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9古诗二首敕勒歌》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具体上课时间待定
4.教学时数2课时,每课时45分钟本课程将结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敕勒歌》这首古诗通过讲解、朗读、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联系实际生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核心素养目标
1.感受和理解《敕勒歌》的文化内涵,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通过分析、解读诗歌,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文化认同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4.语言运用提高朗读、表达及运用古诗的能力,丰富语文词汇
5.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提升审美素养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敕勒歌》的词句含义、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古诗韵律和节奏的感知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词汇的积累与应用学习并掌握课内出现的生字词,如“敕勒”、“穹庐”等,并能正确运用
2.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体会学生需理解并感受诗歌所描绘的草原风光和敕勒民族的豪迈气概-古诗朗读的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气,以表达古诗的韵味-生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生字词,并能结合上下文正确运用,如理解“敕勒川,阴山下”中的“敕勒川”是指敕勒族居住的河流,“阴山下”是指地理位置-诗歌表达方式的领悟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天苍苍,野茫茫”中的象征意义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投影仪或智能白板-电脑-课堂用音响设备
2.软件资源-课文PPT-古诗朗读音频-生字词卡片
3.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课堂互动教学平台
4.信息化资源-电子课本-古诗背景知识资料-相关教学视频
5.教学手段-课堂讲解-分组讨论-互动问答-朗读示范-角色扮演-课堂游戏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草原风光,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哪里吗?有谁去过草原?”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敕勒族和敕勒川-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一首关于敕勒族的古诗《敕勒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讲授新课(20分钟)a.课文朗读与感知(5分钟)-教师朗读《敕勒歌》,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分析诗句的停顿、重音,指导学生正确朗读b.诗歌内容理解(10分钟)-分组讨论诗歌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教师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如“敕勒川”、“天苍苍”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c.诗歌意境体会(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和敕勒民族的豪迈-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意境
3.巩固练习(10分钟)a.生字词学习(5分钟)-通过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理解生字词-教师选取几个生字词进行造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b.课堂互动问答(5分钟)-教师提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举手回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开展课堂讨论
4.课堂提问与创新(5分钟)a.提问环节(3分钟)-教师针对诗歌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b.创新环节(2分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或创作一首以草原为主题的小诗-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5.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朗读《敕勒歌》,并尝试背诵;完成一篇关于草原或敕勒民族的短文写作知识点梳理
1.古诗《敕勒歌》的基本信息-诗歌背景敕勒族,北朝时期的一个游牧民族-诗歌作者不详,传为北朝民歌-诗歌内容描绘了敕勒川草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敕勒民族的豪迈气概
2.生字词-敕勒、穹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古诗的平仄韵律-朗读时的停顿、重音和语气
4.诗歌意境的理解-草原的辽阔、天空的高远、民族的豪迈-诗歌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
5.文化内涵-敕勒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诗歌反映的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
6.诗歌表达方式-赏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体会诗歌的抒情性
7.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8.课堂实践与创新-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形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草原或敕勒民族为主题的短文教学评价与反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举手发言、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等-关注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朗读、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度-检查小组对诗歌内容、意境、韵律等方面的理解深度和表达清晰度
3.随堂测试-设计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问题,测试学生对生字词、诗歌意境等知识的掌握-评估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错误原因,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包括语音、语调、情感等-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具体的评价和鼓励-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6.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如短文写作、诗歌背诵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指导学生改进
7.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关键词-草原-敕勒族-韵律美-豪迈
③重点句式-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板书设计、、、《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地理背景II--天苍苍,野茫茫——景象描绘II--风吹草低见牛羊——生活画面、、、设计说明-采用分层次结构,从地理背景到景象描绘再到生活画面,逐步展开诗歌内容-使用粗体字标出重点词汇和句式,便于学生记忆-板书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同时留有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反思在上完《敕勒歌》这节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整体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1.导入环节中,通过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和提问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引导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敕勒川、阴山下等地名的理解仍有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地理背景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朗读示范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意境方面存在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增加对诗歌意境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美
3.巩固练习环节中,生字词学习和课堂互动问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仍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生字词的复习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4.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草原或敕勒民族为主题的短文这个环节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创意但在评价和反馈方面,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关于课堂评价与反馈,我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课堂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6.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课后,我认真检查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课后拓展-阅读材料与敕勒族和北朝时期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视频资源展示草原风光和敕勒民族的音乐舞蹈,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背旦JjkO
2.拓展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资料,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教师可提供阅读材料推荐,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学生可将自己的拓展学习心得写成小作文,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3.创作活动-鼓励学生以《敕勒歌》为灵感,创作一首小诗或短文,描绘草原风光或敕勒民族的生活-教师可提供创作指导,帮助学生完善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4.互动交流-组织课后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拓展学习的心得和创作成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共同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5.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后拓展活动,共同阅读、讨论,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和互动-家长可以协助学生查找资料,监督学习进度,共同完成创作活动。