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同步训练
(一)及答案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力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B.唐玄宗身为一国之君,不是“重贤思治国”,而是“重色思倾国”,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C.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答案】D【解析】D项,生灵涂炭形客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2,下列各项中,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杨贵妃除了有倾国倾城的美貌,还有着惊人的舞姿,是唐玄宗在音乐上的知音,所以能集三千宠爱于一身B.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己经完全凋谢,她那桃李春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C.这对夫妻本想着可以比翼齐飞白首偕老,谁料想竟因战乱而分离,老景凄凉D.谈及人类能否移居到这颗行星上,焦维新称“这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事,跨越1400光年的距离,现在的科技是做不到的”【答案】B【解析】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更师的谆谆教诲使用不恰当A项,他国便城形标女子容貌很美使用恰当C项,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使用恰当D项,虚无缥缈彩券非常空虚渺茫使用恰当
3.下列加点的词与“辛夷楣兮药房”中的“辛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B.洞庭波兮木叶下••C.隔夜黄鹏空好音D.出师一表真名世••【答案】C【解析】c项,“空”为形家询用作动询,空有其余三项而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劫词例句,“辛夷”,用辛夷做……:A项,“目用眼睛煮B项,“波力,翻动波浪D项,“名力,传名
4.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B.只恐双溪昨航舟,载不动,许多愁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B项为拟人,其他都是比喻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路难》和《拟行路难》都属于乐府诗,也是古体诗
8.“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两句中包含的两个人物是庾信和鲍照C.鲍照,南朝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集中于诗歌方面,最有名的诗歌作品是《拟行路难》十八首D.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土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鲍照的《拟行路难》就是这类作品的一个代表【答案】C【解析】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骄文都不乏名篇,成就最高的是诗歌
6.下列诗句没有包含“衬托”技巧的一项是()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C.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跳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其四)》]D.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黄遵宪《今别离(其一)》]【答案】B【解析】A项,用后宫三千佳丽的失宠来衬托杨贵妃的得宠;C项,用木石的无感来衬托人心的有感;D项,用古代的送别之情衬托今日的送别之情
7.下列句子不属于赞颂诸葛亮的一项是()A.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
8.三分割据纤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C.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答案】D【解析】项,是文天祥表达自己气节的D
8.下列对联颂扬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A.诸葛亮杜甫范仲淹B.岳飞李白范仲淹C.岳飞杜甫孟子D.诸葛亮李白孟子【答案】A【解析】
①“两表”为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②对联“圣哲”即“诗圣”杜甫
③“万家忧乐”简化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句与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一句的情感相似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那知”一词隐含着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C.“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和“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拙着,悲愤也愈是强烈因而这首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D.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即使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使他成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答案】B【解析】“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错,这里并没有自责,而是有些遗憾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具体包含了哪些情感【答案】1“愤”为愤慨、愤懑之意诗人矢志做“塞上长城”,北伐收复中原,但为投降派所阻,志向始终不能实现尽管此时诗人已经年逾花甲,罢官退居多时,但一想到未能实现的北伐大计,心中的愤懑就无法遏止因此,诗人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2既有对投降派的控诉,也饱含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解析】诗歌的题目,可以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歌的题材等诸多信息,它履隹交代了诗歌的基本内瓦因此,通过对诗歌题目的内涵的爱摩,我们可以更好地去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感知诗人对生命、社会病生活的某种见解,甚至是诗人的某和理想、抱负等“书情”中的“书”为书写之意,“愤”为愤慨、愤懑之意,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内容等就可以如道“愤”字包含的内容及情感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起句和结句【答案】《书愤》起句中的“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感慨“空自许”做了铺垫“那知”写出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和愤慨,照应了诗歌的主旨一一“愤”结句诗人用典明志,以诸葛亮自比诗人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诗情推向了高潮【解析】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上句“那知”一词写出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慨“艰”字有艰难的意思,直接道出诗人经历的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到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这两个词语暗含着对投降派迫害忠臣、阻挠北伐的卑劣行径的斥责它是诗人“愤”的根源结句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既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而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说明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三、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寒闺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二【答案】
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
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而把握能力虽然诗题是“寒闺怨二但是全诗不着一个“怨”字,闺中女子的怨情完全通过景物的描绘浸染病人物的动作及感觉表现出来前两句“寒月沉沉”点出天寒夜深,“洞房静刀说明丈夫远证未归、女子孤拽夜寞,“真珠甯外梧桐彩刀更没染了女子在濠难眠、思念远人而孤拽寂寞的心情后两句则写女子由思念征夫到为征夫赶制冬衣的行为而感受,写得细麻而含蓄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答案】
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
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技巧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闺中女子寒夜难眠,由思念远征的丈夫到为丈夫制作冬衣,但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这种剪刀冰冷、触手冰凉的感觉,不仅是天冷的原因,更是主人公内心凄冷的折射正是由于诗人抓住了细微传神的细节,才把主人公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含蓄蕴藉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