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学年度第二学期联盟校第一次学情调研检测2023/2024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A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追求发展还是倡导复归、讲究务实还是倡导求虚、追求阳刚还是倡导贵柔”是儒道“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包含的内容,不能简单理解为这些就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
2.(3分)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是“虚实互补……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B项,“可以相互转化”无中生有D项,不合文意,原文只是列举了有专家认为的儒道互补的三条大致途径
3.(3分)B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项是对庄子的评价,是说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庄子也有着热心肠的一面,并不能体现儒道互补思想
4.(4分)
①材料一主要采用总分的结构,思路清晰;
②材料二采用层进式结构,对儒道互补学说的类型、意义和途径进行了分析(每点2分)
5.(6分)
①儒家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在现实中刚毅进取;“独善其身”虽是儒家所说,但实际上体现了道家回归本我、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点
②这体现出在儒道互补中,儒学的道家化倾向
③形象地说明了儒道互补的哲学对中国士人的影响,即为中国士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或使得中国士人刚柔相济,进退自如)(每点2分,共6分)
6.(3分)D”泰山的嵯峨表现孔子心境的苍凉”错,泰山的嵯峨表现孔子年轻的形象
7.(3分)C”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孔子踌躇满志、意气风发”错误,结合原文“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可知,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也是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
8.(4分)
①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论语》这部儒家典籍(1分)和《史记・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史实(1分),作品富有历史韵味
②小说淡化情节(1分),重点刻画人物心理(1分),有较强的主观性抒情性(1分),作品充满诗化的意境(1分)评分建议(6个采分点中任意答到4点即可得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9.(6分)本文通过孔子的回忆,以代表性事件、典型动作和孔子的评价(2分),表现仲由的忠诚、勇健(1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通过子路的神态、语言和孔子的点评(2分),表现子路的轻率急躁和不谦让(1分)
10.(3分)CEF句意当时子兰事奉晋文公很恭敬,晋文公十分宠幸他,他在晋暗中活动,借机要求回郑做太子“时兰事晋文公甚谨”中,“兰”是主语,“甚谨”是“事晋文公”的补语,句子结构完整,在“谨”后停顿;“爱幸之”中,主语为省略的“晋文公”,“爱幸”是谓语,“之”是宾语,在“之”后停顿;“于晋”是“私”的后置状语,在“晋”后停顿
11.(3分)CA.正确句意他假使返回国内/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B.正确亲附;赞同意思不同句意不久,滑国又亲附卫国/我赞同点啊C.错误动词,给恩惠,赏赐;名词,恩惠用法不一致句意但惠王却没有赏赐厉公爵位俸禄/况且您曾经给晋君恩惠D.正确句意都因罪早死/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来向项王谢罪故选Co
12.(3分)C晋国希望抓住叔詹羞辱并杀死他,因此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错误,由原文“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可知,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的原因是,郑国曾帮助楚国攻打晋国并对晋文公无礼;“希望抓住叔詹羞辱”错误,由原文“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可知,晋国想羞辱的是郑君故选Co
13.
(1)(4分)(文公)四H^一年,(郑国)协助楚国攻打晋国,因为当年晋文公途经郑国,郑国没有礼遇他,因此郑国背弃晋国协助楚国“自”,因为;“过”,路过,途径;“礼”,礼遇;“背”,背弃(各1分)
(2)(4分)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远”,边远的地方;“鄙”,把……作为边邑;“焉,哪里;“陪”,增加(各1分)
14.(3分)同秦国退兵,秦晋联盟被拆散(1分)异相比《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在权衡形势后无奈退兵,选文中晋文公将子兰送回郑国并立为太子,获得间接控制郑国的巨大政治利益满意而归(2分)参考译文三十六年(前637),晋公子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文公的弟弟叔詹说“重耳是贤人,又与咱们同姓,受穷困经过您处,您不能对他无礼”文公说“诸侯中逃亡的公子路过此处的有很多,怎么都能按礼招待他们呢!”叔詹说“您如果不礼待他,就杀死他,不杀,他假使返回国内,就是郑国的忧患了”文公不听从叔詹的意见三十七年(前636)的春天,晋公子重耳返回晋国,即位了,这就是晋文公秋季,郑国攻入滑国,滑国唯郑命是听,不久,滑国又亲附卫国,于是郑国又攻打滑国周襄王让伯服替滑国说情,郑文公怨恨惠王曾逃到桥,是文公的父亲厉公护送惠王回朝复位的,但惠王却没有赏赐厉公爵位俸禄,又怨恨襄王亲附卫国、滑国,所以文公不听从襄王为滑国的说情反而囚禁了伯服襄王十分生气,联合翟人攻打郑国,没有获胜冬季,翟人攻打周襄王,襄王逃到郑国,郑文公让襄王住在氾三十八年(前635),晋文公把周襄王送回成周(文公)四十一年,(郑国)协助楚国攻打晋国,因为当年晋文公途经郑国,郑国没有礼遇他,因此郑国背弃晋国协助楚国四十三年(前630),晋文公与秦缪公共同包围郑都,讨伐郑君帮助楚国攻打晋国,以及文公路过郑君的无礼罪行当初,郑文公有三位夫人,五个宠爱的儿子,都因罪早死郑文公厌恶子瑕,赶走了各位公子子兰逃到晋国,跟从晋文公包围郑都当时子兰事奉晋文公很恭敬,晋文公十分宠幸他,他在晋暗中活动,借机要求回郑做太子晋国这时想得到叔詹并杀死他,郑文公很害怕,不敢对叔詹说,叔詹听到这个情况,告诉郑君说“我曾对您说,要杀死重耳,您却不听从我的意见,晋国终于成为我国的忧患了可是晋国之所以包围郑都就是因为我,我死了而能赦免郑国,这是我的心愿”于是叔詹自杀了郑人把叔詹尸首送给晋国晋文公说“一定想见一下郑君,污辱他后再离去”郑人担心这件事,就派人私下对秦国说“打败了郑国对晋国有好处,并非对秦国有利”秦军听后才撤军晋文公送子兰到郑国做太子,借机通报了郑国郑国大夫石癸说“我听说姓姑的女儿是后稷的元配,她的后裔应当有兴发的,子兰的母亲就是他的后裔况且夫人的儿子都已不在世了,剩下的儿子没有比得上兰贤能的现在晋国包围郑都很急迫,晋国替子兰请求回郑,没有比这个条件更好的了!”于是郑国答应了晋国,与晋国订立盟约,终于立子兰为太子,晋军才撤走
15.(3分)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意和解读诗人情感的能力D项“不必”为“不一定”,“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郁闷之情”说法错误此句意为自古留养老马并不是为了取其体力,而是因为其智可用,诗人表达的是自己虽然已经年老,但壮心不已,仍可为国效力的情感
16.(6分)同都表达了诗人的晚年漂泊之苦,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心系国家的情怀(2分)异《登岳阳楼》主要写出了诗人晚年孤单漂泊、衰老生病的凄凉境况,表达了对国家战乱、时局动荡的忧思;(2分)而《江汉》却流露出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2分)
17.(6分)
(1)风乎舞雪咏而归
(2)吴楚东南班乾坤日夜浮
(3)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18.(3分)
①熠熠生辉
②油然而生
③翩翩起舞(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符合语境的答案,亦可得分)
19.(3分)D(文中加点的“人”泛指“人”A指“人品”;B特指“某个不在身边的人”;C特指某种身份或职业的人;D泛指“人”)
20.(5分)
①原句大自然的笔触是率性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表现出大自然“随意、任性”的特点,更加生动形象
②原句“变幻”一词表现“变化多端、没有规律”,更突出大自然变化无常、不可捉摸的特点(每答一点2分,答两点5分意思对即可)
21.(6分)
①随处可见静电烦恼
②为何春季静电特别多
③其次要选好衣服材质(每空2分)
22.(3分)
①“柔顺剂”调至“在最后”前(或“其中”改为“柔顺剂”);
②“功能”改为“作用”;
③“在出门时”置于“对着衣物”前(每处1分)
23.(60分)【审题】这是一则材料+话题作文题材料是总分结构,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了古代对社会、国家肩负责任的孔孟圣人和烛之武;第二部分指出当今仍有不忘“匹夫之责”,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前行的学者;第三部分是省略号之后的总结,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各种责任可见材料的内容体现的就是“责任与担当”这一话题,意在引领学生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考量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考虑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首先,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每个人都应对自己负责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奋努力,拼搏进取,勇往直前,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其次,新时代的年轻人要勇于担当责任中华民族具有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许多仁人志士常”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杨继盛“铁肩担道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当今社会责任担当仍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敢于担当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创造人生的精彩,对他人、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赢得人们的尊敬再次,担当责任需要自信,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实力……于担当责任的人,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有“铁肩担道义”的胸襟,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不计较自己的荣辱,不畏惧流言蜚语,不害怕艰难困苦……于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担当的人,才是大丈夫、真英雄,才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什么是责任,责任对我们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承担责任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就其中一个方面来谈观点要鲜明,脉络要清晰【立意】
1.扛起责任,是国富民强的保障
2.肩负责任,砥砺前行
3.肩负责任,牢记使命
4.莫忘匹夫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