会形成“地主一租地农场主一农业工人”三层结构这一变化()A.造成英国农业生产的持续衰退B.大幅提高了农业工人生活水平C.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D.削弱了大土地贵族的经济实力
15.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1950年创作的油画《农民代表访问列宁》(如下图),描绘了十月革命后列宁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朴素的农民反映的问题他们会面的主题可能是()A.农民对沙皇的强烈控诉B.农业机械化的进展程度C.斯大林格勒的防卫工作D.国家垄断粮食生产回收
16.美国经济学家特立芬认为,如果美元与黄金要保持固定官价,其他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机制,美国的经常账户就必须保持顺差或维持平衡,否则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就会丧失同时,为了维持全球经济与贸易的扩张,把美元输送到世界各地,满足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美国的经常账户又必须是逆差由此可见()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必然动摇B.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持续C.世界经济发展导致美元贬值D.国际市场对美元依赖增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材料一阿保机建国后,不少汉族农业人口流入,对流入汉民筑城以居之,“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契丹人渐渐由原先“衣皮食肉”变得喜好穿着丝、麻制品辽朝境内的陶竟制造业兴起,产品风格与造型多样,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极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时已经有渤海人衣汉族服饰情况,在同契丹族接触后,也出现穿着带有契丹族服饰风格的渤海人契丹统治者以儒家经典教授诸生,还开科取士圣宗更是将以儒家政治学说为指导的《贞观政要》奉为圭臬辽朝统治者效法汉人制定相关礼仪,逐渐将本民族特有之礼制与汉人礼制相结合,形成新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礼仪制度——摘编自李蕊怡《从辽朝内民族交融看“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材料二雍正认为如果没有国家“大一统”,民族之间就会充满矛盾,以致彼此诋毁,相互排斥,“北人诋南为岛夷,南人指北为索虏“各民族只有在统一政权之下,“交相儆勉,共遵荡平正直之王道”,才能形成新的民族“大一统”意识雍正认为“柔远之道,分疆与睦邻论,则睦邻为美畏威与怀德较,则怀德为上”雍正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观念深有体悟,认为“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为天下君”,“德足以君天下,则天锡佑之以为天下君”在雍正看来,清朝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一统”,“海隅日出之乡,普天率土之众,莫不知大一统之在我朝”——摘编自官岩、武雪彬《雍正民族“大一统”思想与清代国家治理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朝内民族交融的特点及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民族“大一统”思想的主要内容(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12年初,在教育总长蔡元培支持下,“留法俭学会”成立,提出“欲造新社会、新国民,更非留学莫济,而尤以民气民智先进之国为宜”受俄国影响,一战后法国建立了共产党,印发大量马列著作,翻译多种革命报刊书籍,吸引了大批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留法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是通过阅读原著来实现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先进代表们还提出要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条件、步骤来建设党毛泽东曾指出“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共产党,几乎是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摘自冉世民、孔令国《百年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等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中,有一大批是从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起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他们主要有蔡和森、周恩来、邓小平、李维汉、李富春、李立
三、陈毅、聂荣臻、徐特立、许德圻等——摘自张军锋《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述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推动作用(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表为2021年中共中央批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地域类时期人物(群)类事件(物)类现象类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建党精神、长征精新民主主义革命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神、遵义会议精神、时期张思德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抗战精神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雷锋精神、焦裕抗美援朝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神、塞罕坝精神、“两禄精神、王杰精“两弹一星”精建设时期路”精神、老西藏精神神神、西迁精神(孔繁森精神)劳模精神(劳动抗洪精神、抗击改革开放和社会精神、工匠精特区精神、青藏铁路精“非典”精神、抗改革开放主义现代化建设神)、女排精神神震救灾精神、载人精神新时期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二中国特色社会主科学家精神、疫精神、探月精牛”精丝路精神义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神从材料中任两个时期或两个类别各选一种精神,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出符合选取要求的精神,论题正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下表为19世纪初英国巡回法庭所审判罪犯人数年份犯人数量1805-1809年2346218107814年306131815-1819年5866218207824年65227------Mi chaeI Ignat ieff,A JustMeasure ofPa in,p.
154.数据仅限英格兰与威尔土材料二时任内政大臣皮尔在议会下院指出,盗窃犯构成了犯罪阶层的主体……其二,从地域分布来看,英国工业区或城市郊区的治安形势明显要比乡村地区更为严峻因为与乡村相比,城市中的传统礼俗和道德规范在急速的社会转型中受到更大冲击其三,19世纪英国诉讼费用的降低、新警察制度的建立、执法效率的提高都会使起诉案件的数量比18世纪有大量增加注法院判决定罪才能称之为罪犯——许志强《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犯罪问题及其社会成因》材料三(英国)各地监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但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不分原则的混合羁押是18世纪英国监狱遭受普遍诟病的突出问题之一(不分罪行轻重、不分性别、不分年龄)第二,物资匮乏导致狱犯生存境况堪忧第三,缺乏监管使得监狱秩序混乱不堪因财力所限,许多监狱都缺乏专业的管理者,地方监狱尤其如此在此种情况下,狱监只好从犯人中选出“监管者”,让罪犯自行管理第四,环境恶劣、疾病蔓延也是英国监狱的严重积弊之一19世纪初,英国的刑罚体系遭遇了一场空前危机“刑罚危机”促使英国政府不得不思考代替传统刑罚的新机制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监狱状况已在整体上大为改观首先,新式监狱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效抑制了流行病的传播其次,新式监狱不仅受到内政部的统一监督,也享受统一补贴狱警开始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担任,并纳入带薪公务人员行列再者,犯人的基本食宿条件有了保证最后,监狱管理……不再过分强调惩罚,管理中加入了更多的激励、奖励措施,教育感化逐渐成为新的规训手段英国政府何以对监狱改革报以如此高昂的热情,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监狱问题和刑罚危机之外,通过监狱改良来提升国家声望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考量当时的一位监狱改革者亦道出了这一归旨;纠正罪犯的恶习,使之改邪归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不仅标志着人性的胜利,也标志着一个国家在文明世界中的崛起许志强《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监狱改革论析》⑴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0世纪上半叶英国犯罪问题的特点及形成原因(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英国的监狱制度的变迁(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